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朝阳模拟)“河清海晏,时和岁丰”。这是中国古代老百姓向往的太平盛世,以下由开国之君开创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2.(2020七下·广州期末)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盛世”局面的最根本前提条件是(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C.国家处于大一统的局面 D.封建君主励精图治
3.(2020九下·九龙坡月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被称为( )
A.光武帝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太祖
4.(2019七上·成武期末)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的是
A.外戚官宦交替专权 B.州牧割据
C.黄巾起义 D.光武中兴
5.(2020七上·西安期末)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张同学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如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农民起义频繁 B.外戚和宦官专权
C.残暴的东汉统治 D.土地兼并严重
6.(2020七上·来宾期末)西汉有“文景之治”,东汉有“光武中兴”,二者相同的现象是( )
A.农民没有负担 B.社会经济获得发展
C.边地未受威胁 D.文化高度繁荣
7.(2020七上·惠城期末)刘秀被毛泽东评价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
A.释放奴婢 B.合并郡县 C.兴办太学 D.惩处贪官
8.(2020七上·高明期末)《后汉书》记载,(公元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秦未农民起义 D.黄巾起义
9.(2019七上·长白期末)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 B.吴广 C.王匡 D.张角
10.(2019七上·南开期末)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精明,下列历史人物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11.(2019七上·景县月考)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12.(2019七上·奈曼旗期末)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 )
A.项羽 B.陈胜 C.王莽 D.刘秀
13.(2018七上·兰考期末)东汉光武帝创造了汉朝有一个治世“光武中兴”,以下不属于光武帝施政措施的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恢复“三十税一”制度
C.鼓励流亡百姓垦荒 D.改革机构,设置郡县
14.(2018七上·金坛月考)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南朝 C.晋朝 D.新朝
15.(2018·莱芜)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
A.汉武帝破匈奴 B.冒顿统一蒙古
C.昭君和亲匈奴 D.张骞凿空西域
16.(2018七下·大庆开学考)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17.(2017七上·顺德月考)下列关于外戚和宦官专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
B.经常交替出现,造成了东汉后期政治的黑暗
C.外戚和宦官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腐朽势力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18.(2018七上·韶关期末)《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19.(2018七上·郑州期末)“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减轻刑法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2018七上·新乡期末)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
A.秦 汉 B.西汉 东汉 C.汉 三国 D.三国 西晋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刘秀治国措施: 、 奴婢 苛捐杂税,恢复 税一,提倡 , 机构, 冗员, 吏治, 贪官污吏。
22.(2016七上·大石桥期末)东汉的建立者是── 。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材料二
材料三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1)材料一中的“大汉”是谁开创的?这段话是谁说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史实?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24.(2019八上·新泰期中)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巩固封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白天子不能具醇驰(天子的马车找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四:刘秀建东汉,数措并举稳局面;努力有回报,社会安定现治世。东汉后期多黑暗,君叔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史天下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在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对官员进行监察?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面对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当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4)材料四中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局面”?(任举一例)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
25.(2017七上·芒市期中)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二:《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四: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減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请回答:
(1)为削弱诸侯王权力,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为加强对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为加强思想文化统一,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实行什么举措?
