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B)(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体肤色的深浅主要受( )的影响
A.饮食习惯 B.体育运动 C.太阳辐射 D.降水强度
2.(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将会产生的现象有( )
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D.受教育机会增加
3.(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中,属于黑种人主要分布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20日举行,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帷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为迎接和服务全世界游客,组委会招募了擅长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北京冬奥会唯一指定外语
6.家住北京的小明想驾车去“鸟巢”观看开幕式,最有可能利用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形图
C.北京政区图 D.电子地图
7.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 )
A.温暖湿润 B.暴雨频发
C.昼短夜长 D.红枫飘落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新冠肺炎肆虐欧洲,2020年3月12日中国毅然派出抗疫专家组飞赴意大利,协助防控疫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是( )
A.A B.B C.C D.D
9.中国抗疫专家在与意大利居民的交流中发现,当地的人种和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
A.黑色人种和基督教 B.白色人种和基督教
C.黄色人种和佛教 D.白色人种和伊斯兰教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农民画融汇乡土情怀,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下图为两幅农民画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甲图( )
A.居民为藏族 B.正欢庆端午节
C.聚落为乡村 D.民居沿河而建
11.与甲图所在区域相比,乙图所在区域( )
A.地势起伏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河流汛期长 D.植被为针叶林
12.(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不能体现乡村与城市差异的是( )
A.生产方式 B.景观特色 C.规模大小 D.气候条件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亚洲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形成了多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片所示人类活动属于南亚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有关图中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区气候湿热 B.②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
C.③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④地区高温多雨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对于需要保护的传统建筑,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B.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C.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D.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联合国《2030年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超过14.5亿;而印度将在2065年达到峰值,人口总数超过15.57亿。
(1)____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超过____亿人。
(2)对于我们的地球母亲来说,人口过多或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资源消耗____(快或慢)、环境污染等问题。
材料二:
(3)我国将在____年成为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____。
A.资源不足 B.劳动力不足 C.住房紧张 D.交通拥挤
(5)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国家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____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我国正式放开“三孩政策”。
1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流传最广,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很深刻的影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
(2)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_____。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和_____部、非洲
的_____部和_____部。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
(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_____,后来传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部和_____部。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发源地 _____ _____ _____
诞生时间 _____ _____ _____
主要分布地区 _____ _____ _____
特点 _____ _____ _____
教徒人数 _____ _____ _____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1)图①反映了________聚落的特点,图②反映了________聚落的特点。
(2)图③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__聚落,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先有________(城市、乡村)聚落。
19.(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跟着书本去旅行——让我们暑假一起从沈阳出发,体验不同线路的特色游!读中国旅游线路体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行:去濒临_______(填海域名称)的辽宁营口市,在海滩堆沙戏水。
(2)文化行:去北京参观的多所大学和各类博物馆,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______中心。然后去长江三角洲地区,看到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如图),这反映了当地降水量较______的特征。
