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卷课时练习(新版)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原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分子的种类和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变,分子的个数可能会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B.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 CO2+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
【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围观图可知该反应是CH4+2O2 CO2+2H2O
A可燃冰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水合物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B符合题意
C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物质均有分子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的围观结构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判断有关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
3.关于2CO+O2 2CO2,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气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 g一氧化碳和1 g氧气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化学方程式中“+”读作和,“=”读作生成,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A化学方程式中“+”读作和,“=”读作生成,C不符合题意
D从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依次为56:32:88
故答案为:B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4.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参加反应的的B的质量是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10:2=5:1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B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比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 SO2↑ B.4Al +3O2 2Al2O3
C.P+O2 PO2 D.Mg+O2 MgO2
【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反应前有气体,反应后的气体没有必要搭箭头搭配,A不符合题意
B方程式书写正确,B符合题意
C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化学方程式从以下四点着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即要能反应且化学式要写对,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条件是否合适,箭头是否合适,据此分析解答
6.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为( )
A.4,8,2 B.2,2,3 C.2,4,1 D.4,4,2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故反应前应该有4个,所以x是4,反应后有12个氧原子,反应前只能找到10个,故z事2,反应后有8个氢原子,反应前应该有8个,故y是8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解答
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结构图可知图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出个数比为1:1,B 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44:(2 6)=22:3,C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围观结构图可以得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进而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8.现有6 g碳和14 g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
【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C+O2=CO2 2C+O2=2CO
12 32 44 24 32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最佳配比为12:32=3:8,生成一氧化碳的最佳配比为24:32=3:4,题中给出的碳和氧气的物质质量比为6:14=3:7,因此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及题中给出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分析解答
9.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 2Ag+2X↑+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
A.N2O B.NO2 C.N2O5 D.NO
【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中含有的Ag原子个数为(2-2)2=0,N原子个数为:(2-0)2=1;氧原子个数为(6-2)2=2,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解答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9∶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 g
【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B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9g,是反应物,C物质质量减小了111g,是生成物,D物质质量增加80克,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因此A为生成物,且生成22g,则待测值为26,
A题中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是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
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2:9:111:80,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为生成物,A的质量为22+4=26g,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确定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结合各项的说法解答
二、填空题
11.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离子: 。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3)某银行发行了一套生肖金币,其主要组成为金元素: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3Mg2+
(2)
(3)Au
(4)CH4+2O2 CO2+2H2O
(5)3Fe+2O2 Fe3O4
(6)2H2O2 2H2O+O2↑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两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并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答案为:3Mg2+
(2)利用化学式的书写方式写出三氧化二铝的化学式,在铝元素的正上方写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3)金币的组成元素主要是金,符号为Au
(4)根据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5)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故答案为:3Mg2+;
;Au;CH4+2O2CO2+2H2O;3Fe+2O2 Fe3O4;2H2O2 2H2O+O2↑
【分析】离子符号的书写的要标明原子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在微粒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元素符号的书写,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据此分析解答
12.
(1)近几年来,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 4NO + 6X,则X的化学式是 。
(2)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长征3号火箭用液氧和液氢作推进剂,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化学方程式是 。
(4)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H2O
(2)2H2+O2 2H2O
(3)2Al+Fe2O3 2Fe+Al2O3
(4)2CaO2+2H2O=2Ca(OH)2+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可得X的化学式中含有N的个数为:(4-4) 6=0.含有H的个数为3 4 6=2,含有O的个数为(5 2-4) 6=1,可得出X的化学式为H2O
