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4.1 细胞增殖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焦作期末)细胞周期是生命不断更新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
B.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通常也不同
C.通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均可继续分裂
2.(2022·浙江)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放射性同位素最适合标记在( )
A.胞嘧啶 B.胸腺嘧啶 C.腺嘌呤 D.鸟嘌呤
3.(2022·广东)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4.(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取洋葱不同组织器官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有色体
B.将洋葱根尖纵向切片后制成永久装片,可在分生区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C.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红黄色
D.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纸上层析后只出现两条色素带
5.(2022·台州模拟)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
B.中期细胞中可观察到2个染色体组型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结合
D.末期囊泡在环沟处聚集成一个细胞板
6.(2022高一下·普宁竞赛)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观察
B.在分裂期中期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赤道板这一结构
C.取样时间不同,观察到的分裂期细胞数量通常不同
D.可以通过对多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观察,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过程
7.(2022·张家口模拟)下列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B.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人的成熟红细胞内随氧气浓度升高,物质运输速率加快
D.人进入高原后体内的红细胞增多可增加携氧能力
8.(2022·浙江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滴加解离液、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B.只有从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C.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D.可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材料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染色体
9.(2022·蕲春模拟)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染色体片段,人类并非所有的染色体都含有随体这一结构,下图为染色体复制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随体复制的时期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有丝分裂后期随体数量随着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初级精母细胞中随体数量与体细胞中随体数量相等
D.随体的化学组成成分只有蛋白质
10.(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 )
A.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B.分裂末期时,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C.分裂后期时,核DNA数与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1
D.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
11.(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个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个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
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中期
C.间期、后期、前期 D.间期、末期
12.(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
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
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13.(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如下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两组①分开,其间有星射线相连
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仍有纺锤体形成
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②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膜
14.(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下列是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的星射线③中心粒进行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15.(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
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 1 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2 表示一些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 1 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中 CD 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 2 中 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图 2 中的Ⅱ图表示的分裂方式是 。
(3)就图 2 中Ⅰ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该细胞处于 分裂的 期,其所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 。
17.(2022高一下·潜山月考)下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种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判断,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图甲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 期,该细胞前一时期的特点为 。
(2)图甲细胞②处于图乙的 段。图乙ab段产生的原因是 ,经过该过程后,染色体的数量 (填“加倍”“不变”或“减半”)。
(3)有丝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具有的不同之处是 。
18.(2022高一上·辽宁期末)图甲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乙、丙依次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图,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 (用全部所需字母和箭头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 → 时期,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是在 → 时期。(本小题用字母表示)
(2)图乙细胞中,核DNA为 个;染色体为 个;染色单体为 个。
