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自选习题(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自选习题(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1-04 15:02: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自选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取了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2Na+Cl2 2NaCl;
2Mg+CO2 2MgO+C。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煤矿的矿井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3、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酒精灯碰倒导致失火,立即用水浇灭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储存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火灾最合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5、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
A.氢能源汽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方向。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核能 C.太阳能 D.风能
7、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8、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B.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风扇换气
D.炒菜时油锅起火,应用水扑灭
9、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1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说法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空气污染
B.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C.焚烧落叶,减少垃圾
D.减少机动车尾气中氮、硫氧化物的排放以缓解“酸雨”
11、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时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充分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体积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3、2020年2月12日,澳洲一场燃烧了210天的大火终于熄灭。数月以来,澳大利亚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消防员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4、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5、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二、填空题。
16、某市一住户家中发生因天然气泄漏引起的爆炸,造成一死七伤的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天然气具有 性,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17、小强刚刚学完物质的燃烧,在吃火锅时看到了店员将一块固体物质放在了燃烧盘中,他好奇地询问后得知这是固体酒精。在用酒精作火锅燃料时,固体酒精相比液体酒精的优点是      ,酒精是    的俗称,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2)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A、B、C三处的燃烧情况为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请写出A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五一假日期间,同学们相约到天德湖公园野炊。来到烧烤区,小胖在烧烤架旁用打火机点火,普通打火机的容积约为10mL可加压装入600mL的丁烷气体,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小李拿出烧烤用的木炭,他发现木炭是中空圆柱状的,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木炭制成中空状的原因是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残余的炉火用沙土盖灭,其原理是: ;然后用洗洁精清洗烧烤架,利用其 作用去除油污;野炊结束,同学们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其中饮料瓶、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标识 的垃圾桶中。
20、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21、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下图表示的是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请写出a、b、c所代表的内容:a   ,b    ,c    。

2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23、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三、实验题
2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地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请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蘸_________的棉花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_________
(3)点燃两支蜡烛, 在其中一支蜡烛上倒扣一个 A烧杯, 另一支蜡烛放在 B 烧杯中 A烧杯中蜡烛______,B烧杯中蜡烛正常燃烧 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单元自选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聪聪同学查阅资料获取了有关物质燃烧的新信息:2Na+Cl2 2NaCl;
2Mg+CO2 2MgO+C。由此形成以下几点认识:
①钠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②镁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③燃烧不一定要有氧气参与
④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应有所选择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B 
2、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 煤矿的矿井要严禁烟火,防止发生爆炸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室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答案】D 
3、学习化学的目的并不在于要成为化学家,重要的是善于用化学知识去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不慎将酒精灯碰倒导致失火,立即用水浇灭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储存在露天或高温的地方
C.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火灾最合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D.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造成环境污染,应停止使用化石燃料
【答案】C
4、某气体由氢气、一氧化碳、甲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点燃气体后,在火焰上方罩一冷而干燥的烧杯,烧杯内壁出现水珠;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石灰水变浑浊。下列对气体组成的推断正确的是(  )
A.可能只有氢气一种气体 B.可能只有甲烷一种气体
C.三种气体一定都存在 D.一定是氢气和一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答案】B 
5、使用下列交通工具出行,环境污染最大的是 (  )
A.氢能源汽车 B.共享单车 C.电动汽车 D.柴油汽车
【答案】D
6、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是国家能源战略发展的方向。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天然气 B.核能 C.太阳能 D.风能
【答案】A
7、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错误的是( )
A.实验中使用铜片,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
B.铜片受热的一面变黑,是因为产生了CuO
C.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C、
8、2022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4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今年的主题为“减轻灾害风险,守护美好家园”。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
A.火灾发生后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并拨打火警电话
B.室内起火,应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发现家中燃气泄漏时,应立即打开排风扇换气
D.炒菜时油锅起火,应用水扑灭
【答案】A
9、中学生应有一定的安全常识,发现火险或遇火灾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液化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
