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C)(原卷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结合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3个年份人口相关数据
年份 2010年 2014年 2020年
出生率(‰) 11.9 12.1 8.52
死亡率(‰) 7.1 7.2 7.07
1.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5.59‰ B.8.52‰ C.7.07‰ D.1.45‰
2.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 )
A.改变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比例 B.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
C.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D.协调东西部人口分布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划分的。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非洲北部、欧洲、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分别是( )
A.白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B.黑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C.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D.黑种人 黄种人 白种人
4.下列关于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越强的地区肤色越浅 B.白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黄种人头发卷曲,有隔热功能 D.北欧人鼻子高而长,有助于御寒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图为世界三大宗教建筑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a、图b、图c对应的宗教分别是( )
A.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6.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目前主要分布在( )
A.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B.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C.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D.欧洲、美洲、大洋洲
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
B.英语之所以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同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分不开
C.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D.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汉语,与历史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到此谋生有关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图甲示意南靖土楼景观,图乙示意福建省政区,完成下面小题。
8.土楼屋檐超出外墙3米左右,大约为楼高的四分之一,主要是为了( )
A.通风散热
B.防寒保暖
C.屋内采光
D.防雨水冲刷
9.水口水电站所在的河是( )
A.晋江 B.闽江 C.九龙 D.长江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阅读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10.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11.该聚落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②空间分布较分散③聚居的人口较少④成团块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半边房是陕西关中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有“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挡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下图示意“半边房外观”,完成下面小题。
12.“挡风避雨又御寒”中的风主要指西北风,为了更好地抵御西北风,房屋宜朝向( )
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
13.关中传统民居屋顶向内倾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说明当地( )
A.用水紧张 B.温和湿润 C.全年炎热干燥 D.终年高温炎热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这首诗描写的场景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5.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B.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
C.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地协调 和谐发展
某校学生分小组开展“世界的人口”探究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世界人口分布”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
(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__________(中低/中高)纬度的__________(内陆/沿海)地带多为人口稠密区;根据________图(填写图名称)可知,世界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_以下的_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2)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为人口____(稠密/稀疏)地区。影响四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单项选择)。
A.甲地——纬度低,气候湿热 B.乙地——位于内陆,降水少
C.丙地——沿海地区,降水多 D.丁地——海拔高,高寒缺氧
第二小组:以“世界人口增长”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图3为世界人口增长图。
(3)在195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__________;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2000 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__________。
(4)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性质国家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__________(快/慢)。
资料:2019年6月联合国发布了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在未来30年全球新增的20亿人口中,将有一半集中在非洲的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埃及,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北美洲的美国这九个国家。欧洲的俄罗斯、克罗地亚、爱沙尼亚等国家人口在减少,预计到2050年,欧洲老龄人口将占到该地区总人口的35%。
(5)由资料可知,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未来30年,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洲, 而__________洲的人口将会出现下降。