(3)图乙细胞处于 期,对应于图丙中的 (填序号),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4)图乙所示生物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的过程: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A、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因此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A正确;
B、不同细胞代谢快慢和所需合成的物质多少不同,所以其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持续时间,C正确;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继续分裂,也可能不分裂,或者暂时不分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2.【答案】B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细胞周期的S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所以在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时应标记胸腺嘧啶,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三个时期:G1期:DNA合前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该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G2期: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M期:细胞分裂期。
2、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3.【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根尖解离之后在清水中漂洗之后再用龙胆溶液进行染色,A错误;
B、根尖染色后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镜检,B错误;
C、进行观察时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C正确;
D、显微镜观察的是倒立的虚像,物体欲移到中央,则偏哪儿往哪儿移,由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左上方,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4.【答案】B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液泡,而不是有色体,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旺盛,可以观察到分裂期细胞,B正确;
C、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中含有蛋白质,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紫色,而不是红黄色,C错误;
D、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的更充分,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四种光合色素的含量都可能会减少,即四种光合色素带都会变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5.【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即染色体的出现,A正确;
B、中期细胞常用来制作染色体组型,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组型,需要显微摄影、剪切、排列染色体等才能形成,B错误;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的分裂,但是纺锤丝前期就与着丝粒相连,C错误;
D、植物细胞没有环沟形成,动物细胞才形成环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6.【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甲紫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所以观察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观察,A不符合题意;
B.在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被称为赤道板,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B符合题意;
C.取样时间不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不同,所以观察到的分裂期细胞数目通常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可以通过对多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观察,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着色。
7.【答案】D
【知识点】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解析】【解答】A、鸡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A错误;
B、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来的,已经高度分化,不进行分裂,B错误;
C、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会出现随氧气浓度升高运输物质速度加快的现象,C错误;
D、人进入高原后,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对比较少,体内的红细胞增多,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可增加携氧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高氧气的运输效率。
2、蛙的无丝分裂过程:细胞核延长,核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8.【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解离液用药理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弄碎根尖可使组织细胞分离,压片通过按压使组织细胞分离,因此滴加解离液、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A正确;
B、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B错误;
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
D、可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材料进行染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9.【答案】A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解答】A、随体属于染色体片段,所以复制的时间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列前的间期,A正确;
B、随体的数量在DNA复制时加倍,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中随体数量是体细胞中随体数量的两倍,C错误;
D、随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10.【答案】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中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分裂末期时,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B错误;
C、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单体消失为0,C错误;
D、分裂中期时,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 2,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1.【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说明其已进行了DNA的复制,即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间期复制前无染色单体(G2期有染色单体),后期、末期均无染色单体,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2.【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A正确;
B、B过程为漂洗,其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B正确;
C、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胞都已被杀死,C错误;
D、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进行更大放大倍数的观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13.【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甲细胞的一对①中心体分开,形成纺锤丝,故甲为分裂前期,A正确;
