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福建省德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c、d四地中,位于东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是( )
A.ac B.bc C.cd D.ab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南北纬各划分90°,北极点为北纬90°,南极点为南纬90°。以20°W经线向东经过0°经线到160°E经线为东半球;从20°W经线向西经过180°经线到160°E经线为西半球。
1.图中a、c所在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为北半球的极点俯视图,根据图中经纬线分布特征和方向判断,a、c的地理坐标分别(0°,135°W)、(45°N,45°E),a位于西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低纬度(纬度低于30°),c位于东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中纬度(纬度在30°~60°之间),AC不符合题意;b、d所在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的极点俯视图,根据图中经纬线分布特征和方向判断,b、d的地理坐标分别(45°S,135°W)、(0°,45°E),b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东半球、低纬度,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读出a点坐标为(0°,135°W),b点坐标为(45°S,135°W),c点坐标为(45°N,45°E),d点坐标为(0°,45°E),由此可知,b、c两点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因此b、c两点关于地心对称,B符合题意;ac、cd、ab不符合对跖点的经纬度特征,排除ACD。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四图中自转方向画得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4.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b、d、c D.c、d、b、a
【答案】3.B
4.C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南极上空呈顺时针。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图显示30°E和120°E,按照东西方向判定,30°E位于120°E以西,故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甲正确;利用同样方法,乙图显示0°和90°W,0°在90°W以东,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故乙错误,排除AC;丙图中根据150°W和60W°可以确定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丙正确;丁图中根据180°和90°E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故丁错误。正确的是甲和丙,故答案为:B。
4.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到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四图中a位于赤道与20°之间,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b位于20°-30°之间,c位于极点之上,线速度最小,d点位于70°纬线上,纬度由小到大为abdc,因此线速度由大到小为a-b-d-c,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6.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cm,则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3000000 B.1:30000000 C.1:300000 D.1:30000
【答案】5.A
6.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与阅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扩大四倍。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扩大,就是分母减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就是分母变成原来的一半。
5.表示的实际范围一致,两图面积比等于比例尺之比的平方。①图面积:②图面积=4=(①图比例尺:②图比例尺)的平方,据此计算知①图的比例尺为2:N,同理计算可知③图的比例尺为1:2N。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6.结合图示知,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5°,其实际距离为5×110=555k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即可计算出①图的比例尺约为1:30000000,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右图比较,左图所示(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8.楠迪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答案】7.D
8.D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图的选择与阅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扩大四倍。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扩大,就是分母减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就是分母变成原来的一半。
7.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读图可知,左右两图图幅面积相同,而左图南北东西各约跨2个度数,右图南北、东西各约跨10个度数,所以左图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右图的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D正确。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楠迪位于178°E,18°S附近,莫尔兹比港位于147°E,10°S附近;同为东经度,经度值越大,越靠东,所以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部;同为南纬,度数越大,越靠南,所以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南部,故楠迪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10.河流XO段的流向为( )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与阅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9.根据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因此X、Y连线的垂线方向为南北方向,箭头应指向为北方,故答案为:C。
10.河流的支流是流入干流的,结合图中信息XO是从X流向O的,故由东北流向西南,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北京某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m、宽240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小明所在学校( )
A.从广场向正西方走可直达校门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校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春分日北京时间6:00该校国旗冉冉升起
12.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cm×36.4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
A.1∶10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与阅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扩大四倍。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扩大,就是分母减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就是分母变成原来的一半。
11.根据图中信息,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指示正北方向,从广场向正西方走是无法直达校门的,A错误;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校Ⅱ的东南方向,B错误;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C正确;根据材料,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春分日北京(大约116°E)日出的地方时为6:00,但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比6点早,D错误,故答案为:C。
12.根据材料,北京某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m、宽240m),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cm×36.4cm),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可得最可能用的是1∶1000,B正确,1∶10000和1∶100000,太小表现的内容不够详细,CD错误,1∶100太大,无法将学校的平面图画完整,A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读图,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2个纬度
【答案】13.A
14.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点评】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或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保持一致;回归线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热带与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与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黄赤交角变为45°,温带消失。