德国和印度2016年基本统计数据
国家 人口(亿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德国 0.83 8 11
印度 13.24 19 7
(6)根据表,从德国和印度两国中任选其一,说出该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口政策建议。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图表包含以下信息: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的分布、亚欧非三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读图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 欧洲 非洲
人口数(亿)2001年 37.2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1)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且人口分布较为均匀的是____洲。
(2)亚洲的____部和____部人口稠密;亚洲北部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
(3)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____;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表中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____的趋势。
(5)一个大洲一年新增人口数量=该洲总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001年到2002年,亚洲人口增加了约____亿。
(6)A地区是____教的产生地,通用语言是____语。
(7)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据统计,目前世界每年要增加8000多万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请尝试从任意两方面列举出现的问题?____。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的疏密不同,我们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2)世界人口稠密区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说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很不________的。
(3)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图中A、B、C、D四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因为这里地处________地区。(从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解析)
(4)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口密度越________。从聚落的类型来看,乡村的人口密度通常比城市________。
(5)一个地方的人口过于稠密,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两条条即可)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物产富饶。读下图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盆地B______海
(2)南方地区气候湿热,耕地类型多为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人们常用“四季无寒暑”来描述C地形区的气候特点。根据图中信息分析,C地形区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 ②蒸发量大 ③北部有高山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④降水稀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南方地区盛产的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武夷岩茶等名茶全国驰名。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名茶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有_____
①气候温暖 ② 空气湿度大 ③干旱少雨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观察下列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其中不属于南方地区典型民居的是( )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初中地理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三章居民与聚落单元测试(C)(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结合表完成下面小题。
表:我国3个年份人口相关数据
年份 2010年 2014年 2020年
出生率(‰) 11.9 12.1 8.52
死亡率(‰) 7.1 7.2 7.07
1.2020年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 )A.15.59‰ B.8.52‰ C.7.07‰ D.1.45‰
2.近年来,我国多次调整计划生育政策的目的是( )
A.改变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比例 B.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
C.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 D.协调东西部人口分布
【答案】1.D 2.C
【解析】1.根据图中数据,2020年出生率约为8.52‰,死亡率约为7.07‰,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8.52‰-7.07‰=1.45‰,D正确。故选D。
2.我国的人口政策经历了从“计划生育”到"单独二孩”,再到从2016年起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生育政策,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目的是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使人口增长与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不是为了降低我国人口出生率,B错误,C正确。人口政策的制定与调整不能改变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比例,不能协调东西部人口分布,AD错误。故选C。
【点睛】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种是根据人类体质特征划分的。读世界三大人种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3.非洲北部、欧洲、亚洲东部的主要人种分别是( )
A.白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B.黑种人 白种人 黄种人
C.白种人 黄种人 黑种人 D.黑种人 黄种人 白种人
4.下列关于人种与地理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辐射越强的地区肤色越浅 B.白皮肤有助于保护人体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C.黄种人头发卷曲,有隔热功能 D.北欧人鼻子高而长,有助于御寒
【答案】3.A 4.D
【分析】3.非洲北部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欧洲主要以白色人种为主,亚洲东部主要以黄色人种为主,故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选择A。
4.太阳辐射越强的地区肤色越深,如黑色人种的黑皮肤可以有效抵御紫外线的伤害,故A、B错误。黄种人的头发黑而直,黑色人种地处低纬,头发卷曲,有隔热功能,故C错误。北欧人所处纬度较高,气候较为寒冷,鼻子高而长,可以对吸入的空气进行一定的加热,从而有助于抵御寒冷,故D正确,故答案选择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认真读图,从图中获取三大人种的分布位置特点以及理解自然环境对人种的影响。
