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第1单元过关训练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指的是 ( )
A. 地球上的所有生物
B. 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 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D. 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
D
2. 下面不属于生物圈范围的是 ( )
A. 地球的地幔 B. 大气圈的底部
C. 岩石圈的表面 D. 水圈的大部
3. 2021年10月12日《生物多样性公约》十五次缔约方大会在昆明顺利召开,下列不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是 ( )
A. 物种多样性 B. 基因多样性
C. 生态系统多样性 D. 生物数量多样性
A
D
4. 继新冠病毒“德尔塔”毒株之后,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新型变异新冠病毒毒株。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新型变异毒株命名为“奥密克戎”。世卫组织已经用希腊字母命名了多个新冠变异毒株。上述事例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 ( )
A. 物种多样性 B. 生态系统多样性
C. 遗传多样性 D. 数量多样性
C
5. 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B. 生物种类越丰富,生态系统往往就越稳定
C. 生物的多样性就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 生物多样性为育种提供了宝贵的遗传资源
C
6. 下列选项中不是生物的是 ( )
A. 大雁 B. 草履虫 C. 机器人 D. 木耳
7. 下列诗句中没有体现生命现象的是 (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 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
D.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C
B
8.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狗发觉有人靠近而叫唤,说明生物 ( )
A. 具有应激性
B. 能进行生长和繁殖
C. 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 能排出体内的废物
A
9. 昆明COP15大会发表了《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白皮书中提到了亚洲象群、华盖木、朱鹪等“国宝级”生物。下列哪一项不是上述生物共有的特征? ( )
A. 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 能进行呼吸
C. 生活需要营养
D. 都能运动
D
10.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诗体现的生物的基本特征是 ( )
A. 生长和发育
B. 都能呼吸
C. 排出体内废物
D. 遗传和变异
A
11. 人类和很多其他生物一起生活在生物圈这个大家园中,各取所需,和睦相处。下列关于生物的特征,说法正确的是( )
A. 生物都能够运动
B. 生物的生长、繁殖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
C. 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D. 生物的生活都需要营养
D
【解析】动物一般能运动,植物一般不能运动,选项A错误;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最基本特征,选项B错误;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选项C错误;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属于生物的基本特征,选项D正确。
12. 下列关于环境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环境因素是指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
B. 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大类
C. 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水、空气和矿物质等
D. 生物因素是指以某种生物为食的其他生物
D
13. 草地上、花坛边经常看到成百上千的蚂蚁一起分工搬运食物,这体现了生物之间的 ( )
A. 捕食关系 B. 竞争关系
C. 合作关系 D. 寄生关系
14. “草盛豆苗稀”和“饿虎擒羊”分别体现了生物之间的何种关系? ( )
A. 竞争、捕食 B. 捕食、合作
C. 寄生、竞争 D. 合作、捕食
C
A
15.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谚语中体现的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 温度 B. 水分 C. 光照 D. 土壤
16. 下列能体现温度对生物生活的影响的是 ( )
A. 荒漠中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B. 草尽狐兔愁
C.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 蟑螂喜欢在夜间活动
B
C
17. 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具有发达的根系,这一现象体现了
( )
A. 生物影响环境 B. 生物改变环境
C. 生物适应环境 D. 生物与环境互不影响
C
18. 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选项中,体现生物影响环境的是 ( )
A. 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尿液少汗液少
B. 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变得疏松
C. 生活在寒冷海域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
D. 仙人掌的叶特化成刺
B
19.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中,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造成“南橘北枳”现象的生态因素是温度
B. 沙漠中生活的生物很少,主要受水分的影响
C. “春江水暖鸭先知”是生物影响环境的结果
D.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体现的是生物因素对环境的影响
C
20. 为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按照实验的原则,表中①、②应分别设计为 ( )
A. 阴暗、0 B. 阴暗、25 C. 明亮、0 D. 明亮、25
D
组 别 光 照 温度/℃ 土壤湿度
甲 阴暗 25 潮湿
乙 ① ② 潮湿
21. 生物进化论的创始人是 ( )
A. 林奈 B. 哈维 C. 达尔文 D. 沃森
22. 创立统一的生物命名法——双名法,被称为“分类学之父”的是 ( )
A. 美国科学家沃森 B. 瑞典科学家林奈
C. 法国学者拉马克 D.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C
B
23. 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 ( )
A. 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 B. 生物的活动规律
C. 一切生物的组成 D. 一切生物
24. 在进行科学探究活动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A. 明确探究目的 B.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
C. 随意更改实验数据 D. 制订详细的实验计划
A
C
25. 在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次数的影响”实验时,某同学得出“35 ℃水温下金鱼的呼吸最快”,这是科学探究的哪一步?
