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闻一多
红烛
导入
三读诗歌
鉴赏诗歌
拓展
目录
导入
第壹
部分
人生意义
人生本没有意义,但我们却要以酒神的精神赋予它意义,这是人类最伟大之处。——尼采
人生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胡适
人生本没有意义,每个人必须为自己的人生确定意义。——毕淑敏。
三读诗歌
第贰部分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一读
红烛啊!
既制了( ),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 )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 )膏( ),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 )藉( )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 )耘( )。”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diǎn zháo)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二读
红烛啊!
既制了(le),便烧着!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dǎo)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zháo),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zhī)膏(ɡāo),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wèi)藉(jiè)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ɡēnɡ)耘(yún)。”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diǎn zháo)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三读
红烛啊—!
既制了(le),便烧着(zháo)!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xiě)——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dǎo)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zháo),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zhī)膏(ɡāo),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wèi)藉(jiè)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ɡēnɡ)耘(yún)——。”
诗歌鉴赏
第叁部分
1、《红烛》中的“红烛”内涵与“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蜡烛”内涵有什么区别联系?
1、《红烛》中的“红烛”内涵与“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蜡炬”内涵有什么区别联系?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蜡炬:对心上人忠贞不渝的形象。
颜色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 为何流泪? 意象内涵
蜡炬
红烛 红
颜色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 为何流泪? 意象内涵
蜡炬
红烛 红 自然的方法,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救出他们的灵魂,捣破他们的监狱。
颜色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 为何流泪? 意象内涵
蜡炬 相思
红烛 红 自然的方法,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救出他们的灵魂,捣破他们的监狱。 残风侵袭,烧得不稳,急得流泪。
颜色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出光来? 为何流泪? 意象内涵
蜡炬 相思 个人相思的抒情主人公
红烛 红 自然的方法,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救出他们的灵魂,捣破他们的监狱。 残风侵袭,烧得不稳,急得流泪。 燃烧自己,创造光明。
2、《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序,如果是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如果是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红烛》完成了序的功能了吗?请在诗中找出依据。(至少答两点)
2、《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序,如果是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如果是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红烛》完成了序的功能了吗?请在诗中找出依据。(至少答两点)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诗人的诗就是在倾吐自己的赤诚之心。
诗集的内容。
2、《红烛》是闻一多诗集《红烛》的序诗。(序,如果是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如果是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红烛》完成了序的功能了吗?请在诗中找出依据。(至少答两点)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诗集的缘由。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很大,曾活跃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代表人物为闻一多、徐志摩。其中闻一多提出了三美的主张——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主张奠定了新格律诗派的理论基础,因此新月派又被称为“新格律诗派”。
闻一多
1912年考入清华大学留美预备学校。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七子之歌》。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1932年闻一多离开青岛,回到母校清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
闻一多
1922年,闻一多赴美留学,先是专心作画,已经初有成就,然而仍念念不忘,对文学的深情,加上寂寞的异国生活和销魂的思乡之情,激发了他的创作冲动,产生出大量的爱国诗篇。1923年,闻一多第一部诗集《红烛》经过郭沫若、成仿吾介绍,由泰东书局出版。
诗集《红烛》,内容丰富广泛,既反映了当时青年知识分子不满现实的思想情绪,更表现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理想,更表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思乡之情,同时具有对爱情,对自然的歌颂和赞美,也有对前途感到渺茫的感伤和哀怨。诗歌以浓烈的色彩、丰富的想象、精炼的语言、典型的东方风格形成了自己的独特个性,这首与诗集同名的诗篇就是诗集《红烛》的序诗。
红烛
闻一多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diǎn zháo)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四读
红烛啊—!
既制了(le),便烧着(zháo)!
烧罢!烧罢↗!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xiě)——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dǎo)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zháo),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吧!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zhī)膏(ɡāo),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wèi)藉(jiè)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ɡēnɡ)耘(yú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