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网定向专题
、选择题
台州市位于北纬28.43度,东经120.14度。下列对台州市地理位置的标注基本正确的是( )
A. B.
C. D.
图为中国北斗导航系统上显示的A点经纬度,下列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A.120°E,30°N B.E120°,N30° C.120°N,30°E D.N120°,E30°
读图,若圆心O表示地球北极,飞机由A地直线航行飞行到B地,其航向是( )
A.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B.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C.先向东南后向西南 D.先向西南后向西北
如图所示,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①东半球 ②西半球 ③北半球 ④南半球 ⑤低纬度 ⑥中纬度 ⑦高纬度
A.甲①④⑤乙①④⑥ B.甲②③⑥乙②③⑥ C.甲②④⑤乙①④⑥ D.甲②③⑤乙①④⑦
利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跟踪车辆行驶情况时,发现在电脑显示屏上如图所示图象:一辆车正在甲处位置.则甲处的经纬度为( )
A.西经20°,北纬20° B.东经20°,北纬20°
C.西经20°,南纬20° D.东经20°,南纬20°
2014年2月8日,中国南极“泰山站”正式建成开站,这是我国在南极建设的第四个科学考察站。如图是我国南极科考站分布图,若我国科学家从“泰山站”前往“昆仑站”进行沿途考察,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 )
A.向东 B.向南 C.向西 D.向北
下列四幅图中的P点,既位于中纬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A. B.
C. D.
下列四幅经纬线图中的P点,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 )
A. B.
C. D.
如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B.图中①区域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C.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
D.图中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东半球的③
读甲、乙经纬网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B地位于A地的东北方向
B.A地在南半球、西半球
C.B地的经纬度为(23.5°S,126° E)
D.甲、乙两图中,比例尺较大的是乙
、填空题
如图所示是投影到白墙壁上的地球仪经纬网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上已标出一条西经20°经线和四条纬线的纬度,请你写出③和⑥所在位置的经度:③ ;⑥ 。
(2)C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
(3)将经纬线上AB、AC、CD段距离从长到短排列: 。
(4)某人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最后能否到达C点?如果从A点出发一直向西走,最后能否到达B点?为什么?
读图,完成相关要求。
(1)A点的经度是 ,纬度是 。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位于西半球的是 。
(3)③地在④地的 方向,②地在④地的 方向。
读图,回答问题:
(1)乙在甲的 方向;
(2)有关甲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西半球,南半球,中纬度
B.西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C.东半球,南半球,低纬度
D.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动物园平面图。若小M和小Q在地图中的距离是6.5厘米,则他们的实际距离是 。
(2)图甲与图乙比较,比例尺较大的是图 。
(3)图甲中,小Q沿着小路往前走,他走到什么地方正好在小P的北方? 。请你在地图上标出这个地方。
(4)图丙是用图甲复制的,但明显缺了一个指向标,请你在图丙中画上指向标。
读下面“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D两点的经纬度。C ;D ;
(2)A.B两点分别位于低、中、高纬度中的 纬度和 纬度;
(3)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有 ,位于西半球的有 。
、解答题
读投影到白墙壁上的经纬网地球仪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标出其他经线的度数(注明东西经)② ⑥ 。
(2)C点的位置是 (填经、纬度),B点在C点的 方向。
(3)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 ,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 。
经纬网定向专题
答案解析
、选择题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
【解答】解: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读图可知,D选项中黑点的经纬度约是北纬28.43度,东经120.14度。因此,对台州市地理位置的标注基本正确的是D选项。
故选:D。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
【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经纬度是120°E,30°N。
故选:A.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从图中看出,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端,站在北极点所有的方向都是南,所以飞机从A地沿直线航行飞行到B地,先向东北飞,离北极点渐近后改变方向离北极点渐远,再向东南飞,才能到达B地。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1)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2)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
(3)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解答】解: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读图可知,图中的经度向西增大,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20°W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之一,20°W以东为东半球,20°W以西为西半球,因此可判断,甲地位于西半球,乙地位于东半球;
南北半球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是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北纬),以南为南半球(南纬);图中的纬度向南增大,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因此可判断,甲、乙两地都位于南半球;
纬度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读图可知,甲地大约位于0°~30°之间为低纬度地区,乙地位于30°~60°之间为中纬度地区。根据题意。
故选:C。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解答】解:根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可知图中甲处的经纬度是(20°W,20°N)。
故选:A.
