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t 7 In the playground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Unit 7 In the playground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牛津深圳版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13-11-27 12:38:25

文档简介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课型属于故事教学,这是低年级学生非常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符合这个年龄段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诉求。因为低年级的学生非常喜爱了解跟自己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的生活学习等状态,而这个故事又是关于一群和他们一样的孩子在游乐园里的活动情况,自然能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这就非常自然地为孩子们营造一个天然语境,从这个语境入手,孩子们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很容易把自身情感投入其中,在语言的输入中学习运用,输出中练习表达,在模仿中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故事教学的一开始,我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或音频将孩子们带入 “In the children’s garden”这个情境之中,并借助一些简单的巩固问答练习,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去想象,使他们自然而然地进入情境所创设的语境之中,思考自己可以参与哪些儿童乐园的有趣的活动。
在勾起孩子们的求知欲之后,我利用播放故事录音,对整个故事语篇进行整体导入,让孩子在语境中自然接受并试图理解语篇的内容。故事中“I can fly my kite; We can play with a ball; catch butterflies”等语句,孩子都可以根据旧知大概理解其意思。只有牵涉到新课词汇的 “I can play on the slide; I can play on the swing; We can play on the seesaw”孩子们会有所疑惑。经过第一轮的听觉带动想象能力,在孩子们心中描绘了这个欢乐故事的大概轮廓。随后我利用小组,多组,竖排,横排,双人,单人等不同组织形式,逐句地对故事进行机械性模仿,让孩子们在不断地口腔操练,最终完整表达出整个句子。
记忆故事的顺序方面,我通过“滚雪球”——即模仿后一句一句慢慢叠加背诵的模式帮助孩子们对于整个故事顺序的记忆,以最终达到背诵整个故事的目标。在模仿和背诵的过程中,我通过问题引出学生思考;图片展示给予视觉理解;动词词组的模仿和录音重放给予听觉上的理解帮助;加上动作,比如边慢慢坐下边说“Look at me.”表达一句语调由高向低的转换,同时提示后面为 “play on the swing”;边向上攀爬滑梯,边说 “Look at me!”提示向上的语调,并提示接下来整句向下展现出 “play on the slide”的滑梯感觉。用动作辅助记忆语音和内容也是我们学校故事教学的一大特色。边背诵边做动作,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好动,喜欢新鲜的天性,又能在不知不觉中提示没有逻辑性语音语调,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们记住了哪句话该上扬调,哪个单词需要重读等。给背诵这样枯草的活动增添了趣味性。
在黑板上的简笔画一直是我比较钟爱的教学方式,也是比较收到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故事教学模式。简笔画能帮助孩子们在黑板的平面空间上建立起对于整个故事的框架理解,即能够抓住孩子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给整个快节奏的模仿背诵留出一小段的调整空隙,又能给予学生多方位多种感官刺激,从而帮助他们背诵整个故事。
最后我为了加强词汇的认知,在背诵故事后,利用单词卡片,帮助孩子们将语音认知转换为视觉认知,在黑板的相应简笔画上贴上单词卡片,非常自然地完成了对单词的拼读认读。在故事教学中,将新授词汇融入故事中,用语篇带动词汇教学,用模仿故事起到机械性口腔操练的作用,也在完整的语境中,让孩子快乐地学,自主地学,同时锻炼了记忆能力。
在故事背诵完成后,请他们根据我所提供的更多图片信息,或者自己的生活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孩子们都利用他们已经熟悉的句型“Look at….can…”,新旧知识一起运用,达到训练语用技能的目的,也帮助训练综合运用的思维方式。
作业设计,我参考了我校外籍教师课上常常用到的做mini-book方法。因为故事书是串联起整个课堂教学的主线,而低年级的孩子总喜欢模仿老师,模仿课本,所以我设计让他们自己试着做一本故事书,的确也受到孩子们的喜爱。在完成书的同时,能够复习故事内容,也能够复习新授词汇和旧知词汇,既能够画画,又能够编故事,孩子们都非常乐于做这个课后作业。
但课堂教学中,也有许多令自己感到遗憾的地方,也发现了一些理想的设计和现实教学的出入。比如由于故事中用到 “play on the slide/swing/seesaw”这样的动词词组并不是孩子们所熟悉的关于play加名词的表达方式,尽管经过整堂课的模仿,依然有学生会惯性思维地将玩滑梯/跷跷板/荡秋千说成 “play slide”。这是受到中文思维的影响,也是课堂上机械性操练不够细致或解释的一种疏忽。
还有简笔画,由于教师本身能力有限,且时间紧张,在黑板上呈现出的简笔画稍微有些比例失调,板书字体与图片排版方面还可以更加优美紧凑一些。
还有在请同学回答问题的组织形式上,用了许多小组的形式,有些单调,没有体现口头操练的层次感,应该更多的利用pair两人组或者是整排整列等多种形式。
最后一个做mini story book的作业,由于时间不够充裕,而这小书又在理解,书写和制作方面有一定难度,我给出的解释和指导不够充分,没有先带领孩子们大致浏览一下故事书的阅读方式,或根据编号寻找整个故事的线索。我只是直接让学生在书上练习书写 “slide, seesaw, swing”三个单词。书写完后,也没有做反馈的练习。或许应该让孩子们朗读,或者与小组同学分享等,最大程度地利用孩子们喜欢制作小故事书的特点帮助孩子们巩固复习故事内容以及发挥他们自己的想象力和语言能力去完成mini story book。
这次拍录像课的经历给了我一次很大的挑战和机遇,也让自己在备课试教的反复磨课中有机会聆听专家的点评和指导,在上课经验与心理上获得成长。教学说明
本课课文内容为全国版牛津教材二年级上2A课本中的第七单元Unit7。这个单元的主题为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根据1A~5A的纵向年段任务链 “Vertical Task-chains”所设定的教学项目,Unit7被编入 “Places and Activities”这一大主题范围。其Project目标为“To make a poster about different activities in different places. ”即学生能够根据所学的英语知识,按照自己的喜好,制作海报来描述在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地点及其相关活动内容,从而表达自己对学习生活的了解和感想。