B、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没有①中心体,但细胞两极可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
C、甲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②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形成子细胞,C正确;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4.【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①后期细胞应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进而形成纺锤体;
③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对此可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5.【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A错误;
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末期间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B正确;
C、图乙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图甲中的DE段,C错误;
D、图乙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6.【答案】(1)DNA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复制);着丝点分裂
(2)Ⅰ;无丝分裂
(3)8;1: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1:0:1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AB段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逐步上升,说明这个阶段进行了DNA的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减半,说明着色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
故填: DNA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复制) ; 着丝点分裂 。
(2)BC段的每条染色体DNA是加倍的,说明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与图I相对应;图2中的分裂是由细胞溢裂的方式进行的,说明进行的是无丝分裂。
故填: Ⅰ , 无丝分裂 。
(3)通过图Ⅰ中染色体的图像,可知该细胞还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1:2;这种染色体的行为的图像对应有丝分裂的分裂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下一时期是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 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0:1。
故填: 8 ; 1:2 ; 有丝分裂 ; 中期 ;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 1:0:1 。
【分析】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通常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 G1 期(DNA 合成前期)、S 期(DNA 合成期)、G2期(DNA 合成后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①G1 期:合成 DNA 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②S 期:完成 DNA 复制——每条染色体上 1 个 DNA 复制为 2 个 DNA,且两个 DNA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
③G2 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2))分裂期
①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③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向两极移动。
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3)有丝分裂知识点归纳
①核DAN加倍时期:间期 ;染色体加倍时期:后期 。
②染色单体形成、出现、消失的时期依次是:间期 、前期 、后期 。
③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中期 。
④核膜、核仁解体的时期:前期;重新出现的时期:末期 ;始终看不见的时期:中期、后期。
⑤纺锤体、染色体形成的时期: 前期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的时期:末期 。
⑥末期与细胞板、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
⑦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时期主要是前期、中期。
17.【答案】(1)4;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2)de(ce);DNA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不变
(3)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动物有丝分裂的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甲细胞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前一个时期是前期,前期会发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2)甲图的②会发生着丝点的分离,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乙的de段。图乙ab段由于DNA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3)动植物细胞在分裂的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分析】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18.【答案】(1)b→c→d→e→a→b;e;a;c;d
(2)8;8;0
(3)有丝后(后);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两组中心粒(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分析题图甲:图示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其中b→c表示分裂间期;c→d表示分裂前期;d→e表示分裂中期;e→a表示分裂后期;a→b表示分裂末期,据此答题。由以上分析可知,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对应图中的b~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后期,即e~a时期,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即c~d时期。
(2)由图可知,染色体数和DNA数一样是8个,此图中单体为零。
(3)图乙染色体数量加倍,移向细胞的两级,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丙①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含量=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③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含量=1:1,且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有丝分裂的末期。
(4)图乙有中心体无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两组中心粒(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析】 (1)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
①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③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向两极移动。
