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06:41:57

文档简介

答案
1. D(混淆是非。“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错误,原文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而且结合“照着讲的意义,在于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可知,“新子学”是通过“照着讲”得到“理论之源”的,不能脱离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A(A“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误。根据原文信息“‘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可知,文章并不是要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没有涉及正反对比论述。)
3.B(A“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曲解文意,根据原文 “‘照着讲’与‘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可知二者并不是互相隔膜的。C“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说法绝对。原文有条件限制是“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D“从 ‘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错误,曲解文意,从原文“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 “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可推知。)
4.B. “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错,原文表述是“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可见碳汇概念中所指的的二氧化碳是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不是所有的二氧化碳。
5.B. “造林面积不断增长”无中生有,原文表述是“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原文虽然提到了造林面积“累计抚育森林258万亩次”,但并未提到造林面积是否不断增长的问题。
6.①坚持不懈,长期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②注重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有效结合,开展多种经营,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7C( B.“有趣”用词欠妥。A.沉重、压抑"用词过重,“为悲剧奠定了伤感的基调”表述不当。D.间情者和支持者”不当。)
8①固执认真(或:执着、执拗/较真)。 蔡老头为了一个入党的时间问题而上访十九次,体现了他的固执。②淳朴正直(或:嫉恶如仇)。从蔡老头在我“的办公室中的拘谨的动作言行可以看出他的淳朴,而他对社会上“泡歌厅、包二奶现象的愤恨不满可见他的正直。③信仰坚定,对党忠诚。“入党没用,干啥有用”的言语可见他对党的忠诚。最后蔡老头深刻检讨,反映了他的坚持信仰。
9①勾连情节。全文主要围绕蔡老头对信仰"的坚持和执着来写。②塑造形象。蔡老头对真相和人生价值的追求,表现了蔡老头对信仰的执著。③凸显主题。通过蔡老头的言行,表达了作者对坚持信仰者的赞美和对迷失信仰者的批判,也进一步引发了读者的思考。
10C11B12D
13(1)我在外逃亡十九年,现在就要回国
(2)
译文:
晋文公逃亡时,陶叔狐跟从着他。文公返回晋国(即位后),三次行赏有功之臣,但都没有轮到陶叔狐。陶叔狐拜见咎犯说:“我能从国君出逃十三年,脸色晒黑了,手脚起了老茧,如今国君三次行赏有功之臣,却没有轮到我,想来大概是国君忘记我了吧!还是我有大的过错呢!
您试探着替我问一下国君。咎犯就报告了文公。文公说:“唉,我怎么会忘了他呢?为别人殉死不如保存别人的性命,跟别人逃亡不如保存别人的国家。三次行赏之后,就轮到有劳苦功绩的人了。有劳苦功绩的人中,这个人当然排在首位,我怎么敢忘了他呢?