(4)材料四中光武帝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选项中A、C、D虽都是盛世,但是不符合“开国之君”这一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西汉、东汉、唐朝等王朝的建立者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朝的“文景之治”、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多次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原因,可概括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以及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处于大一统的局面,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封建君主通过修养生息的政策和缓解社会矛盾,人民安居乐业,进入盛世局面。C正确;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只有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实行的。A排除;
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统治阶级才有条件采取措施去缓和社会的安定,B排除;
封建君主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盛世”局面的最根本前提条件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C项内容与ABD三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3.【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复国号汉,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东汉中后期,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A项外戚官宦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掌握东汉中后期以后宦官和外戚专权对东汉造成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5.【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 农民起义频繁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早逝,幼子即位,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又形成了宦官专权,如此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局面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选项符合题意;
C. 残暴的东汉统治 ,不符合题意;
D. 土地兼并严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看懂图片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含义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符合图片的选项。
6.【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农民没有负担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这里看,他们的相同现象是社会经济获得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边地未受威胁 ,不符合题意;
D. 文化高度繁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把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样才能顺利回答。
7.【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释放奴婢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合并郡县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时期,不是“光武中兴”的原因,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惩处贪官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
8.【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巨鹿人张角宣 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184年为甲子年),天下大吉”,起兵反抗汉朝统治。张角自号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梁号称人公将军。各地的起义军成员全部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因此:
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起义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外戚和宦官替专权,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故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张角。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有关知识。掌握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人、过程、结果及影响是解题的关键。另外,从选项内容看: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王匡是王莽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领袖。
10.【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他统一国家,巩固政权;强化集权,加强皇权;简化机构,裁撤冗员;严惩贪官污吏,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等,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有关知识。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如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等。
11.【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在爆发之前由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宗教进行宣传,而秦末农民起义没有利用宗教,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符合题意;
B.反对暴政,不符合题意;
C. 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不符合题意;
D.提出了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理解。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不同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答案】C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故结束西汉的是王莽。故正确答案为C。
项羽、陈胜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刘秀在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称帝,是东汉的开国皇帝。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灭亡的相关知识。注意西汉灭亡的时间。
13.【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解放生产力,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鼓励流亡百姓垦荒,ABC三项的内容属于光武帝的施政措施,不符合题意;
改革机构,设置郡县是秦始皇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的政治措施理顺,不能出现混淆。
14.【答案】D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史称东汉。D选项符合题意。
夏朝的建立在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A选项不符合题意;
420至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B选项不符合题意;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史称东晋。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朝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 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了解王莽建立新朝的相关知识,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5.【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叫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王昭君。C项符合题意。“鸣镝无声五十年。”反映的没有战争和平五十年,A项不符合题意;冒顿单于是匈奴首领统一了蒙古草原,B项不符合题意;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事件,汉朝时期,昭君出塞,也是为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平交往。
16.【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后期的面貌,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东汉后期农民起义增多,逐渐走向没落。
17.【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专权出现时期是东汉中后期,形式是交替专权,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政治的黑暗和腐朽,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这一现象不利于中央集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注意是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18.【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本题难度适中。
19.【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共同原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是光武帝才去的措施,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原因,应该排除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0.【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东汉王朝始建于公元25年存在到公元220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图中的王朝“新”,结合所学可知,公元9年,王莽建“新”,西汉灭亡,公元25年,东汉建立。
21.【答案】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废除;三十;节俭;裁撤;精简;整顿;严惩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刘秀的治国措施,结合教材内容得出。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2.【答案】光武帝(刘秀)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答案为:光武帝(刘秀)。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汉。
23.【答案】(1)刘邦。光武帝刘秀
(2)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状况。
(3)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我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再次观望呢?大汉有我,必定中兴!”的“大汉”是刘邦开创的;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因此材料一是光武帝刘秀说的。