(2)液氧和液氢反应就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
(3)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三氧化二铝,方程式为:2Al+Fe2O3 2Fe+Al2O3
(4)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故答案为:(1)H2O(2)2H2+O2 2H2O(3)2Al+Fe2O3 2Fe+Al2O3(4)2CaO2+2H2O=2Ca(OH)2+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到方程式中的物质化学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
1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甲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相同条件下,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 (填“大”或“小”)。
(3)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 ;
(4)请补全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 O2=2H2O+ 。
【答案】(1)-2
(2)大
(3)1∶1
(4)3;2S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围观结构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硫化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2+X=0,X=-2,故填:-2
(2)甲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3)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32:(162)=1:1
(4)由微观结构的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围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14.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蒸馏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完成由下列纯SiHCl3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SiHCl3+ H2 Si+ 。
【答案】(1)SiO2+2C Si+2CO
(2)物理
(3)1;1;1;3HCl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二氧化硅和焦炭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结合转化关系可知还有硅,故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2C Si+2CO;故答案为:SiO2+2C Si+2CO
(2)蒸馏是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灭有变,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缺少的是3个H和3个Cl.故答案为:3HCl
故答案为:(1)SiO2+2C Si+2CO(2)物理(3)1;1;1;3HCl
【分析】(1)根据信息可得: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2)结合转化关系分析蒸馏发生的变化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三、实验探究题
15.为了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2)【解释与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 。
乙小组的解释为 。
(3)【反思与评价】
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
【答案】(1)中间;右边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
(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实验现象】甲小组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损失,所以在中间,乙小组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逸散,因此天平向右偏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天平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乙小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得左边质量减小
【反思与评价】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1)中间;右边(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导致天平不平衡,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气体出来,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四、计算题
16.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 g氢氧化钠溶液与50 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 g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氢氧化钠质量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80 98
X 9.8g
=
X =8.0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
【分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解答
17.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0.8
(2)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
X=1.7g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可以得出氧气的质量为(34g+0.5g)-33.7g=0.8g,
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
X=1.7g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氧气的质量,利用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可得溶质质量分数
1 / 1鲁教版2018_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五单元 定量研究化学反应单元测试卷课时练习(新版)
一、选择题
1.在下列各项中,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原子的种类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总质量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④⑥ D.①③⑤
2.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在海域成功试采可燃冰的国家,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用作燃料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冰中只有甲烷
B.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
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O2 CO2+H2O
D.反应前后的物质均由原子构成
3.关于2CO+O2 2CO2,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氧化碳加氧气点燃等于二氧化碳
B.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C.两个一氧化碳分子加一个氧气分子等于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D.2 g一氧化碳和1 g氧气反应生成2 g二氧化碳
4.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
A.1∶1 B.2∶1 C.4∶1 D.5∶1
5.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
A.S+O2 SO2↑ B.4Al +3O2 2Al2O3
C.P+O2 PO2 D.Mg+O2 MgO2
6.化学方程式CxHyOz+5O2=4CO2+4H2O,可知x、y、z的值分别为( )
A.4,8,2 B.2,2,3 C.2,4,1 D.4,4,2
7.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结合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2 g
B.生成的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发生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比为22∶3
D.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8.现有6 g碳和14 g氧气完全反应,则生成物是( )
A.CO B.CO2 C.CO和CO2 D.无法确定
9.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 2Ag+2X↑+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
A.N2O B.NO2 C.N2O5 D.NO
1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A、B、C、D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4 6 111 4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15 0 8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分解反应
