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 溶解度(教案)-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54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11:1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3.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
4.会利用有关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建立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2.难点:
(1)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含义;
(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有关信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有人问爱因斯坦:能否发明一种溶剂可以溶解任何溶质?爱因斯坦回答说:朋友,那你把这种溶剂存放在什么地方呢?可见并不存在能溶解任何物质的溶剂,一般的溶剂在生活中却是很常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新课讲授
[提问]在一杯水中是不是可以无限地溶解溶质呢?
下面我们就以氯化钠和硝酸钾为例进行探讨。
知识点一 饱和溶液
[活动探究]
[提问]KNO3为实验室里的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回答]KNO3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
用硝酸钾代替氯化钠再进行上述实验。
[提问]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3固体能否继续溶解?
[结论]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3固体,
[总结]物质无法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无限制地溶解,但是若改变条件(温度、溶剂的量等)可以使物质继续溶解。
1.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投影]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结论]饱和与不饱和是相对而言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是互相转变的。只有在指明“一定量的溶剂里”和“一定温度下”,“饱和”和“不饱和”才有确定的意义。
饱和溶液的二要素: “一定量的溶剂里”和“一定温度下” 。
如20℃时,100 g水中溶解了31.6g硝酸钾达到饱和,若升高温度或增大溶剂的量,原来饱和的溶液就变成不饱和溶液了,所以溶液饱和与否,首先必须明确“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的溶剂"。
2.固体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大多数物质)
3.确定某种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一般来说,要确定某一溶液是否饱和,只要看在一定温度下,有没有溶解的剩余溶质存在,如有,且溶质的量不再减少,那么这种溶液就是饱和溶液。
[过渡]刚才我们把得到的热的饱和溶液冷却后看到有晶体析出,如下图所4.
4.结晶:我们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为结晶。
除了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得到晶体以外,还可以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
结晶的方法:(1)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2)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
蒸发溶剂法结晶在生产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观察课本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过程图。
[举例]炒菜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出现白色斑迹,都与蒸发溶剂有关。
[过渡]刚刚的实验中加热烧杯底部留有不溶KNO3固体的溶液时,KNO3固体全部消失,为什么冷却后,固体又重新出现?学习了今天的知识,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
知识点二 固体的溶解度
[学生活动]这是小明的实验现象记录,请你们分析比较:
温度/℃ 溶剂质量/g 操作 NaCl现象 KNO3现象
20 20 加入溶质5 g,搅拌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20 20 加入溶质5 g,搅拌 固体不能完全溶解 固体不能完全溶解
20 再加5 mL水,搅拌 固体溶解 —
20 加热 — 固体溶解
在上面的探究中,其中溶解的NaCl和KNO3的质量是否相同 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A:不相同.
学生B:温度和溶剂量不变的情况下,两者相近。
学生C:加热后,20g水比原来没加热时溶解的KNO3多。
[提问]大家回答得都很好。我们怎样才能定量地描述NaCl和KNO3在水中溶解的情况呢?
[回答]用溶解度度描述。
[提问]什么叫溶解度?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概念。
1.溶解度的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讲解]不同的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不同。在课本P36表9-1给出了几种常见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同学们查出20℃时NaCl的溶解度。
[回答]
学生A:36.0。
学生B:36.0g.
[讲解]同学B回答很正确,溶解度有单位——克(g),“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回答]
学生A:在20℃时,36.0 g NaC1溶解在100 g水中刚好达到饱和状态。
学生B:在2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36.0g NaCl。
[设问]为什么要规定"在100 g溶剂里"?
