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测试(提高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1-04 10:29:3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驻守三个月后于9月17日13时30分安全返回地球。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驻守180天。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从发射到在轨三个月,再到返回地面,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在图中的( )
A.①--②--③之间 B.②--③--④之间
C.③--④--①之间 D.④--①--②之间
2.神舟十三号发射当日,吴忠市的昼夜长短及其之后一个月的变化是( )
①昼长夜短②昼短夜长③白昼渐长④黑夜渐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若航天员乘神舟十三号经过北极点上空,他观察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逆时针方向 B.顺时针方向
C.自北向南方向 D.自西北向东南方向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毛泽东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句子。是指我们每天即使原地不动,也会运动八万里路,这里是以赤道上的某一点为参照点的。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种地理现象(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随着银河系运动 D.地球随着宇宙运动
5.“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赤道周长约是( )
A.5亿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10000千米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可知,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7.大洋乙是(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8.亚洲的纬度位置约在11°S-81°N之间,据此可以判断的是( )
①跨热带、温带、寒带 ②跨东西半球 ③跨南北半球 ④东西部时差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图中甲地位于( )
A.东亚 B.中亚 C.西亚 D.东南亚
10.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19年新年伊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包含标题在内,“统一”在讲话中共出现47次,是全文的核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则是整篇讲话“文眼”所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台湾岛中部为南北延伸的台湾山脉,位于东北部的火烧寮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 )
A.纬度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12.台湾岛内居民多为福建省、广东省人的后代,多属(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13.台湾岛与大陆隔海相望,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说明( )
A.台湾海峡现在也为森林 B.台湾海峡以前为陆地
C.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D.森林砍伐后丢到海中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研发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1月10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的附近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15.“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突破万米,得益于( )
A.海沟深度的变化 B.海水质量的改善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潜水器体积变小
二、解答题
16.(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2022年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也是新一年的立春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相邻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的____运动密切相关。
(2)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选填“北”或“南”)半球,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3)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地球公转位置最靠近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节气)。
(4)冬奥会在北京举办,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和____中心。
(5)米兰的经纬度为45.5°N,9.2°E,是2026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北京的经纬度为40°N,116°E,米兰位于北京的____方向。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____。
(2)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BC三点均位于____半球。
(3)从五带看,A点处在____带,B点处在____带。
(4)A、B、C三点中,位于中纬度的有____,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
(5)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较短的是____点所在纬线。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规律:纬度越____的地点,所在的纬线长度越短。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大洲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各大洲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D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海峡。
(3)A,C,D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
(4)上面四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_______(填字母)和_____(填字母)。
(5)其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
19.(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可分为 ______,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每个板块在地幔上漂移运动,就像木板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一样。
(2)正是板块的运动使得陆地与海洋的______。
(3)板块运动特点
①板块______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______,地壳比较活跃,有的______,有的______,多______、______。
②六大板块中,只有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有陆地也有海洋。
③张裂拉伸的作用下形成______;在碰撞挤压的作用下形成______。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象:
运动方式 结果 现象 成因
