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4 19:3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作 如何突出中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训练,学会“写人记事”的记叙文的写法。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
过程与方法:借助课文,认识文章中心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德育目标):
【教学重点】学会在文章中设置线索,恰当安排内容的主次详略,进而突出中心
【教学难点】学会表达中心意思要分清材料的主次,处理好详略关系,善于运用合理、巧妙的方法来表现中心思想。
【教学方法】[讲解法、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朗读法、练习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预习教案、了解背景、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PPT上展示秀才赶考的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引出本课的中心
【中心解读】
明确中心的重要性,并讲解相关知识
1.PPT上展示不同年级写的关于学校组织的夜行军的文字,让学生猜年龄段并说明原因。
2.讲解“中心”的定义,作用
中心是写作文、说话时最核心的内容或话题。 有了中心,文章也就有了主心骨;没有中心,或者中心 不明确,文章就像一盘散沙,杂乱无章,叫人不知所云。
3.点明作文突出中心的重要性
突出中心就是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文章就围绕这条线来写。如:郑振铎的《猫》这篇课文,围绕着猫带给人的情感波澜这一线索,叙述了三次养猫的经历,有效地突出了猫的命运带给“我”和家人的情感冲击。
4.突出中心,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能强化中心的内容就详细叙述、细致描写甚至可以强调;与中心关系较远的或不太典型的内容则简略叙述。如:梁实秋的《鸟》对鸟的刻画细而不琐,声形并茂。绘声,写鸟鸣的清脆、嘹亮,刻画其长叫音阶丰富,短叫圆润而不单调,似独奏,似合唱,似和谐的交响乐,细腻地创造了悦耳的效果。绘形,先用“世界上的生物,没有比鸟更俊俏的”做由衷的赞美,然后铺展开来刻画。有高踞枝头的美,有振翅飞翔的美;白鹭伫立,鸢鹰盘旋,忽静忽动,美不胜收。而刻画鸟身躯的玲珑饱满,简直是情满纸上,爱意流溢。这是作者集中笔力的详细描写。作者联想到的杜鹃的习性则是一笔带过,属于略写。
5.回顾单元课文,思考突出中心的方法
(1)同学们独立思考找出本单元每篇课文(《猫》、《动物笑谈》、《狼》)的中心,填好文中的表格并请人发言。
(2)小组讨论并思考文中突出中心的方法,教师予以一定指导,并请小组代表发言
(3)全部小组发言完毕后,教师予以总结
6.仔细讲解方法技巧
(1)详略得当 1)讲解“详略得当”的含义,原则
2)赏析一篇优秀作文,分析详略
3)小组合作修改两篇详略不当的文章
(2)卒章显志
1)讲解什么是卒章显志,及其作用
2)让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卒章显志的地方
(3)反复扣题
1)让学生找《猫》点题的地方和次数
2)强调反复扣题的作用。
(4)选材得当
1)讲解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写有用的,写典型的,写具体的,写新颖生动的)
2)通过实例逐一分析讲解
3)选材练习(围绕主题选择给定的题材)
【文题解读与范文】