[讲解]用一杯水和一盆水分别溶解糖和食盐,你能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度哪个大吗?如果都用一杯水,你能判断吗?所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100 g溶剂为依据,这是人为规定的。
[归纳]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练习]查课本P36表9-1,完成课件中的练习。
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讲解]在一定温度下,物质溶解度的数值越大,越易溶解,其溶解性越强,溶解性的强弱可用溶解度划分。阅读P36“资料卡片”,了解“难溶”“微溶"“可溶"“易溶"的概念。完成学案。
[讲解]从表9-1可知,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
3.溶解度曲线
[学生活动]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
(1)教师简单介绍手绘方法的要点,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I和KNO3的溶解度曲线,并展示交流。
(2)学生演示用Excel系统作溶解度曲线图的方法。(可课前安排学生预习)
①先导入数据:
温度 (°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39.0 39.8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138 169 202 246
②“插入”→“图表”
[讨论]
(1)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试比较硝酸钾与氯化钠的溶解度大小
(2)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物质在25℃、85℃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
(3)固体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两种表示方法:①列表法,如课本中表9-1;②坐标法,如溶解度曲线。试比较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
(4)从课本P37图9-12中,你能比较出55℃时KCl、KNO3的溶解度大小吗?
(5)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讨论汇报]
(1)KNO3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而呈明显上升趋势,NaCl的溶解度曲线随温度的升高无明显变化趋势。在0-23℃范围内,NaCl的溶解度>KNO3的溶解度;在23℃时。KNO3和NaCl的溶解度相等;在超过23 ℃时,KNO3的溶解度>NaCl的溶解度。
(2)
25 ℃ 85 ℃
KNO3的溶解度/g 39 186
NaCl的溶解度/g 36.1 38.8
(3)
优点 缺点
列表法 读取数据直观、快捷 未列出的数据不能确定
坐标法 能读取任意条件的数据,能直观地观察到数据的变化情况 数据读取较繁琐
(4)55 ℃时,KCl的溶解度为43 g;55 ℃时,KNO3的溶解度为100 g.
55℃时,KCl的溶解度(5)①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的大小;
③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的大小: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如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极少数物质[如Ca(OH)2]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④可以看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等等。
[归纳]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态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知识点三 气体的溶解度
[提问]生括中除了固体和液体能溶于水外,很多现象也告诉我们气体能落于水,同学们能举一些常见的事例吗?
[回答]学生A:汽水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
学生B:水中溶有少量氧气,所以鱼能生存在水中。
[演示实验]展示相同温度下两瓶汽水,一瓶摇晃后打开,一瓶正常状态下打开,观察现象。
[回答]打开前,两瓶汽水状态和现象相同,打开后,摇晃的汽水产生大量气泡而喷出来,正常状态下打开的只产生气泡,没有喷出。
[提问,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回答]打开后压强迅速确小,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减小,所以大量气体逸出,经摇晃的汽水压差更大,所以逸出更快。
[活动]其中一瓶汽水奖励回答问题积极的同学。
[归纳]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压强越小,气体溶解度越小,压强:p↑,S气↑;p↓,S气↓
[活动]请刚才喝了汽水的同学说一下身体感受。
[问题]为什么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幅,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除了压强以外,还受什么因素影响?
[回答]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温度:T↑,S气↓;T↓,S气↑
[归纳]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
[课堂练习]用什么方法可以确定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请完成方案设计。
[讨论]
猜想 操作 现象 结论
汽水中溶解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问题]根据你所学过的知识,要使汽水溶有“更多”的气体,生活中通常有哪些方法?
[课外拓展]阅读课本P38“资料卡片”,回答:
(1)为什么天气闷热时,鱼总是接近水面游动?
(2)为什么家中养鱼要向鱼缸中通入空气?
(3)为什么不用煮沸后的开水养鱼和浇花?
[设计意图]从学生亲身体验出发,设置悬念,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分析、绘图等能力。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究了饱和溶液的概念,总结出了判断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方法以及它之间相互转化的条件,还学习了结晶的两种方法。第二部分我们知道了物质的溶解性的大小可以用溶解度表示,固体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得知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气体的溶解度除受温度影响外,受压强的影响。
板书设计
课题2 溶解度
一、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互相转化
3.结晶:蒸发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蒸发溶剂法)
二、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
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
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单位:克
2.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
3.溶解度曲线
三、气体的溶解度
1.压强:p↑,S气↑;p↓,S气↓
2.温度:T↑,S气↓;T↓,S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