13.据图分析,根据黄赤交角的概念不难判断出,图中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自转平面(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14.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图中②角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存在互余的关系,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黄赤交角减小2°,变为21°26',A错;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若黄赤交角减小2°,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在南北半球各缩小2个纬度,共计4个纬度,B错,C正确;由于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的纬度与黄赤交角存在互余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减小2°,变为21°26',则极圈由原来的66°34',变为68°34',即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在南北半球向高纬方向各缩小2个纬度,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D错。故答案为:C。
15.(2019高三上·桂林月考)下左图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下右图为24节气示意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 )
A.6:00 B.10:15 C.12:00 D.14:30
(2)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增大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小寒到大寒 C.小雪到大雪 D.立冬到小寒
【答案】(1)B
(2)C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信息,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日出,在西南方落下。窗户位于南面,黑板可以投射影子,可以得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上空,故为上午时间,结合选项B正确。6点当地还没有日出,排除A;正午12点,太阳在正南方,黑板投射不到影子,排除C;下午16点30分,太阳在西南方,影子应该在东北方,排除D。故本题选择B。(2)黑板上的受光面积受到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太阳高度角越小,受光面积越大。结合24节气图,得知小雪到大雪: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仍在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同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低,C正确。惊蛰到立夏和小寒到大寒:太阳直射点都是向北方移动,排除A和B;立冬到小寒:刚开始立冬到冬至,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小,冬至到小寒,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大,排除D。故本题选择C。
【点评】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决定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正午影子越来越短。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当交点位于②时,此日为( )
A.二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任何一天
17.当交点位于①时,北京时间为( )
A.12时 B.3时或15时 C.15时 D.0时或12时
【答案】16.A
17.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16.读图可知,②位置纬度为90°,即为极点。当晨线与昏线交点位于②时,即晨昏线交点与极点重合时,则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直射点位于赤道,因此此日应为二分日(春分日和秋分日),A符合题意;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晨昏线交点位于极圈上,应在图中④位置,排除B、C、D。故答案为:A。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晨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当交点位于①时,图中显示,①位于75°E经线上,则75°E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经计算,当交点位于①时,北京时间为15时或3时,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表中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甲 乙 丙 丁
昼长 6小时30分钟 11小时22分钟 12小时38分钟 15小时30分钟
18.表中纬度相同的两点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19.表中四地由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
A.丁、丙、乙、甲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甲、乙、丙、丁
【答案】18.C
19.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18.依据材料信息可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甲、乙位于南半球,丙、丁位于北半球。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其昼长相加为24小时,结合表格可知,符合该特点的是乙、丙两地,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19.该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由南向北昼长越来越长,依据表格,四地昼长由小到大依次为甲、乙、丙、丁,所以四地由南向北依次为甲、乙、丙、丁,D项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M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26′N
21.在MP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答案】20.B
21.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前后(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前后(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公转速度:1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20.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该地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线(纬度23°26′)只有一次直射,排除D;图中显示,该地两次直射出现在M对应的6月22日前后,且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的最小值,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A、C,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题意表明,M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因此MP区间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至直射该地的一段时间。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至直射该地,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均昼长夜短,A正确、C错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先靠近7月初,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此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应减慢,不是一直在变快,B错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位置,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不是向北移动,D错误。故答案为:A。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面小题。
22.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23.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答案】22.A
23.C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22.根据东西半球划分,160°E向东到20°W是西半球。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则160°E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110°W经线的地方时是0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与110°W经线相对,为70°E。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23.读图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根据地轴倾斜方向结合公转方向,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进入南半球,因此推知此日是秋分即9月23日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某航班于2021年9月23日日出时从甲地(50°N,120°W)起飞,沿经线飞行,经过北极点飞到乙地(30°N,120°E),落地时为24日的正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A.先正北后正南 B.先西北后西南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正南后正北
25.该航班共飞行了( )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26.飞机飞行到北极点时太阳高度约为( )
A.0° B.23.5° C.47° D.66.5°
【答案】24.A
25.C
26.A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利用经纬度定向:确定南北方向时要注意南极点和北极点。东西方向的确定要应用“劣弧定向法”:①若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则经度数值大(小)的一点在东方;②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小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东)方。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大圆劣弧长,赤道和经线圈均为球面大圆。
24.由甲地沿经线飞到北极点,飞行方向为正北,由北极点飞向乙地,飞行方向为正南,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5.9月23日,出发时甲地日出,当地时间为6时,乙地为22时;到达乙地时为9月24日正午12时,飞行了14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6.航班起飞时为9月23日,应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极点太阳高度角约为0°,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二、综合题