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项目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①分裂间期都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分裂期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规律相同,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不 同 点 间期 (中心粒的复制) 无中心粒的复制 ( 低等植物细胞除外) 有中心粒的复制
前期 (纺锤体形成机制)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中生物学苏教版2019必修一同步练习4.1 细胞增殖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下·焦作期末)细胞周期是生命不断更新的过程。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
B.细胞种类不同,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通常也不同
C.通常情况下,细胞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均可继续分裂
【答案】D
【知识点】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A、一个细胞周期是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结束,因此计算细胞周期的时间应从子细胞形成时开始,A正确;
B、不同细胞代谢快慢和所需合成的物质多少不同,所以其细胞周期持续的时间长短也不同,B正确;
C、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分裂间期持续时间大于分裂期的持续时间,C正确;
D、细胞分裂后产生的子细胞可能继续分裂,也可能不分裂,或者暂时不分裂,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真核生物连续分裂的体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2、一个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在前,时间长大约占90%~95%,细胞数目多)+分裂期(在后,时间短占5%~10%,细胞数目少)。
2.(2022·浙江)用同位素示踪法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放射性同位素最适合标记在( )
A.胞嘧啶 B.胸腺嘧啶 C.腺嘌呤 D.鸟嘌呤
【答案】B
【知识点】DNA与RNA的异同;细胞周期
【解析】【解答】细胞周期的S期主要进行DNA分子的复制,DNA分子中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所以在进行同位素标记检测小鼠杂交瘤细胞是否处于细胞周期的S期时应标记胸腺嘧啶,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1、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称为一个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包括三个时期:G1期:DNA合前期,主要合成RNA和蛋白质。S期:DNA复制期,主要是遗传物质的复制,该过程需要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作为原料。G2期:DNA合成后期,有丝分裂的准备期,主要是RNA和蛋白质(包括微管蛋白等)的大量合成。M期:细胞分裂期。
2、DNA和RNA的比较:
英文缩写 基本组成单位 五碳糖 含氮碱基 存在场所 结构
DNA 脱氧核糖核苷酸 脱氧核糖 A、C、G、T 主要在细胞核中,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有少量存在 一般是双链结构
RNA 核糖核苷酸 核糖 A、C、G、U 主要存在细胞质中 一般是单链结构
3.(2022·广东)用洋葱根尖制作临时装片以观察细胞有丝分裂,如图为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视野。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根尖解离后立即用龙胆紫溶液染色,以防解离过度
B.根尖染色后置于载玻片上捣碎,加上盖玻片后镜检
C.找到分生区细胞后换高倍镜并使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D.向右下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根尖解离之后在清水中漂洗之后再用龙胆溶液进行染色,A错误;
B、根尖染色后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镜检,B错误;
C、进行观察时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C正确;
D、显微镜观察的是倒立的虚像,物体欲移到中央,则偏哪儿往哪儿移,由于分裂中期的细胞位于左上方,则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将分裂中期细胞移至视野中央,D错误。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4.(2022高三下·嘉兴模拟)洋葱是常用的生物实验材料,取洋葱不同组织器官进行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有色体
B.将洋葱根尖纵向切片后制成永久装片,可在分生区观察到分裂期细胞
C.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红黄色
D.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纸上层析后只出现两条色素带
【答案】B
【知识点】检测蛋白质的实验;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取紫色洋葱外表皮制作临时装片,可观察到表皮细胞中紫色的液泡,而不是有色体,A错误;
B、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有丝分裂旺盛,可以观察到分裂期细胞,B正确;
C、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中含有蛋白质,将洋葱鳞茎的叶肉组织制成匀浆后用双缩脲试剂检测,样本呈现紫色,而不是红黄色,C错误;
D、二氧化硅有利于研磨的更充分,用洋葱绿叶提取光合色素时未加入二氧化硅,四种光合色素的含量都可能会减少,即四种光合色素带都会变窄,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1、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3、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提取色素时需要加入无水乙醇(溶解色素)、石英砂(使研磨更充分)和碳酸钙(防止色素被破坏)﹔分离色素时采用纸层析法,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随着层析液扩散的速度不同,最后的结果是观察到四条色素带,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
5.(2022·台州模拟)下列关于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
B.中期细胞中可观察到2个染色体组型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与纺锤丝的结合
D.末期囊泡在环沟处聚集成一个细胞板
【答案】A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细胞核中出现线状和棒状物,即染色体的出现,A正确;
B、中期细胞常用来制作染色体组型,但不能直接观察到染色体组型,需要显微摄影、剪切、排列染色体等才能形成,B错误;
C、后期最可能发生着丝粒的分裂,但是纺锤丝前期就与着丝粒相连,C错误;
D、植物细胞没有环沟形成,动物细胞才形成环沟,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6.(2022高一下·普宁竞赛)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增殖的主要方式。下列关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观察
B.在分裂期中期的细胞中可以观察到赤道板这一结构
C.取样时间不同,观察到的分裂期细胞数量通常不同
D.可以通过对多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观察,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过程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甲紫溶液能使染色体着色,所以观察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可以使用甲紫溶液对染色体进行观察,A不符合题意;
B.在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这个平面被称为赤道板,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细胞结构,B符合题意;
C.取样时间不同,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量不同,所以观察到的分裂期细胞数目通常不同,C不符合题意;
D.可以通过对多个不同时期细胞的观察,构建细胞有丝分裂的变化过程,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是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通过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甲紫溶液)着色。
