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8. 古诗二首
第二课时
《望庐山瀑布》
二年级语文|部编版上册
庐山美景
新课导入
祖国秀丽的山河令人神往。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第二站——庐山,去领略一下古代诗人笔下的祖国河山吧。
庐山美景
齐读诗题,注意停顿。
望/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为什么是三点水旁?
谁能用“布”组词?
学认字
暴
你们在哪篇课文学过它?
第2课《我是什么》中的“暴躁”。
暴
氵
瀑
水有时候很暴躁,会变成洪水淹没庄稼,“暴”的意思是强大而突然来的,又猛又急的。它加上三点水,“瀑”就是从高山上陡直地流下来的水。
黄果树瀑布(贵州安顺市)
诺日朗瀑布(四川九寨沟)
德天瀑布(广西崇左市)
壶口瀑布(东临山西临汾,西接陕西延安市)
云台山瀑布(河南焦作云台山风景区)
亚洲第一高瀑,中国之最。
这些瀑布真是千姿百态,各具特色呀!庐山瀑布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到李白的这首诗中去感受一下吧。再读诗题:
望/庐山瀑布
吊水楼瀑布(黑龙江省牡丹江市)
我国著名的瀑布
黄果树瀑布
去拼音读古诗
望 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听录音,画出节奏,读出韵味。
边读边思考:《登鹳雀楼》和《望庐山瀑布》这两首诗从字数上看有什么不同?
《登鹳雀楼》是五言诗,《望庐山瀑布》是七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诵读的时候的停顿不同。请大家再根据停顿提示朗诵这首诗。
望/庐山瀑布
唐·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朗读古诗 对比学习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并称李杜。《望庐山瀑布》这是他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风景诗,当时一共写了两首,这是第二首。
代表作:《蜀道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作者简介
望 庐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品读诗词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香炉峰,在庐山西北部,形状尖圆,像座香炉。
香 炉
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紫色。
紫 烟
太阳
照耀
飘浮
日
照
生
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蒙蒙的水汽透过阳光,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炉峰。
日照香炉生紫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遥 看
从远处看
挂
悬挂
河流,这里指瀑布。
川
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于山川之间。
思考:从前两句诗中,李白看到了哪些景物?
太阳、香炉峰、紫烟、瀑布。
瀑布像什么?
白布、白丝带
是谁把瀑布挂起来的?
是大自然用神奇的“手”把瀑布挂起来的。
诗人李白站在哪里看瀑布?
“火”末笔捺改点,“户”末笔撇沿竖中线撇向“火”最后一点的下方。
“火”末笔捺改点,右边的“大”的末笔改点。
右边的“圭”竖笔垂直对齐。
指导书写
这就是香炉,需要点火,所以“炉”有火字旁。
香炉点火后会冒烟。
组词:烟火、炊烟、烟雾、狼烟、烟斗、硝烟等
灯
炮
烧
你还认识哪些带有火字旁的字呢?
火炉
香炉
壁炉
上下结构,“日”窄“召”宽,“灬”上合下开。
三笔分立,间距相等,第二笔竖在竖中线上,第三笔竖最长。
“川”是象形字,本意是指河流,两边是河的两岸,中间是水流。
指导书写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指很高很高
三 千 尺
古代传说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
九 天
银 河
直
笔直
怀疑
疑
古人指的是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读古诗,体会诗中字的作用。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些词用得好?
再读诗歌,感受用词之妙:
生
挂
飞
落
精读诗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遥看瀑布挂前川。
日照香炉生紫烟,
生
“生”写出了瀑布云雾缭绕的美。
挂
“挂”写出了瀑布的高、直、陡。
飞流直下三千尺
写山高水急。
描绘瀑流直泻。
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诗人采用夸张手法,强调山之高耸,瀑布飞速直下产生极大落差,水势湍急,说明瀑布很壮观,气势宏大。
“尺”在古代是度量单位,三千尺相当于1000米,李白是拿着尺子去量的吗?
庐山最壮观的三叠泉瀑布,高155米,相当于50层楼那么高。面对着这样的瀑布,李白不禁吟诵到:
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字写出了诗人的心理活动。诗人明知是瀑布,却又似乎觉得像天上的银河,惊人的相似引发了诗人的疑心。
指天之极高处,体现了瀑布之高。
指极高的天空。
思考:这句诗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场景?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望庐山瀑布
远看写景
想象
瀑布挂前川
银河落九天
板书设计
雄伟壮丽
惟妙惟肖
★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徐凝《庐山瀑布》
★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
——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
拓展延伸
关于瀑布的诗词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赏庐山美景
想绝妙意境
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红日照耀下的香炉峰上,紫色的云雾轻轻浮动,围绕着香炉峰缠缠绕绕、飘飘悠悠、袅袅娉娉,缓缓升腾。远远望去,那从天而降的瀑布仿佛是一条大河挂在了悬崖绝壁之上。来到瀑布跟前,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在绝壁突起的岩石上,溅起了无数的水花,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声响。我出神地看着,听着,恍恍惚惚间,我似乎觉得,这该不会是那银河里的水从九天之上直落了下来吧,要不,怎么会如此磅礴,如此壮观?
这首诗运用极其夸张的浪漫主义创作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地域广阔,风景名胜不计其数,流传下来的风景诗更是数不胜数,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课外更多地阅读,更多地积累!
作业布置
朗读诗歌,背诵诗歌及诗意。
根据诗意,给诗配画,喜欢哪一句就画哪一句,并以相关的诗句作为标题。
抄写生字,补全笔记。
一、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课后习题
读的时候,要边读边回想书中插图的画面,同时注意体会诗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
《登鹳雀楼》节奏分明,朗读时注意把握好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
《望庐山瀑布》的朗读基调舒展奔放,朗读时,语气舒畅豪放,语调激昂。
背诵指导:在熟读的基础上边想象边背诵。
二、读诗句,想画面,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参考答案: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瀑布从很高很高的山峰上直泻而下,使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泻下来。
三、照样子,写词语。
例:穷尽 山穷水尽
1.山川 __________
2.遥远 __________
3.层叠 __________
4.烟云 __________
5.风清 __________
名山大川
山遥路远
层峦叠翠
烟消云散
风清月白
这四组词语的构词方式非常有趣。“穷尽、层叠、烟云、山川”都是由两个意思相近或相对的字组成的。由它们构成的四字词语的格式也很相似,如“山穷水尽、烟消云散”,都是第1个字与第3个字相对,第2个字与第4个字意思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