27.(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甲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为 (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为 。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3)此时, 经线和 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此后三个月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 。
(5)此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此刻B点的太阳高度是 。
(6)此刻极夜范围为 。
(7)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答案】(1)6月22日;(23°26′N,180°)
(2)8
(3)180°;0°
(4)先变慢后变快
(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0°
(6)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7)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甲图可知,图中ABC为昏线,说明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是极昼现象,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根据经纬网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的90°是90°W,B点位于90°W与赤道的交点上,所以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18时,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面的地方时间早,故180°的地方时是12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3°26′N,180°)。
(2)由上题分析可知,180°地方时是12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比180°地方时晚4小时,所以此时北京时间是8时。
(3)上题分析可知,180°地方时是12时,所以0时所在的经线是0°(本初子午线),理论上全球日期分界线是0时所在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所以此时全球的日期分界线是在180°和0°。
(4)由此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将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到赤道上,即由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地球在7月份初是位于日地距离的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此时在此段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又变快。
(5)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点位于昏线上,此刻太阳高度为0°。
(6)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7)由乙图可知,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中心极点是北极。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经线为180°经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是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光照图的情况详见图: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28.(2021高三上·衡水月考) 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搭乘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位置,试说明该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
(2)海南文昌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后的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试分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
【答案】(1)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地区,多大风和扬沙等天气。影响: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卫星的发射和跟踪;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并危害航天发射设备等。
(2)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节省能源;海运便利廉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三面临海,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卫星发射和跟踪。因气候干旱,大风和风沙天气多,对航天发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可从纬度、运输条件和安全性等方面来作答。从图中看,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地球的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能源。位于沿海地区,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海域面积广,人口稀少,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点评】卫星基地发射条件: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29.(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陆风是指发生在沿湖地区,由于湖泊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的中尺度天气现象,特别是在大面积湖泊水域附近,湖陆风尤为明显。
材料二: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下左图示意我国鄱阳湖流域局部区域,下右图示意某日湖泊和近湖陆地气象站点观测的气温数据。
(1)分析该日鄱阳湖流域吹湖风的时间段 及原因 。
(2)鄱阳湖西岸的永修县也存在较明显的湖陆风,请标注夜间永修和鄱阳湖的近地面气压高低(“高压”或“低压”),并用箭头完成该地夜晚湖陆风热力环流图。
(3)简述城市风与湖陆风的不同点。
【答案】(1)时间段:10:00—18:00;原因: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气温升高快于湖泊;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导致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0:00—18:00,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吹湖风。
(2)如图所示:
(3)不同点:湖陆风风向存在着昼夜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昼夜差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风总是从郊区吹向城市。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升高快于湖泊,当陆地为热源时,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根据图示信息信息可知,10:00~18:00,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吹湖风。
(2)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陆地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在高空,湖泊气压高于陆地气压,气流由湖泊高空流向陆地;在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湖泊气压,气流由陆地流向湖泊,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3)城市风是由于人类活动,城市市区人口更多,产业活动更加集中,从而形成了更多的热量,成为一个“热岛”,导致市区空气做上升运动,而郊区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市区形成低压,而周围郊区形成高压,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城市风的风向是不变的。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的风。湖陆风的风向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福建省德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选题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经纬网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a、b、c、d四地中,位于东半球、低纬度地区的是( )
A.a B.b C.c D.d
2.图中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是( )
A.ac B.bc C.cd D.ab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四幅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四图中自转方向画得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丙、丁
4.四图中a、b、c、d四地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c、b、a C.a、b、d、c D.c、d、b、a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其中①②③图均表示同一区域,且其图幅依次减少3/4。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若②图比例尺为1:N,则①图、③图的比例尺依次为( )
A.2:N 1:2N B.1:2N 2:N
C.2:N 4:N D.1:2N 1:4N
6.若甲乙之间的图上距离为1.84cm,则①图的比例尺约为( )
A.1:3000000 B.1:30000000 C.1:300000 D.1:30000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与右图比较,左图所示( )
A.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大 B.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小
C.比例尺较小,表示的范围较大 D.比例尺较大,表示的范围较小
8.楠迪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西南方向 D.东南方向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所绘的25°N附近某小区域示意图,为正确标注该图的指向标,同学们测得O城6月7日日出、日落分别在X、Y方向。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9.该图的指向标是( )