三大人种的分布:(1)总体分布特点: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有些地区成为不同人种的混居区。现在,由于人口迁移,人种的分布越来越复杂。(2)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中部、非洲北部和亚洲西部、大洋洲和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南北美洲的部分地区、大洋洲西北部。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图为世界三大宗教建筑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a、图b、图c对应的宗教分别是( )
A.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B.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
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
6.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目前主要分布在( )
A.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 B.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C.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 D.欧洲、美洲、大洋洲
【答案】5.B 6.D
【分析】5.读图可知,a是基督教的教堂,b是伊斯兰教的清真寺,c是佛教的佛塔,B正确。故选B。
6.欧洲、美洲、大洋洲主要信仰基督教,且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故选D。
【点睛】世界上信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是基督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主要分布在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佛教是世界第三大宗教,教徒以亚洲为最多,在亚洲又集中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
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列关于语言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使用西班牙语
B.英语之所以成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同英国的殖民扩张和国际贸易分不开
C.汉语、英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D.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使用汉语,与历史上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居民到此谋生有关
【答案】C
【详解】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和东南亚一些国家,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南亚的印度等地,这是因为世界讲英语的大多数国家历史上都是英国的殖民地,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法语分布在法国和非洲中西部的一些国家,这是因为法国以外的国家历史上是法国的殖民地;西班牙语分布在欧洲的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拉丁美洲的国家讲西班牙语也是殖民侵略的结果;阿拉伯语分布在北非和阿拉伯半岛上的国家,依题意,错误的说法是C,故选C。
【点睛】
(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福建土楼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图甲示意南靖土楼景观,图乙示意福建省政区,完成下面小题。
8.土楼屋檐超出外墙3米左右,大约为楼高的四分之一,主要是为了( )
A.通风散热
B.防寒保暖
C.屋内采光
D.防雨水冲刷
9.水口水电站所在的河是( )
A.晋江 B.闽江 C.九龙 D.长江
【答案】8.D 9.B
【分析】8.由题目可知,土楼的屋檐超出外墙3米左右,这是由于该地区位于东南沿海,降水丰富,而土楼中的泥土怕被雨水冲刷,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被雨水冲刷,D正确;具有通风散热功能的是门窗,屋檐不具备此功能,A错误;于防寒保暖有关的是墙体的厚度、窗子的大小等,屋檐不具备此功能,B错误;屋檐大,遮光性能强,不利于屋内采光,C错误。故选D。
9.由图可以看出,水口水电站所在的河流是位于福建省最大的河流---闽江上,故选B。
【点睛】自然地理环境对房屋建筑风格影响很大,福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因此建筑物应具有夏季通风散热、冬季防寒保暖、防雨水冲刷等功效。土楼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浴蚕:古时候将蚕种浸在盐水中,用来选出优良的蚕种。阅读诗句完成下面小题。
10.歌词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
A.乡村,这里有板桥 B.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
C.城市,这里有道路 D.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
11.该聚落的特点是( )
①规模较小②空间分布较分散③聚居的人口较少④成团块状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10.B 11.D
【解析】10.这里的农业生产以养蚕为主,需要大量桑叶进行喂养,属于农业范畴里的养殖业,还有材料中的鸡鸣、竹溪村路等所反映的是也是乡村聚落,B正确。故选B。
11.材料中鸡鸣一两家,反映乡村规模较小,地形使得居民分散,即使有村,人口也不多,该地有溪有桥说明聚落可能沿河分布,聚落呈带状可能性较大,D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通过诗文考查聚落,聚落分为乡村和城市,乡村一般规模较小,一般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规模较大,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可通过生产活动来判断是乡村还是城市聚落。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半边房是陕西关中的特色民居之一。当地有“乡间房子半边盖,省工省钱省木材,挡风避雨又御寒,肥水不流外人田”的说法。下图示意“半边房外观”,完成下面小题。
12.“挡风避雨又御寒”中的风主要指西北风,为了更好地抵御西北风,房屋宜朝向( )
A.西南 B.东北 C.东南 D.西北
13.关中传统民居屋顶向内倾斜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说明当地( )
A.用水紧张 B.温和湿润 C.全年炎热干燥 D.终年高温炎热
【答案】12.C 13.A
【解析】12.我国是一个季风气候显菩的国家,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为了更好地抵御西北风,房屋的朝向应该向东南方向,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当地的传统民居屋顶向内倾斜,主要是为了更大限度地收集雨水,说明了当地气候较干旱、降水较少,水资源紧张,A正确、B错误。跟气温无关,CD错误。故选A。
【点睛】房子半边盖”是陕西八大怪之一,类似于南方人字形坡顶房从檐中隔断只盖一半。半边房的常见式样布局与四合院类似,具体为黄土砌三面墙,一面留门窗,房顶只需少量耗材,可以减少砖瓦与人工的投入。另外,所砌之墙还能和邻居共用一面,当地称之为“伙墙”、“借墙”,可进一步缓解用地矛盾与建材浪费等问题。这在陕西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节约无疑是百姓的不二之选。
(2022·北京·八年级课时练习)中国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许多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这首诗描写的场景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
A.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青藏地区
