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第六单元
21* 女娲造人
目录
名师导学
01
名师导读
02
名师导练
03
课外技法专练
04
群文阅读推荐
05
名师导学
语文要素 神话:
(1)神话:古人因时代的局限性不能科学地解释人类起源、自然现象等的产物。神话中构想的世界是古代真实世界的反映,反映了人们对历史和英雄人物的幻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2)神话的特点:人物形象较为鲜明,故事大胆、奇特而又合情合理。
(3)神话的手法:神话都是想象出来的,所以想象是神话主要的表现手法。
一课一法 课文借助想象的翅膀,使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形象变得非常鲜明:
女娲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的创造力,如她造人的手段、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而在细节上作者又赋予她许多人类的美好品质,如质朴、活泼、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赋予她人的情感,如听到“妈妈”后的自豪欣慰。
技法点睛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①正面描写刻画人物形象: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从而反映作品的主题的描写。②侧面描写刻画
(续表)
技法点睛 人物形象:通过他人的言行,来间接刻画人物的描写。
(2)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故事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虽然它写的是小题材,却能集中反映人物,应该说,正是这些高度浓缩的故事情节凸显了人物形象。
(3)从分析环境入手: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展开总是在一定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中进行的。环境描写除了有交代故事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的作用外,还有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续表)
名师导读
作者简介 袁珂(1916—2001),四川新都人,中国神话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历史为线索,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考辨真伪,把中国的古神话系统化,与此同时促进神话知识的普及。代表作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等。
写作背景 课文是根据《风俗通》中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1.背景解读
2.内容梳理(根据课文内容填空,理清文脉)
课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初民对人类自身来源的探索,传达了对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女娲造人的原因:没有人类,天地显得①______________
造人的方法:掘泥揉团,挥洒枯藤
女娲造人的过程: 人类的形象: 跳跃欢呼、②______________、非凡气概
造人的心情:③______________、眉开眼笑
女娲造人的结果:男女配合,④______________
荒凉寂寞
聪明美丽
满心欢喜
世代绵延
名师导练
基础训练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huānɡ liánɡ( )jì mò( )。
(2)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shén tōnɡ ɡuǎnɡ dà( )的女神,叫作女娲。
(3)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mǎnɡ mǎnɡ( )榛榛的原野上。
(4)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pénɡ bó( )起来才好。
荒凉
寂寞
神通广大
莽莽
蓬勃
(5)chénɡ chè( )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
(6)她忽然líng jī yī dònɡ( ):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
(7)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chān huo( )了水,在手里揉团着。
(8)女娲……不由得满心欢喜,méi kāi yǎn xiào( )。
(9)人的身体虽然小……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fēi fán( )的qì ɡài( )。
澄澈
灵机一动
掺和
眉开眼笑
非凡
气概
(10)她一心想把这些línɡ mǐn( )的小生物布满大地。
(11)她从崖壁上拉下一条枯藤,伸入一个ní tán( )里。
(12)人类就世世代代mián yán( )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灵敏
泥潭
绵延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树的美丽,展现在它负势向上、高耸入云的蓬勃生机中。
B. 我们的班主任老师是一位认真严谨的老师,班级里的事情,无论大小他都要掺和管理才放心。
C. 孙悟空是神通广大的齐天大圣,一个跟斗可以翻十万八千里。
D. 走进桃花林,看到朵朵含苞欲放的桃花,情绪低落的她不禁眉开眼笑。