A. B. C. D.
10.河流XO段的流向为( )
A.由东南流向西北 B.由东北流向西南
C.由西北流向东南 D.由西南流向东北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小明在纸上绘制了所在北京某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m、宽240m)。每周一全校师生都会在广场上举行庄严的升旗(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仪式。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1.小明所在学校( )
A.从广场向正西方走可直达校门
B.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校Ⅱ的北面
C.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
D.春分日北京时间6:00该校国旗冉冉升起
12.小明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cm×36.4cm),其绘图时用的比例尺最可能为( )
A.1∶100 B.1∶1000 C.1∶10000 D.1∶100000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地球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4.读图,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 )
A.黄赤交角变为25°26′
B.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4°26′
C.太阳直射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
D.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扩大2个纬度
15.(2019高三上·桂林月考)下左图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下右图为24节气示意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照片拍摄的当地时间可能是( )
A.6:00 B.10:15 C.12:00 D.14:30
(2)下列时段中,每天同一时刻黑板上的受光面积逐渐增大的是( )
A.惊蛰到立夏 B.小寒到大寒 C.小雪到大雪 D.立冬到小寒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为“一年中某段时间晨线与昏线交点的运动轨迹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当交点位于②时,此日为( )
A.二分日 B.夏至日 C.冬至日 D.任何一天
17.当交点位于①时,北京时间为( )
A.12时 B.3时或15时 C.15时 D.0时或12时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表中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长。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地点 甲 乙 丙 丁
昼长 6小时30分钟 11小时22分钟 12小时38分钟 15小时30分钟
18.表中纬度相同的两点是( )
A.甲、乙 B.丙、丁 C.乙、丙 D.甲、丁
19.表中四地由南向北排列,正确的是( )
A.丁、丙、乙、甲 B.乙、丙、丁、甲
C.丙、丁、甲、乙 D.甲、乙、丙、丁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某地一年内某时段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图”(其中M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完成下面小题。
20.该地的纬度可能是( )
A.0° B.10°N C.10°S D.23°26′N
21.在MP区间内( )
A.该地一直昼长夜短 B.地球的公转速度一直在变快
C.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D.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移动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读下图(阴影部分为夜半球)回答下面小题。
22.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太阳直射点的经度是( )
A.东经70° B.东经90° C.西经70° D.西经110°
23.此日在(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某航班于2021年9月23日日出时从甲地(50°N,120°W)起飞,沿经线飞行,经过北极点飞到乙地(30°N,120°E),落地时为24日的正午。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飞机的飞行方向是( )
A.先正北后正南 B.先西北后西南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正南后正北
25.该航班共飞行了( )
A.10小时 B.12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
26.飞机飞行到北极点时太阳高度约为( )
A.0° B.23.5° C.47° D.66.5°
二、综合题
27.(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下图甲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1)此时为 (月、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为 。
(2)此时,北京时间为 时。
(3)此时, 经线和 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此后三个月内,地球的公转速度(变化) 。
(5)此刻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此刻B点的太阳高度是 。
(6)此刻极夜范围为 。
(7)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28.(2021高三上·衡水月考) 2021年6月17日上午9时22分,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搭乘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下图为我国四大航天发射基地分布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所处的位置,试说明该卫星发射中心附近的自然环境特征及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