15.关于该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B.农作物一年收获一次
C.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D.河流冬季有结冰现象
【答案】14.B 15.C
【解析】14.“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出自清代诗人高鼎的诗作《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二月份就有草长莺飞,有杨柳,说明是我国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气温回升快的南方地区,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5.南方地区民居屋顶坡度较大,利于排水,气温较高,墙体较薄,A错误。南方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一年二熟到三熟,B错误。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多河流, 水运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C正确。南方地区冬季河流没有结冰现象,D错误。故选C。
【点睛】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二、解答题
16.(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人地协调 和谐发展
某校学生分小组开展“世界的人口”探究活动。依据小组活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小组:以“世界人口分布”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图1为世界人口分布图,图2为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
(1)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__________(中低/中高)纬度的__________(内陆/沿海)地带多为人口稠密区;根据________图(填写图名称)可知,世界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_________以下的_________(地形类型)地区。
(2)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为人口____(稠密/稀疏)地区。影响四地人口分布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单项选择)。
A.甲地——纬度低,气候湿热 B.乙地——位于内陆,降水少
C.丙地——沿海地区,降水多 D.丁地——海拔高,高寒缺氧
第二小组:以“世界人口增长”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图3为世界人口增长图。
(3)在195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__________;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__________;2000 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__________。
(4)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性质国家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__________(快/慢)。
资料:2019年6月联合国发布了2019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报告指出,在未来30年全球新增的20亿人口中,将有一半集中在非洲的尼日利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坦桑尼亚、埃及,亚洲的印度、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和北美洲的美国这九个国家。欧洲的俄罗斯、克罗地亚、爱沙尼亚等国家人口在减少,预计到2050年,欧洲老龄人口将占到该地区总人口的35%。
(5)由资料可知,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未来30年,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洲, 而__________洲的人口将会出现下降。
德国和印度2016年基本统计数据
国家 人口(亿人) 出生率(%) 死亡率(%)
德国 0.83 8 11
印度 13.24 19 7
(6)根据表,从德国和印度两国中任选其一,说出该国主要的人口问题及其带来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人口政策建议。
【答案】(1) 中低 沿海 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 200米 平原
(2) 稀疏 D
(3) 慢 快 减缓
(4)慢
(5) 非洲 欧洲
(6)德国人口增长过慢,出现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采取的措施是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或鼓励外来移民迁入等;印度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采取的措施是计划生育。
【分析】本题以世界人口分布简图为材料,考查学生对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进行比较,考查学生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1)
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衡。在中低纬度的沿海地带多为人口稠密区;根据图2世界人口垂直分布图可知,世界56.5%的人口主要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区,这里地形平坦,交通便利。
(2)
图1中,甲乙丙丁四地均为人口稀疏的地区;甲地为炎热干燥的沙漠地区;乙为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地区;丙为高纬度的寒冷的极地地区;丁为高海拔的高山高原地区。故选:D。
(3)
在1950年以前,世界人口增长速度相对较慢;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20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开始呈现减缓趋势。
(4)
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性质国家存在差异,总体来看,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慢。
(5)
由资料可知,世界人口增长在不同地区存在差异,未来30年,人口增长快的国家主要集中在非洲,而欧洲的人口将会出现下降。
(6)
德国人口增长过慢,出现的问题是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不足,采取的措施是实施鼓励生育政策或鼓励外来移民迁入等;印度人口增长过快,对资源和环境造成巨大压力,采取的措施是计划生育。
17.(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下面图表包含以下信息: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的分布、亚欧非三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读图获取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亚洲 欧洲 非洲
人口数(亿)2001年 37.2 7.27 8.18
人口自然增长率(%) 1.4 -0.1 2.4
(1)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且人口分布较为均匀的是____洲。
(2)亚洲的____部和____部人口稠密;亚洲北部B地人口稀少的原因是____。
(3)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____;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 )
A.北半球高纬度地区B.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C.南半球高纬度地区D.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