(2)依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由此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东汉中期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根据材料三中的“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可知反映的是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故答案为:(1)刘邦。光武帝刘秀。
(2)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状况。
(3)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汉时期的历史。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答案】(1)分封制;郡县制;御史大夫。
(2)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实行“推恩”。
(3)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4)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诸侯王”可推断,秦始皇认为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根源,因此,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并在中央政府设置了御史大夫对官员进行监察。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统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实行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最终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刘秀建立东汉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故答案为:(1) 分封制;郡县制;御史大夫。
(2) 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实行“推恩”。
(3)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4)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西周、秦朝、汉朝时期统治者实行的措施有所了解即可。
25.【答案】(1)推恩令
(2)刺史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光武中兴
(5)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等。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设立了刺史制度,刺史作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监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要求。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文化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称之为光武中兴。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中的汉武帝和光武帝中可以看到,作为国家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
故答案为:(1)推恩令(2)刺史(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光武中兴(5)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等。
【点评】除了掌握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汉武帝与秦始皇在对待儒家思想上截然相反的态度。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历史七上第13课《东汉的兴衰》同步试卷
历史考试
考试时间:* *分钟 满分:* *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一、单选题
得分
1.(2020·朝阳模拟)“河清海晏,时和岁丰”。这是中国古代老百姓向往的太平盛世,以下由开国之君开创的盛世局面是( )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答案】B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分析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他就是光武帝。刘秀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法;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选项中A、C、D虽都是盛世,但是不符合“开国之君”这一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有关知识。理解和识记西汉、东汉、唐朝等王朝的建立者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020七下·广州期末)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盛世”局面的最根本前提条件是( )
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B.阶级矛盾相对缓和
C.国家处于大一统的局面 D.封建君主励精图治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可知,汉朝的“文景之治”、隋朝的“开皇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多次盛世局面的出现的原因,可概括为国家统一;社会的安定;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以及人民的辛勤劳动。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发展的前提。只有国家处于大一统的局面,才能维护社会的安定,封建君主通过修养生息的政策和缓解社会矛盾,人民安居乐业,进入盛世局面。C正确;
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只有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才能实行的。A排除;
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统治阶级才有条件采取措施去缓和社会的安定,B排除;
封建君主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一个原因。D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历史上多次出现“盛世”局面的最根本前提条件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四个选项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C项内容与ABD三项内容之间的关系。
3.(2020九下·九龙坡月考)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被称为( )
A.光武帝 B.汉高祖 C.汉武帝 D.汉太祖
【答案】A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25年,刘秀称帝,复国号汉,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因此:
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的建立。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
4.(2019七上·成武期末)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的是
A.外戚官宦交替专权 B.州牧割据
C.黄巾起义 D.光武中兴
【答案】A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东汉中后期,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使东汉王朝走向衰亡的主要原因是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
A项外戚官宦交替专权导致政治腐朽不堪,从而动摇了东汉统治,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掌握东汉中后期以后宦官和外戚专权对东汉造成的影响是解题的关键。
5.(2020七上·西安期末)直观的图示是有效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张同学在学习了东汉衰落的原因后整理出了如图。该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农民起义频繁 B.外戚和宦官专权
C.残暴的东汉统治 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B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A. 农民起义频繁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早逝,幼子即位,无法主政,大权就由皇帝的母亲太后主持。太后重用自己的亲戚,导致外戚专权。皇帝长大后,想亲自行使君权,就依赖身边的宦官,设法除掉外戚,宦官由此得到宠信,把持朝政,又形成了宦官专权,如此循环,形成了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局面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故选项符合题意;
C. 残暴的东汉统治 ,不符合题意;
D. 土地兼并严重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需要学生看懂图片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即图片,结合所学知识,理解其含义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最符合图片的选项。
6.(2020七上·来宾期末)西汉有“文景之治”,东汉有“光武中兴”,二者相同的现象是( )
A.农民没有负担 B.社会经济获得发展
C.边地未受威胁 D.文化高度繁荣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农民没有负担 ,不符合题意;
B.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东汉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从这里看,他们的相同现象是社会经济获得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边地未受威胁 ,不符合题意;
D. 文化高度繁荣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时,需要把 “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现象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这样才能顺利回答。
7.(2020七上·惠城期末)刘秀被毛泽东评价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他统治后期,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其原因不包括( )
A.释放奴婢 B.合并郡县 C.兴办太学 D.惩处贪官
【答案】C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A. 释放奴婢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B. 合并郡县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C.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兴办太学是汉武帝时期,不是“光武中兴”的原因,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惩处贪官 ,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解答时,依据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识记来回答,注意题干中的“不包括”字样,细心辨别备选项。
8.(2020七上·高明期末)《后汉书》记载,(公元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次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秦未农民起义 D.黄巾起义