(2)海南文昌是继酒泉、西昌、太原后的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基地。试分析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
29.(2022高二上·德化开学考)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陆风是指发生在沿湖地区,由于湖泊和陆地的热力性质差异,导致风向存在明显昼夜变化的中尺度天气现象,特别是在大面积湖泊水域附近,湖陆风尤为明显。
材料二:鄱阳湖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下左图示意我国鄱阳湖流域局部区域,下右图示意某日湖泊和近湖陆地气象站点观测的气温数据。
(1)分析该日鄱阳湖流域吹湖风的时间段 及原因 。
(2)鄱阳湖西岸的永修县也存在较明显的湖陆风,请标注夜间永修和鄱阳湖的近地面气压高低(“高压”或“低压”),并用箭头完成该地夜晚湖陆风热力环流图。
(3)简述城市风与湖陆风的不同点。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B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经度数值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度,经度数值向西递增的为西经度。赤道向北为北纬,向南为南纬,南北纬各划分90°,北极点为北纬90°,南极点为南纬90°。以20°W经线向东经过0°经线到160°E经线为东半球;从20°W经线向西经过180°经线到160°E经线为西半球。
1.图中a、c所在半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为北半球的极点俯视图,根据图中经纬线分布特征和方向判断,a、c的地理坐标分别(0°,135°W)、(45°N,45°E),a位于西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低纬度(纬度低于30°),c位于东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中纬度(纬度在30°~60°之间),AC不符合题意;b、d所在半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为南半球的极点俯视图,根据图中经纬线分布特征和方向判断,b、d的地理坐标分别(45°S,135°W)、(0°,45°E),b位于西半球、中纬度,d位于东半球、低纬度,B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
2.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读出a点坐标为(0°,135°W),b点坐标为(45°S,135°W),c点坐标为(45°N,45°E),d点坐标为(0°,45°E),由此可知,b、c两点纬度相同,南北半球相反,经度互补,东西经相反,因此b、c两点关于地心对称,B符合题意;ac、cd、ab不符合对跖点的经纬度特征,排除ACD。故答案为:B。
【答案】3.B
4.C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点评】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北极上空呈逆时针;南极上空呈顺时针。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南北纬60°处的线速度为赤道处的一半;同一纬线上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
3.观察图中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图显示30°E和120°E,按照东西方向判定,30°E位于120°E以西,故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故甲正确;利用同样方法,乙图显示0°和90°W,0°在90°W以东,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故乙错误,排除AC;丙图中根据150°W和60W°可以确定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丙正确;丁图中根据180°和90°E可以确定地球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故丁错误。正确的是甲和丙,故答案为:B。
4.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球自转线速度自赤道到向两极逐渐递减,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四图中a位于赤道与20°之间,纬度最低,线速度最大,b位于20°-30°之间,c位于极点之上,线速度最小,d点位于70°纬线上,纬度由小到大为abdc,因此线速度由大到小为a-b-d-c,故答案为:C。
【答案】5.A
6.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与阅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扩大四倍。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扩大,就是分母减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就是分母变成原来的一半。
5.表示的实际范围一致,两图面积比等于比例尺之比的平方。①图面积:②图面积=4=(①图比例尺:②图比例尺)的平方,据此计算知①图的比例尺为2:N,同理计算可知③图的比例尺为1:2N。A正确,排除BCD。故答案为:A。
6.结合图示知,甲乙两地位于同一纬线上,经度相差5°,其实际距离为5×110=555km,根据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即可计算出①图的比例尺约为1:30000000,B正确,排除ACD。故答案为:B。
【答案】7.D
8.D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图的选择与阅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扩大四倍。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扩大,就是分母减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就是分母变成原来的一半。
7.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读图可知,左右两图图幅面积相同,而左图南北东西各约跨2个度数,右图南北、东西各约跨10个度数,所以左图的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围小,内容详细;右图的比例尺小,表示的范围大,内容简略,D正确。故答案为:D。
