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灰雀(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郊、养”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郊外、散步、诚实、自言自语、欢蹦乱跳”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难点:了解课文内容,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 1.老师简介灰雀:你们见过灰雀吗 灰雀是一种十分招人喜爱的小鸟,你们看!(出示图片)你们喜欢灰雀吗 (学生自由交流)2.列宁也很喜欢灰雀哦!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就是关于列宁和可爱的灰雀的,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灰雀)
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字词(25分钟) 1.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画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2.请标出自然段的序号,想一想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都讲了什么内容 (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列宁非常喜欢公园里的三只灰雀。第二部分(2~10):列宁四处寻找灰雀,并善意引导男孩。第三部分(11~13):第二天,灰雀回归,男孩诚实守信。4.认读生字新词。(1)出示学生认为难读的词语:灰雀 郊外 养病 散步 胸脯 婉转 仰望 谷粒或者 可惜 诚实 惹人喜爱 自言自语 欢蹦乱跳(2)自由读,同桌互读,指名读,教师相机正音。重点强调:读准翘舌音“转、者、惹”,前鼻音“散、婉、言”,后鼻音“病、胸、仰、诚、蹦”,边音“粒”。(3)理解词语。可惜:令人惋惜。诚实: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自言自语:自己跟自己说话。欢蹦乱跳:形容健康、活泼。(4)练习说句子。可惜……这样的机会很难得,错过了十分可惜。自言自语……那个人真奇怪,总是喜欢自言自语。5.识记字形,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出示生字:郊 养 粉 谷 粒 男 或 者 冻 冷 惜 肯 诚(1)读准字音。(2)识记生字。形近字比较:校—郊 羊—养 城—诚组词扩展:稻谷 谷粒 男生 男孩 或者 或许形声字结构特点:如“粒”,“米”是表义的,表示植物的一部分,“立”是表音的。另外“冻、惜、诚”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识记。(3)教师重点针对以下几个字进行指导、范写:“养”——注意倒数第二笔是撇。“男”——上下结构,“力”的撇不能写到“田”里去。“冷”——左右结构,左边是“令”,不要写成“今”。“肯”——下面第一笔是竖,不是撇。“粉、粒、冻、惜、诚”都属于“左窄右宽”的左右结构,应把重点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在学习结构特征不是非常典型的“或、者”时,要注意具体笔画、笔形的特点,落实到位。
课堂练习巩固提高(6分钟)
课堂小结课后作业(4分钟) 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这一基础上,进行合作、探究学习,思考:为什么说“男孩是诚实的”?为什么列宁不直接要求男孩将灰雀放回来?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在这次教学中,随文识字的效果较好,让学生在读文的过程中大胆质疑并提出一些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对学生的学习也是一种激励。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 主要内容。通过人物的对话描写,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2.体会列宁善解人意、循循善诱和对儿童的保护,懂得知错就改的道理,同时受到保护鸟类等动物的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列宁发现灰雀消失之后,通过耐心、得体的交谈使孩子放回了灰雀的经过。难点:学会透过语言和神态来领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方法。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案设计 幻灯片示例
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 1.自由读生字、词语。2.出示生字、词语卡,抽查学生的认读情况。3.听写重要的生字词。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 1.指名读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这一段说了一件事情,是什么事情 (生:列宁在公园里散步,看到三只灰雀,他很喜欢。)(2)这几只灰雀可爱吗 请画出课文中描写灰雀的句子。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胸脯粉红、深红——漂亮树枝间来回跳动——活泼婉转地歌唱——善唱(3)列宁喜欢灰雀吗 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喜欢。每次都停下来,仰望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吃的。)师:注意重点词语“每次”“都”“经常”的作用。(强调了列宁对灰雀的喜爱。)2.指名读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1)胸脯深红的灰雀到底去哪儿了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小男孩的语言。男孩说:“没……我没看见。”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2)指导学生读小男孩的话,再说说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体会小男孩的认识过程:吞吞吐吐——想说不敢说——决心把灰雀放回公园,肯定地说。)(3)课中质疑,让学生体会列宁育人过程。①列宁听到小男孩的话,肯定知道灰雀被小男孩带走。如果你是列宁,这时你会对小男孩说什么呢 ②文中列宁是怎么说的 画出列宁的话。分组讨论,通过读列宁的话,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这句话饱含着对丢失的灰雀的惋惜和惦念。他明知道小男孩把灰雀捉走了,却故意不明说,而用自己的感情来启发小男孩自己觉悟,以情育人。)列宁自言自语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自言自语”实际上是说给小男孩听的。“可惜”表达了列宁对灰雀的爱护和惋惜,他用这种感情来感染小男孩,使小男孩知道有很多人喜爱灰雀,关心着灰雀的命运。)3.指名读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1)小男孩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的。那么,灰雀真的回来了吗 (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灰雀回来了)(2)是它自己飞回来的,还是小男孩把它送回来的 (是小男孩送回来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因为小男孩低着头站在树下。)(3)列宁问灰雀昨天到哪儿去了,他干吗不问小男孩,而是去问灰雀,而且灰雀又不懂说话。(列宁不去问小男孩,体现了他对小男孩的爱护。去问不会说话的灰雀,一方面说明,列宁见到灰雀又回来了,很开心,逗灰雀玩;另一个方面,他这是明知故问,含蓄地表达了对小男孩把灰雀送回来、知错就改的行为的赞许。)
积累方法指导写作(6分钟) 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是刻画人物最常用的手段,对于表现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情感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在写作时,也可以灵活运用来为我们的习作增彩。
总结全文延伸拓展(4分钟) 这个故事写列宁对灰雀的喜爱,感动了男孩,放回了灰雀。男孩及时改正了错误,是一个诚实的孩子。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 课文中“列宁对灰雀的喜爱”“男孩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对男孩的关爱”这条爱的“主旋律”,是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来揭示的。教学中,我抓住列宁和男孩的语言和行动,引导学生用“读对话、看行动、猜心理”的学习方法,结合多种形式的朗读,让他们在学习中感悟字里行间弥漫的浓浓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