【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公元184年,太平道教主、巨鹿人张角宣 称“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184年为甲子年),天下大吉”,起兵反抗汉朝统治。张角自号天公将军,他的弟弟张宝号称地公将军,张梁号称人公将军。各地的起义军成员全部头缠黄巾,故称“黄巾军”,因此这次起义被称为“黄巾起义”。因此:
ABC与题意无关,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知识,难度不大,抓住材料中起义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排除法作答即可。
9.(2019七上·长白期末)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 )
A.陈胜 B.吴广 C.王匡 D.张角
【答案】D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土地兼并严重,外戚和宦官替专权,社会上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故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张角。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黄巾起义的有关知识。掌握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人、过程、结果及影响是解题的关键。另外,从选项内容看:陈胜、吴广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王匡是王莽时期的农民起义领袖;张角是东汉末年黄巾军起义领袖。
10.(2019七上·南开期末)中共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要求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精明,下列历史人物中哪位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 )
A.汉武帝 B.王莽 C.汉景帝 D.光武帝
【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可知,光武帝在惩治贪官方面成绩最突出,他统一国家,巩固政权;强化集权,加强皇权;简化机构,裁撤冗员;严惩贪官污吏,加强对官员的监督等,社会上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故D符合题意;ABC表述错误,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 D。
【点评】本题考查光武中兴的有关知识。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如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等。
11.(2019七上·景县月考)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
A.创立宗教组织 B.反对暴政
C.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D.提出了口号
【答案】A
【知识点】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在爆发之前由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利用宗教进行宣传,而秦末农民起义没有利用宗教,这是它们最大的不同,符合题意;
B.反对暴政,不符合题意;
C. 沉重打击了封建王朝 ,不符合题意;
D.提出了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比较理解。解答时,依据所学知识,比较两者的不同来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找到正确答案。
12.(2019七上·奈曼旗期末)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描写了西汉开国皇帝的豪情壮志。这个风云一时的王朝最后被谁夺取了政权?( )
A.项羽 B.陈胜 C.王莽 D.刘秀
【答案】C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自立为帝,国号为“新”,西汉灭亡。故结束西汉的是王莽。故正确答案为C。
项羽、陈胜都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刘秀在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称帝,是东汉的开国皇帝。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西汉灭亡的相关知识。注意西汉灭亡的时间。
13.(2018七上·兰考期末)东汉光武帝创造了汉朝有一个治世“光武中兴”,以下不属于光武帝施政措施的是( )
A.下令释放奴婢 B.恢复“三十税一”制度
C.鼓励流亡百姓垦荒 D.改革机构,设置郡县
【答案】D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发展社会生产,缓和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解放生产力,实行三十税一,组织军队屯垦,鼓励流亡百姓垦荒,ABC三项的内容属于光武帝的施政措施,不符合题意;
改革机构,设置郡县是秦始皇的措施,D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光武帝在位时期的政治措施理顺,不能出现混淆。
14.(2018七上·金坛月考)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
A.夏朝 B.南朝 C.晋朝 D.新朝
【答案】D
【知识点】王莽新朝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西汉后期,朝政越来越腐败。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称帝,史称东汉。D选项符合题意。
夏朝的建立在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了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A选项不符合题意;
420至589年的170年里,中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B选项不符合题意;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史称东晋。C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朝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语句“ 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了解王莽建立新朝的相关知识,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5.(2018·莱芜)史学家翦伯赞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作者盛赞的历史事件是( )
A.汉武帝破匈奴 B.冒顿统一蒙古
C.昭君和亲匈奴 D.张骞凿空西域
【答案】C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其中一部的首领叫呼韩邪单于向汉朝称臣,汉元帝时呼韩邪单于入朝请求和亲,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现代史学家翦伯赞的诗句“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称赞的历史人物是王昭君。C项符合题意。“鸣镝无声五十年。”反映的没有战争和平五十年,A项不符合题意;冒顿单于是匈奴首领统一了蒙古草原,B项不符合题意;张骞凿空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可知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事件,汉朝时期,昭君出塞,也是为了汉朝与匈奴之间的和平交往。
16.(2018七下·大庆开学考)东汉民谣“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反映东汉后期什么社会状况( )
A.封建统治异常腐朽黑暗 B.农民处于无衣无食境地
C.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 D.黄巾起义瓦解东汉政权
【答案】C
【知识点】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发如韭,剪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吏不必可畏,小民从来不可轻”可知,东汉末年各地农民不断起来反抗。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此题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东汉后期的面貌,通过对题干的分析可知东汉后期农民起义增多,逐渐走向没落。
17.(2017七上·顺德月考)下列关于外戚和宦官专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出现在东汉中期以后
B.经常交替出现,造成了东汉后期政治的黑暗
C.外戚和宦官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中的腐朽势力
D.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专权出现时期是东汉中后期,形式是交替专权,导致的严重后果是政治的黑暗和腐朽,A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D项说法错误,这一现象不利于中央集权,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外戚和宦官专权的有关知识,难度适中。解答本题要注意是选择说法不正确的选项。
18.(2018七上·韶关期末)《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
A.丞相权力膨胀 B.豪强地主兼并土地
C.外戚专权 D.宦官专权
【答案】C
【知识点】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解析】【分析】依据“章和二年(公元 88 年)章帝死,年仅 10 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这反映的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外戚者,皇亲国戚也。皇帝的妻子,皇后娘家兄弟。与皇族宗亲没有丝毫关系。最有名的是太后的兄弟,也就是国舅。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提炼材料观点。本题难度适中。
19.(2018七上·郑州期末)“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①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②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③减轻刑法
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的“共同原因”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④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是光武帝才去的措施,不属于“文景之治”的原因,应该排除④。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20.(2018七上·新乡期末)年代尺有助于历史记忆。下列所示年代尺上的括号内分别应该填入( )
A.秦 汉 B.西汉 东汉 C.汉 三国 D.三国 西晋
【答案】B
【知识点】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2年2月28日,刘邦称皇帝,国号汉,史称西汉,刘邦即汉太祖高皇帝。公元9年1月10日,王莽自立为皇帝,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东汉王朝始建于公元25年存在到公元220年。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发生时间的掌握。解题的关键在于图中的王朝“新”,结合所学可知,公元9年,王莽建“新”,西汉灭亡,公元25年,东汉建立。
阅卷人 二、填空题
得分
21.刘秀治国措施: 、 奴婢 苛捐杂税,恢复 税一,提倡 , 机构, 冗员, 吏治, 贪官污吏。
【答案】释放奴婢;禁止残害;废除;三十;节俭;裁撤;精简;整顿;严惩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主要考查刘秀的治国措施,结合教材内容得出。
【点评】此题较为简单,识记基础知识点。
22.(2016七上·大石桥期末)东汉的建立者是── 。
【答案】光武帝(刘秀)
【知识点】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答案为:光武帝(刘秀)。
【点评】本题考查了东汉。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阅卷人 三、材料分析题
得分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吾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在此观望?大汉有我,必定中兴!