B.密闭容器中发生的化学变化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6∶9∶111∶80
D.反应后密闭容器中A的质量为22 g
二、填空题
11.请用适当的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离子: 。
(2)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
(3)某银行发行了一套生肖金币,其主要组成为金元素: 。
(4)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6)双氧水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12.
(1)近几年来,科学家发现在生物体内存在少量一氧化氮,它有扩张血管和增强记忆力的功能,成为当前生物科学研究的热点。一氧化氮是工业制取硝酸的中间产物,生成一氧化氮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 + 5O2 4NO + 6X,则X的化学式是 。
(2)我国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长征3号火箭用液氧和液氢作推进剂,点火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为了适应火车提速,沪宁线上原有的短轨已全部连接为超长轨。工程技术人员常用铝和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铝和铁来焊接铁轨间的缝隙,化学方程式是 。
(4)饲养观赏鱼,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增进人们对生活的热爱。空运观赏鱼,必须密封。为了解决鱼的吸氧问题,可在水中加入过氧化钙(化学式:CaO2),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的是氢氧化钙和氧气。写出过氧化钙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甲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 。
(2)相同条件下,甲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 (填“大”或“小”)。
(3)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 ;
(4)请补全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H2S+ O2=2H2O+ 。
14.晶体硅在电子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工业上生产高纯硅的流程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二氧化硅与焦炭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蒸馏属于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完成由下列纯SiHCl3制取高纯硅的化学方程式:
SiHCl3+ H2 Si+ 。
三、实验探究题
15.为了探究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参加反应的反应物总质量与生成物总质量是否相等,某校甲、乙两个兴趣小组分别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假设。
【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如图所示,甲小组把盛有适量CuSO4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乙小组把盛有适量Na2CO3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然后将烧杯放到天平上,用砝码平衡;接着取下烧杯并将其倾斜,使试管和烧杯内的两种溶液混合发生反应,待反应后再把烧杯放到天平上,观察天平是否平衡。
(1)【实验现象】
反应后,甲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乙小组的天平指针指向刻度盘的 。(填“左边”“右边”或“中间”)
(2)【解释与结论】
甲小组的结论为 。
乙小组的解释为 。
(3)【反思与评价】
比较两个小组的实验设计,若使用的试剂不变,应改进的是 。
由此,你将得出新的结论:探究或验证反应物与生成物的质量关系时,若要用到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
四、计算题
16.某校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的一次探究性活动中,他们将50 g氢氧化钠溶液与50 g硫酸铜溶液混合恰好完全反应,得到9.8 g沉淀,请你计算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7.过氧化氢不稳定会自然分解,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某兴趣小组为测定实验室中一瓶久置的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进行实验。测得相关数据如图所示:
(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不变的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分子,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和质量都不变,分子的种类和物质的种类一定会变,分子的个数可能会变,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2.【答案】B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反应的围观图可知该反应是CH4+2O2 CO2+2H2O
A可燃冰的成分主要是甲烷水合物属于混合物,A不符合题意
B可燃冰将成为未来新能源,B符合题意
C反应方程式为:CH4+2O2 CO2+2H2O,C不符合题意
D反应前后物质均有分子构成,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反应的围观结构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写出反应的方程式,根据其意义判断有关问题,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
3.【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解答】A化学方程式中“+”读作和,“=”读作生成,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方程式可读作一氧化碳和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
CA化学方程式中“+”读作和,“=”读作生成,C不符合题意
D从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依次为56:32:88
故答案为:B
【分析】从化学方程式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有: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和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据此分析解答
4.【答案】D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参加反应的的B的质量是8g+4g-10g=2g,故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10:2=5:1
故答案为:D
【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是A和B,生成物是C和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到B的质量,进而计算质量比
5.【答案】B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A反应前有气体,反应后的气体没有必要搭箭头搭配,A不符合题意
B方程式书写正确,B符合题意
C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C不符合题意
D氧化镁的化学式为MgO,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判断化学方程式从以下四点着手: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即要能反应且化学式要写对,是否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即要配平,条件是否合适,箭头是否合适,据此分析解答
6.【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后有4个碳原子,故反应前应该有4个,所以x是4,反应后有12个氧原子,反应前只能找到10个,故z事2,反应后有8个氢原子,反应前应该有8个,故y是8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原子个数相等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由微观结构图可知图中是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甲醇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O2+3H2CH3OH+H2O
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A 不符合题意
B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出个数比为1:1,B 不符合题意
C根据质量比的计算方法为:44:(2 6)=22:3,C符合题意
D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一定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围观结构图可以得出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进而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根据化学式、方程式的意义计算、分析判断有关问题
8.【答案】C
【知识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C+O2=CO2 2C+O2=2CO