B
·
·
·
·
·
·
·
·
·
·
·
·
【解析】B.掺和:随便参与,使混乱。用于此处不合语境。
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过设立交通安全宣传站,发放宣传材料,讲解安全常识,使市民增强了安全意识。(删去“使”)
B.导致青少年营养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为追求身材过度节食造成的。(删去“造成的”)
C. 大力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是学校、家庭、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将“学校”和“家庭”互换位置)
D.除公益放鱼环节外,本届太白湖放鱼节,还有超模大赛、航空模型展演等。(在句末加上“活动”)
C
【解析】C.宾语残缺,应在“思想道德”后面加上“建设”。
4.(新题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提到优质制造,人们立刻想到: 控制误差不超毫秒的瑞士钟表匠、仅拧各种螺丝就要学习几个月的德国工人、捏寿司都要捏成极致艺术品的日本手艺人……但对于更多的中国制造来说,我们仍然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如手机、冰箱,甚至是前段时间引发抢购风潮的马桶盖等。
材料二:李克强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代表时曾说:“我们要用大批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让享誉全球的‘中国制造’升级为‘优质制造’。”
材料三:我国数千年历史中,出现过鲁班这样的大师级工匠,也有修造出故宫这种世界奇观建筑的工匠,这说明中华民族的基因里,的确有工匠精神。《大国工匠》节目讲述的工匠们,正是传承了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才缔造了工匠的神话:錾刻师孟剑锋为北京APEC会议创作国礼“和美”纯银丝巾;焊工高凤林为火箭焊“心脏”;钳工顾秋亮为“蛟龙号”装配载人深潜器……
(1)从以上材料提取至少两条信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校邀请大国工匠孟剑锋来校做演讲,书法社结合孟剑锋的事迹拟写了一副“宝剑锋从磨砺出,和美精自细琢来”的对联。结合材料三分析这副对联的妙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与国外相比,中国制造缺乏响当当的“中国名片”(或:优质产品)。(或:从目前我国缺乏优质产品的现状可以看出,我国还缺少技术人才。)②“优质制造”需要大批技术人才。(或:国家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
③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工匠精神,只有传承工匠精神,才能缔造工匠神话。
①化用古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②巧妙将工匠的名字“剑锋”和他所创作的国礼的名称“和美”写入对联;③蕴含着对孟剑锋的大国工匠精神的赞美。
新题特训
5.(2022广东中考新题型)根据要求完成练习。
(1)运用对偶的相关知识将下面两联诗句补充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万壑 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 白雪香。
A.有声 开花 B.声声 花开
C.声声 开花 D.有声 花开
D
【解析】“万壑”对“数峰”,“含晚籁”对“立斜阳”,和“无语”相对的是“有声”,不能是“声声”;“棠梨”对“荞麦”,“胭脂色”对“白雪香”,和“叶落”相对的是“花开”,不能是“开花”。故选D。
(2)下面选段出自《西游记》 ( )
八戒在旁边又笑道:“好行者!风发了!只行了半日路,倒打死三个人!”唐僧正要念咒,行者急到马前,叫道:“师父,莫念!莫念!你且来看看他的模样。”却是一堆粉骷髅在那里。唐僧大惊道:“悟空,这个人才死了,怎么就化作一堆骷髅?”行者道:“他是个潜灵作怪的僵尸,在此迷人败本;被我打杀,他就现了本相。他那脊梁上有一行字,叫做‘白骨夫人’。”
A.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 反天宫诸神捉怪》
B.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
C.第四十七回《圣僧夜阻通天水 金木垂慈救小童》
D.第九十九回《九九数完魔灭尽 三三行满道归根》
B
课内精读
天地开辟以后,天上有了太阳、月亮和星星,地上有了山川草木,甚至有了鸟兽虫鱼了,可是单单没有人类。这世间,无论怎样说吧,总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
…………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人”。
人的身体虽然小,但据说因为是神创造的,相貌和举动也有些像神,和飞的鸟、爬的兽都不相同,看起来似乎便有一种管理宇宙的非凡的气概。
女娲对于她这优美的作品,感到很满意。于是,她又继续动手做她的工作,她用黄泥做了许多能说会走的可爱的小人儿。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从此,她再也不感觉到孤独、寂寞了。
·
·
·
·
·
·
·
·
·
·
·
·
6.选文开篇写到的广阔的天地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选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递出什么样的心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结合加点词语,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境描写。渲染了苍茫荒凉的气氛,衬托女娲的寂寞、孤独,为下文女娲造人的情节做铺垫。
