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7*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
备课组 六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浏览作品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章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
2.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浏览作品精彩片段,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文章的大意,即汤姆·索亚的历险经历。
教学难点 欣赏作品的精彩片段,体会汤姆敢于探险、追求自由的性格特点,感悟作者语言的特点,能产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板块一、导入新课 1.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鲁滨逊漂流记》、《骑鹅旅行记》这两部外国文学名著的节选部分,这两篇作品分别讲了什么?塑造了怎样的主人公形象? 2.今天我们来走进另一部外国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作者美国马克·吐温。(板书,学生齐读)了解作者。 这部书是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马克·吐温是19世纪后期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世界著名短篇小说大师,擅长使用幽默和讽刺的手法,语言简练生动,对后来的美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3.从题目中我们就知道这部小说写了什么?(汤姆历险故事)本课只节选了其中的精彩片段。 板块二、理清人物关系,整体把握内容 1.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学习时我们就应该关注自读提示。(出示) 汤姆索亚是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默读课文,说说哪些情节特别吸引你。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在他身上,你能找到自己或是身边伙伴的影子吗?如果你还想知道汤姆的其他故事,就去读一读《汤姆索亚历险记》这本书吧。 指名读,交流:有几点要求? 2.学习活动一: 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出文中出现的人物,想一想这些人物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人物关系图,说一说故事的主要情节。 (1)学生交流人物,并梳理人物关系。(板书) 贝琪和哈克都是汤姆的好朋友,波莉姨妈是汤姆的家人,贝琪是撒切尔夫妇的女儿,道格拉斯寡妇是哈克的家人,印江·乔埃是个杀人犯。 (2)提示:利用小标题的形式。(板书) 孩子失踪 回到村庄 讲历险经过 看望朋友 得知封洞 3.根据情节图,说一说节选部分的主要内容。 汤姆和贝琪失踪后终于回到了小镇。汤姆给大家讲述了他和贝琪在洞中探险的经过。后来汤姆去看望朋友哈克时,从撒切尔法官口中意外地知道了山洞已经被封上,乔埃竟然被困在了洞中。 板块三、聚焦小说情节,感受人物特点 1.学习活动二: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些精彩的情节吸引了你,完成阅读学习单。 阅读学习单 精彩情节: 推荐理由: 学生交流 预设一:回来后夸夸其谈; 预设二:在洞中帮助小伙伴脱险; 预设三:最后想起乔埃还在洞里 …… (2)为什么那么吸引人?这些情节中有着细致的描写,对比,夸张,设置悬念等。难怪如此精彩。 2.过渡:精彩的情节往往能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在小说的开头,作者是这样介绍汤姆的。 “我从来没有见过比这孩子更淘气的。” 可又有人说,他是男孩子们的偶像。你觉得汤姆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从哪里看出来?四人小组合作,寻找汤姆性格的多面。 3.学习活动三: 再次阅读节选部分,并且结合这本书,想一想汤姆有哪些性格,完成导图。 (1)学生交流 预设:汤姆是个乐观勇敢的孩子,在山洞中迷路时,三次探路,最终找到通道; 汤姆是个聪明机智的孩子,在迷路的情况下利用风筝线探路; 汤姆是个有爱心的孩子,身体恢复后立即去看望朋友哈克; 汤姆是个顽皮的孩子,讲精彩历险过程,还不忘夸张地吹嘘一番; 汤姆是个喜欢冒险的孩子,当有人问他是否还想再到那个山洞走一趟时,他认为自己是不会在意的。 …… (2)阅读前言。 小结:汤姆的性格原来有这么多面。人物的性格越是复杂、越多面,小说的情节就越精彩,更有生活感——让你感觉他就是你身边的人。 3.你的身边是否也有这样多面的性格的人呢?交流。 板块四、拓展延伸,激发阅读兴趣 除了这些内容情节,汤姆还经历了什么? 出示山型图,请学生谈谈其中的情节。 2.如果想了解更多的历险故事,自己去读读这本书吧。 3.布置作业: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并完成读书推荐卡。 读书推荐卡
板书设计 《汤姆·索亚历险记》 孩子失踪 回到村庄 讲历险经过 多面的性格 看望朋友 得知封洞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