8.读图可知,楠迪位于178°E,18°S附近,莫尔兹比港位于147°E,10°S附近;同为东经度,经度值越大,越靠东,所以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东部;同为南纬,度数越大,越靠南,所以楠迪位于莫尔兹比港的南部,故楠迪位于巴布亚新几内亚莫尔兹比港的东南方向。故答案为:D。
【答案】9.C
10.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与阅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9.根据指向标一般指向北方,6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日出东北方,日落西北方,因此X、Y连线的垂线方向为南北方向,箭头应指向为北方,故答案为:C。
10.河流的支流是流入干流的,结合图中信息XO是从X流向O的,故由东北流向西南,故答案为:B。
【答案】11.C
12.B
【知识点】地图的选择与阅读
【解析】【点评】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在实际范围不变的情况下,比例尺大,图幅面积越大,比例尺放大一倍,图幅面积扩大四倍。比例尺是一个比值,比例尺扩大,就是分母减小,比例尺扩大一倍,就是分母变成原来的一半。
11.根据图中信息,图中左上角的指向标指示正北方向,从广场向正西方走是无法直达校门的,A错误;教学楼Ⅰ位于教学校Ⅱ的东南方向,B错误;喷泉位于办公楼的东北方向,C正确;根据材料,国旗与太阳同时升起,春分日北京(大约116°E)日出的地方时为6:00,但此时北京时间(120°E的地方时)比6点早,D错误,故答案为:C。
12.根据材料,北京某学校的平面图(学校长500m、宽240m),绘制该平面图时用的纸为B3纸(51.5cm×36.4cm),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可得最可能用的是1∶1000,B正确,1∶10000和1∶100000,太小表现的内容不够详细,CD错误,1∶100太大,无法将学校的平面图画完整,A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3.A
14.C
【知识点】黄赤交角及其影响;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解析】【点评】黄赤交角的度数为:23.5°或23°26′;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回归线度数保持一致;回归线度数与极圈度数互余;黄赤交角变大,热带与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黄赤交角变小,热带与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黄赤交角变为45°,温带消失。
13.据图分析,根据黄赤交角的概念不难判断出,图中①为地球公转轨道面(黄道面)和地球自转平面(赤道面)之间的夹角,为黄赤交角,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14.目前地球的黄赤交角为约为23°26',图中②角为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与黄赤交角存在互余的关系,若图中②角比现在增大2°,则黄赤交角减小2°,变为21°26',A错;由于地球的黄赤交角决定了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范围,黄赤交角的大小与回归线的度数相同,若黄赤交角减小2°,变为21°26',则回归线的度数将变为21°26',太阳直射的范围将在南北半球各缩小2个纬度,共计4个纬度,B错,C正确;由于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最大范围的纬度与黄赤交角存在互余的关系,若黄赤交角减小2°,变为21°26',则极圈由原来的66°34',变为68°34',即地球上出现极昼极夜的范围将在南北半球向高纬方向各缩小2个纬度,极昼极夜的范围将缩小4个纬度,D错。故答案为:C。
15.【答案】(1)B
(2)C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二十四节气
【解析】【分析】(1)从图中得知信息,为天津市某中学2月1日某时刻教室里南窗一隅的照片。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太阳从东南方日出,在西南方落下。窗户位于南面,黑板可以投射影子,可以得知黑板位于教室的西面,此时太阳应该位于东南方的上空,故为上午时间,结合选项B正确。6点当地还没有日出,排除A;正午12点,太阳在正南方,黑板投射不到影子,排除C;下午16点30分,太阳在西南方,影子应该在东北方,排除D。故本题选择B。(2)黑板上的受光面积受到太阳高度角的影响,太阳高度角越小,受光面积越大。结合24节气图,得知小雪到大雪: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并仍在向南回归线方向移动,同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越来越低,C正确。惊蛰到立夏和小寒到大寒:太阳直射点都是向北方移动,排除A和B;立冬到小寒:刚开始立冬到冬至,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小,冬至到小寒,同一时刻太阳高度角是越来越大,排除D。故本题选择C。
【点评】地球公转产生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由于黄赤夹角的存在决定太阳直射点移动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半球的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角增大,正午影子越来越短。
【答案】16.A
17.B
【知识点】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求地方时的方法: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若所求地在已知地东面,则用“+”,因为地球自西向东转,东边时刻总比西边时刻早。反之,若所求地在已知地西面,则用“-”,(即:“东加西减”)
16.读图可知,②位置纬度为90°,即为极点。当晨线与昏线交点位于②时,即晨昏线交点与极点重合时,则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直射点位于赤道,因此此日应为二分日(春分日和秋分日),A符合题意;夏至日和冬至日时,晨昏线交点位于极圈上,应在图中④位置,排除B、C、D。故答案为:A。
17.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晨昏线的交点所在经线为昼半球或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其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当交点位于①时,图中显示,①位于75°E经线上,则75°E的地方时为12时或0时,北京时间为120°E的地方时,经计算,当交点位于①时,北京时间为15时或3时,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