文题一: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结合个人生活经历,线索清晰,内容具体,写出真情实感。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分析】本题是命题作文。作文标题“书包里的故事”,是以书包的视角来审视我们生活的世界,并进行有创意的表达。巧妙拓展,灵活理解。这个作文题为考生展开联想和想象提供了一个广阔空间,如何选择内容也给不少考生带来困惑。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理解为书包里有世界,书包里有自然,书包里有社会,书包里有生活,书包里有人生,书包里有关爱,书包里有梦想……只要把你书包里的书所写的故事内容表达出来就可以了。写法上要小处切入,写细写深,才能写得具体,写得生动。
【范文】 书包里的故事
去年教师节,我想送给辛勤工作了一年的老师一份礼物,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于是我特意去超市挑选彩纸,又花了整整一晚上的时间,在彩纸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祝福的话,并把它折成了一枝漂亮的纸玫瑰。这个礼物虽然简单,却饱含着我对老师的祝福。
下课后,同学们争先恐后地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送给老师,有的是音乐盒,有的是钢笔……看着老师那幸福的笑脸,我瞬间觉得自己的礼物太廉价了,根本拿不出手。我犹豫再三始终不敢把礼物送给老师,看着最后一个同学蹦蹦跳跳地回到了座位,我的心情也低落下来,心想:反正老师也不差我一个,算了吧。这样想着,我便悄悄地把这枝纸玫瑰放回了书包里。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就像打翻五味瓶一样五味杂陈。我满怀心事地回到家,随手把书包扔在地上。不巧,调皮的弟弟走过来一屁股坐了上去。可想而知,我折的纸玫瑰自然也被他坐坏了。我虽然心疼、恼怒,却也无可奈何。
后来,我去老师办公室送作业时,发现她把同学们送的礼物摆在了办公桌的每个角落,就连一个同学送的普通纸鹤都被挂起来了呢!老师说:她很欣慰有这么多懂事的学生。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每一份礼物都是我们的一颗童心、一片爱心。听到这句话,我追悔莫及,我恨自己的懦弱和胆怯,更遗憾我的心意老师可能永远都无从知晓了。
这个小秘密一直压在我心里。那枝被压扁的纸玫瑰,那枝写满祝福的纸玫瑰,那枝装满我胆小懦弱的纸玫瑰,一直珍藏在我的书包里。每每看到它,我便会想起那个怯懦的自己,它时刻提醒着我,爱,要勇敢地大声说出来!
【点评】习作铺垫充分,将“我”为老师精心准备礼物的过程细致刻画了出来,可这份对老师满满的感激和祝福却因自己一时的懦弱没能送出,那一刻“我”的悔恨、自责令人感同身受。
文题2.亲爱的同学,你一定有走出校园的经历:或参观,或访问,或考察,或旅游,或做志愿者……其间的一幕场景、一个细节、一件物品、一段对话或一首民谣都可能触动过你的内心,引发过你的思考……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分析】这是一篇话题作文。题目给出的话题是“走出校园”,实际上这是对故事情境的设定,也就是本文要写自己走出校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感是立意提升的重点,感受是与平时在校园内不一样的,或触动内心,或引发思考,或有了新的体验和感悟等,不管是哪个方面,一定是给自己精神的愉悦、内心的感动、成长的感悟等积极方面的内容。此题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这就要从生活中取材,在选材上以实取胜,写出真情实感。首先可以以题记的形式点明题旨,彰显自己的写作功底和思想深度。写人记事,可以选择走出校园后感动我们内心的事件和人来记叙。不要贪多求全,面面俱到,从小处着眼,抓住一件事、一个场景或者一个方面写开去就好,要学会取舍。记叙文要出彩就要多角度描述,反复渲染,以小见大,以情动人,用细腻的心灵去感受,用形象的文字去描述,用生动的细节去再现,叙写自己走出校园后,对爱的体验,对生活的体味,对成长的感悟等。结尾可以议论抒情升华主题,总结全文,并与文题或开头形成前后呼应,使文章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走出校园,我们会看到美丽的自然,所以要有景物描写。走出校园,自己的心境会发生某种变化,所以要有心理描写,凸显自我的心灵感受,强化文章的感染力。