(4)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表中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____的趋势。
(5)一个大洲一年新增人口数量=该洲总人口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根据表中数据计算:2001年到2002年,亚洲人口增加了约____亿。
(6)A地区是____教的产生地,通用语言是____语。
(7)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预计未来40年,亚、非洲、拉丁美洲的人口增长,将约占全球人口增长的97%。据统计,目前世界每年要增加8000多万人。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请尝试从任意两方面列举出现的问题?____。
【答案】(1)欧
(2) 东 南 纬度高,气温寒冷,不适宜人类生存
(3) 平原 B
(4)减少
(5)0.52
(6) 伊斯兰教 阿拉伯
(7)粮食不足、资源紧张、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分布、世界人口在不同纬度的分布、亚欧非三大洲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材料,涉及世界人口分布规律、人口增长、人口问题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
(1)
计算可知,亚、非、欧三大洲中,人口密度较大,而且分布较为均匀的是欧洲
(2)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人口分布稠密,包括中国和印度等国家:亚洲北部B(俄罗斯北冰洋沿岸)人口少的原因则是纬度高,气候寒冷,不适宜人类居住。
(3)
从图中可以看出,世界上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形类型是平原;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故选B。
(4)
表中欧洲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1%,表明欧洲的总人口出现减少的趋势,由此带来的人口问题有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
(5)
根据题意已知:一个大洲一年新增人口数量=该洲总人口数x人口自然增长率。那么2001年到2002年,亚洲人口增加的人 为:37.20亿x1.4%≈0.52亿。
(6)
图中A为阿拉伯半岛,该地区是伊斯兰教的产生地,主要通用语言是阿拉伯语。
(7)
人口数量过多,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包括粮食不足、资源紧张、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8.(2021·全国·七年级课时练习)读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口的疏密不同,我们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它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
(2)世界人口稠密区面积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数量却占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因此说世界人口的分布是很不________的。
(3)人口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图中A、B、C、D四地区人口稠密,主要因为这里地处________地区。(从纬度、海陆位置和地形解析)
(4)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口密度越________。从聚落的类型来看,乡村的人口密度通常比城市________。
(5)一个地方的人口过于稠密,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有________。(两条条即可)
【答案】(1)人口密度
(2)均匀
(3)中低纬度沿海平原
(4) 大 小
(5)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住房紧张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人口分布图为材料,涉及人口密度的概念,世界人口分布特点,及世界人口问题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1)
人口的疏密程度不同,我们通常用人口密度来表示,它是指某一地区平均每平方千米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大,说明人口稠密,人口密度小,说明人口稀疏。
(2)
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区占约占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数量却占到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二,可以看出世界人口的分布很不均匀。
(3)
人口的分布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如图中A亚洲东部、B亚洲南部、C欧洲、D北美洲东部四个人口稠密地区都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这些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
(4)
聚落的人口密度受自然环境影响,也受经济发展影响,经济越发达的地方,人口密度越大,从聚落类型来看,乡村的人口密度通常比城市要小。
(5)
世界人口问题有人口过多,过少的问题,人口增长过快、过慢的问题和人口迁移的问题,一个地方人口过于稠密会导致交通拥挤、就业困难、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
【点睛】
19.(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南方地区山清水秀,河湖密布,物产富饶。读下图南方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地理事物的名称:A________盆地B______海
(2)南方地区气候湿热,耕地类型多为______,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
(3)人们常用“四季无寒暑”来描述C地形区的气候特点。根据图中信息分析,C地形区冬季温暖的原因是( )
①纬度较低 ②蒸发量大 ③北部有高山阻挡,受冬季风影响小 ④降水稀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4)茶是中国人最喜爱的饮品之一,南方地区盛产的黄山毛峰、庐山云雾、武夷岩茶等名茶全国驰名。结合图文资料分析,南方地区名茶产区的优势自然条件有_____
①气候温暖 ② 空气湿度大 ③干旱少雨 ④地势平坦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观察下列传统民居建筑特点,其中不属于南方地区典型民居的是( )
A. B. C. D.
【答案】(1) 四川 黄
(2) 水田 水稻
(3)C
(4)A
(5)D
【分析】本题以我国南方地区图为材料,设置了4道小题,涉及我国南方地区位置、主要地形区、耕地类型、主要农作物、气候、民居等知识点,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读图识图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旨在培养学生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核心素养。
(1)
读图可知,A位于我国四川省,属于四川盆地, B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北侧,是我国的黄海。
(2)
由所学知识可知南方耕地类型多为水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小麦。
(3)
由图可知,C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地区,纬度较低,并且云贵高原的北边有高大的山脉阻挡冬季风,冬季温度高,①③正确,故选C。
(4)
读图可知,南方地区属于我国的亚热带地区,这里气温较高,降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南方地区的地形以丘陵为主,有利于茶园的排水,有利于茶叶的生长,①②正确,故选A。
(5)
读图可知 ,D选项是窑洞,他是陕西的代表性民居。 A选项是福建土楼, B选项是典型的徽派建筑,属于安徽省, C选项是云南的竹楼。故选D。
【点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