7.(2022·张家口模拟)下列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鸡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
B.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人的成熟红细胞内随氧气浓度升高,物质运输速率加快
D.人进入高原后体内的红细胞增多可增加携氧能力
【答案】D
【知识点】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解析】【解答】A、鸡的红细胞中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A错误;
B、蛙的红细胞进行无丝分裂,人的红细胞是由骨髓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来的,已经高度分化,不进行分裂,B错误;
C、人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不会出现随氧气浓度升高运输物质速度加快的现象,C错误;
D、人进入高原后,空气中氧的含量相对比较少,体内的红细胞增多,从而增加了血红蛋白的含量,可增加携氧能力,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1、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提高氧气的运输效率。
2、蛙的无丝分裂过程:细胞核延长,核中部向内凹进,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为两个子细胞。
8.(2022·浙江模拟)下列关于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滴加解离液、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
B.只有从根尖上取材,才能观察到有丝分裂
C.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
D.可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材料进行染色,以便于观察染色体
【答案】B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解离液用药理使组织中的细胞分离,弄碎根尖可使组织细胞分离,压片通过按压使组织细胞分离,因此滴加解离液、弄碎根尖以及压片都有利于细胞的分散,A正确;
B、从生长旺盛的部位取材,包括茎尖、形成层、根尖等部分,均可以观察到有丝分裂,B错误;
C、由于细胞分裂间期的时间最长,因此视野中绝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C正确;
D、可用醋酸洋红等碱性染料对材料进行染色,便于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9.(2022·蕲春模拟)随体是位于染色体末端的染色体片段,人类并非所有的染色体都含有随体这一结构,下图为染色体复制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随体复制的时期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B.有丝分裂后期随体数量随着着丝点分裂而加倍
C.初级精母细胞中随体数量与体细胞中随体数量相等
D.随体的化学组成成分只有蛋白质
【答案】A
【知识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减数分裂概述与基本过程
【解析】【解答】A、随体属于染色体片段,所以复制的时间为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列前的间期,A正确;
B、随体的数量在DNA复制时加倍,B错误;
C、初级精母细胞中随体数量是体细胞中随体数量的两倍,C错误;
D、随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DNA和蛋白质,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10.(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 )
A.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B.分裂末期时,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
C.分裂后期时,核DNA数与染色单体数之比为1:1
D.分裂中期时,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2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分裂间期时,染色体复制导致细胞中DNA数目加倍,染色体数目不变,A错误;
B、分裂末期时,细胞中央出现细胞板,向四周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B错误;
C、分裂后期时,染色体数目加倍,染色体单体消失为0,C错误;
D、分裂中期时,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有2个DNA分子,即染色体数与核DNA数之比为1: 2,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1.(2022高一下·新洲期中)玉米体细胞中含有20个染色体,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个时,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 )
A.后期、末期、间期 B.间期、中期
C.间期、后期、前期 D.间期、末期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当姐妹染色单体为40条时,说明其已进行了DNA的复制,即此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间期复制前无染色单体(G2期有染色单体),后期、末期均无染色单体,B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1)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3)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4)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5)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
12.(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如图表示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装片的制作与观察,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过程所用的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
B.B过程的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
C.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
D.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继续观察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解离液是以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配制而成的,A正确;
B、B过程为漂洗,其主要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避免影响染色,B正确;
C、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每一个细胞都已被杀死,C错误;
D、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后,可以换用高倍镜进行更大放大倍数的观察,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
(1)解离:剪取根尖2-3mm(最好每天的10-14点取根,因此时间是洋葱根尖有丝分裂高峰期),立即放入盛有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氢溶液和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溶液的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3-5min。
(2)漂洗: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约10min。
(3)染色:把洋葱根尖放进盛有质量浓度为0.01g/mL或0.02g/mL的甲紫溶液的培养皿中,染色3-5min。
(4)制片:取一干净载玻片,在中央滴一滴清水,将染色的根尖用镊子取出,放入载玻片的水滴中,并且用镊子尖把根尖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再加一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压载玻片。取下后加上的载玻片,既制成装片。
