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1.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20 15:52:14

文档简介

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
一、义和团运动
1.(2019·烟台)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D选项符合题意。
虎门销烟发生时间是1839年,A选项排除。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间是19世纪中叶,B选项排除。
公车上书属于知识分子爱国运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的准确把握,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2019八下·武邑月考)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需要识记近代各阶层提出的不同口号,只要牢记即可。
3.(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其根本出发点是(  )
A.欺骗人民群众 B.维护清朝统治
C.讨好外国势力 D.笼络地方官员
【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为期不过三个月,最终在清政府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清朝统治。
B项维护清朝统治是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的根本出发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以“扶清灭洋”为纲领,其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2019·肇庆模拟)下列揭帖中反映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性的是(  )
A.“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B.“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C.“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D.“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人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重要信息“ 盲目排外性 ”,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5.(2019八上·龙湖期末)“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这份揭帖中你可以得出关于义和团的哪些信息?(  )
①兴起的背景 ②“扶清灭洋”的口号 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盲目排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①兴起的背景符合题意,“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背景;
②“扶清灭洋”的口号符合题意,“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体现了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符合题意,“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体现了义和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盲目排外符合题意,“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体现了义和团盲目排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二、抗击八国联军
6.(2017八上·东台月考)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的北伐 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慈禧太后被赶出北京,强迫清新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沉重的灾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同时要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7.(2018八上·广东期末)义和团运动成为了这次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北京城又一次彻底沦陷。这里的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陷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北京再次遭到洗劫。
A项鸦片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8.(2017八上·长春月考)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镇压(  )
A.五四运动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
【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进犯北京。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A不合题意;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武昌起义。B不合题意;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血腥镇压和屠杀,1927年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9.从下图中能够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 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辛丑条约》屈辱签订 D.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
【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通过“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和1900年重要战役地点可提取到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反抗侵略的路线信息,A项符合题意;从地图中无法体现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辛丑条约》屈辱签订是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第二年,在地图上也无法直接获取该信息,八国联军是从天津大沽登陆到达北京,没有向内陆入侵。 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分析地图,提取有效的文字信息,如地图右上角的“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和时间1900年,可由此判断相关史实是八国联军侵华;再分析排除从地图上无法读取的信息的选项即可。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0.(2019·肇庆模拟)《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一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1.(2019·烟台)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该评论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标志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这项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项《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清政府赔偿自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3.(2018八上·江城期中)“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可知,此内容出自《辛丑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 巨额赔款 、 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4.(2019·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A选项排除。
《天津条约》 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C选项排除。
《北京条约》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两亿两,本息9.8亿两。
四、材料探究
15.(2017八上·鞍山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答案】(1)《马关条约》;此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列强投资设厂等,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外国侵略者。
(2)义和团敢于同国际强盗展开血战,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义和团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对西方的一些文明成果也加以抵制。
(3)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0年6月。
(4)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镇压。
(5)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因此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马关条约》;此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列强投资设厂等,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所以说它是“误国殃民”;根据材料一“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可知,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2)根据材料一“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敢于同国际强盗展开血战,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这就是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其原因一是愚昧,二是义和团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对西方的一些文明成果也加以抵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义和团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因此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开始侵略中国的时间是1900年6月。
(4)根据材料二“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镇压。
(5)很久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本题难度较大。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身份?
(2)材料一,二的主张是什么?结合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列强是如何实现这一主张的?