运用想象的表现手法,传递出人类诞生的喜悦感。
“满心欢喜”“眉开眼笑”是对女娲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女娲造出小人儿后喜悦的心情。
·
·
·
·
·
·
·
·
(2)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使她精神上有说不出的高兴和安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女娲既具有神性,又具有人性,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女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跳跃欢呼”是动作描写,写出了小人儿被女娲造出来之后欢欣鼓舞的场面,表达了人类诞生后的喜悦。
①女娲具有神性,她神通广大,一天能变化七十次,还能捏泥造人;②女娲具有人性,具有人的心理、情感和生活体验,是一个敢于创新探索、勤劳、智慧、仁爱的形象。
·
·
·
·
课外技法专练
祖母等秋(15分)
杨金坤
①树上的叶子还绿着,地上的草还青着,忙完一天的祖母,坐在院子里念叨:“秋要来了。”
②此时,暑热还没有褪去,我用小手抹一把脸上的汗,很不解地问:“天还这么热,秋哪里要来了?”祖母让我闭上眼睛,伸出双手,张开五指,问:“是不是感觉到穿过手指的风,有些凉意?”我似乎感觉到也似乎没有感觉到风的凉意。见我疑惑,祖母说:“秋,正在路上呢。”说完,祖母便拉我坐在她身边的马扎上,让我和她一样,等秋来。
——分析人物形象
③“一边绿油油,一边红通通,左边喜雨,右边怕水。”在等秋来的时日里,祖母曾给我猜过一个字谜。祖母见我猜不出,便在地上捡起一截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大的“秋”字。我问祖母:“你不是不识字吗?”祖母笑笑说:“这是我这一辈子唯一认识的一个字。”
④祖母没上过学堂,不识字,但脑子好使,是家里的活日历,什么时节种什么庄稼,离下一个节气还有多少天,她都能脱口说出来。
⑤在我的记忆里,祖母特别喜欢秋。
⑥在酷暑难耐的夏日,祖母总是不急不躁,她说:“热到头了,秋便来了。”夏日时节,祖母对日子的计算不是初伏多少天,中伏过了几天,而是今
天离立秋还有几天。我也掰着手指头,跟着祖母一天一天地盼,过一天离立秋的日子便近一天,心里的烦闷便少了些许。
⑦祖母坐在院子里,等秋来。这是一种不焦灼,内心笃定的等。当一片树叶落下,祖母便会告诉我,秋来了。
⑧“把春天里孵出的小公鸡杀了吧,给孩子们贴贴秋膘。”祖母反复叮嘱母亲。见母亲犹豫,祖母又说:“苦夏,苦了孩子了,看孩子们瘦得像根麻秆似的。”
⑨立秋后,祖母总要领着家里的孩子去赶集,领我们吃集饭,还要扯新布为我们做新衣。每个小孩都扯上一身,祖母趁着秋凉赶制出来,看着我们穿着新衣服,比望着田地里丰收的景象还幸福。为了赶在立秋前攒够扯新布的钱,
祖母每天都在地里劳作,果园里的桃子熟透了,祖母装在篮子里挎到集上去卖,回来后一遍一遍数钱,数完放到荷包里,再将荷包藏到墙祖母顶着烈日在桃园里拔草,收拾她的果树,有人问她:“热吗?”她笑道:“不热,我干活就是等秋,秋天离我还有‘一望远’,我已经感觉到秋凉了。”柜里锁起来。祖母的“一望远”就是她目光所及的地方。
⑩祖母的等秋是种心理暗示,心里有了期盼,便能拾起人间所有凉意。而祖母的秋天取决于桃园里的收成,墙柜里的荷包鼓了,她的秋天便到了,我们开心了,祖母的秋天便到了。
那些年,祖母的秋天,每年都来得特别早。
(选自《盐城日报》,有删改)
1.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文中祖母的形象。(4分)【分析人物形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
(1)“把春天里孵出的小公鸡杀了吧,给孩子们贴贴秋膘。”祖母反复叮嘱
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祖母不急不躁地等秋可以看出祖母是智慧、笃定的;②从祖母对农事的熟悉上可以看出祖母是勤劳能干的;③从祖母在秋天所做的一切可以看出祖母是热爱家人、疼爱子孙的。
运用语言描写,“反复叮嘱”写出了祖母对给孩子们贴秋膘这件事的上心,表达了祖母对财物的淡泊,对孙儿们的挚爱深情。
(2)祖母顶着烈日在桃园里拔草,收拾她的果树,有人问她:“热吗?”她笑道:“不热,我干活就是等秋,秋天离我还有‘一望远’,我已经感觉到秋凉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细致传神地刻画了祖母辛勤劳作、积极乐观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祖母的敬爱之情。
3.说说“祖母等秋”这一标题的含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祖母等秋”是指祖母喜爱秋天,她在夏天里等待秋季的到来;也是指祖母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在等待丰收、等待希望中把日子过得更笃定、积极乐观。
4.(2022广东中考新题型)下列诗句不是描写秋景的一项是( )(2分)A.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B.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C.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D.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B
【解析】B项描写的是春景。A.出自苏轼的《赠刘景文》;B.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C.出自白朴的《天净沙·秋》;D.出自刘禹锡的《秋词(其一)》。
群文阅读推荐
阅读篇目 阅读重点
《盘古开天地》(古代神话故事) 感受神话故事的特点。
《女娲补天》(古代神话故事) 体会文章大胆新奇的想象。
《精卫填海》(古代神话故事) 把握中心:表现了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强烈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