【答案】18.C
19.D
【知识点】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18.依据材料信息可知,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故甲、乙位于南半球,丙、丁位于北半球。不同半球纬度相同的两地,其昼长相加为24小时,结合表格可知,符合该特点的是乙、丙两地,C正确,ABD错。故答案为:C。
19.该日为6月22日,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全球由南向北昼长越来越长,依据表格,四地昼长由小到大依次为甲、乙、丙、丁,所以四地由南向北依次为甲、乙、丙、丁,D项正确,ABC错。故答案为:D。
【答案】20.B
21.A
【知识点】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向北移,直至6月22日前后(即夏至)到北回归线;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前后(即秋分)到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前后(即冬至)到南回归线;此后太阳直射点北移,直至3月21日前后(春分日)。公转速度:1月初,是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是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
20.该地每年有两天正午太阳高度达到90°,则该地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因此该地应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回归线(纬度23°26′)只有一次直射,排除D;图中显示,该地两次直射出现在M对应的6月22日前后,且6月22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不是一年中的最小值,由此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排除A、C,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
21.题意表明,M对应的日期为6月22日,因此MP区间应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至直射该地的一段时间。根据上一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至直射该地,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北半球各地均昼长夜短,A正确、C错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先靠近7月初,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因此此期间地球的公转速度先应减慢,不是一直在变快,B错误;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到达最北位置,夏至日(6月22日前后)之后直射点向南移动,不是向北移动,D错误。故答案为:A。
【答案】22.A
23.C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图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变化
【解析】【点评】20°W以东到160°E是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是西半球。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是昼半球的中央经线。
22.根据东西半球划分,160°E向东到20°W是西半球。若此刻西半球为夜半球,则160°E经线的地方时为18:00,110°W经线的地方时是0点。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00,与110°W经线相对,为70°E。A正确,BCD错。故答案为:A。
23.读图可知,晨昏线与经线重合,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应为春分日或秋分日。根据地轴倾斜方向结合公转方向,该日以后,太阳直射点将进入南半球,因此推知此日是秋分即9月23日前后,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24.A
25.C
26.A
【知识点】地球仪与经纬网;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点评】利用经纬度定向:确定南北方向时要注意南极点和北极点。东西方向的确定要应用“劣弧定向法”:①若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则经度数值大(小)的一点在东方;②若两地分别位于东西经度,两地经度数值之和大于(小于)180°,则位于东经度的一点在西(东)方。地球上两点间的最短距离为球面大圆劣弧长,赤道和经线圈均为球面大圆。
24.由甲地沿经线飞到北极点,飞行方向为正北,由北极点飞向乙地,飞行方向为正南,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5.9月23日,出发时甲地日出,当地时间为6时,乙地为22时;到达乙地时为9月24日正午12时,飞行了14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
26.航班起飞时为9月23日,应为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极点太阳高度角约为0°,A正确,BCD错误。故答案为:A。
27.【答案】(1)6月22日;(23°26′N,180°)
(2)8
(3)180°;0°
(4)先变慢后变快
(5)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0°
(6)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7)如图所示:
【知识点】光照图的判读;地方时与区时的确定与计算;日界线与日期的计算;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解析】【分析】(1)由甲图可知,图中ABC为昏线,说明此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是极昼现象,所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根据经纬网的分布规律可知,图中的90°是90°W,B点位于90°W与赤道的交点上,所以此时B点的地方时是18时,根据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面的地方时间早,故180°的地方时是12时。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3°26′N,180°)。