【范文】 快乐的植树节
春天终于来了,春风轻轻地吹拂着大地,小草也偷偷地钻出了地面,小燕子飞回了北方。一棵棵小树在贪婪地吮吸着同学们的汗珠与水滴。
我们学校在星期五的下午开展了植树活动。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在班主任老师的带领下,手中拿着树苗、铁锨、水桶等植树工具,在欢声笑语之中一蹦一跳地来到了学校后面的一个山坡下,那里有一片草地。放眼望去,那个场面真是相当地壮观。只见人山人海的,全校师生都十分卖力地在各自的小花园中辛勤地劳动着,那叫一个热火朝天。
我们来到了我们班的那片范围,只见杂草在地上纵横交错地生长着,像一个个马蜂窝一样。有一些同学撅着小嘴,嘟嘟囔囔地说:“学校为什么给我们这样一块地呀?”有些同学二话不说就开始用手用力地拔草。我见了后,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加入了这场拔草的战役中。十五分钟过去了,二十分钟过去了,只见地上的小草越来越少了。我们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了。
我们开始植树了。同学们带来的小树苗可真是不少呀,有杨树、柳树、桃树、杏树等树苗,还有仙人球、菊花、中国红等五颜六色、种类繁多的小花苗。我们用手在泥土中挖了一个又一个的小坑,把同学们的树苗、花苗一个又一个的轻轻地放入坑中,把土又填回坑中后,女生们一拥而上。有一个女生一不小心踩伤了一株小花,害得我们为它“包扎”了好几分钟呢。女生们把土踩平后,我们又把教室中的桶装满水,费力地拿到了栽树的地方。洒上水后小树、小花儿在微风之中摇来摇去,活像一个个喝醉酒的小伙子一样东倒西歪的。
望着我们辛勤劳动过的小花园,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点评】本文生动描写了走出校园的同学们劳动的场面,既有整体场面的描写,又有局部场面的刻画,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细描写了拔草和植树两个场景,做到详略得当。劳动过程中的场面写得非常精彩,气氛很热闹,同学们的神态、动作描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小作者有一定的写作基本功。
第2课时 学生作文
我们每天都和家人一起吃饭,在餐桌前,大家都在谈论些什么?也许是当天发生的事,也许是正在看的电视节目……请以《餐桌前的谈话》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第一步:审题意,理思路
写这篇作文,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
1.弄清题目意思,明确作文内容
地点是“餐桌前”, 参与的人有谁?从题目前面的提示语可以看出是家人。时间可以是早晨,可以是中午,也可以是晚上;可以是周末,也可以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题目的中心内容是“谈话”,即作文的内容应以对话的内容为主。谈话的内容是什么?从给定的场景来看,餐桌前的谈话内容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当天的事、过去的经历、眼前的所见、一个共同话题等,都可以是谈话的内容。
2.确定文章中心,围绕中心选材
