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人物的刻画和主题的表达。环境作为小说三要素之一,是小说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描写和自然环境描写。
导:
小说环境常考题型有三类:①环境概括题; ②环境描写手法题;③环境作用题。
小说环境复习
第一课时
环境概括题
学习目标:
1.掌握环境概括题题型。
2.掌握环境概括题答题方法。
高考真题展示
[2018江苏卷]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凌叔华《小哥儿俩》)
[2014重庆卷] 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何晓《东坛井的陈皮匠》)
[2010安徽卷] 请对小说画线处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作简要分析。(许辉《洗碑》)
自然环境概括
社会环境概括
明辨题型:
题干中有“概括”“分析”“景物”“生活”“特点”等字样
精准审题
分清题干考查“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的概括。
自然环境是指对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草树木、鸟兽鱼虫、时序节令、风雨雪霜等自然景物的描写,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是指对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情态、生活风尚、风土人情的描写;在具体的文章中则指对人物的活动有影响的阶级关系、人际关系、居室陈设等环境因素的描写。
家庭环境是人们生活的社会小环境,分析概括其特点时要注意:
①家庭的社会层次、经济状况、教育水平等。
②家庭院落布局、装饰装潢。
③家庭中的人际关系。
④家风及历史传承等。
方法导引
1.概括自然环境的特点切入角度:
自然环境,主要从景的“形、声、色”等角度,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寻找并分析概括环境特点,要看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尤其关注文中描写这些景物的修饰词。如果文中没有这些词语,则需要自己选用词语来概括。
至于分析景物的寓意,则要关注文章所运用的手法,或隐喻,或象征,并结合小说背景和主旨准确判定其寓意。
方法导引
2.概括社会环境的特点切入角度:
“时”的角度 “时”泛指时间,具体指时代背景、写作时间,比如“抗战时期”,也指自然环境中的时令节气。
“地”的角度 “地”泛指地点,具体指“场所”“场合”“地域”等,看看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人”的角度 “人”指人物,主要指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团结友善)等角度分析。人际关系是十分重要而又十分虚化的社会环境,通过理清人物之间的交往,判断人际关系是友善的还是紧张冷漠的,等等。
“事”的角度 “事”指事件、情节,主要指从情节发展过程中、生活工作的状态中表现出来的社会因素,比如“商品经济大潮”“竞争激烈”等。
“物”的角度 主要指建筑物的特点,还有一些独具时代或地域色彩的器物、摆设等。
“俗”的角度 指社会风气、风俗习惯、思想观念等“软”环境特征。
答题步骤
环境概括题“三步走”
第一步: 审题干,分类型。 根据题干要求,分清环境描写的种类,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
第二步: 抓景物类别, 依类概括特点。 (1)社会环境:①人物活动的场所,如家庭、街道及工作地点等,分析它们呈现出怎样的特点;②弄清楚在此场所中的人际关系是友善,还是紧张、冷漠;③要注意人物的生活、工作状态和心境特点,是否压抑或者愉悦等。
(2)自然环境:分析写了什么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
第三步: 抓景物修饰词,提炼景物特点。 小说描写环境,往往要对景物进行修饰性的描述,抓住这些修饰性的词语,即可提炼出景物特点。用几个形容词(多为自然环境)或名词(多为社会环境)概括环境的特点。
真题训练
(2018·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小哥儿俩
凌叔华
