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字3 《“贝”的故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课文介绍了“贝”字的由来、演变以及发展,共有2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引出“贝”字。第二自然段主要讲贝壳因为漂亮、珍贵又便于携带、不易损坏,人们把贝壳当作钱币使用,因此贝字旁的字大多与钱财有关。由一个简单的“贝”字,引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的汉字,并由“贝”的字义,指出用“贝”作偏旁的一系列汉字的大致意思。
二、说教学目标
本单元为专项识字,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识字。根据新课标要求,低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学会用普通话真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结合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3、读好恰当的停顿。
教学重点:
1、会认16个生字,会写“贝、壳”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漂”。
2、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好恰当的停顿
三、说教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理特点,将学生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利用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力求识用结合。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和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
本课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创造直观的学习情境,采取随文识字的方法,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四、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及交流补充等综合学习方法学习生字,不断提升识记、书写生字的能力;
图文对照学习法:借助图片内容的感知,降低字源、字义的理解难度;
练习巩固法:通过反复诵读、临写生字,有效强化对生字的识写认知。
五、说教学过程
1、导课
美丽的海滨,漂亮的贝壳,承载着孩子们一个个瑰丽的梦。新课伊始,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贝壳的图片,直接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而多媒体演示更使没有去过海边的孩子在了解海趣和贝壳的同时充满遐想,在潜移默化中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学习做好有效铺垫。
2、写字教学
在孩子们欣赏完贝壳图片之后,还沉浸在美丽的贝壳图片的情境中时,我适时问孩子们:想不想把“贝、壳”这2个字写得也很漂亮呢?这个时候孩子们肯定是跃跃欲试的。
“识写结合”是识字写字的有效途径。在指导孩子写字时,先让孩子观察这两个字的特点,接着给孩子们演示它们的动画笔顺和书写提示,引导学生分析字形,掌握书写的要点,提醒孩子们写好“壳”的横折弯钩,然后我在田字格范写,学生认真看并书空,随着我的书写说笔顺。
我写完后,接着让孩子们在书上描红,在描红之前,我先引导孩子们端正坐姿,让孩子们一起说写字规范歌里准备姿势的一句话,说完后孩子们也就做好了写字的准备。在他们动笔写的时候,我对孩子们的写字姿势也提出具体要求,让孩子们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识字教学
依次出示课文内容,采用不同方式让孩子先读。在朗读中识字,然后给生字组词,在识字中积累更多的识字方法。我给孩子们补充“甲骨文”的简单知识,帮助孩子理解汉字的演变。通过给句子里的多音字注音,让孩子们来识记多音字,做到了字不离词,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识字,学以致用。通过让学生欣赏贝壳饰品、人民币、贝壳钱币图片,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和联系生活实际去识字。利用课后习题,让学生认识汉字字义与偏旁的关系,加深对贝做偏旁的汉字的认识,为下节课进一步了解“汉字的意思与偏旁的关系”做好铺垫。
4、 生字检测环节
先出示去掉拼音并按部首归类的字,让学生再次认读;然后出示含有会认生字的词语,让学生再次认读,检测孩子们对16个会认生字的识记情况。由字到词,逐步递进,为后面再读课文打好基础。
5、再读课文
学生再次朗读课文,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教师指导。
本课出现了较多的顿号,因此在学生朗读课文的时候,要提醒孩子,注意顿号与逗号停顿的区别,顿号停顿时间较逗号略短。
本文名为“贝”的故事,却没有具体生动的情节,以说明的方式介绍了“贝”字的相关知识。因此要提醒孩子们,读这篇文章要像说话一样不疾不徐,让人能听清楚、听明白,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6、拓展环节
出示有趣的象形字图片,让学生大声读一读,这样做,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到更多的汉字演变知识。
7、作业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布置作业,第3个作业就是为下节课进一步学习“贝”的故事做好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
8、板书
除了将本课要求孩子们会写的两个字作为重点板书出来,我还将他们本节课中用到的识字方法也进行了归类,孩子们只有在不断的积累中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因为课堂是动态生成的,我虽然这样设计,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还会根据课堂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和调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