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意义;
2.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3.能进行有关溶液的稀释、浓缩问题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及意义。
2.难点:掌握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展示三支试管,里面分别盛有三种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
[提出问题]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你观察到了什么?由此你将作出哪些猜测?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不同,在这三种硫酸铜溶液中,硫酸铜的含量不同;溶液的浓稀不同:颜色浅的溶液稀
[小结过渡]对于有色溶液来说,根据颜色的深浅可以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但这种方法比较粗略,不能准确地表明一定量的溶液里究竟含有多少溶质,在实际应用中,常常要准确知道一定量的溶波里所含溶质的量。如在施用农药时,就应较准确地知道一定量的药液里所含农药的量,如果药液过浓,会毒害农作物,如果药液过稀,又不能有效地杀虫灭菌,因此,我们需要准确知道溶液的浓度。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一 溶质的质量分数
[活动探究]室温下,在三支试管中各加入20 mL水,然后分别加入约0.1 g、0.5 g、2 g固体硫酸铜。比较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溶液颜色比较
实验结论
[学生活动]
1.动手实验并填充上表结果(略)
2.交流:三种溶液颜色由浅到深,浓度由小到大。颜色越深,浓度越大;三种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同,溶质质量不同,所以组成各不相同。
[介绍]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化学上常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的组成。
[学生活动]归纳得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和计算式,并进行领悟和记忆.
1.定义:溶质的质量与溶液的质量之比
2.计算式:
[讨论]在上述活动探究中,三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各是多少,把结果填在课本P42表格中。
[学生活动]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设问]将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式合理变形得到哪些式子?
[学生活动]思考、交流。
[归纳总结]
[过渡]根据以上所学,完成表格填空
[投影展示]
溶质质量/g 溶剂质量/g 溶液质量/g 溶质的质量分数
10 200
96 100
150 10%
50 100
[学生活动]快速计算,填空,交流结果
[小结]根据上述结果,我们来看一下溶质质量分数与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之间究竟有怎样的关系呢?
[投影]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增加 增加 减小
不变 减少 减少 增大
增加 不变 增加 增大
减少 不变 减少 减小
知识点二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过渡]溶质的质量分数能准确地表示某溶液的组成,也能比较不同溶液浓度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分析与计算]1.在农业生产上,常需要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氯化钠溶被来选种,现要配制150kg的这种溶液,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
1.请两名学生分别上黑板演示,其余学生自己练习。
2.分组交流,相互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3.总结解题方法。[投影](一)溶液稀释问题
1.稀释方法:加溶剂;用稀溶液稀释
2.稀释依据: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3.关系式:A×a%=(A+m溶剂)×b%
A×a%+B×b%=(A+B)×c%
(二)溶液增浓问题
1.增浓方法:加溶质;蒸发溶剂;加浓溶液
2.关系式:A×a%+B=(A+B)×c%
A×a%=(A-B)×c%
A×a%+B×b% =(A+B)×c%
[教师强调]注意事项:①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溶液加水稀释时,溶质的质量总是不变的,犹如稠粥加水时米量是不改变的一样,因此计算时以溶质质量不变为依据建立等式关系。
[设计意图]实物导入,把溶液的颜色通过溶液的定量组成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体的情景使学生了解学习溶液组成表示方法的必要性,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通过练习巩固强化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当堂练习,反馈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练习,学生所学的知识得以运用,进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创设情境]展示一袋生理盐水。
[提出问题]天气降温了,如果同学们不注意保暖,就容易感冒发烧,严重时可能要去医院打点滴、氯化钠注射液是输液时常用的一种液体,是0.9%的氯化钠溶液,我们也叫它生理盐水,那么,该溶液中,溶质和溶剂分别是什么?欲配制500miL.0.9%的氯化钠注射液(密度约为1g·mL-1)。
需要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各是多少?
[学生活动]根据药品规格,计算交流:该溶液中,溶质是氯化钠,溶剂是水。
由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知,已知溶液的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就可以求出溶质氯化钠的质量,用溶液的质量减去溶质氯化钠的质量就是所需溶剂水的质量
[设问]同学们想不想亲自配制0.9%的生理盐水呢?
知识点三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提出问题]在实验室欲配制500ml.该氯化钠注射液,操作步骤有哪些?需要用到哪些仪器?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实验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过渡]实验前我们先复习一下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进一步明确基本操作的规范性。
[知识回顾]
1.复习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用托盘天平称量前,首先应该把游码放在 处,检查天平是否左右平衡。如果天平未达到平衡,可以调节 ,使天平平衡。②称量时,把称量物放在 盘,砝码放在 盘。③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称干燥固体药品时,必须 ;称易潮解的药品,必须放在 里称量。④称量质量一定的药品时,先把砝码放在右盘,游码移至预定示数,再用药匙添加药品,直至天平平衡。
2.复习量筒的使用方法:
①实验时不直接用天平称量液体的质量,而是换算成 后用量筒量取。
②量取液体的量筒需选用大小合适的。量筒的量程应 。
③在使用量筒量液时,先将液体倾倒入量筒,接近所需刻度时,改用 逐滴滴加。读数时,量筒必须放 ,视线必须 。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相互纠正补充,明确答案。
[合作探究]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计算:所需溶质氯化钠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
2.称量:用 称取所需的氯化钠。
3.量取:用 量取所需的水。
4.溶解:将称好的氯化钠和量好的水倒入 中,用 搅拌使之完
全溶解。
5.装瓶存放: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 ,盖好 ,贴上 。
[学生活动]小组分工、合作,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
[反思交流]你的实验过程是否存在失误?是否影响了你的实验结果?
[学生活动]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
[提出问题]在配制时,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或偏小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哪些?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全班交流。
[归纳总结]
在配制时,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的主要原因:
1.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2.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少量水洒出。
在配制时,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的主要原因:
1.称量药品时,药品和砝码放颠倒了;
2.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3.将食盐倒入烧杯时,有少量食盐洒落了;
4.配制所用的烧杯不干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同学们要了解溶质的质量分数及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化学计算不等于纯数学的计算,在计算时要依据化学概念,并通过计算不断巩固和发展化学概念。同时同学们要了解如何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板书设计
课题3 溶液的浓度
一、溶质的质量分数
1、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计算式:
推导:
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一)溶液稀释问题
(二)溶液增浓问题
三、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1.实验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装瓶存放
2.实验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匙、胶头滴管
3.实验误差分析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