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8.匆匆》第二课时
备课组 六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感情朗读,比较阅读等方式,体会作者将情感容物事物描写之中的方法。
2.练笔迁移,仿照第三自然段选择合适的内容写出真情实感。
3.进一步理解直接表达情感和借助事物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时间的理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段落,通过感情朗读,比较阅读等方式,体会作者将情感容物事物描写之中的方法。
教学难点 3.进一步理解直接表达情感和借助事物来表达情感的方法,体会作者对时间的理解。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导入 1.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但是作者却是写得十分感人。作者是如何把抽象的时间写形象的,他又把时间写成了哪几个形象? (八千多个日子;一个日子。) 2.细读二、三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如何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触的?画出关键句,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二、深入二、三段 1.在这八千多个日子里,时间是如何匆匆流逝的呢?你选择怎样的句子,跟我们分享一下你感受。 说到比喻句,相机指导。 ①再读这句。比作针尖上的一滴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②这八千多个日子还比作其他的吗?找一找,读给大家听。 ③还能比作什么呢?谁能来说一说。用上这样的句式。 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走,还像…… 2.作者不自觉就(头涔涔、泪潸潸)了。这外在表现是焦急,也是无奈。 3.在一个日子中,时间又是怎样匆匆流逝的呢?边读便完成表格。 生活场景时间流逝的方式洗手时吃饭时
①交流填表。 ②作者描写时间的流逝,可写的事情很多,为什么偏偏洗手、吃饭等这些平常的事呢?(具体可感) ③再读,这段话中你还能发现作者借助什么方法,将时光写得具体可感呢?(拟人) 4.通过二三两段的学习,作者选取了熟悉的场景,用拟人、比喻等手法,把抽象的时间形象化了,让时间的流逝变得具体可感了,将自己的请噶融入景物和事物中来进行了表达。 5.仿写:选取生活中几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仿照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一段话吧自己的感触写下来。 ①写②交流③布置誊抄。 三、联系作者,感受作者的情感 1.时间匆匆流逝,作者任他流逝吗?出示背景资料两则。 2.我们不难发现,24岁的朱自清迷茫过,24岁的朱自清惆怅过,24岁的朱自清伤感过,24岁的朱自清徘徊过……但是,你们看他的25岁,他依旧在征途之中前行。所以,朱自清对时间流逝的惶恐和不安,正是他对时间的珍惜、对生命意义的追索。当一个人觉得时光匆匆的时候,就会寻找生命新的意义和价值。 3.回到他那一连串的问句中来。 读: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问:他能做什么呢?) 读: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问:能剩下什么呢?) 读: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问:能赤裸裸地回去吗?) 读: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问:朱自清先生会白白走一遭吗?) 4.整篇文章对时间虽感无奈,但是还是流露出他对时间的珍惜、对生命意义的追索。哀而不伤,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四、总结写法 学到这,我们不得不佩服这位散文大家,看似散的文字,却是在一连串的问句中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他还借助具体事物来表达情感。这两种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直抒胸臆”、“融情于景”。这正符合了本单元的导语——让真情在笔尖流露。 作业:完成作业本;背诵全文。
板书设计 直接表达情感 情感融入事物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