(3)山区行:去位于__________(填地形区)的贵州贵阳市,这里景色多姿多彩。
(4)高原行:去青藏高原的拉萨市,是沈阳的同学们在夏季避暑的一个不错选择。拉萨的夏季气候凉爽,主要是受__________(填影响因素)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B)(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体肤色的深浅主要受( )的影响
A.饮食习惯 B.体育运动 C.太阳辐射 D.降水强度
【答案】C
【详解】人的肤色有深有浅,深和浅主要是受太阳辐射的影响,太阳辐射强的地方,皮肤里的黑色素较多,而相反,阳光辐射不强的地方,黑色素就浅,皮肤就更白,所以一般纬度低的热带地区的人皮肤更黑,而高纬度的人皮肤较白,C符合题意;饮食习惯、 体育运动、降水强度均不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
2.(2020·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将会产生的现象有( )
A.就业机会增加 B.医疗卫生条件改善
C.住房紧张、交通拥挤 D.受教育机会增加
【答案】C
【详解】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将会产生的现象有:就业困难、医疗卫生条件变差、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教育学位紧张等社会环境问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3.(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图中,属于黑种人主要分布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详解】世界上的居民根据人的体质特征可划分为白色人种、黑色人种和黄色人种,其中黑色人种主要分布在图中③表示的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该地区90%以上的居民是黑色人种,有“黑非洲”称号,是黑种人的故乡;①欧洲和④中东地区以白色人种为主,②亚洲东部以黄色人种为主,故选C。
【点睛】
4.(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因纽特人和印第安人属于(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答案】C
【详解】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都属于黄色人种。印第安人属于美洲土著人种;因纽特人又称爱斯基摩人,主要分布于北极地区。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20日举行,开幕式将在国家体育场“鸟巢”拉开帷幕,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为迎接和服务全世界游客,组委会招募了擅长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 )
A.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B.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
C.联合国规定的唯一工作语言 D.北京冬奥会唯一指定外语
6.家住北京的小明想驾车去“鸟巢”观看开幕式,最有可能利用的地图是( )
A.世界地图 B.中国地形图
C.北京政区图 D.电子地图
7.冬奥会举办期间,北京( )
A.温暖湿润 B.暴雨频发
C.昼短夜长 D.红枫飘落
【答案】5.B 6.D 7.C
【分析】5.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计划于2022年2月4日-20日举行,为迎接和服务全世界游客,组委会招募了擅长英语的志愿者,因为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联合国工作语言包括有包括英语在内的六种语言,北京冬奥会指定的外语不仅仅是英语,故选B。
6.家住北京的小明想驾车去“鸟巢”观看开幕式,最有可能利用的地图是电子地图或北京市交通图。世界地图范围太大,中国地形图适合查阅中国地形分布,北京政区图适合查找北京各地区位置,对驾车去“鸟巢”观看都没有多大用处,故选D。
7.冬奥会举办期间是北京的冬季,北京气候寒冷干燥;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对于北温带的北京来说是昼短夜长。暴雨频发是夏季景观,红枫飘荡是秋季景观,故选C。
【点睛】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北京位于东经115.7°—117.4°,北纬39.4°—41.6°,中心位于北纬39°54′20″,东经116°25′29″,总面积16412平方千米。北京位于中国华北平原北部,背靠燕山,毗邻天津市和河北省。北京的气候为典型的北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
(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新冠肺炎肆虐欧洲,2020年3月12日中国毅然派出抗疫专家组飞赴意大利,协助防控疫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下图中能正确表示该国主要气候类型的是( )
A.A B.B C.C D.D
9.中国抗疫专家在与意大利居民的交流中发现,当地的人种和他们信仰的宗教是( )
A.黑色人种和基督教 B.白色人种和基督教
C.黄色人种和佛教 D.白色人种和伊斯兰教
【答案】8.C 9.B
【解析】8.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地中海沿岸,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气候是冬雨型气候,主要特点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A图中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降水逐步升高,判断为热带草原气候,A错误;B图最冷月均温0℃以下,最热月均温20℃以上,判断为温带季风气候,B错误;C图最冷月均温0摄氏度以上,夏季降水少冬季降水多,判断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D图最冷月均温15℃以上,年降水量大于2000mm,判断为热带雨林气候,D错误。故选C。
9.黄种人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白种人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黑种人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西北部;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及东南部、非洲北部及东部,佛教主要分布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黑色人种基督教可能位于大洋洲,A错误;意大利位于欧洲,主要人种为白色人种,主要宗教为基督教,B正确;黄色人种佛教可能位于亚洲东部,C错误;白种人伊斯兰教可能位于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D错误。
【点睛】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判断气候类型是主要抓住气温中最冷月月均温与0℃和15℃的关系;降水中季节变化与总量的情况。世界三大人种及三大宗教的分布有一定联系,黄种人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白种人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黑种人主要分布于非洲中部及南部、大洋洲西北部;基督教主要分布于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主要分布于亚洲西部及东南部、非洲北部及东部,佛教主要分布与亚洲东部及东南部。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农民画融汇乡土情怀,传承中国民间乐观向上的精神。下图为两幅农民画作品。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甲图( )
