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8.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4 16:4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8.冀中的地道战(第一课时)
备课组 五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8个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新词。 2.运用本单元速读方法,学习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重点 运用本单元速读方法,学习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难点 运用本单元速读方法,学习带着问题,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
生字词板块:停留2秒,集中注意力,看谁记得多 侵略 扫荡 封锁 修筑 扫荡:哪位同学对扫荡有所了解。出示资料,用本单元学过的速读方法快速默读这段资料,说说自己的感受。 1942到1944年,日本侵略军为了扑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力量,对抗日根据地进行了疯狂的扫荡。日军实施了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不问男女老幼,全部杀死;所有房屋,一律烧毁;所有粮草,不能搬运的,也一律烧毁,锅碗要一律打碎,井要一律埋死或下毒。1943年9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进行了三个月的秋季大扫荡,近三个月时间,日军残杀我人民6674人,烧房54779间,抢掠与焚毁粮食2934万斤,抢走耕畜19300余头,毁农具172600余件…… 2.十里一碉,八里一堡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家家相连,村村相通 十里一碉 八里一堡:出示图片,认识碉堡:日本侵略军在马路边挖了很多沟,用沟里挖出来的土修筑封锁墙和碉堡。“一里”指500米,十里、八里是虚指,说明敌人的碉堡很多。据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平原上大约有1635个碉堡。 3孑口 堡垒 陷坑 岔道 气孔 隐蔽 书写指导:重点指导“蔽”字。 二、板块一:围绕课题质疑,解题,初读课文了 1.这些词语来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冀中的地道战》。读题。 2.看到课文题目,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3.冀中,在河北省中部(出示地图),这里是一望无际的平原,交通发达,河流纵横,物产丰富。日本侵略军侵占东北三省以后,冀中平原是他们南下侵略全中国的必争之地。 4.学贵有疑,带着问题读课文可以提高阅读效率。刚才,同学们围绕课题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带着问题读课文,阅读后记录问题。 回顾一下默读课文方法:我们在这单元前三篇课文里学过了哪些速读方法?引说:速读时要集中注意力,不回读,尽量连词成句地读,能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主要内容。 5.检测阅读效果: (1)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 ) (2)地道里面光线不好,比较昏暗。( ) (3)地道的出口开在隐蔽的地方,旁边堆满荆棘。( ) (4)人在地道里不能了解上面的情况。( ) 6.说说你是带着哪些问题去读课文的,是否从课文中找到了答案。和同学交流。 三、板块三:交流,理清脉络。 1.为什么要开展地道战? 这个问题在哪里找到答案? 2.什么是地道战?假如我们是参与者,我们怎么介绍地道战呢?用参与者的口吻说一说。 3.这四个自然段很不一样。每一个都有各自的侧重点。比如说第4自然段我会提一个问题,你们就会发现这一段就是回答这个问题的。我提的问题是“地道里是怎样的”你们能试着根据其他的一段提问吗?帮助我们梳理这段的主要内容。 4.谁能告诉我,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又能回答什么问题呢?(冀中地道战的历史地位。) 5.借助问题,我们轻松就把课文的脉络理清楚了。 6.课文读到这儿,冀中的地道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请你带着这个问题再次快速默读课文,找到中心词,指答,板书:奇迹。 四、板块四:小结 1.这节课,我们复习了速读课文的方法,学习“带着问题,快速默读课文”,理清了课文脉络。 2.作者是怎样介绍冀中的地道战这一奇迹的?地道战取得成功的关键是什么?下节课我们继续将走进冀中的地道里去寻找答案。
板书设计
教学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