12 32 44 24 32
由反应的方程式可知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最佳配比为12:32=3:8,生成一氧化碳的最佳配比为24:32=3:4,题中给出的碳和氧气的物质质量比为6:14=3:7,因此产物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碳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及题中给出的碳和氧气的质量比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中含有的Ag原子个数为(2-2)2=0,N原子个数为:(2-0)2=1;氧原子个数为(6-2)2=2,故X的化学式为NO2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解答
10.【答案】A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B物质反应前后质量增加了9g,是反应物,C物质质量减小了111g,是生成物,D物质质量增加80克,是生成物。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因此A为生成物,且生成22g,则待测值为26,
A题中是一种物质生成三种物质是分解反应,A符合题意
B根据化合反应的特点“多变一”,B不符合题意
C反应中A,B,C,D四种物质(参加反应或生成)的质量比为22:9:111:80,C不符合题意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为生成物,A的质量为22+4=26g,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反应前后的物质的质量确定物质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是反应物还是生成物,进而结合各项的说法解答
11.【答案】(1)3Mg2+
(2)
(3)Au
(4)CH4+2O2 CO2+2H2O
(5)3Fe+2O2 Fe3O4
(6)2H2O2 2H2O+O2↑
【知识点】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失去两个电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上角,并且数字在前符号在后,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个数,故答案为:3Mg2+
(2)利用化学式的书写方式写出三氧化二铝的化学式,在铝元素的正上方写出化合价,符号在前数字在后
(3)金币的组成元素主要是金,符号为Au
(4)根据甲烷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5)铁和氧气点燃生成四氧化三铁,方程式为:3Fe+2O2 Fe3O4
(6)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故答案为:3Mg2+;
;Au;CH4+2O2CO2+2H2O;3Fe+2O2 Fe3O4;2H2O2 2H2O+O2↑
【分析】离子符号的书写的要标明原子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在微粒符号前加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元素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元素符号的书写,两个字母时,第一个大写,第二个小写,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以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据此分析解答
12.【答案】(1)H2O
(2)2H2+O2 2H2O
(3)2Al+Fe2O3 2Fe+Al2O3
(4)2CaO2+2H2O=2Ca(OH)2+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式可得X的化学式中含有N的个数为:(4-4) 6=0.含有H的个数为3 4 6=2,含有O的个数为(5 2-4) 6=1,可得出X的化学式为H2O
(2)液氧和液氢反应就是氢气和氧气反应,方程式为:2H2+O2 2H2O
(3)铝和氧化铁在高温下生成铁和三氧化二铝,方程式为:2Al+Fe2O3 2Fe+Al2O3
(4)过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方程式为:2CaO2+2H2O=2Ca(OH)2+O2↑
故答案为:(1)H2O(2)2H2+O2 2H2O(3)2Al+Fe2O3 2Fe+Al2O3(4)2CaO2+2H2O=2Ca(OH)2+O2↑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可得到方程式中的物质化学式,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可写出方程式
13.【答案】(1)-2
(2)大
(3)1∶1
(4)3;2SO2
【知识点】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
【解析】【解答】(1)根据围观结构示意图可知甲物质是硫化氢,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硫元素的化合价为:(+1)*2+X=0,X=-2,故填:-2
(2)甲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4,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相同条件下,密度比空气大
(3)丙分子中硫原子和氧原子的质量比是32:(162)=1:1
(4)由微观结构的可知反应的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围观示意图分析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写出方程式,根据方程式的意义分析解答
14.【答案】(1)SiO2+2C Si+2CO
(2)物理
(3)1;1;1;3HCl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解析】【解答】(1)二氧化硅和焦炭反应的另一种产物是一氧化碳,结合转化关系可知还有硅,故反应的方程式为SiO2+2C Si+2CO;故答案为:SiO2+2C Si+2CO
(2)蒸馏是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变化前后物质的种类灭有变,因此属于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原子个数不变,反应后缺少的是3个H和3个Cl.故答案为:3HCl
故答案为:(1)SiO2+2C Si+2CO(2)物理(3)1;1;1;3HCl
【分析】(1)根据信息可得:二氧化硅和碳在高温下生成硅和一氧化碳
(2)结合转化关系分析蒸馏发生的变化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答
15.【答案】(1)中间;右边
(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
(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知识点】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解析】【解答】【实验现象】甲小组用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物质跑出,质量不损失,所以在中间,乙小组利用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有气体逸散,因此天平向右偏
【解释与结论】甲小组天平平衡说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乙小组天平不平衡是因为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使得左边质量减小
【反思与评价】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必须在密闭容器中进行
故答案为:(1)中间;右边(2)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中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因此烧杯内总质量会减小(3)将乙小组中的烧杯改为密闭容器并使用气球等作为缓冲装置;应该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实验
【分析】碳酸钠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导致天平不平衡,因此不能用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没有气体出来,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6.【答案】16%
【知识点】溶质的质量分数及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设氢氧化钠质量为X
CuSO4+2NaOH=Na2SO4+Cu(OH)2
80 98
X 9.8g
=
X =8.0g
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
【分析】氢氧化钠和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可以计算氢氧化钠的质量,进而利用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解答
17.【答案】(1)0.8
(2)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
X=1.7g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知识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根据反应前物质的质量和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反应后物质的质量可以得出氧气的质量为(34g+0.5g)-33.7g=0.8g,
解:设: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x 0.8g
=
X=1.7g
则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5%
答: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得出氧气的质量,利用氧气的质量结合反应的方程式可以得出过氧化氢的质量,根据过氧化氢的质量除以溶液的质量可得溶质质量分数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