A.居民为藏族 B.正欢庆端午节
C.聚落为乡村 D.民居沿河而建
11.与甲图所在区域相比,乙图所在区域( )
A.地势起伏大 B.气温年较差大
C.河流汛期长 D.植被为针叶林
【答案】10.C 11.C
【解析】10.甲图中的居民住的平顶屋,身着汉族服饰,堆雪人,放鞭炮,挂灯笼,应该是我国北方的春节,不是藏族,A错误。端午节是6月份,图中所示是冬季,因此不是端午节,B错误。图中建筑物数量少,高度矮小,是乡村,C正确。图中没有河流信息,D错误。故选C。
11.乙图房屋外河流环绕,船只停泊在屋外,应该是我国江南水乡,地势起伏小,A错误。乙图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年较差比北方温带季风气候小,B错误。南方河流因雨季来得早,退得晚,汛期比北方长,C正确。南方是常绿阔叶林,D错误。故选C
【点睛】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非常广泛,包括城市建筑、交通工具道路及饮食服饰、居民心理、习俗等方面,但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还是城市中的建筑。
12.(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不能体现乡村与城市差异的是( )
A.生产方式 B.景观特色 C.规模大小 D.气候条件
【答案】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聚落一般分为乡村与城市两大类:乡村一般规模较小,城市一般规模较大,乡村与城市的景观差异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乡村和城市的景观有较大的差异,ABC正确。气候条件不能体现乡村与城市差异,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D。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亚洲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差异很大,各地形成了多样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片所示人类活动属于南亚地区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下列有关图中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地区气候湿热 B.②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
C.③地区地势低平,河网密布 D.④地区高温多雨
【答案】13.C 14.A
【解析】13.读图可得,①地区是西亚地区,西亚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居住帐篷,穿着宽大的袍子,过着游牧生活,A错误;②地区是北亚地区,生活在北亚东西伯利亚的雅库特人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B错误;③地区是南亚地区,生活在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C正确;④地区是东南亚地区,生活在东南亚的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聚居在长屋里,有的长屋达200米,D错误。故选C。
14.读图得知,①为西亚的贝都因人,当地气候炎热干燥,居民住帐篷,身着宽大白袍,过着游牧生活,不是湿热,是燥热,A错误,符合题意;②为北亚西伯利亚的亚库特人,当地纬度较高,冬季漫长而寒冷,当地居民居住木屋,身着毛皮服装,运输工具是狗拉雪橇,B正确,不符合题意;③为南亚恒河三角洲的孟加拉人,当地地势低平,河网密布,居民以捕鱼为生,交通工具是船,C正确,不符合题意。④为东南亚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的达雅克人,全年高温多雨,居民聚居在长屋里,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根据季风的进退,南亚地区一年之中可分凉、热、雨三季。11~2月,从大陆吹向海洋的东北季风带来晴朗、干燥、凉爽的天气,为凉季。在凉季里气温日较差较大,西北部有一定的气旋雨,印度半岛东岸也有较多的降水。3~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北移,气温迅速增高,气候炎热干燥,称为热季。德干高原中部气温达到35℃,塔尔沙漠的绝对最高温度曾达50℃以上,有时出现沙尘暴。6~10月,由于南亚地区的持续高温,在印度西北部产生热低压,强烈地吸引着由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来的西南季风,从而使西南季风的势力进一步加强。西南季风经过辽阔温暖的热带海洋,饱含水汽,给南亚大部分地区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雨季。年降水的90%集中于雨季。雨季来临的时间,半岛西部最早,印度西北部最晚,西南季风的晚来早退是南亚雨量变率大的一个主要原因。10~11月为雨季末期,气温开始逐渐降低,北部一带的气压也逐渐增高,这样海陆间的气压梯度也逐渐变弱,因此西南季风开始退缩,降水随之减少,很快又重新转入凉季。
15.(2023·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对于需要保护的传统建筑,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全部拆除,原样重建 B.保留原貌,任其发展
C.精心修缮,日常维护 D.扩容改造,大量仿建
【答案】C
【详解】传统建筑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是人在文明的结晶,对于传统建筑,应该精心修缮、日常维护,保留其原有价值,故C正确。而全部拆除、任其发展和大量仿建都破坏了传统建筑的原有功能和价值,不可取,故AB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二、解答题
16.(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据联合国《2030年人口预测》报告,中国人口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超过14.5亿;而印度将在2065年达到峰值,人口总数超过15.57亿。
(1)____年中国人口将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超过____亿人。
(2)对于我们的地球母亲来说,人口过多或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资源消耗____(快或慢)、环境污染等问题。
材料二:
(3)我国将在____年成为老龄化社会。
(4)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经济问题是____。
A.资源不足 B.劳动力不足 C.住房紧张 D.交通拥挤
(5)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国家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____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2021年5月31日,我国正式放开“三孩政策”。
【答案】(1) 2030 14.5
(2)快
(3)2026
(4)B
(5)两
【分析】本大题以联合国《2030年人口预测》报告和中国老龄人口与总人口的比例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我国人口国情、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我国人口问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材料可知,中国人口预计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届时人口总数超过14.5亿。
(2)