B.室内起火时,立即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炒菜油锅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D.被困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低下身体逃生
【答案】B
10、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说法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空气污染
B.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C.焚烧落叶,减少垃圾
D.减少机动车尾气中氮、硫氧化物的排放以缓解“酸雨”
【答案】D
11、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一定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红磷的着火点是24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温度高于240℃,红磷就一定能燃烧
B.常温下,红磷在空气中容易自燃
C.浸泡在热水(80℃)中的白磷,通入氧气与之接触,白磷也能燃烧
D.升高温度可以提高白磷的着火点
【答案】C
12、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意思是:“做人必须脚踏实地,事业才能有成,燃烧固体燃料时要将其架空,燃烧才能更旺”,从充分燃烧的条件看“火要虚”的实质是(  )
A.增大可燃物的体积 B.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答案】D
*13、2020年2月12日,澳洲一场燃烧了210天的大火终于熄灭。数月以来,澳大利亚多地遭大火肆虐,造成至少33人死亡。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外界条件足够,所有物质都能燃烧
B.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把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C.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
D.消防员用水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答案】B
14、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答案】D
15、为研究铁丝的粗细对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影响,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在同一瓶氧气中,先后进行不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B.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C.在两瓶相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粗、细铁丝的燃烧实验
D.在两瓶不同浓度的氧气中,分别同时进行相同铁丝的燃烧实验
【答案】C
二、填空题。
16、某市一住户家中发生因天然气泄漏引起的爆炸,造成一死七伤的事故。
(1)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天然气具有 性,泄漏后与    接触,遇明火发生爆炸。
(2)爆炸引发楼房着火,用高压水枪灭火,其原理是            。
【答案】(1)可燃 氧气(或空气) (2)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17、小强刚刚学完物质的燃烧,在吃火锅时看到了店员将一块固体物质放在了燃烧盘中,他好奇地询问后得知这是固体酒精。在用酒精作火锅燃料时,固体酒精相比液体酒精的优点是      ,酒精是    的俗称,酒精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答案】更安全(或易存放或更耐用等合理答案) 乙醇 
C2H5OH+3O2 2CO2+3H2O
18、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已知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酒精灯火焰温度为500℃,请和他们一起思考:
(1)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
(2)A、C为白磷,B为红磷,用酒精灯对准A加热一段时间,A、B、C三处的燃烧情况为C先燃烧,B后燃烧,A不燃烧,请写出A不燃烧的原因_________。
【答案】(1)4P+5O22P2O5 (2)不能与氧气接触
*19、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五一假日期间,同学们相约到天德湖公园野炊。来到烧烤区,小胖在烧烤架旁用打火机点火,普通打火机的容积约为10mL可加压装入600mL的丁烷气体,其原因是 (从微观角度解释);小李拿出烧烤用的木炭,他发现木炭是中空圆柱状的,请从燃烧的角度解释木炭制成中空状的原因是 ;野炊结束后,同学们残余的炉火用沙土盖灭,其原理是: ;然后用洗洁精清洗烧烤架,利用其 作用去除油污;野炊结束,同学们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其中饮料瓶、矿泉水瓶、废纸等应放入标识 的垃圾桶中。
【答案】压强增大,气体微粒之间间隙减小;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隔绝氧气;乳化作用; B。
20、最近,各地频发的火灾敲响了安全的警钟。
(1)下列行为不存在火灾安全隐患的是    。
A.在加油站使用明火 B.商场私自乱拉电线
C.除夕夜燃放烟花爆竹 D.及时更新老化电线
(2)金属镁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或水扑救,因为二者均可与镁反应,如镁在二氧化碳中能继续燃烧,生成氧化镁和一种固体单质,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金属镁着火时,可以采用的灭火方法是           。
【答案】(1)D  (2)2Mg+CO22MgO+C 用沙土盖灭
21、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当今社会,最主要的能源是化石燃料。下图表示的是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请写出a、b、c所代表的内容:a   ,b    ,c    。

【答案】温室效应 酸雨 工业废水
22、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发生森林火灾,30名扑火人员在扑火行动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向英雄致敬的同时,我们必须掌握一些消防安全知识。
(1)如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部分图示。实验一是探究燃烧需要 可燃物;实验二中原来在热水里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了,说明燃烧还需要氧气 。
(2)“防火胜于救火”,科学认识燃烧,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安全素养之一,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BD 。
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
B.水能灭火,是因为水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油库、面粉厂、纺织厂和煤矿的坑道内等场所要严禁烟火,以避免引发爆炸
D.发现室内燃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通气
【答案】(1)可燃物,氧气;(2)BD。
23、某气雾剂厂车间内铝粉起火,因工作人员缺乏消防知识,用水灭火,结果发生爆炸。小科查找了有关资料,发现金属铝在加热条件下能和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Al+6H2O2Al(OH)3+3H2↑。
(1)发生这次爆炸的直接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其实,有些物质起火也不能用水灭火,例如           (举一例)。
【答案】(1)2H2+O22H2O  (2)油类着火(合理即可)
三、实验题
24、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打开K1,观察到蜡烛______________________;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闭K1、打开K2,观察到蜡烛缓慢地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燃烧得更旺,发出白光 2H2O22H2O+O2↑
(2)B中产生不支持燃烧的二氧化碳,进入烧杯中,使蜡烛熄灭
25、请填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用棉花分别蘸酒精和水,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片刻 蘸_________的棉花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
(2)从乒乓球和滤纸上各剪下一小片(同样大小),如图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现象 乒乓球碎片先燃烧 通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_________
(3)点燃两支蜡烛, 在其中一支蜡烛上倒扣一个 A烧杯, 另一支蜡烛放在 B 烧杯中 A烧杯中蜡烛______,B烧杯中蜡烛正常燃烧 过此实验,可以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
【答案】 (1) 酒精 燃烧需要可燃物 (2)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 熄灭 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四、计算类综合题。
26、我国科学家合成出羟基磷灰石[Ca5(OH)(PO4)3](相对分子质量等于502)超长纳米线,成功地研制出新型耐火纸。在1000℃的高温下,这种耐火纸仍然可以保持其完整性,使“纸能包住火”成为现实。
(1)羟基磷灰石由多少种元素组成,其中钙元素质量分数是多少(列出计算式即可)。
(2)1000℃时,羟基磷灰石在氧气中不能燃烧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用耐火纸包住燃烧的火焰,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什么。
【答案】(1)四; (2);
(3)温度没有达到羟基磷灰石的着火点;
(4)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