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2 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人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2 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人教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08:05: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科 数学 年级/册 四年级下册 教材版本 人教版
课题名称 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教学目标 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并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 乘法分配律关键在于应用,而应用的过程在于我们有梯度的完成它的学习和归纳总结。在这个过程里面是利用等式的关系进行的,在数字中进行的抽象与归纳,这是具备一定的难度的。
难点分析 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逻辑思维较弱,在等式的两边关系的推理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而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较弱,理解困难,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方法 1.例题引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在解决问题中找到不同的方法,然后对比观察,让学生主动的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使其在一系列的亲身体验中发现和总结出乘法分配律。 2.观察推理与乘法意义的知识相结合,使得不同层次不同学习方式的学生得到理解的渠道。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一起来复习一下。同学们还记得乘法的意义吗?对,乘法是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例如:25+25+25+25可以写成25×4,表示4个25相加的结果。 师:根据上面的意义,你还会填这些空吗?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填一填 5×6表示( )个5相加, 5×10表示( )个5相加。 3个100再加上6个100就是( )个100. 师:同学们都做对了吗?做对的请举手!你们真棒!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二.知识讲解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幅图吗?前面我们用它解决了好几个问题,今天我们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PPT出示):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一次的植树活动?请同学们在图中找一找,要解决这个问题,要从图中找到那些数学信息呢? 生: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一共有25个小组,每组里有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动手试一下吧! 师:有两位同学很快就算出来了,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思路吧。 生1:我是这样算的: (4+2)×25 =6×25 =150(人) 每个组有4人挖坑种树,2人抬水浇树,(4+2)的和可以算出每个小组有6人,而一共有25个小组,所以用6×25,可以算出一共有150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生2:我的思路不一样,我是这样做的:4×25+2×25 =100+50 =150(人) 每个小组有4人挖坑种树,25个小组就有25个4,因此用4乘以25可以算出共有100人挖坑种树,同样的,每个小组有2人抬水浇树,2个小组就有25个2,因此可以用2×25可以算出共有50人抬水浇树,最后用挖坑种树的100人加上抬水浇树的50人,就可以算出一共有150人参加了这次的植树活动。 师:这两位同学的思路真清晰,同学们你们做对了吗?你是不是也是这样想的呢? 师:接下来,请你观察这两条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这两种思路虽然不一样,但是得数是相同的,因此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来连接得到一个等式:(4+2)×25=4×25+2×25 师:那请你想一想,如果是这两个等式相等吗? 25×(4+2)25×4+25×2 生:通过计算,我发现它们是相等的。都是150,所以25×(4+2)等于25×4+25×2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两条等式,你有什么发现呢? 生:不管是25在前面还是25在后面,左边的算式都是4+2的和与2相乘,它们都可以先把4和2分别与25相乘,再相加。 师:通过刚才观察这两个等式发现: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个结论是普遍存在还是巧合呢?同学们,你能列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吗?请你在草稿纸上试一下吧。 学生在草稿纸写 师:你们都写好了吗?老师也列举了几条,请大家看! (8+6)×5=8×5+6×5 (2+5)×4=2×4+5×4 12×(5+3)=12×5+12×3 师:通过计算,我们可以发现这些等式的两边结果是一样的,从而得出以上结论是成立的。 师:其实,我们也可以通过乘法的意义来证明这条等式个结论是成立的,同学们请看:(8+6)×5的积可以看成是8+6等于14个5的积,而8×5+6×5的和可以理解为8个5和6个5等于14个5,因此这个结论是成立的。 师:像这样的等式我们写出很多很多,通过这样的举例验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师:那用字母怎样表示呢? 如果用a、b、c分别表示这几个数,则有: (a+b)×c=a×c+b×c 或者:a×(b+c)=a×b+a×c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同学们,你们都掌握了吗?下面我们运用乘法分配律来做两题练习。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2. 请你根据 (1)“爸爸和妈妈都爱我” (2)“爸爸爱我和妈妈爱我” 这一句话用乘法分配律表示出来 a表示爸爸,b表示妈妈,c表示我, 那么就有爸爸加妈妈的和爱我等于爸爸爱我和妈妈爱我,相等而幸福的爱啦。同学们感受到了吗?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多观察多用心,我们会发现更多惊喜哟。
小结 今天学到了什么 两个数的和与另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a+b) ×c=a×c+b×c a×(b+c) =a×b+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