(5)观察:①低倍镜观察把制成的洋葱根尖装片先放在低倍镜下观察,要求找到分生区的细胞,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正在分裂。②高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的细胞后,把低倍镜移走,直接换上高倍镜,用细准焦螺旋和反光镜把视野调整的既清晰又较亮,直到看清细胞物象为止。
13.(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如下图为动物和高等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甲细胞在分裂前期时,两组①分开,其间有星射线相连
B.乙细胞在分裂前期时,无①出现,但仍有纺锤体形成
C.甲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②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新的细胞膜
【答案】D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A、甲细胞的一对①中心体分开,形成纺锤丝,故甲为分裂前期,A正确;
B、乙细胞为高等植物细胞,没有①中心体,但细胞两极可以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B正确;
C、甲动物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②细胞膜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形成子细胞,C正确;
D、乙细胞在分裂末期时,③细胞板由细胞的中央向四周扩散,形成细胞壁,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4.(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下列是关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的细胞内变化的叙述,能正确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 )
①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出现放射状的星射线③中心粒进行倍增 ④着丝点排列在一个平面上
A.②→③→①→④ B.②→④→③→①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答案】C
【知识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解析】【解答】①后期细胞应着丝点分裂,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②有丝分裂的前期出现放射状排列的星射线进而形成纺锤体;
③在间期进行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中心体发生倍增;
④中期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对此可知,表示一个细胞周期内分裂过程的顺序是③→②→④→①。
故答案为:C。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15.(2022高一下·江门期中)图甲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的变化,图乙表示处于细胞有丝分裂某个时期的细胞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细胞分裂
B.图甲中DE段包含有丝分裂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C.图乙中细胞处于图甲中的BC段
D.图乙中细胞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16条染色单体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解析】【解答】A、图甲中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粒的分裂,A错误;
B、图甲中DE段可表示有丝分裂后期和末期,末期间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B正确;
C、图乙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处于图甲中的DE段,C错误;
D、图乙中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含8条染色体、8个DNA分子,没有染色单体,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期又划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时期:(1)间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复制(即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它包括(G1、S、G2三个时期),动物细胞此时中心粒也进行复制,一组中心粒变成两组中心粒。(2)前期:核膜逐渐解体、核仁逐渐消失,染色质缩短变粗形成染色体,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并散乱分布,植物细胞由两极发出纺锤丝,动物细胞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到细胞两极,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3)中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的形态、数目最清楚,常找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来观察染色体的形态、数目。(4)后期:着丝粒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在纺锤丝牵引下移到细胞两极,此时染色体数目加倍。(5)未期:核膜、核仁重现,染色体变成染色质,植物细胞中央形成细胞板,一个细胞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动物细胞膜从中间内陷,一个细胞分裂缩裂成两个子细胞。这样就完成一次细胞分裂,此时形成的子细胞,有的细胞停止分裂,然后分化,有的细胞暂停分裂;有的细胞继续分裂进入下一个细胞周期。
二、综合题
16.(2022高一下·嫩江月考)下列是有关细胞分裂的问题。图 1 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 DNA 含量变化的关系;图 2 表示一些高等生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图 1 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 ,图中 CD 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 2 中 细胞处于图 1 中的 BC 段,图 2 中的Ⅱ图表示的分裂方式是 。
(3)就图 2 中Ⅰ图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 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该细胞处于 分裂的 期,其所处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下一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等于 。
【答案】(1)DNA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复制);着丝点分裂
(2)Ⅰ;无丝分裂
(3)8;1:2;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1:0:1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化规律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AB段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逐步上升,说明这个阶段进行了DNA的复制;CD段每条染色体DNA的含量减半,说明着色点分裂,姐妹染色体单体分开。
故填: DNA的复制(或染色体的复制) ; 着丝点分裂 。
(2)BC段的每条染色体DNA是加倍的,说明每条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组成,与图I相对应;图2中的分裂是由细胞溢裂的方式进行的,说明进行的是无丝分裂。
故填: Ⅰ , 无丝分裂 。
(3)通过图Ⅰ中染色体的图像,可知该细胞还有8条染色单体,染色体数与DNA分子数之比为 1:2;这种染色体的行为的图像对应有丝分裂的分裂中期,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下一时期是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此时 细胞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0:1。
故填: 8 ; 1:2 ; 有丝分裂 ; 中期 ; 染色体形态稳定,数目清晰,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 1:0:1 。
【分析】真核细胞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 、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通常通过有丝分裂来进行增殖,有丝分裂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的物质变化
