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轴对称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1轴对称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08:0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轴对称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理解轴对称图形的含义,能找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并能用自己的方法创造出轴对称图形。
2、通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探索与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引导学生领略自然世界的美妙与对称世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数学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建立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能准确判断生活中哪些事物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
探索某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性。
教学准备
教师:白纸
学生:彩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拿一张长方形纸,对折,提问:发现什么 (两边完全重合)
师提问:这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2、观赏,欣赏大自然中轴对称图形。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教材82页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图片都是什么图形。(轴对称图形)
2、师:你能画出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让学生试着画一画。
3、你还见过哪些轴对称图形?
4、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和性质。
(1)师:既然这些图形对折以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
(2)通过例题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①出示教材82页例1。
②观察并提问: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独立观察) 预设: 生1:这幅图是轴对称图形。 生2:这幅图沿着中间的对称轴对折,两边能够完全重合。 生3:我分别数了数点A与点A′这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3小格,说明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③教师小结:轴对称图形不仅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两部分,而且在同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也相等。 一个图形中,任何两个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都相等,从而得出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称点之间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3.运用性质画轴对称图形。
(1)出示教材83页做一做第二题作为例题,引导学生思考: ①怎样画?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每条线段应该分别画多长?
(2)在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铅笔试画。
(3)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总结画法。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①定: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②数(或量):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③找: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这些关键点的对应点。 ④连:按照所给图形的形状连接各对应点,就画出了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三、 动手实践
1、自己完成书上83页例2。
2、完成书上84页第1题,学生动手剪、折、画,教师展示。
3、完成书上85页第5题,展示。
4、完成书上84页第2题,学生动手剪、折,教师展示。
5、完成书上84页第3题,学生折、画、剪,教师展示,师生一起总结规律。
四、:欣赏建筑中的对称。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