【分析】南极点位于地球的最南端,距南极点越近,位置越偏南。昆仑站的纬度位置比泰山站的纬度高,经度位置接近,我国科学家若从“泰山站”前往“昆仑站”进行沿途考察,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向南。
【解答】解:泰山站:东经76°58′,南纬73°51′;昆仑站:东经77度06分58秒,南纬80度25分01秒,两站所在的经度大致相同,泰山站离南极点远,昆仑站离南极点近,若从“泰山站”前往“昆仑站”进行沿途考察,则行进的方向大致是向南。根据题意。
故选:B。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
【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选项A中P点的经纬度是30°W,40°N;选项B中P点的经纬度是15°E,20°N;选项C中P点的经纬度是30°E,20°S;选项D中P点的经纬度是15°W,40°S。由此可知,既位于中纬度,又位于东半球的是选项D中的P点。
故选:D。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依据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南北纬度。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解答】解: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选项A中P点的经纬度是30°W,20°S;选项B中P点的经纬度是0°,0°;选项C中P点的经纬度是30°E,20°N;选项D中P点的经纬度是10°W,10°S。由此可判定,既位于东半球又位于北半球的是选项C中的P点。
故选:C。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东北方向,A错误;
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0°~30°为低纬度地区,图中①区域位于西半球低纬度,B错误;
纬度越低,纬线越长,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C正确;
图中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①和③,D错误。
故选:C。
【分析】(1)东西经度的判定方法为:经度度数向东变大为东经,经度度数向西变大为西经;南北纬度的判定:纬度度数向北变大为北纬,纬度度数向南变大为南纬。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160°E两条经线组成的经线圈。20°W经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160°E经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
(2)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在图幅相同的条件下,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图可得,A点的经纬度是60°S,30°W,B地的经纬度为23.5°N,126° E,B地位于A地的东北方向,故A叙述正确,C叙述错误;
A位于南半球和东半球,故B叙述正确;
甲、乙两图中,甲图所跨的经纬度广,其范围大,比例尺小,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填空题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叫做经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各条经线的长度相等。纬线是指环绕地球仪一周并与赤道平行的圆圈,纬线的特点是: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的形状是圆圈,纬线的长度不相等。据图中信息解答。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可知,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可判定:③的经度是70°E,⑥的经度是160°E。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C点的位置是70°E、30°N,该点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
(3)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图中AB段纬线的纬度较高,AB、AC、CD段距离从长到短排列是:AB<AC<CD。
(4)某人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最后不能到达C点;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且所有经线都连接南、北两极,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只能到达北极点;如果从A点出发一直向西走,最后能到达B点;因为纬线是相互平行的圆圈。
故答案为:
(1)70°E;160°E;
(2)30°N,70°E;
(3)AB<AC<CD;
(4)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不能到达C点;因为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且所有经线都连接南、北两极,从A点出发一直向北走,只能到达北极点;从A点出发一直向西走最后能到达B点;因为纬线是相互平行的圆圈。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的经度是90°E,纬度是60°N。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可判定,①②③④四地中,位于西半球的是①(约165°W)。
(3)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读图可知,③地在④地的正北方向,②地在④地的西北方向。
故答案为:(1)90°E;60°N;(2)①;(3)正北;西北。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可利用经纬网确定方向。
【解答】解:(1)在经纬网地图上,用经纬网定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可判定,乙在甲的正北方向。
(3)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甲地的经纬度是150°E,20°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由此可判定,甲地位于东半球、北半球、低纬度。
故答案为:(1)正北;(2)D。
【分析】(1)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就是图例;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就是注记;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2)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判断方向,指向标箭头所指的方向为北向判断;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断。
【解答】解:读图可知,(1)图中的比例尺是1:1000,若小M和小Q在地图中的距离是6.5厘米,则他们的实际距离是6.5厘米×1000=65米。
(2)图甲与图乙实地范围相同,甲图图幅较大,比例尺较大。
(3)图中有指向标,根据指向标判断方向,图甲中小Q沿着小路往前走,他走到猴山东南方向正好在小P的北方。
(4)图丙是用图甲复制的,但明显缺了一个指向标,指向标应在丙图的东南角处。
故答案为:
(1)65米;
(2)甲;
(3)走到猴山东南方向;;
(4)。
【分析】在经纬网上,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可依据经纬度的变化规律,确定东西经度、南北纬度。可利用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可利用纬度确定南北半球,确定低、中、高纬度。
【解答】解:(1)在经纬网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A点的经纬度是40°N,40°W;B点的经纬度是20°S,0°;C点的经纬度是20°N,60°E;D点的经纬度是60°S,80°E。
(2)纬度区的划分,0°~30°为低纬度地区,30°~60°为中纬度地区,60°~90°为高纬度地区。可判定,A.B两点分别位于低、中、高纬度中的中纬度和低纬度。
(3)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可判定,A.B、C、D四点中,位于北半球的有AC,位于西半球的是A.
故答案为:(1)20°N,60°E;60°S,80°E;(2)中;低;(3)AC;A.
、${实验题}
${实验题内容}
、解答题
【分析】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解答】解:读图分析可知:
(1)根据已经标出的一条经线的经度数可知,图中相邻经线间隔30°,可判定,②为40°E,⑥为160°E。
(2)依据经纬度的判读,图中C点的位置是70°E、30°N;依据经纬网判定方向,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
(3)所有经线都呈半圆状且长度相等,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由此可判定,地球仪上,纬线AB与CD的长短关系是AB<CD,经线AC与BD的长短关系是AC=BD。
故答案为:(1)40°E;160°E;(2)70°E、30°N;东北;(3)AB<CD;AC=BD
第 1 页(共 1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