清明那天,不但大乖二乖上的小学校放一天假,连城外七叔叔教的大学堂也不用上课了。这一天早上的太阳也像特别同小孩子们表同情,不等闹钟催过,它就跳进房里来,暖和和地爬在靠窗挂的小棉袍上。
前院子一片小孩子的尖脆的嚷声笑声,七叔叔带来了一只能说话的八哥。笼子放在一张八仙方桌子上,两个孩子跪在椅上张大着嘴望着那里头的鸟,欢喜得爬在桌上乱摇身子笑,他们的眼,一息间都不曾离开鸟笼子。二乖的嘴总没有闭上,他的小腮显得更加饱满,不用圆规,描不出那圆度了。
吃饭的时候,大乖的眼总是望着窗外,他最爱吃的春卷也忘了怎样放馅,怎样卷起来吃。二乖因为还小,都是妈妈替他卷好的,不过他到底不耐烦坐在背着鸟笼子的地方,一吃了两包,他就跑开不吃了。
真题训练
饭后爸爸同叔叔要去听戏,因为昨天已经答应带孩子们一块去的,于是就雇了三辆人力车上戏园去了。两个孩子坐在车上还不断地谈起八哥。到了戏园,他们虽然零零碎碎地想起八哥的事来,但台上的锣鼓同花花袍子的戏子把他们的精神占住了。
快天黑的时候散了戏,随着爸爸叔叔回到家里,大乖二乖正是很高兴地跳着跑,忽然想到心爱的八哥,赶紧跑到廊下挂鸟笼的地方,一望,只有个空笼子掷在地上,八哥不见了。
“妈——八哥呢?”两个孩子一同高声急叫起来。
“给野猫吃了!”妈的声非常沉重迟缓。
“给什么野猫吃的呀?”大乖圆睁了眼,气呼呼的却有些不相信。二乖愣眼望着哥哥。
大乖哭出声来,二乖跟着哭得很伤心。他们也不听妈的话,也不听七叔叔的劝慰,爸爸早躲进书房去了。忽然大乖收了声,跳起来四面找棍子,口里嚷道:“打死那野猫,我要打死那野猫!”二乖爬在妈的膝头上,呜呜地抽咽。大乖忽然找到一根拦门的长棍子,提在手里,拉起二乖就跑。妈叫住他,他嚷道:“报仇去,不报仇不算好汉!”二乖也学着哥哥喊道:“不报仇不算好看!”妈听了二乖的话倒有些好笑了。王厨子此时
真题训练
正走过,他说:“少爷们,那野猫黑夜不出来的,明儿早上它来了,我替你们狠狠地打它一顿吧。”
“那野猫好像有了身子,不要太打狠了,吓吓它就算了。”妈低声吩咐厨子。
大乖听见了妈的话,还是气呼呼地说:“谁叫它吃了我们的八哥,打死它,要它偿命。”“打死它才……”二乖想照哥哥的话亦喊一下,无奈不清楚底下说什么了。他也挽起袖子,露出肥短的胳臂,圆睁着泪还未干的小眼。
第二天太阳还没出,大乖就醒了,想起了打猫的事,就喊弟弟:“快起,快起,二乖,起来打猫去。”二乖给哥哥着急声调惊醒,急忙坐起来,拿手揉开眼。然后两个人都提了毛掸子,拉了袍子,嘴里喊着报仇,跳着出去。
这是刚刚天亮了不久,后院地上的草还带着露珠儿,沾湿了这小英雄的鞋袜了。树枝上小麻雀三三五五地吵闹着飞上飞下地玩,近窗户的一棵丁香满满开了花,香得透鼻子,温和的日光铺在西边的白粉墙上。
二乖跷高脚摘了一枝丁香花,插在右耳朵上,看见地上的小麻雀吱喳叫唤,跳跃着走,很是好玩的样子,他就学它们,嘴里也哼哼着歌唱,毛掸子也掷掉了。二乖一会儿就忘掉为什么事来后院的了。他蹓达到有太阳的墙边,忽然看见装碎纸的破木箱里,有两个白色的小脑袋一高一低动着,接着咪噢咪噢地娇声叫唤,他就赶紧跑近前看去。
真题训练
原来箱里藏着一堆小猫儿,小得同过年时候妈妈捏的面老鼠一样,小脑袋也是面团一样滚圆得可爱,小红鼻子同叫唤时一张一闭的小扁嘴,太好玩了。二乖高兴得要叫起来。
“哥哥,你快来看看,这小东西多好玩!”二乖忽然想起来叫道,一回头哥哥正跑进后院来了。
哥哥赶紧过去同弟弟在木箱子前面看,同二乖一样用手摸那小猫,学它们叫唤,看大猫喂小猫奶吃,眼睛转也不转一下。
“它们多么可怜,连褥子都没有,躺在破纸的上面,一定很冷吧。”大乖说,接着出主意道,“我们一会儿跟妈妈要些棉花同它们垫一个窝儿,把饭厅的盛酒箱子弄出来,同它做两间房子,让大猫住一间,小猫在一间,像妈妈同我们一样。”
“哥哥,你瞧它跟它妈一个样子。这小脑袋多好玩!”弟弟说着,又伸出方才收了的手抱起那只小黑猫。
(有删改)
真题训练
小哥儿俩是在什么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经济状况良好:家有厨子和花园等;
②文化氛围浓厚:家有书房,经常看戏,注重教育等;
③人际关系和谐:尊重孩子,兄弟友爱,主仆融洽等。
思维点拨
本题考查考生概括家庭环境特点的能力,属于对社会环境特点的一种局部考查。作答时,首先审读题干,判断是概括社会环境中的家庭环境特点,然后找出文中能透露出家庭环境信息的句子,仔细揣摩,提炼家庭环境特点,准确概括。
“家庭环境”应该包括家里的经济状况、文化氛围、家庭成员的组成及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文中的家庭有花园,有厨子等,可见经济状况良好。家中有书房,父亲带孩子看戏,可见文化氛围浓厚。母亲给孩子卷春卷,尊重孩子做的决定;兄弟间有共同的爱好,而且彼此友好;主仆间的关系也很融洽,可见整个家庭的人际关系是融洽的。从这些方面可以归纳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