餐桌前的谈话是一次内容宽泛的聊天,还是一次有针对性的谈话?是每天都发生的一个普通的场景,还是一个特殊的、令人难忘的时刻?是一次激烈的争论,还是一次郑重的讨论?既然写“谈话”, 就要看什么样的谈话内容让你印象深刻,联想丰富,启发较大。选择一个话题,然后根据谈话的感受来确定自己文章的中心,然后围绕中心选材、组材。主题可以是思想的启迪也可以是情感的体验,可以是生活的启示,也可以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比如,要写爸爸在餐桌前跟你语重心长地谈话,纠正你的错误,立意就可以放在生活的启示上;要写一家人热烈讨论电视节目,立意就可以定在展现温馨的家庭氛围上。
3.确定行文线索,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
首先要有贯穿全文的线索,依据线索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在有效突出中心的同时,使文章形成一个前后衔接、情感贯通的整体。还要注意安排好内容的主次和详略。越是能强化中心的内容,就越需要详细叙述,甚至反复加以强调。本文适合写记叙文,主体部分对话描写重在描写对话的内容以及对话过程中人的表情、动作、心理等,结尾可以议论的形式结束或点题。
第二步:列题纲,定框架
具体内容 写作提示
题目 餐桌前的谈话 标题直接点明所记之事
开头 开篇点出时间、地点,引出下文 开门见山,引人入胜
中间 写出谈话的内容 注意叙述有详有略
结尾 总结全文,抒发感受,议论点题 议论抒情,深化主题
第三步:选材料,初成文 当堂作文 推荐作文评讲。
(1)同桌互评。(2)教师点评。
餐桌前的谈话
民以食为天,吃饭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是今天的晚餐……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还飘起了小雨,妈妈下班后回到家。她的脸色很不好,(“脸色很不好”这一神态描写不能更好地表现妈妈的情绪,此处应进一步运用神态描写妈妈的情绪,蓄势好为下文父母间的冲突做铺垫。)也一直没有同我说过话。(这句话显得有些突兀,应补写出此话的前奏,为后文蓄势。)
这时爸爸把给妈妈留的饭菜端到了餐桌上。妈妈开始对我们说起单位的工作,(这是事件的起因,用“说”显得轻描淡写,无法为后文的冲突提供能量,应换词。)说老总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她的身上,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到动情(“动情”一次不能表明妈妈的情绪正在升级,应改为“激动”方能显示一场家庭风暴正在酝酿中。)处,妈妈干脆放下了勺子,任由饭菜慢慢冷却……
爸爸试图化解妈妈的怨气,开始劝说妈妈。(劝说的话没有写出来,与后面妈妈说的话,链接不上,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妈妈毫不领情地说:“干的是副总的活,拿的是普通员工的工资,还要忍受这么自大的人所安排的一切,副总提不提无所谓,工资还不如不涨。”说罢,烦躁地低头吃了两口饭菜。爸爸有些生气了,(爸爸开始虽然试图化解妈妈的怨气,但由于方法不恰当,情绪没控制好,反而成了妈妈情绪爆发的催化剂。)说:“人家是有点自大,但是你们这些员工总不能天天抱怨。人家自大?人家是老板。你不自大,从员工把你提成副总你还不乐意?我看,那你干脆别干了。”妈妈听到这里急了:“他不配当老板,男子汉怎么能当人一套背后一套!你帮他还是帮我啊!胳膊肘往外拐!”妈妈看起来真的生气了,她从饭碗里拿出勺子,一下子丢到暖气上,碗也扒到地板上,然后跑进了我的屋,关上了门。(“拿”“丢”“扒”“关”等一系列动作描写只能表明妈妈的有气,无法显示出妈妈的怒气,很大的怒气,应换情绪较为激烈的动词。)爸爸惊呆了,(此处“,”应为“:”)“不是,你跟我摔什么呀?吃了枪药了吗?是我招你了吗?把饭菜留出来就是为了给你吃!我做错了什么呀!”
妈妈躲在我的屋里,什么也没说……爸爸愁眉不展,一言不发……(此时的“我”在做什么?我是如何处理饭菜的,应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的举动,表明“我”的懂事和对父母的体谅,为父母情绪缓和提供前奏。)