( )
A. 提出问题 B. 作出假设
C. 制订计划 D. 得出结论
D
26.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鸟类专家在海埂大坝对候鸟的种类、数量及其行为进行详细记录。这种研究生物行为的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实验法 C. 调查法 D. 探究法
27. 为了全面了解某校师生的新冠疫苗接种情况,通常应该采用的方法是 ( )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抽样检测法 D. 实验法
A
B
28. 2020年11月,我国完成了第七次人口普查,下列选项中,与人口普查采用的科学方法相同的是 ( )
A. 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
B. 观察人体中的基本组织
C. 测定一袋玉米种子的发芽率
D. 调查本校初一级学生的近视情况
D
29. 下列选项在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是 ( )
A. 低温和高温
B. 光照和黑暗
C. 有空气和无空气
D. 温度和水分
D
30.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科学。下列有关科学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结果
B. 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作出假设需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C. 实验测得的数据往往存在误差,设置重复组可以有效排除偶然因素的影响
D. 对照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对比实验结果,找到想要研究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 下面是某同学在“调查校园内生物种类”这一活动过程中所拍摄的照片,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校园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_____________,阳光、空气、水分等属于___________因素。
(2)蘑菇由小长大,并能长出小蘑菇,这体现了生物能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靠近麻雀,麻雀会飞走,这体现出的生物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蓝色蝴蝶的后代也是蓝色的,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征。
生态因素
非生物
生长
生物具有应激性
繁殖
新陈代谢
遗传
(3)根据照片所提供的信息判断:该同学是在什么样的地域环境中开展调查的(如海洋、 淡水水域、陆地等)?________。
(4)如果按形态结构将上面的生物进行归类,属于植物的是_______,属于动物的是________。(均填序号)
陆地
③⑤
①④
32. 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一 玉米蚜虫是玉米种植中很常见、爆发很严重的害虫之一。玉米蚜虫吸取玉米体内的汁液为生,受害的玉米会呈现红叶、空秆、小穗的现象,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七星瓢虫是玉米蚜虫的天敌,但当天敌不足时还需要利用农药进行喷雾防治。
资料二 西双版纳是我国唯一的热带雨林自然保护区。这里分布有约六分之一的中国植物物种,为野生动物的生存繁衍提供了良好栖息环境和丰富食源。
资料三 海芋是雨林中常见的一种植物,其叶片巨大,易在大风暴雨中折断。对于很多昆虫来说海芋是获得能量的重要食源之一。但是海芋叶片的毒素可以毒杀昆虫,从而避免叶片被过量取食。很多生物敬而远之,但叶甲这种昆虫却可以顺利取食。叶甲爬到海芋叶背面,以自己的身体做规画圆圈。每个圆圈都要画三次。第一次仅在叶表皮画一条印痕,不会引起海芋的警觉;第二次快速将叶表皮外的角质层割裂;第三次将圆圈上的绝大部分叶脉剪断。此时,海芋的毒素很难再通过断开的叶脉传输。叶甲即可享用圆圈内的“美食”。
(1)资料一中,玉米蚜虫属于影响玉米生活的________因素,玉米蚜虫与七星瓢虫是________关系。
(2)资料二中,西双版纳分布有多种植物,体现了________多样性,它是由________多样性决定的。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它的范围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资料三中,海芋易在大风暴雨中折断,说明________________。
生物
捕食
物种
遗传
生物圈
大气圈的下层
整个水圈
岩石圈的上层
环境影响生物
(4)叶甲通过独特的方式以海芋为食,同时在海芋巨大的叶片上形成孔洞,避免海芋叶片在大风暴雨中折断。这体现了叶甲与海芋是___________的关系。
互惠互利
33. 我国是鸡蛋消费大国,在蛋鸡养殖过程中可通过连续照明提高鸡蛋产量,但连续照明耗电量较大。研究人员设计出两种节电的间歇式照明方案,为了研究间歇式照明对蛋鸡的产蛋率及鸡蛋品质(各成分的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实验方案与结果如下表。
组别 蛋鸡数量/只 处理方式(每天) 持续时间/d 产蛋率/%
A 150 连续照明16 h 70 68.72
B 150 每1 h中20 min照明+40 min黑暗,持续16 h 70 70.35
C 150 每1 h中40 min照明+20 min黑暗,持续 h 70 66.62
(1)该实验中,影响蛋鸡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说明环境能________生物。
(2)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应选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3组蛋鸡进行实验。
光照
影响
体重相同(或健康状况相同)
(3)每组选择150只蛋鸡进行实验,而不是1只,原因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组处理方式中“?”处应填______。这一探究实验的对照组是________(填字母)。
(5)据上图分析,与连续照明相比,间歇式照明方式产出的鸡蛋品质________(填“较高”“较差”或“相似”)。综合图、表中的信息判断:可选择______组照明方案替代连续照明,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避免偶然性
B
相似
产蛋率高,
鸡蛋品质与连续照明组相似,用电量少(2分)
A
16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34. 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昆嵛山某一范围内调查的部分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调查人:王伟 观察地点:昆嵛山
观察时间:9月5日 天气状况:晴朗
生物名称 水杉 野兔 刺槐 麻雀 松鼠 蕨菜 蘑菇 鲫鱼
数量 50棵 2只 200棵 5只 1只 20棵 60个 35条
生活环境 干旱陆地 干旱陆地 干旱陆地 树林中 树林中 潮湿土壤 潮湿土壤 水池中
(1)要做好调查,首先要明确调查_______和调查_______,制定合理的__________。
(2)昆嵛山总面积15 416 hm2,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因此对昆嵛山的调查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_______。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
目的
对象
调查方案
样本
抽样调查
(3)下列关于调查的一些做法,正确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为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调查前要选择调查的范围,设计调查的路线
②昆嵛山的动植物种类多,因此可借鉴以前的数据进行估算
③在调查过程中,可不必太注意草丛和落叶里的小生物,只需注意较大的生物
④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归类
①④
(4)昆嵛山里有野兔、水杉、刺槐等多种动植物,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多样性。
(5)王伟同学借助放大镜观看水杉和刺槐叶的区别,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叫做_______法。要了解水池中鲫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应该采用_______法。
(6)下列活动中用到调查法的是_______(填序号)。
①人口普查 ②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诊断病情 ③观察狼和狗外形上的区别 ④森林资源每5年清查一次
物种
观察
调查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