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11-28 16:00: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你记得吗 ?中国近代史上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实有哪些?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有森林煤矿, 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那里我有的同胞, 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九一八”,“九一八”, 从那个悲惨的时候, 脱离了我的家乡, 抛弃那无尽的宝藏, 流浪!流浪! 整日价在关内流浪! 哪年,哪月, 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哪年,哪月, 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 爹娘啊,爹娘啊, 什么时候, 才能欢聚一堂?!
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
表达了东北人民怎样的思想感情?
听完这首歌你有何感想?难忘九一八大陆政策( 明治时期)计划:以朝鲜为跳板,征服满蒙,侵占中国。
——称霸亚洲、世界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
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1927年田中内阁召开《东方会议》日本侵略中国的原因①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本质,
侵华是蓄谋已久的;1929年世界性经济危机
日本:对经济有重大影响的对外贸易,出口下降76.5%,
进口下降71.7%。
工业总产值下降32.9%。
1931年,失业人数近300万。 ②为了摆脱经济危机③国共内战1、九一八事变爆发的时间、地点、策划者?2、九一八事变爆发前,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什么事件?为什么要制造这个事件?九一八事变沈阳柳条湖北大营1931年9月18日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另外,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
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电告张学良:“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不顾。”
——《文史资料选辑》
九一八事变后,又电令东北军:“即使勒令缴械,占入营房,均可听自便。”
——《革命文献》第34辑东三省沦陷结果原因日










行在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日军虐杀中国平民日军对中国平民的大屠杀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难民
中国人民和
中国共产党
又是如何做的?杨靖宇 杨靖宇牺牲后,日军残忍的割下他的头颅,剖开他的腹部,在胃里没有找到一粒粮食,只有未消化的草根与棉絮。烈士英魂永存解放后,党和政府为了纪念这位著名的抗日名将,把他战斗过的蒙江县改名靖宇县,并修建了靖宇陵园,杨靖宇将军的英雄业绩犹如这座纪念塔永远矗立在人们心中。张学良 杨虎城2001年10月15日,江泽民总书记发给张学良亲属的唁电中称: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作为国家主席,江泽民为什么给予张学良如此高的评价?华北危急!!!
作为蒋介石的部下,张、杨为什么敢“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想一想张、杨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因此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 放蒋?杀蒋?你认为应该如何处置蒋介石呢?囚蒋?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
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         
   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
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  
      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中国共产党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有什么具体行动?  我们知道,西安事变发生时,红军刚刚完成了二万五千里的长途跋涉,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长眠在雪山草地上,牺牲于国民党的追剿中。我们还知道,在十年内战中,无数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被杀,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为什么不趁机杀了他,反而主张和平解决?动脑筋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谈一谈 学完《难忘九一八》这节课,你最大的感悟是什么?收获平台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勿忘国耻。老师寄语
悲壮的历史留下了永久的烙印,
历史不能忘却也不容篡改!
勿忘国耻,自强不息,振兴中华!九一八事变蒋介石不抵抗中共和人民奋勇抵抗西安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小结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沈阳日本关东军中国局部抗战抗日义勇军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 杨虎城(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小知识——国歌的由来<<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该曲创作于1935年,当时日本帝国主义正步步进逼中国,中日民族矛盾日益加深.这首歌成为领导人民抗日的号角,是一首不朽的民族战歌.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决定将其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练习
一、选择题
1、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发生在( )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西安事变后     D、七七事变后
2、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为发动战争做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3、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  (  )
A、九一八事变的爆发   B、华北事变的出现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七七事变爆发
4、张学良、杨虎城实行兵谏的目的是 ( )
A、逼蒋介石联共抗日 B、打回东北去
C、夺取最高领导权 D、开赴延安,攻打共产党
ACCA二、材料分析题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1)歌中提到的“九一八”指的是什么?
(2)歌词的内容反映了什么?

(3)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答:九一八事变。答:反映了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中国东北三省,大批东北人民被迫逃到关内,盼望早日收复祖国河山。答: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此事变是中国一部分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也是国民党中实力派之一部,不满意南京政府的对日政策,要求立即停止“剿共”,停止一切内战,一致抗日,并接受了中共抗日的主张的结果。
(1)材料中的“事变”指什么事件?
(2)此“事变”的发动者是谁?
(3)此事件是如何解决的?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答:西安事变。答:张学良、杨虎城。答: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经各方面努力,西安事变得到解决。 意义;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几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