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白鹭(第一课时)
备课组 五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3.梳理写作线索。 4.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教学重点 多种方法理解文中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 凭借具体语言材料,感受白鹭的美,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的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识白鹭 1.揭示课题,联系生活,补充资料,了解白鹭。 (1)这是白鹭。在河边,在公园,我们能见到它的身影。老师带来一段资料,请你快速阅读,了解白鹭。 (2)你知道了什么?(生活习性、外形) 2.师生吟诵古诗词,初步感受诗人眼中的白鹭。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也很喜欢白鹭,它还常常飞到古代诗人的诗句之中呢。我们一起来吟诵,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绝句》《渔歌子》 3.引入课文 你们看,在诗人的眼里啊,白鹭就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我国著名的大文学家郭沫若先生也喜欢白鹭。(出示简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课文里,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放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难读的地方,做个记号,多读几遍。 2.检查难读处,交流字词学习。 (1)关注生字词——“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田的大小好像是有心人为白鹭设计的镜匣。” ①这段中有很多生字容易读错,谁来挑战。 ②纠正生字读音“框”和“匣”。 ③这两个字都是带有方框的字,写这样的字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它们的笔顺,先写横河里面的,竖折是最后一笔。大家端端正正地各写一个。练习书写。 (2)关注长句——“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借助图片理解词语 “蓑毛”“流线型”“长喙”。 ①这是一个长句子,谁来试试。 ②在这一段中,有几个词语我们要了解一下。蓑毛在哪里?蓑毛是白鹭身上特有的一种羽毛,一般长在前颈和后背,在这里,分散状的这种羽毛就是蓑毛。 ③流线型恩阳的一种线条?像这样平滑的柔和的线条就是流线型,还有很多建筑、汽车都会采用流线型结构。 ④长喙就是鸟兽的嘴。 ⑤这句文白相杂,多试几次。 (3)关注标点——“或许有人会感到美中不足,白鹭不会唱歌。但是白鹭本身不就是一首很优美的歌吗? ----不,歌未免太铿锵了。” ①这一段中有一个特殊的标点符号,破折号。平时我们看到破折号,它一般出现在句子的中间部分,像这样单独成为一段不常见。咱们读的时候主要停顿的时间略长一点。 ②还有一个词比较新鲜,铿锵,了解它的意思吗?有节奏有力量就叫铿锵。 3.再读全文,边读边想。 (1)咱们一起来读课文,刚才难读的这些部分你们读,老师读其他部分。 (2)读完了,白鹭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美或者精巧或者外形精巧,活动充满韵味)(学生说不出引导外形如何?除了外形,还有美的地方吗?)随机板书:精巧 外形 活动。 三、聚焦“外形”,对比感悟 1.聚焦“精巧的诗”,提出质疑。 作者一落笔,就赞美白鹭是一首诗,给你怎样的感觉?诗已经很美了,何况这还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这个比喻新鲜、特别。 2.聚焦“适宜”,体会精巧 白鹭怎么就是一首精巧的诗呢?这一句就给出了答案。读。 “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适宜。” ①适宜是什么意思?(恰到好处) ②作者用这一句话直接告诉我们,色素也好,身段也好,都是精巧的。我们的作者可不只用了这一种方法告诉我们哦。 3.品读课文2—5段,感悟适宜。 (1)出示自学要求:默读第2-5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读一读,找一找作者是怎样写出白鹭的外形恰到好处的美的。 (2)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教学) “白鹤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红的朱鹭或灰色的苍鹭,也觉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寻常了。” ①品味“嫌”字,感受作者独特情感。 这部分没有写到白鹭,为什么能感受到白鹭精巧如诗呢?作者“嫌”的是什么?具体是嫌弃它们的什么?(太大太生硬、太不寻常) ②图片对比,感受作者独特情感。 你们见过白鹤、朱鹭和苍鹭吗?老师带来了几张图片,你们和作者的感受一样吗? 白鹭的精巧正在这一切刚好的适宜之中,恰到好处,自然的,平常的刚刚好,它的美不与平常相矛盾,它本身就是一种平凡、自然的美。 “那雪白的蓑毛,那全身的流线型结构,那铁色的长喙,那青色的脚,增之一分则嫌长,减之一分则嫌短,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 ①在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白鹭的精巧之美呢?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 ②这句抓住了哪些方面来写白鹭的精巧的? A.颜色美:雪白、铁色、青色。 这样的颜色搭配给你什么感觉?(追问:和色彩艳丽的鹦鹉比,有什么不同) B.身段美:大小适宜,流线型结构,线条流畅,显得很柔和。 ③读了这句,尤其是这部分,似懂非懂。这句仿照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来写的。素和黛你们知道意思吗?比较好理解。“忽”字和“分”字呢,什么意思?老师带来了解释。忽等于一丝。我们常用“一丝一毫”表示极小的。而这个“忽”比“丝”更小,小到极致。作者为什么用如此夸张的语言来形容白鹭之完美呢?在作者眼里,不能相差这“一分一毫”。颜色、身段,的确恰到好处,的确精巧!(板书颜色、身段) ④那作者是如何将这种美写到极致的呢?你有没有发现他写作上的秘密? 变化一下句型,你就发现了。(整齐的短句子,简短有力,相反或相近的词语写出准确感;排比句式,8个短句构成一个长句,对仗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 美妙的文字值得反复品味,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 对着白鹭的图片,想象着读一读。 会背诵的同学,闭上眼晴,尝试着有感情地背诵。 4.教师小结。 作者眼中有物,心中有情,(随机板书:物、情)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他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随机板书:喜爱、赞美)。无论是与别的鸟儿对比,还是近距离地去品味,白鹭外形都是那么完美无暇,小巧、精致的白鹭的确是一首精巧的诗啊。 四、结尾语 这节课我们看到了白鹭的外形之美,美的如此精巧。不至于此,白鹭还是一首韵味无穷的诗呢,下一节课老师带领大家细细品味。
板书设计 物 → 情 白鹭 喜爱 赞美
教学附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