碰撞挤压 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弧链,海底形成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升高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面积缩小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碰撞挤压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挤压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红海面积扩大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之间的张裂作用
东非大裂谷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张裂形成
2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洋;⑤是____洲。
(2)E是____盆地。
(3)③与④的分界线是____;⑤与⑥的分界线是____。
(4)世界两大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____火山地震带和____火山地震带。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在课桌旁蹲下②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⑥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驻守三个月后于9月17日13时30分安全返回地球。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将在空间站天和核心舱驻守180天。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神舟十二号从发射到在轨三个月,再到返回地面,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在图中的( )
A.①--②--③之间 B.②--③--④之间
C.③--④--①之间 D.④--①--②之间
2.神舟十三号发射当日,吴忠市的昼夜长短及其之后一个月的变化是( )
①昼长夜短②昼短夜长③白昼渐长④黑夜渐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若航天员乘神舟十三号经过北极点上空,他观察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是( )
A.逆时针方向 B.顺时针方向
C.自北向南方向 D.自西北向东南方向
【答案】1.A 2.D 3.A
【解析】1.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三名航天员在空间站驻守183天后,于9月17日13时30分安全返回。神舟十三号从发射到返回地面,地球绕日公转运行在图中的①--②--③之间,即北半球的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位置之间。故选A。
2.题意表明,神舟十三号发射当日是2021年10月16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由赤道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昼短夜长,其之后一个月白昼渐短,黑夜渐长,故①③错误,②④正确。故选D。
3.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在北极上空看为逆时针方向,在南极上空看为顺时针方向。若航天员乘神舟十三号经过北极点上空,他观察到地球的自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故选A。
【点睛】地球公转,是指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像地球的自转具有其独特规律性一样,由于太阳引力场以及自转的作用,而导致的地球公转,也有其自身的规律。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毛泽东诗词七律二首送瘟神有“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句子。是指我们每天即使原地不动,也会运动八万里路,这里是以赤道上的某一点为参照点的。结合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4.“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是下列哪一种地理现象(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随着银河系运动 D.地球随着宇宙运动
5.“坐地日行八万里”是指赤道周长约是( )
A.5亿千米 B.4千米 C.4万千米 D.10000千米
【答案】4.A 5.C
【解析】4.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也就是八万里。身处赤道上时,地球自转一圈正好是它的周长,所以就是“坐地日行八万里”了,因此可知,“坐地日行八万里 ,巡天遥看一千河”反映的是地球自转,自转一周是一天,A正确。故选A。
5.“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中“八万里”就是4万千米,在赤道附近地区可以实现,因此地球赤道的周长约是4万千米,C正确。故选C。
【点睛】经过测量,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2022·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亚洲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根据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据图可知,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 )
A.北半球、东半球 B.北半球、西半球
C.南半球、东半球 D.南半球、西半球
7.大洋乙是(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8.亚洲的纬度位置约在11°S-81°N之间,据此可以判断的是( )
①跨热带、温带、寒带 ②跨东西半球 ③跨南北半球 ④东西部时差较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图中甲地位于( )
A.东亚 B.中亚 C.西亚 D.东南亚
10.下列地点不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的是( )
A.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 B.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
C.苏伊士运河、白令海峡 D.巴拿马运河、直布罗陀海峡
【答案】6.A 7.D 8.C 9.C 10.D
【分析】6.据图可知,亚洲绝大部分地区位于赤道以北的北半球、位于20°W以东到160°E的东半球,A正确,BCD错误,故选A。
7.由图可知,图中乙是位于亚洲南部的印度洋,是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D符合题意。故选D。
8.0°~23.5°为热带,23.5°~66.5°为温带,66.5°~90°为寒带。亚洲的纬度位置约在11°S-81°N之间,据此可以判断的是:①跨热带、温带、寒带 ;③跨南北半球 ;①③正确。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亚洲的纬度位置不能体现亚洲跨越东西半球,也不能反映亚洲东西部时差较大,②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
9.亚洲地域辽阔,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根据各地区差异的不同,将亚洲划分为六个分区,图中甲是西亚地区,C正确。故选C。
10.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地处亚欧大陆东部,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其东北部与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西南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均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ABC不合题意;巴拿马运河是南北美洲分界线,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不属于亚洲与其他大洲分界线,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东西半球的划分: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作为东半球和西半球的分界线,即从20°W向东到0°经线,继续向东再到160°E为东半球,从20°W向西到180°经线,继续向西再到160°E为西半球。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2019年新年伊始,《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包含标题在内,“统一”在讲话中共出现47次,是全文的核心。“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则是整篇讲话“文眼”所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1.台湾岛中部为南北延伸的台湾山脉,位于东北部的火烧寮为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主要受以下哪个因素的影响( )