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过多或人口增长过快,资源消耗也快,环境污染加剧。
(3)
读图可知,比例达到14%成为老龄社会,我国将在2026年成为老龄化社会。
(4)
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老龄化,老年人口过多,劳动力会减少,劳动力不足,B正确;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会导致资源不足、住房紧张、交通拥挤,排除ACD,故选B。
(5)
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缓解人口老龄化,国家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计划生育政策,甚至在2021年实施“三孩政策”,鼓励生育,增加新生人口,有利于人口均衡发展。
17.(2021·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世界三大宗教
(1)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信仰人数最多、流传最广,对许多国家的历史、文化都有很深刻的影响,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和_____。
(2)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伊斯兰教徒被称为_____。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和_____部、非洲
的_____部和_____部。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
(3)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佛教创始于_____,后来传人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现在,主要分布在亚洲的_____部和_____部。
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
发源地 _____ _____ _____
诞生时间 _____ _____ _____
主要分布地区 _____ _____ _____
特点 _____ _____ _____
教徒人数 _____ _____ _____
【答案】(1) 欧洲 美洲 大洋洲
(2) 穆斯林 西部 东南 北 东 西北
(3) 古印度 东 东南 西亚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 公元1世纪 公元7世纪初 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 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 亚洲东部和东南部 信仰人数最多 教徒被称为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 第三大宗教 24亿 17亿 5亿
【分析】本题考查了世界三大宗教,主要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能力。
(1)
基督教是世界第一大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2)
伊斯兰教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西亚、东南亚、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伊斯兰教在中国又被称为回教或清真教,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3)
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基督教发源地位于西亚,诞生于公元1世纪,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大洋洲,是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教徒达24亿。
伊斯兰教发源地位于阿拉伯半岛,诞生于公元7世纪处,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东部,是世界第二大宗教,教徒达17亿。
佛教发源地位于古印度,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前5世纪,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达5亿。
【点睛】
18.(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读下面三幅图,回答问题。
(1)图①反映了________聚落的特点,图②反映了________聚落的特点。
(2)图③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________聚落,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点是_________。
(3)A、B、C三处聚落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______处,理由是_______。
(4)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先有________(城市、乡村)聚落。
【答案】 乡村 城市 乡村 位于河流附近的平原地区,交通便利 B B处位于两河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货物的集散 乡村
【详解】(1)图①建筑物矮小、稀疏,反映了乡村聚落的特点,图②建筑物高大密集,反映了城市聚落的特点。
(2)图③中A、B、C三处聚落都属于乡村聚落,三个聚落的选址从交通因素分析,其共同特点是位于河流附近的平原地区,交通便利。
(3)A、B、C三处聚落最可能优先发展为城市的是B处,因为这里位于河流交汇处,交通便利,有利于人和货物的集散。
(4)根据以上分析来看,先有乡村聚落,再有城市聚落。
19.(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跟着书本去旅行——让我们暑假一起从沈阳出发,体验不同线路的特色游!读中国旅游线路体验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滨海行:去濒临_______(填海域名称)的辽宁营口市,在海滩堆沙戏水。
(2)文化行:去北京参观的多所大学和各类博物馆,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______中心。然后去长江三角洲地区,看到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如图),这反映了当地降水量较______的特征。
(3)山区行:去位于__________(填地形区)的贵州贵阳市,这里景色多姿多彩。
(4)高原行:去青藏高原的拉萨市,是沈阳的同学们在夏季避暑的一个不错选择。拉萨的夏季气候凉爽,主要是受__________(填影响因素)的影响。
【答案】(1)渤海
(2) 文化 大##多
(3)云贵高原
(4)地形因素##地势因素##海拔
【分析】本题以中国旅游线路体验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北京的城市职能、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1)
由图可知,辽宁省营口市濒临我国的内海——渤海。
(2)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和外交中心。北京参观的多所大学和各类博物馆,体现了北京是全国的文化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当地传统民居屋顶坡度较大,这反映了当地降水量较大的特征,有利于排水。
(3)
贵州贵阳市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广布。
(4)
拉萨市位于青藏高原,位于我国第一级阶梯,海拔高,气温较低,夏季气候凉爽主要受到地形因素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