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贵州省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06:21:50

文档简介

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B(A项以偏概全,我国的历史文化遗存遗址得到科学而妥善的保护,原因不仅是“各层级博物馆、传承保护基
地、国家文化公园的建立健全”。C项错在“是我国博物馆普遍采用的做法”,扩大范围。这样做的只是“不少
·网红博物馆”。D项错在“如此方能使”,因果关系颠倒了。)
2.C(错在“最受年轻群体欢迎的文物展示方式”,此意于文无据。)
3.A(A项,木塔修辖已经立项研究多年,依然没有确定好修辖方案,久拖不决,不利于木塔的保护,所以不是正
确的做法。B项内容属于对遗产的宣传和运用,在发挥其遗产的价值。C项内容是对遗产进行传承。D项内
容属于开发文创产品。)
4,①统筹规划,各部门联动,加强了对“三山五园”的整体保护。②通过创新表达形式,对“三山五园”进行宣传,
充分挖据和利用其文物价值。③特续推动“三山五园”地区重点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采集、在线展示和文化
内涵传播,打造文创产品品牌。④实施文物活化利用工程,打造新型城市文化空间。(每点1分,意思对
即可。)
5.相同点:它们的论述内容都是历史文化遗产,都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向世界传播进行了论述。
不同点:第②③段讲的是近年来我国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已有的做法。第④⑤⑥段阐述的是对待历史文化
遗产应该遵循的原则和努力的方向。(相同点2分,不同点2分)
6.C(“文中的金银花,葫芦、大洋等物多次出现,它们共同构成了小说的线索”错误,文中的物象并未一起构成
线索。)
7.B(“金银花”是用来治疗中暑的。)
8.①通过对风、蝉的描写突出了夏季气候的炎热、难耐;②衬托了主人公坚忍、顾强的精神;③交代时代背景,暗
示当时时代环境的压抑和艰难:④有利于后文情节的展开。(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
亦可。)
9.示例一:不可以删去。(1分)卢伟良也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他在密运途中为保护大洋,穿着袄子,还一直没
有洗澡,全身酸臭难忍。(1分)他现在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想洗澡是人之常情,这一内容正好与前文情节形
成照应,(2分)并不影响文章对其精神的赞美,且能够更好地表现人物当时轻松喜悦的心情。(2分)
示例二:可以删去。(1分)文章以卢伟良讲明密运的情况后接头员对卢伟良的赞美结束,(1分)有力地凸显
了卢伟良的英雄形象:(2分)小说删掉情节完整,人物个性突出,主旨鲜明。(2分)
10.A(原文标点为:陛下宜为宗庙社稷计,早择宗室贤者,优其礼数,试之以政,与图天下之事,以系天下人心。)
11.B(两句中的“缘”字含义不同。前者意思是因为,后者意思是沿着。)
12.D(“提出了与台谏相反的意见”表述有误,范景仁提出的意见与台谏意见相同。)
13.(1)范景仁不理睬,尽力争辩实际情况不是这样,很是矫治了当时的弊病,有识之士认为他做得对。(“顾”
“救”“韪”各1分,句意1分。)
(2)恰逢范景仁担任草拟诏令文书的职责,因为在考核审查中有失误,不符合惯例,范景仁被改任为待读学
士,调出京城担任陈州知州。(“会”“坐”“故事”各1分,句意1分。)
14.①通过叙述范景仁退休后读书赋诗、出游览胜的逍遥自适,以及友亲施贫的生活,丰富其性格形象;②通过
议论直接赞美了范景仁坚持正道,不迎合世俗,不慕富贵的品格。(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3分,意思对即
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15.C(“从侧面写梅花”错误,应该是正面描写。)
16.①对自由自在的隐逸生活的肯定:②对梅花独守清贫的品格的赞赏;③对富贵糜烂生活的郡弃。(每点
2分)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黔东南六校联盟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卷
高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必修上册第一、三、七单元。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①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任何国家和民族都在历史和文明的根脉上成
长。历史文化遊产是物质遗产,更是精神遗产。无论是印刷、刺绣等传统技艺,还是文物、古迹
等物质实体,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的文化遗产,凝结了人类智慧和精神财富,是人类文明的传播
载体,也是一个民族认识自我、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②历史文化遗产是古老的,也是现代的。保护和传承好文化遗产,不仅彰显历史智慧和人
文情怀,而且能够患及当下和未来。近年来,我国通过建立健全各层级博物馆、传承保护基地、
国家文化公园等,改善文物藏品保护条件,让历史文化遗存遗址得到了较为科学要善的保护;通
过运用新兴媒介和数字技术,设置互动性强的传统技艺体验活动,切实让“文物活起来”,让观众
更直接、更深入地感知文化遗产的历史魅力和现实意义;通过培养非遗传承人,扶持传承人创办
文化创意产业,让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经济发展大局,增强文化遗产的生命力。
③历史文化遗产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近年来,我们举办各类国际学术研讨活动,创办
《印刷文化》等双语学术期刊,开设多语种历史文化传播网站,为历史文化遗产的国际传播搭建
沟通桥梁和研究平台。通过举办面向世界的文化专题展览,打开文明交流大门,展示了中华文
明对世界文明的历史贡献。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为主体,开展丝路文明研究活动,体
现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
④不忘本来,进一步研究和守护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要探源潮流,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
的系统研究,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深入挖掘历史实物证据。现在有不少“网红”博物馆善于
运用社交媒体等新兴平台传播古老文明,在增强历史文化遗产吸引力方面做了有盏探索。现代
传播手段可以增色添彩,但博物馆里的文物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在鼓励面向市场灵活创新的
同时,一定要坚持文物为本、保护优先。
⑤吸收外来,加强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要共同设置历史文化研究课題,深化国际学术交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