A.纬度 B.地形 C.植被 D.土壤
12.台湾岛内居民多为福建省、广东省人的后代,多属(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混血人种 D.黄色人种
13.台湾岛与大陆隔海相望,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说明( )
A.台湾海峡现在也为森林 B.台湾海峡以前为陆地
C.地上树木被水冲到海中 D.森林砍伐后丢到海中
【答案】11.B 12.D 13.B
【分析】11.从图中看,台湾山脉东北部的火烧寮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影响,降水丰富,B正确、ACD错。故选B。
12.福建省和广东省人为黄色人种,因此台湾岛内居民多属于黄色人种,D正确、ABC错。故选D。
13.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这说明台湾海峡以前是陆地,台湾岛和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由于地壳下沉形成了海洋,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世界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 。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洋洲西北部。混血种人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
(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我国研发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于2020年11月10日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深度10909米,创造了我国载人深潜新纪录。图为世界板块分布图(局部)。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的附近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
15.“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突破万米,得益于( )
A.海沟深度的变化 B.海水质量的改善 C.科学技术的发展 D.潜水器体积变小
【答案】14.D 15.C
【分析】14.全球分为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由图可知,马里亚纳海沟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附近,是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到亚欧板块之下形成的,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5.在海洋里每下潜10米,便会增加1个大气压;如果深入海底10000米,那就是1000个大气压,相当于在指甲盖大小的地方,压上一部重型卡车,也正因此,探秘马里亚纳海沟是一项难度极高的科考活动,涉及设计、材料、密封、工艺、通信、安全、集成、试验等一系列技术,每一项都是极限技术,并且必须高度安全可靠。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奋斗者”号潜水器下潜突破万米,得益于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海沟深度、潜水器体积、海水质量关系不大,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海沟是位于海洋中的两壁较陡、狭长的、水深大于5000米的沟槽,是海底最深的地方,最大水深可达到10000米以上(马里亚纳海沟11034米)。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山脉。
二、解答题
16.(2022·北京·七年级课时练习)2022年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也是新一年的立春节气。二十四节气中,相邻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读“二十四节气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二十四节气的变化与地球的____运动密切相关。
(2)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太阳直射点位于____(选填“北”或“南”)半球,北京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
(3)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地球公转位置最靠近二十四节气中的____(节气)。
(4)冬奥会在北京举办,体现了北京是我国的文化中心和____中心。
(5)米兰的经纬度为45.5°N,9.2°E,是2026年冬奥会的举办城市之一,北京的经纬度为40°N,116°E,米兰位于北京的____方向。
【答案】(1)公转
(2) 南 昼短夜长
(3)雨水
(4)国际交往
(5)西北
【分析】本题以北京冬奥会和二十四节气示意图为材料,涉及地球的公转、北京的城市职能、经纬度定向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读图能力。
(1)
由题可知,地球公转产生四季更替,形成二十四节气的变化。
(2)
由题可知,2月4日是北京冬奥会开幕之日,此时过了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回归线前往赤道,还未到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还未到赤道,因此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京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
(3)
由题可知,二十四节气中,相邻两个节气间隔约15天,据此推算开幕式2月4号大概为立春,2月20日冬奥会闭幕式当天大概为雨水
(4)
冬奥会属于体育文化范畴,同时也是国际性的赛事,因此冬奥会的举办体现了北京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城市职能。
(5)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米兰的经纬度为45.5°N,9.2°E,北京的经纬度为40°N,116°E,米兰位于北京的西北方向。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点的经纬度:____。
(2)从东西半球看,A点位于____半球;从南北半球看,ABC三点均位于____半球。
(3)从五带看,A点处在____带,B点处在____带。
(4)A、B、C三点中,位于中纬度的有____,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____。
(5)A、B、两点所在纬线,长度较短的是____点所在纬线。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规律:纬度越____的地点,所在的纬线长度越短。
【答案】(1)140°E,20°N
(2) 东 北
(3) 热 北温
(4) B、C A
(5) B 高
【分析】本题以经纬网图为材料,涉及经纬度的判断、半球的划分、五带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以及纬线的特点等知识,考查学生对经纬网图的判读能力以及半球位置、五带划分等知识的记忆。
(1)
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分析可知, A点的经纬度是140°E , 20°N。
(2)
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东、 160°E以西为东半球, 20°W以西、 160°E以东为西半球。由此可知,A点位于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即0°纬线,从南北半球看,B点位于北半球。
(3)
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之间,北温带的纬度范围为23.5°N-66.5°N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为66.5°N-90°N ; 读图可知,A点处于热带,B点处于北温带。
(4)
纬度划分,0° ~ 30°为低纬度地区, 30° ~ 60°为中纬度地区, 60° ~ 90为高纬度地区, A、B、C三点中,位于中纬度的有B、C两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现象。热带的纬度范围是23.5°N-23.5°S之间,北温带的纬度范围为23.5°N-66.5°N ,北寒带的纬度范围为66.5°N-90°N ;,读图可知,A点位于20°N,位于热带,右阳光直射现象。
