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历史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千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策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一3单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周王给予地方诸侯的恩惠和优待明显高于在中央朝廷服务的王室官员,除了一些关系到王
室利益的诸侯继位等事务外,没有证据显示中央朝廷曾试图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材
料表明西周
A,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
B.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王权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D.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
2.商鞅变法“分异令”中规定:家庭内如果有两个及以上成年儿子,要为其子分家,否则要加倍征
收其家之赋税。这一措施旨在
A.保证国家治理的物质基础
B.为秦国兵源提供有力保障
C.为小农经济形成奠定基础
D.加强中央对地方严格控制
3.秦朝规定各级官僚机构均以文书行政,“毋口请”,并形成了严密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秦朝
的这种做法
A.实现了思想统一
B.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加强了各地联系
D.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
4.汉代前期汉高祖将一般政务完全交付丞相,由丞相全权处理。从汉武帝开始到汉宣帝,皇帝
将一些侍从委以重任,让他们参与谋议国家政事。汉武帝此举
【高一历史第1页(共6页)】
A.使决策机制逐渐专业化
B.旨在调整中枢加强专制统治
C.致使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D.缓和了中央各部门间的矛盾
5.某校游学活动参观了以下景点,该校学生游学的目的是
河南可阳火景祠堂
河南洛阳片马子
洪世城可马江葫
A.了解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B.感受东汉的兴衰
C.搜集三国故事
D.体会北方民族交融
6.“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
文周,与高齐。”下列与《三字经》中概述的时期相符的历史描述是
A.战乱频繁,藩镇割据现象严重
B.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
C.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
D.佛教传入,对外交往趋于活跃
7.《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家运漕,私行商
旅,舳舻相继。隋氏作之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
A,巩固了隋的封建统治
B.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使华北平原成为沃土
8.唐朝敦煌壁画中的飞天造型成为兼容多种文化的复合体。这一时期的飞天形态各异,身体表
现出的各民族舞蹈风格,以及伎乐飞天手中的各民族乐器,彰显出独具特色的中华艺术美。
这些飞天造型折射出唐朝
A.文化辐射广泛
B.民族政策开明
C.边疆经济繁荣
D.政治制度先进
9.古代民间认为,科举考中的举人和进士非同凡人,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还有一种说法,说
他们是佛,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材料表明科举制
A.打破特权阶层对政权的垄断
B.有利于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促进知识普及与文化的传播
D.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
【高一历史第2页(共6页)】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方诸侯的待遇较高,中央基本上不干预地方封国的内部事务等,表明西周王权尚未
实现高度集中,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巩固了封建统治,排除A项:分封制
加强了中央集权与中央很少干预地方事务不符,排除B项:君主专制政体正式形成是在素朝时期,排除
D项。
2.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当时税收来源很大一部分是所谓“户赋”即按户缴纳赋税,政府要求从原本的大
家庭中析分出大量一夫一妻的小家庭,这样政府所掌握的户数大大增加,其征收的户赋收入自然随之提高,
就会为国家治理提供更多的物质基础,A项正确;B项和C项不是其主要作用,排除BC项:县制主要加强中
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排除D项。
3.D根据材料可知,秦朝要求各级官僚机构均用文书行政,并建立文书管理制度和螂驿传递系统等做法,完
善了行政手段,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和国家的治理能力,D项正确:文书行政与思想统一不符,排除A项:
用文书行政不仅限于地方官,整个官僚系统都要执行,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文书行政规范有据,有利
于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未体现加强各地联系,排除C项。
4.B材料表明汉代皇帝通过建立“中朝”削弱丞相的决策权以加强皇权,B项正确:中朝官系统的出现是为了
分割丞相的权力,不能说中央决策机制走向专业化,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决策机制的变化,中央集
权指的是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中朝和丞相,不能体现缓和各部门之间的矛盾,排除
D项
5,A东汉末年,张仲景收集了许多民间药方,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
中医治疗学的基础,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
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文笔简洁,语
言生动,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佛教在西汉末年传人我国中原
地区,东汉明帝时,兴建了白马寺存放佛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据某校游学活动参观的景点,该校学
生游学的目的是两汉的科技与文化。故选A项。
6.C根据材料“魏蜀吴,争汉鼎。号三国,迄两晋。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北元魏,分东西。宇文
周,与高齐”可知,东汉末年,魏国、蜀国、吴国争夺天下,形成三国相争的局面,西晋短暂统一后,陷入长时间
的分裂格局中,因此这一时期为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时期民族交融,江南经济获得开发,C项正确;藩镇剧
据指的是唐朝中后期藩镇的将领拥兵自重,在军事、财政,人事方面不完全受中央政府控制的局面,排除A
项;科举盛行,人才选拔公平公正的历史时期为唐朝,排除B项:佛教传入我国是在西汉末年,排除D项。
7.C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河道是隋炀帝时期修建的大运河,大运河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项
正确。隋朝因其暴政二世而亡,大运河的修建并没有巩固隋的封建统治,排除A项:隋朝大运河没有经过珠
江流域,排除B项;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不仅仅涉及华北平原,而且材料也没有体现出使华北平原成为沃
土,排除D项。
8.B教煌壁画融合了多种民族的舞蹈、器乐风格,体现了唐朝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下各民族的交融,B项正
确;文化辐射范围强调的是文化的输出,排除A项,飞天造型并不能体现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程度,排除C、
D项。
9.D材料叙述了古代民间对科举及第的美化与神化,表现了古代民间对于考中科举的进士,举人的崇拜以及
对于科举及第的崇拜,说明科举制影响了当时社会的价值取向,D项正确;A、B,C三项都是在论述科举制本
身的作用,但材料讲的是民问人士对科举的态度,这三项与材料不符,排除。
10.D据材料可知,唐初政事堂议事,常常出现争论不休,难以形成决议或中书、门下两省官员奉迎皇帝的意
图,无所作为,这说明中书、门下两省官员议事前或议事中缺乏沟通协调,D项正确:据所学可知,三省中尚
书省是执行机构,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书门下两省官员互相扯皮或逢迎皇帝不作为”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第1顶(共2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