分裂间期又可划分为 G1 期(DNA 合成前期)、S 期(DNA 合成期)、G2期(DNA 合成后期),其主要变化如下:
①G1 期:合成 DNA 所需蛋白质的合成和核糖体的增生。
②S 期:完成 DNA 复制——每条染色体上 1 个 DNA 复制为 2 个 DNA,且两个 DNA位于两条染色单体上,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连在一起。
③G2 期:合成蛋白质——主要是用于形成纺锤丝(星射线)。
(2))分裂期
①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③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向两极移动。
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3)有丝分裂知识点归纳
①核DAN加倍时期:间期 ;染色体加倍时期:后期 。
②染色单体形成、出现、消失的时期依次是:间期 、前期 、后期 。
③观察染色体形态、数目的最佳时期:中期 。
④核膜、核仁解体的时期:前期;重新出现的时期:末期 ;始终看不见的时期:中期、后期。
⑤纺锤体、染色体形成的时期: 前期 ;纺锤体、染色体消失的时期:末期 。
⑥末期与细胞板、细胞壁形成有关的细胞器:高尔基体 。
⑦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核DNA数=1:2:2的时期主要是前期、中期。
17.(2022高一下·潜山月考)下图甲是某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染色体变化示意图,图乙表示该种动物有丝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由图甲可判断,该动物的体细胞中有 条染色体。图甲细胞①处于有丝分裂 期,该细胞前一时期的特点为 。
(2)图甲细胞②处于图乙的 段。图乙ab段产生的原因是 ,经过该过程后,染色体的数量 (填“加倍”“不变”或“减半”)。
(3)有丝分裂过程中,动植物细胞在分裂末期具有的不同之处是 。
【答案】(1)4;中;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2)de(ce);DNA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不变
(3)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根据甲图可知,该动物有丝分裂的中期含有4条染色体,后期含有8条染色体,该生物体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甲细胞着丝点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的中期,前一个时期是前期,前期会发生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
(2)甲图的②会发生着丝点的分离,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对应图乙的de段。图乙ab段由于DNA的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上含有两个DNA分子,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加倍,但染色体数目不变。
(3)动植物细胞在分裂的末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一个细胞板,细胞板向四周逐渐扩展,形成新的细胞壁,将细胞分隔成两部分;动物细胞是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分析】1、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中心粒完成增倍。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星射线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膜由中间向内凹陷,细胞缢裂。
2、植物细胞分裂过程:
分裂间期: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分裂中期: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分裂后期:着丝粒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离,成为两条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移向细胞两极。
分裂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18.(2022高一上·辽宁期末)图甲表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图乙、丙依次表示某生物体内细胞分裂图,不同分裂时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目、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可以表示为 (用全部所需字母和箭头表示);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 → 时期,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是在 → 时期。(本小题用字母表示)
(2)图乙细胞中,核DNA为 个;染色体为 个;染色单体为 个。
(3)图乙细胞处于 期,对应于图丙中的 (填序号),该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
(4)图乙所示生物在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的过程: 。
【答案】(1)b→c→d→e→a→b;e;a;c;d
(2)8;8;0
(3)有丝后(后);①;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4)两组中心粒(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知识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点
【解析】【解答】(1)分析题图甲:图示为真核细胞一个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变化,其中b→c表示分裂间期;c→d表示分裂前期;d→e表示分裂中期;e→a表示分裂后期;a→b表示分裂末期,据此答题。由以上分析可知,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为一个细胞周期,对应图中的b~b;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是在后期,即e~a时期,细胞中纺锤体的形成是在前期,即c~d时期。
(2)由图可知,染色体数和DNA数一样是8个,此图中单体为零。
(3)图乙染色体数量加倍,移向细胞的两级,是有丝分裂后期。图丙①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含量=1:1,且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2倍,处于有丝分裂后期;②中染色体:染色单体:DNA=1:2:2,且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处于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③中无染色单体,染色体:DNA含量=1:1,且染色体数目和体细胞染色体的数目相等,有丝分裂的末期。
(4)图乙有中心体无细胞壁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两组中心粒(中心体)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分析】 (1)有丝分裂的过程: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间期:主要完成了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分裂期:
①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核仁解体,核膜消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②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此时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便于观察。
③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由纺锤丝牵引着向两极移动。
④末期:染色体解螺旋形成染色质;纺锤丝消失;核膜、核仁重新出现。
(2)动物、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比较
项目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动物细胞有丝分裂
相同点 ①分裂间期都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②分裂期染色体形态、数目、行为的变化规律相同, 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不 同 点 间期 (中心粒的复制) 无中心粒的复制 ( 低等植物细胞除外) 有中心粒的复制
前期 (纺锤体形成机制) 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