(2)由上题分析可知,180°地方时是12时,北京时间是120°E的地方时,比180°地方时晚4小时,所以此时北京时间是8时。
(3)上题分析可知,180°地方时是12时,所以0时所在的经线是0°(本初子午线),理论上全球日期分界线是0时所在经线和国际日期变更线(180°),所以此时全球的日期分界线是在180°和0°。
(4)由此后三个月内太阳直射点将由北回归线逐渐向南移动到赤道上,即由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到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地球在7月份初是位于日地距离的远日点,地球公转速度最慢,所以此时在此段时间内,地球公转速度先变慢又变快。
(5)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是: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点位于昏线上,此刻太阳高度为0°。
(6)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7)由乙图可知,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所以中心极点是北极。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直射经线为180°经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是极昼现象。此时北半球的光照图的情况详见图:
【点评】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昼;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该半球昼变长、夜变短。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离太阳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二分日,太阳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太阳直射在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
28.【答案】(1)地势平坦,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地处西北地区,多大风和扬沙等天气。影响:晴天多、能见度高,便于卫星的发射和跟踪;大风和扬沙天气多,不利于卫星发射,并危害航天发射设备等。
(2)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和节省能源;海运便利廉价,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三面临海,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知识点】大气的受热过程;地球自转及其特征
【解析】【分析】(1)从图中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气候干燥,晴天多,大气能见度高,有利于卫星发射和跟踪。因气候干旱,大风和风沙天气多,对航天发射具有一定的危害性。
(2)航天发射场的区位优势可从纬度、运输条件和安全性等方面来作答。从图中看,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纬度低,地球的自转线速度大,可节省能源。位于沿海地区,有利于运输大型火箭。海域面积广,人口稀少,安全性高,有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
【点评】卫星基地发射条件:1、纬度条件,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始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2、气候条件,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朗天气,空气能见度高。3、地形条件,开阔平坦,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4、交通条件,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的运输。5、安全条件,人口稀少,以保证安全。
29.【答案】(1)时间段:10:00—18:00;原因: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陆地气温升高快于湖泊;白天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导致陆地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10:00—18:00,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吹湖风。
(2)如图所示:
(3)不同点:湖陆风风向存在着昼夜差异;而城市风的风向不存在昼夜差异,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风总是从郊区吹向城市。
【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
【解析】【分析】(1)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陆地气温升高快于湖泊,当陆地为热源时,陆地近地面形成低压,湖泊形成高压,风由湖泊吹向陆地,为湖风。根据图示信息信息可知,10:00~18:00,陆地气温高于湖泊,吹湖风。
(2)受湖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夜晚陆地温度较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湖泊温度较高,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在高空,湖泊气压高于陆地气压,气流由湖泊高空流向陆地;在近地面,陆地气压高于湖泊气压,气流由陆地流向湖泊,热力环流如下图所示:
(3)城市风是由于人类活动,城市市区人口更多,产业活动更加集中,从而形成了更多的热量,成为一个“热岛”,导致市区空气做上升运动,而郊区地区温度相对较低,空气做下沉运动;在近地面水平方向上,市区形成低压,而周围郊区形成高压,风从郊区吹向市区。城市风的风向是不变的。湖陆风是一种在沿湖地区受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在夜间风从大陆吹向湖区,昼间风从湖面吹向陆地的风。湖陆风的风向会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变化。
【点评】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地面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热的上升,冷的下降)→水平方向上气压产生差异→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