材料二
材料三 由于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
(1)材料一中的“大汉”是谁开创的?这段话是谁说的?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时期怎样的政治状况?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史实?它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刘邦。光武帝刘秀
(2)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状况。
(3)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知识点】光武中兴;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张角起义
【解析】【分析】(1)材料一“大汉之难,无国能敌,今王谋反,我身为皇亲国戚,怎能再次观望呢?大汉有我,必定中兴!”的“大汉”是刘邦开创的;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光武帝末年,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因此材料一是光武帝刘秀说的。
(2)依据材料二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中期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太后临朝;皇帝长大后,依赖宦官,由此宦官得到宠信,把持朝政。东汉中期后,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3)根据材料三中的“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可知反映的是黄巾起义。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故答案为:(1)刘邦。光武帝刘秀。
(2)东汉中期以后,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政治状况。
(3)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两汉时期的历史。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4.(2019八上·新泰期中)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巩固封建统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材料三:《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白天子不能具醇驰(天子的马车找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四:刘秀建东汉,数措并举稳局面;努力有回报,社会安定现治世。东汉后期多黑暗,君叔旁落局面乱;反抗情绪民间蔓,振臂起史天下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又在中央政府设置了什么官职对官员进行监察?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
(3)面对材料三所反映的情况,当时统治者采取了怎样的治国政策?取得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4)材料四中刘秀建立东汉后,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局面”?(任举一例)东汉后期哪一现象造成“君权旁落局面乱”?
【答案】(1)分封制;郡县制;御史大夫。
(2)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实行“推恩”。
(3)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4)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知识点】西周的分封制;秦巩固统一的措施;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题干中的“诸侯王”可推断,秦始皇认为西周时期实行的分封制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的根源,因此,秦始皇在地方上实行的是郡县制,并在中央政府设置了御史大夫对官员进行监察。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统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实行的是“休养生息”的政策,最终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面。
(4)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刘秀建立东汉后,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他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东汉后期,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
故答案为:(1) 分封制;郡县制;御史大夫。
(2) 诸侯王势力强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实行“推恩”。
(3) 休养生息;文景之治。
(4) 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只要学生对西周、秦朝、汉朝时期统治者实行的措施有所了解即可。
25.(2017七上·芒市期中)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对于一些王公和战争功臣,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
材料二:《汉书》记载:(武帝)下推恩之令,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道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四: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減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请回答:
(1)为削弱诸侯王权力,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2)为加强对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措施?
(3)为加强思想文化统一,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实行什么举措?
(4)材料四中光武帝励精图治,使得当时社会出现了什么局面?
(5)综上所述,你认为这些政治家们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有何共同之处?
【答案】(1)推恩令
(2)刺史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光武中兴
(5)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等。
【知识点】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
【解析】【分析】(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对豪强地主和地方官员的监督,汉武帝设立了刺史制度,刺史作为汉代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所实行的一种较为完备、系统的监察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对地方的监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必然要求。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思想文化统一,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称之为光武中兴。
(5)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从材料中的汉武帝和光武帝中可以看到,作为国家统治者,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要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得民心者得天下等等。
故答案为:(1)推恩令(2)刺史(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4)光武中兴(5)爱惜民力;重视农业;减轻百姓负担;提倡节俭等。
【点评】除了掌握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外,学生还要掌握汉武帝与秦始皇在对待儒家思想上截然相反的态度。本题难度适中。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2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