【答案】(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
(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
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他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因此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他写这份报告的背景是: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顽强抵抗后写了这份报告。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3)1901年,清政府与美、英、日、俄、德、法、意、奥等八国等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幅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
(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
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稜,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凊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折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道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清政府及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义和团运动
(2)《辛丑条约》
(3)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
(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是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
1 / 1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抗击八国联军》同步练习
一、义和团运动
1.(2019·烟台)当历史开始进入二十世纪的时候,在中国的心脏地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西方侵略的群众运动。材料中的“群众运动”指的是(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C.公车上书 D.义和团运动
2.(2019八下·武邑月考)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强 C.扶清灭洋 D.民主科学
3.(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其根本出发点是(  )
A.欺骗人民群众 B.维护清朝统治
C.讨好外国势力 D.笼络地方官员
4.(2019·肇庆模拟)下列揭帖中反映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排外性的是(  )
A.“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B.“天无雨,地焦旱,全是教堂止住天”
C.“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D.“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5.(2019八上·龙湖期末)“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从这份揭帖中你可以得出关于义和团的哪些信息?(  )
①兴起的背景 ②“扶清灭洋”的口号 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盲目排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抗击八国联军
6.(2017八上·东台月考)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使她在仓皇“西狩”途中亲尝了颠沛流离之苦的滋味,几乎丧尽了皇太后昔日的威严,给慈禧太后造成此影响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的北伐 B.英法联军进入北京
C.义和团在北京的发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2018八上·广东期末)义和团运动成为了这次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侵华的联合国军总人数前后约为5万人,装备精良,声势浩荡,北京城又一次彻底沦陷。这里的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8.(2017八上·长春月考)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镇压(  )
A.五四运动 B.武昌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南昌起义
9.从下图中能够直接提取到的历史信息是(  )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路线 B.清政府采取了不抵抗政策
C.《辛丑条约》屈辱签订 D.八国联军从中国沿海侵入内陆
三、《辛丑条约》的签订
10.(2019·肇庆模拟)《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一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下列议论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A.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C.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D.清政府的统治已经被洋人的统治完全取代了
11.(2019·烟台)1901年,有报纸刊登了一篇评论,愤怒地指出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该评论与下列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2.(2019八下·深圳开学考)“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这项内容出自(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3.(2018八上·江城期中)“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马关条约》
14.(2019·深圳)近代以来,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下表对应的条约是(  )
列强 清政府赔款白银(两) 占总赔款额百分比
俄国 130,371,120 29%
德国 90,070,515 20%
法国 70,878,240 15.75%
英国 50,620,545 11.25%
日本 34,793,100 7.7%
…… ……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四、材料探究
15.(2017八上·鞍山月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瓦德西给德皇威廉二世的报告
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国亦不能以待印度之法待中国也。—英国外交副大臣勃罗叠立克在议会的演说
(1)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什么身份?
(2)材料一,二的主张是什么?结合中国人民的反抗史实,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主张?
(3)结合《辛丑条约》的内容,说明列强是如何实现这一主张的?
1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十九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人民斗争的矛头开始指向帝国主义……“保护中原,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安于社稜,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但这一斗争最后在凊政府和八国联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了。随后,清政府被迫同英、法、美、俄、德、日、意、奥等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的内容是: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折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道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请回答:
(1)“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哪一次斗争?
(2)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
(3)“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危害?
(4)“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5)这一不平等条约对清政府及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反帝爱国运动,D选项符合题意。
虎门销烟发生时间是1839年,A选项排除。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时间是19世纪中叶,B选项排除。
公车上书属于知识分子爱国运动,C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义和团运动的准确把握,义和团运动属于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
2.【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的深入,一些外国教会也猖狂的欺压中国人民。19世纪末,列强的侵略加剧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使广大的中国人民深受其害。从1898年起,活跃在山东的民间组织义和团,以“扶清灭洋”为口号,掀起了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
故答案为: C。
【点评】本题需要识记近代各阶层提出的不同口号,只要牢记即可。
3.【答案】B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义和团又称义和拳,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帝爱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的矛头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的高潮为期不过三个月,最终在清政府的叛卖下,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其根本出发点是维护清朝统治。
B项维护清朝统治是清政府对义和团先“抚”后“剿”的根本出发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史实。义和团运动是甲午战争后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人民自发的组织,以“扶清灭洋”为纲领,其性质是反帝爱国运动及学生的分析问题的能力。
4.【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在义和团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扶清灭洋”口号。“灭洋”,鲜明地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义和团对洋人、洋教以及轮船、铁路等统统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扶清”,则反映出义和团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义和团还带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体、刀枪不人等。这些落后因素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镇压义和团提供了条件。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抓住题干重要信息“ 盲目排外性 ”,结合选项进行解答。
5.【答案】D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
【解析】【分析】①兴起的背景符合题意,“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揭示了义和团兴起的背景;
②“扶清灭洋”的口号符合题意,“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体现了义和团的口号“扶清灭洋”;
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符合题意,“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体现了义和团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④盲目排外符合题意,“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体现了义和团盲目排外;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义和团运动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准确解读历史材料的能力。