根据教材Unit7所包含的课文内容,不难发现,这个单元之所以被归入以上大主题,是因为它所展示的是学生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活动地点— “children’s garden”儿童乐园。学生们通过学习本单元,能够了解到各种熟悉的活动项目,如秋千、跷跷板、滑滑梯等等的英语表达及其游玩方式,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表达他们在儿童乐园中所喜爱的各种游戏活动。在完成本单元的学习后,学生所能运用的语言知识就能够为他们完成整个大主题的项目目标打下语言基础。
根据横向模块-单元任务链 “Horizontal Task-chains”的设计,整个项目分为3个单元。分别是关于三个不同的地点及其活动内容。而Unit7属于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
根据单元-课时任务链“Sub-task-chains”的整体设计,整个单元共分4个课时。分别涵盖了如了解介绍环境的语言表达,熟悉儿童乐园活动名称和表达活动内容以及欣赏儿歌和学习字母发音规则等教学内容。本次展示的教学课则是这个单元的第二课时。它是基于第一课时所完成语用任务,即关于环境等周边事物的描述等语言知识所设定的。
本节课为故事教学。其教学任务sub-task为: “To make a story book to talk about things we can do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学生在模仿和背诵校本教材Kids’ Stories中的故事 “In the children’s garden”后,运用新知和旧表达自己所喜爱的儿童乐园活动,并根据练习纸所提供的故事内容,仿照教材内容制作一本自己的微型故事书,讲述自己的儿童乐园故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帮助学生巩固并熟练运用旧知 “wh-questions”的问答来描述儿童乐园内的环境。
2. 帮助学生根据录音逐句模仿语音语调,并通过相应的肢体动作背诵整个故事。
3. 帮助学生认识儿童乐园内的一些游乐器材名称,能够拼读单词,并在练习纸上练习书写。
4. 帮助学生运用句型 “I can…/We can…”表达自己和朋友能够在儿童乐园玩耍的项目。
5. 帮助学生运用已知各种活动名称完成练习纸上的内容,并制作出自己的故事书。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世界外国语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了解故事教学的要求——即完全模仿录音的语音语调背诵整个故事。他们也掌握了关于课堂上模仿背诵故事的一些环节,例如 “Big Mouth”,或者利用手部或肢体动作辅助记忆等。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学习,这些学生能够运用初步的 “to be”句型介绍一些简单的人事物的外形,颜色或特征;用can句型描述自己和他人的简单行为能力。基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他们将学习一则关于在儿童乐园内与同伴玩耍的故事。包括了句型 “Look at me. I can…/Look at us. We can…”根据牛津教材的内容,主要有 “Let’s learn”中的seesaw, slide 和swing这三个新授词汇,而牵涉到的句型则是第一课时完成的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What colour is it It’s…”两种问答。由于学生在第一课时中已经初步掌握了关于描述儿童乐园自然环境的表达方式,他们已经能够回答关于颜色等问题。
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记忆模式主要以机械记忆占主导地位,理解记忆相对薄弱,本课将利用校本教材中的故事,帮助学生通过模仿来学习表达在儿童乐园玩耍的语言能力。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在玩耍的同时开心地展示自己可以参与的活动,或自信地表达自己的能力。
老师播放故事的录音,整体导入整个故事语篇,让孩子们带着好奇心和问题主动聆听,努力理解故事内容。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是我校对于学生语言发音等基础的严格要求。所以老师要通过各种学生的组织形式的交替模仿,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班级中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语言的机械性操练,又在此起彼伏的站立坐下的肢体活动中,让低年级学生感到即使是模仿也充满了挑战和趣味。
小学生思维的基本特征是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低年级学生的具体形象思维成分居多,尤其是一年级。所以在牵涉到新授词汇的时候,教师将设计用图片,声音,肢体动作多种形式,多感官刺激,帮助他们加深对这些新词汇的印象,并能够运用反复操练的句型,在故事语境中表达出来。
背诵故事不但需要模仿,更需要记忆。由于本课故事内容基本以“Look at…. …can….”这样的句型反复表达为主,所以只要能帮助学生记住各个活动的顺序,基本就能背诵出故事的主题框架来。而“滚雪球”式的背诵方法是我们学校故事教学的一大特色,也很适合这个故事。在让学生们一句叠加新的一句的反复背诵中,复习刚学的句子,再带动新学的句子,孩子们在模仿出故事的最后一句模仿完后,整个故事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完整背诵了。为了给孩子更多的提示,教师还设计在板书上画简笔画,将六个活动项目的活动器材以最简单的线条画在黑板上。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常常带有情绪色彩,他们的注意不稳定、容易分散。那么在老师转身画画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都被吸引过来,既能将故事的主要脉络呈现出来。又能再次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给高复现性高密度的机械性模仿带来一小段的轻松间隙,从而调整整个课堂的节奏和气氛。
基于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特色,孩子们不带需要认读单词,也需要能够书写。所以老师利用贯穿全课的故事书这一线索,设计了一本mini Story Book作为课后作业。小书以刚学会的故事为蓝本,将一些单词略去,让孩子们尝试书写,并只在图片上出示主要游乐器材,留下大部分空白任由学生发挥想象空间去填空去装饰。由于 “catch butterflies”属于认知词汇而非四会单词,对于一些同学而言书写有困难,老师就将故事的最后一页设计成只给出句型结构 “Look at us. We can________”让孩子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喜好进行编写。这样的课后作业,孩子们都急于完成,充满兴趣,只要书写个别单词,加上他们喜爱画画,既不增加他们的课后负担,又能巩固复习故事,帮助故事内容和单词的记忆理解等。Course book: Oxford 2A Unit 7
Theme: Places and activities
Topic: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Period: 2nd
Task: To make a story book to talk about things we can do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Background study and material analysis:
“Places and activities” is the one of the themes we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contents of Oxford English 2A. On account of the combination plan of our school course books, we divided this theme into three teaching units. The topic for the first unit comes from the topic of Unit 7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The following lesson is the second period of this unit.
In the past time of studying in Year 1, the students could name relevant objects of a room or a classroom. They also could use simple verbs to describe things or activities they do at school. And in the first period of this unit, they have learned how to answer “wh-questions” to describe the things they can see and the color or some features of the natural surroundings like flowers or bees in the garden. In this period, the students are going to talk about the activities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Seesaw, slide, swing” are brand new words for the Year 1 students. They will be put into verbal phrases, sentences through the imitation and recitation of the story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And they could try to use the pattern with new or previous knowledge to describe the activities or things they can do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Objectives:
1. To review the “wh-questions” of describing the things they can see.
2. To imitate the story with correct intonations and proper actions.
3. To use the correct nouns and verbal phrases to express the activities.
4. To use modeled patterns to describe the activities we can do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5. To share happiness and fun by making a mini story book about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Difficulty:
To talk about what they could do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correctly
Aids: multi-media, flashcards, pictures, posters, audio/video clips
Procedures Contents Methods Purposes
I. Pre-task preparations 1. Movie 2. BrainstormingWhat can you see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What color is it 3. Listening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Ss: watch the movie clipT-Sn: Ask and answerT: play the tapeSs: Listen and try to understand and do some actions To warm the class and to elicit the topic.To have a rough idea about a children’s gardenTo overall input the passage of story and help to understand the story
II. While-task procedures Story imitation Look at me. I can…Look at us. We can…Phrases:play on the slideplay on the swingplay on the seesawStory reciting 1. T: show the pictures and ask questions. Sn: answer2 T: play the tape and saySs-Sgroup-Sboys/girls-Spairs: follow and imitateT: draw and saySn: say4. Sgourps: recite from the beginningT: show and spellSs: read and spellSn: stick onto the boardT/Ss: recite the whole storySn: recite with pictures To use the vision and audio material to help understand and imitateTo help to memorize the storyTo consolidate the storyTo elicit the new words with phrases and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III. Post-task activities WritingTalk timeLook at me, I can…Look at us. We can..3. Show timeAssignment T: give instruction of book makingSs: write and readT: show the picture and askSn: answer2. Spair: discuss 3. T-Sn: talk about the children’s garden1. Sn: recite the story Sn: say about themselves1. Story (5/5)2. Make the story book. To express themselves about their favorite activitiesTo have further discussion and training of comprehensive thinking skillsTo consolidate the new nouns and verbal phrases To consolidate the knowledge
IV. On the blackboard M3U1 In the Children’s Garden play on the slideplay on the swingswing from the b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