过了一会儿,妈妈轻轻地把屋门推开,平静地走出卧室,来到厨房,将饭菜端回到餐厅的桌上。说:“对不起,我不该抱怨,更不该对着你们摔东西,今天心情实在不好。平时我教育孩子不抱怨,要懂得感恩,要学会吃苦受累,今天却没有以身作则。”爸爸走过去给了妈妈一个拥抱,说:“我也要说对不起,我的态度也不好。”他们慢慢地说着,家里的气氛又恢复了平静。
我深深地知道,他们两个人都很累,在单位忙了一天,还要为这个家尽心尽责,用心经营这个家。
家既笑纳你的快乐,也接纳你的痛苦,是我们人生最好的避风港湾。(结尾议论,点明了文章的中心,但不够突出,没有写出我该为父母怎么做。)
第四步:巧润色,出佳作
餐桌前的谈话
民以食为天,吃饭本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可是今天的晚餐……
天色渐渐的暗了下来,还飘起了小雨,妈妈下班后回到家。她的脸色很不好,皱着眉头,脸色很凝重,似乎与雨水凝结成了霜,我说“妈妈,您辛苦了,快吃饭吧。”她没有理我,也一直没有同我说过话。
这时爸爸把给妈妈留的饭菜端到了餐桌上,香气扑鼻。妈妈开始滔滔不绝地对我们抱怨起单位的工作,说老总把责任全部推到了她的身上,还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说到激动处,妈妈干脆放下了勺子,任由饭菜慢慢冷却……
爸爸试图化解妈妈的怨气,开始劝说妈妈。说到老板平日如何赏识妈妈,给妈妈发奖金,把一切重要的事情都交给妈妈去做,而且最近还要把妈妈提成副总。妈妈毫不领情地说:“干的是副总的活,拿的是普通员工的工资,还要忍受这么自大的人所安排的一切,副总提不提无所谓,工资还不如不涨。”说罢,烦躁地低头吃了两口饭菜。爸爸有些生气了,说:“人家是有点自大,但是你们这些员工总不能天天抱怨。人家自大?人家是老板。你不自大,从员工把你提成副总你还不乐意?我看,那你干脆别干了。”妈妈听到这里急了:“他不配当老板,男子汉怎么能当人一套背后一套!你帮他还是帮我啊!胳膊肘往外拐!”妈妈看起来真的生气了,她从饭碗里抽出勺子,一下子摔到暖气上,碗也推到地板上,然后冲进了我的屋,重重地甩上了门。 爸爸惊呆了:“不是,你跟我摔什么呀?吃了枪药了吗?是我招你了吗?把饭菜留出来就是为了给你吃!我做错了什么呀!”
妈妈躲在我的屋里,什么也没说……爸爸愁眉不展,一言不发……我默默地把饭菜再保温起来后,弯下身来,把地上的饭菜扫进垃圾桶,再用拖布和湿纸巾,把地上的油擦干,还拿空气清新剂喷了几下,这才遮盖了油的味道。 此时我却丝毫没有注意到爸爸正默默地看着我的一举一动。
过了一会儿,妈妈轻轻地把屋门推开,平静地走出卧室,来到厨房,将饭菜端回到餐厅的桌上。说:“对不起!我不该把抱怨的情绪带回家,更不该对着你们摔东西,今天心情实在不好。平时我教育孩子不抱怨,要懂得感恩,要学会吃苦受累,今天却没有以身作则。”爸爸走过去给了妈妈一个拥抱,说:“我也要说对不起,我的态度也不好。我没能理解你的辛苦。”他们慢慢地说着,家里的气氛又恢复了平静。
我深深地知道,他们两个人都很累,在单位忙了一天,还要为我操心,为这个家尽心尽责,用心经营这个家。
家是每个人温暖的港湾,它不仅接纳你的快乐,还会包容你的痛苦,因为家里的亲人永远不会嫌弃你,会一直安慰你。作为孩子的我,只能多去体谅他们,学会成长。
【可圈可点】
本文在选材上,作者没有选择温馨浪漫的场景大晒幸福,也没有把关注点都集中在自己身上,大写特写父母对自己如何关爱理解,而是默默关注父母,听他们诉说一天的疲意和烦恼,用无言的方式静静地表达对父母的关心体贴。选材虽然是日常生活,但切入角度较新。立意中,面对父母的情绪波动,作者没有无情地批判,而是以具体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理解,表明自己应当学会体谅、学会理解、学会成长的主题,立意较高。本文语言朴实,用词准确。动作描写生动地体现了人物的心理和情绪。文章结构完整,注意铺垫,叙事有头有尾,脉络清晰,是一篇较好的范文。
文章开头描写妈妈的神态为下文父母情绪的冲突做了铺垫,妈妈的情绪步步升级,均有迹可循,情节以妈妈甩门而去达到高潮,又在父母拥抱和解中结束,情节曲折有致,结构完整。
【作业布置】
1.同桌间互换作文修改。
2.将推荐的佳作打印出来贴在班级作文园地展览,供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