6.【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京津陷落后,西方列强虽没有把慈禧太后列为“祸首”,却以另一种方式“惩办”了她,把她赶出了深宫”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慈禧太后被赶出北京,强迫清新政府签订《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沉重的灾难,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
故答案为D。
【点评】注意对材料的解读,同时要识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内容及影响。本题难度适中。
7.【答案】D
【知识点】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900年为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下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陷北京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是在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北京再次遭到洗劫。
A项鸦片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B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C项甲午中日战争与义和团运动无关,不符合题意。
D项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史实。
8.【答案】C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依据课本所学,1900年春,义和团运动发展到京津地区。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成联军,进犯北京。C符合题意;五四运动发生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A不合题意;为了推翻清朝封建统治,1911年孙中山领导了武昌起义。B不合题意;国民党对共产党的血腥镇压和屠杀,1927年共产党发动南昌起义。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解答本题,牢牢掌握基础知识。
9.【答案】A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根据地图信息可知,通过“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和1900年重要战役地点可提取到八国联军侵华和义和团反抗侵略的路线信息,A项符合题意;从地图中无法体现清政府的不抵抗政策,《辛丑条约》屈辱签订是在八国联军占领北京,义和团运动失败后第二年,在地图上也无法直接获取该信息,八国联军是从天津大沽登陆到达北京,没有向内陆入侵。 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分析地图,提取有效的文字信息,如地图右上角的“八国联军入侵路线”和时间1900年,可由此判断相关史实是八国联军侵华;再分析排除从地图上无法读取的信息的选项即可。
10.【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1901年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这充分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沦为了“洋人的朝廷”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适中。学生要掌握《辛丑条约》签订的时间、内容和影响。
11.【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标志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D选项符合题意。
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较好的考查了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12.【答案】D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1900-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中国战败,1901年被迫签订《辛丑条约》,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项《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以“清政府赔偿自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为切入点,考查《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13.【答案】A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可知,此内容出自《辛丑条约》。结合所学可知,1901年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从此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A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关键词“ 巨额赔款 、 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考查的意图是掌握《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以此排除其它干扰项确定答案。
14.【答案】B
【知识点】《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本息9.8亿两,因此B选项符合题意。
《南京条约》中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A选项排除。
《天津条约》 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C选项排除。
《北京条约》的签订国主要有英法美俄,D选项排除。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解题关键在于对《辛丑条约》的准确把握,八国联军侵华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赔款白银两亿两,本息9.8亿两。
15.【答案】(1)《马关条约》;此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列强投资设厂等,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外国侵略者。
(2)义和团敢于同国际强盗展开血战,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义和团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对西方的一些文明成果也加以抵制。
(3)英、美、俄、日、法、德、意、奥,1900年6月。
(4)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镇压。
(5)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是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这是义和团运动爆发的背景。因此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马关条约》;此条约规定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允许列强投资设厂等,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所以说它是“误国殃民”;根据材料一“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可知,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外国侵略者。
(2)根据材料一“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敢于同国际强盗展开血战,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梦想,这就是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义和团运动最终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其原因一是愚昧,二是义和团在抵抗西方列强侵略的同时,对西方的一些文明成果也加以抵制。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春,义和团发展到京津地区,义和团的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侵略势力。6月,为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联军两千多人,由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率领,从大沽经天津乘火车进犯北京。因此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开始侵略中国的时间是1900年6月。
(4)根据材料二“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可知,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联合镇压。
(5)很久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中国战败,八国联军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点的识记能力。解答此题时,向学生说明,落后就要挨打,国富民强才能御敌.教育学生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本题难度较大。
16.【答案】(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
(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
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的抗争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他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中国此次所遭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因此材料一中的瓦德西是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他写这份报告的背景是:他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遭到义和团顽强抵抗后写了这份报告。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此后仍须以华人治华地,凡有意开通中国之人,应须小心谨慎,团匪之事即可取以为鉴。我英亦不能以待印度待中国也”可知,材料一和材料二都主张:列强不直接瓜分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侵略和控制中国。原因: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3)1901年,清政府与美、英、日、俄、德、法、意、奥等八国等签订《辛丑条约》,《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幅沉重枷锁,通过《辛丑条约》,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故答案为:(1)曾任八国联军统帅,率军侵华的头目之一。
(2)都主张列强不要直接控制中国,而采取“以华治华”的策略来侵略和瓜分中国。
原因是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强大的反抗力量,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3)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是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相关知识。
17.【答案】(1)义和团运动
(2)《辛丑条约》
(3)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
(4)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知识点】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及其危害
【解析】【分析】 “驱逐洋寇”、“扶清灭洋”指的是中国人民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材料所指“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对中国产生的危害是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负担。“清政府禁止人民参加反帝活动”,对中国的危害是使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影响。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