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六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课内知识过关专题卷
一、选择题。
1.这段文字选自短篇小说《穷人》,作者是( )。
A.雨果 B.亚米契斯 C.列夫·托尔斯泰 D.高尔基
2.下列句子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穷人》中,关注写桑娜语言、动作、心理的内容,可以感受到她对丈夫的担忧体贴,以及对邻居的关心。
B.当人们惊慌失措时,老支书却像一座山一样站立着,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关心群众的 老支书。
C.当儿子排在队伍中时,老支书“突然冲上前”“凶得像只豹子”,表现了老支书的 铁面无私。
D.在最后关头,老支书对儿子吼道:“少废话,快走。”从这里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慈爱的父亲。
3.对比《桥》和《在柏林》,它们的相同点叙述错误的是( )
A.两篇作品都是小小说。
B.两篇作品都是最亲的人死去。
C.两篇作品都注意设计悬念,结局都是出人意料。
D.两篇作品都是战争给人民造成深重的苦难。
4.这段文字是小说中的环境描写,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小屋温暖舒适,不仅体现了女主人的勤劳持家,也暗指这不只是客观环境的温暖,更是人情的温暖和一家人的善良
B.小屋的温暖舒适跟西蒙家的阴冷黑暗形成强烈的对比,说明女主人桑娜家境较好,为抱回孩子做好了铺垫
C.作者把故事安排在一个风雨大作、又冷又黑的夜晚,有利于表现穷人生活的艰难,反衬桑娜夫妇的善良以及他们内心的富有
D.关注小说的环境描写,有利于我们深入理解人物形象
二、判断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桥》写了一位临危不乱、心系群众、先人后己、不徇私情的老支书,同时他还是一位父爱如山的好父亲。( )
2.《穷人》的作者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 )
3.小说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
4.《在柏林》这篇文章以小见大,截取战争中一列火车的一个小画面。( )
5.《回乡偶书》是宋代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 )
三、所学内容填空。
1.《穷人》是 国作家 写的一篇 。文章记叙了 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 统治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渔夫 的美好品质。本文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两个重点:一是表现 ;二是赞颂 。
2.《桥》是一篇微型小说。该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位 的老党员的光辉形象。
3.在本单元我们认识了 的老支书、 的渔夫和桑娜、 的老妇人,这些人物被作者塑造得栩栩如生,让我们久久不能忘怀。
4. ,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 的《回乡偶书》,“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客”指的是 。
四、课内阅读。
(一)
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她把这两个熟睡的孩子放在床上,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桑娜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忐忑不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作自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填空。
(1)句中的省略号表示__ _ 。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对桑娜的_ _和_ _的描写,表
现了__ _。
(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具有__ __品质。
(4)选段中“_ __”这个词最能概括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情。
3.“嗯,揍我一顿也好!”朗读这句话时,语气是( )
A.缓慢 B.激昂 C.短而有力
(二)桥(节选)
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老汉突然冲上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 排到后面去!” 老汉凶得像只豹子。
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
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1.用横线画出选文中的两处环境描写,说说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老汉有两次对小伙子“吼”,仔细揣摩,老汉分别是以什么身份“吼”的 表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文中对老汉的动作、神态描写非常凝练而富有深意,请举例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说最后才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2.B3.4.B
二、1.(√)2.(√)3.(√)4.(√)5.(×)
三、1.俄 列夫·托尔斯泰 小说 渔夫夫妇主动收养邻居西蒙家的两个孤儿 沙俄 宁可自己吃也要帮助他人 沙俄时代穷人的穷苦和悲惨 穷人富于同情心、热心助人的美德
2.把生的希望让给群众
3.无私无畏、不徇私情 勤劳善良 体弱多病、神志不清
4.儿童相见不相识 贺知章 作者自己
四、1.忐忑不安:_形容心神不安定。_
自作自受:_自己做了错事,自己承受不好的后果。_
2.(1)句中的省略号表示__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_ 。
(2)选文第二自然段是对桑娜的_神态_和_心理_的描写,表现了__桑娜此时的心理活动_。
(3)从上面两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桑娜具有__同情穷人、关心穷人__品质。
(4)选段中“_忐忑不安__”这个词最能概括出桑娜把孩子抱回家后的心情。
3.( C )
(二)1.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两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形势的危急,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渲染了气氛,更加衬托出老汉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的英雄形象。
2.老汉第一次吼是站在“党员”“老支书”的角度,第二次吼是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前者表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大爱,后者体现了深沉的父子之情。
3.示例:“冲上前”“揪出”“凶得像只豹子”,让人体会到老汉的铁面无私;“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又让人体会到老汉的爱子心切。
4.在收尾处点明老支书和小伙子的关系,形成强烈的情感冲击,让读者在震撼中深刻体悟英雄的崇高境界。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