(5)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 到南、北两极缩小为点,即纬度越低,纬线长度越长,纬度越高,纬线长度越短,可判定,所在纬线圈较短的点是B点所在的纬线,因为B点位于40°,而A点位于20°。
【点睛】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大洲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1)写出各大洲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A,D两大洲之间的分界线是________海峡。
(3)A,C,D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________。
(4)上面四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_______(填字母)和_____(填字母)。
(5)其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有________和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 亚洲 非洲 欧洲 北美洲
(2)白令
(3)北冰洋
(4) A C
(5) A B
【分析】本题组主要以四大洲为材料,考查四大洲的面积、分界线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课本知识的能力和区域认知的地理素养。
(1)
由图可知,图中A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B是面积第二大洲-非洲,C是欧洲,D是北美洲。
(2)
A亚洲和D北美洲之间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沟通了太平洋与北冰洋。
(3)
A,C,D三大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是北冰洋,是纬度最高、气温最低、面积最小的海洋。
(4)
上面四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的是A表示的亚洲,4400万平方公里,面积最小的是C表示的欧洲,面积近1000万平方公里。
(5)
其中赤道穿过的大洲有A表示的亚洲和B表示的非洲。
【点睛】
19.(2021·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观点:
(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可分为 ______,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每个板块在地幔上漂移运动,就像木板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一样。
(2)正是板块的运动使得陆地与海洋的______。
(3)板块运动特点
①板块______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______,地壳比较活跃,有的______,有的______,多______、______。
②六大板块中,只有______板块几乎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有陆地也有海洋。
③张裂拉伸的作用下形成______;在碰撞挤压的作用下形成______。
(4)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现象:
运动方式 结果 现象 成因
碰撞挤压 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弧链,海底形成海沟 喜马拉雅山脉升高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碰撞挤压
地中海面积缩小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碰撞挤压
阿尔卑斯山脉的形成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挤压
张裂 形成裂谷或海洋 红海面积扩大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之间的张裂作用
东非大裂谷 ______板块与______板块张裂形成
【答案】(1)六大板块
(2)相对位置不断地发生变化
(3) 内部 交界处 张裂拉伸 碰撞挤压 火山 地震 太平洋 裂谷或海洋 山脉或岛弧
(4) 印度洋 亚欧 亚欧 非洲 亚欧 非洲 非洲 印度洋 非洲 印度洋
【分析】本大题以板块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板块学说的观点,及其影响等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
(1)
板块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可分为六大板块,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每个板块在地幔上漂移运动,所以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2)
六大板块是不断运动的,就像木板在水面上漂浮移动一样。正是板块的运动使得陆地与海洋的位置在并不断发生变化。
(3)
板块学说的观点认为,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有的板块是碰撞挤压的,有的板块是张裂拉伸的,所以在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读图可知,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位于海洋里。板块在张裂拉伸作用下,会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在碰撞挤压作用下,会形成山脉或岛弧。
(4)
读图可知,喜玛拉雅山脉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是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之间,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所以地中海会缩小;阿尔卑斯山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会这两个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红海和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所以红海不断扩大。东非大裂谷是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张裂运动形成的。
【点睛】
20.(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洋;⑤是____洲。
(2)E是____盆地。
(3)③与④的分界线是____;⑤与⑥的分界线是____。
(4)世界两大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____火山地震带和____火山地震带。
(5)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可取的应急措施是( )
①躲在课桌旁蹲下②靠墙角蹲下③乘电梯逃生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⑤跳楼逃生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②④⑥D.①③④⑥
【答案】 太平 非 刚果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环太平洋 阿尔卑斯—喜马拉雅 C
【分析】地球表面是由陆地和海洋构成,陆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极周围。世界上陆地可分为七大洲,海洋分为四大洋。
【详解】(1)读图可知,A是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⑤是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
(2)读图可知,E是刚果盆地,位于非洲中部,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3)读图可知,③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⑤是非洲,⑥是亚洲,⑤与⑥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4)世界两大主要的火山、地震带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5)当地镇发生时,在楼上要躲到桌子底下或是靠墙角蹲下后躲到洗手间里,在一楼要迅速跑道空旷的地带,千万不能跳楼和坐电梯。故根据题意选C。
【点睛】本题考查大洲和大洋的分布及大洲分界线以及地震带分布,读图解答即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