晋文公返回晋国,到达黄河边,下令扔掉笾豆和草席被褥,让脸色晒黑的人,手掌足底生满老茧的人走在后面,咎犯听说了这件事,就在夜晚哭泣,晋文公说:“我在外逃亡十九年,现在就要回晋国,先生不高兴反而哭泣,为什么呢?难道是不想我回国吗 ”咎犯回答说:“笾和豆是用来吃饭的,草席被褥事用来休息的,然而你扔掉它们;脸色晒黑,手掌足底生满老茧是因为辛劳有功,你却让他们走在后面。我听说,国君抛弃士人,就无法得到忠臣;大夫抛弃交游的友,就无法得到忠实的朋友。现在回到自己的国家,我竟在被抛弃之列了,禁不住哀伤,所以哭泣。文公曰:“祸福利害,我如果不能与您共同担当,河神可以做证。”面向河水祝祷,于是将玉璧沉入河中并盟誓。
介子推说:“晋献公有九个儿子,只有公子还在。老天不让晋国断绝,必定有继承的国君,主持晋国祭祀的国君,不是公子会是谁呢?有那么几个人认为是自己的功劳,不是骗人的么?”文公即位后,赏赐功臣,没有赏到介子推。介子推的母亲说:“为什么不也去请求赏赐呢 “介子推说:“责怪了他们还去效法他们,我的罪过就比他们还大了。而且我说出了抱怨的话、决不吃他们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应该让他们知道你的心思。”介子推说:“言语是自身的漂亮的装饰、自身即将隐居,哪里还偷要漂亮的装饰呢”他的母亲说:“能像这样,我和你一道去隐居。”一直到死,介子推母子再没有露过面。曾经与介于推一起跟随文公流亡的人很同情他们,于是就写了文章挂在宫门上,说:“有一条龙英姿勃勃,忽然丧失了生活场所,五条蛇跟随着它,游遍了天下。龙饿了没有吃的,一条蛇割下大腿肉给龙充饥,龙回到自己的深渊,对它的生活土壤感到满意。四条蛇进入洞穴,也都有了生活场所,只剩下一条蛇没有自己的洞穴,在野外哀号。文公出来,看见文章,说:“这条蛇就是介子推了,我正在担忧王族间的事情,没有考虑到他的功劳。文公便派人去召见介子推,但他已经出走,又派人寻求他隐居的地方,听说他已经住进绵上的山里。于是文公就在绵上立起界石,把整个绵山封给他,作为介子推的田地,叫作介山。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施予德行的人崇尚不求回报,承受德泽的人崇尚必求报答。因此,大臣勤勉劳苦来辅助君主而不贪求君主的赏赐,君主掌控施恩来管理臣下而不求回报。所以《易经》说:“当政者使民勤劳而民无埋怨,对国家立了大功,但不认为自己应该得到感激,这是敦厚之至的表现”。
14.A“开篇描绘了海天 一色的幽静画面”错误。由上阕前两句中的“转”和“舞”两个动词可知,这里是表明海,上风浪巨大,并非“幽静”。
15.①化用《庄子.逍遥游》中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句子,写自己的梦境,意境恢宏,语言奔放;(2分)
②写大鹏正举,似亲眼所见,又与风交流,极富想象力;(2分)
③希望风把她吹到仙山,过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她对理想的追求。(2分)
鉴赏诗歌思想内容、表达技巧先仔细 品味词句,理解词句的内容。“九万里风鹏正举”化用了《庄子。逍遥游》中鲲鹏‘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一句,再结合全词可知,这是在描写自己的梦境,可见词人极富想象力,意境恢宏,语言奔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两句,想象词人正在同风交流,让风把词人吹到仙山,过上自由自在的生活,从而表达了词人对理想的追求。这些想象都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16(1)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3)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①不可胜数②悬而未决 ③孜孜不倦(每空 1分)
正确使用成语第①空, 根据后文对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树、金杖、边璋等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的列举,以及“先后出土编号文物近一万三千件”可知,此处是说三星堆遗址考古发现的古蜀秘宝很多,故可填“不可胜数”之类的成语。第②空,根据“还没有寻得完整答案”可知,许多关于三星堆遗址的谜题尚未得到解决,故可填“悬而未决”之类的成语。第③空,根据前文可知,三星堆遗址还有很多谜题有待考古人解开,这要求他们必须勤恳地对待考古发掘工作,付出不懈努力,故可填“孜孜不倦”之类的成语。
18.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脊为“长江文明之源”。(3分)
辨析并修改病句,画横线的句子共有两处语病:一是主动被动错误,称为"前应加上“被”;二是不合逻辑,根据“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可知,前文表述的重点应是长江流域属于中华文明的母体,故可在“同属”前加上“一样”。
三星堆遗址是指①位于四川省广汉市②距今有5000至3000年历史、③文化内涵丰富.④出土文物丰富珍贵、⑤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的⑥古蜀文化遗址。
20.①因而很多家长选择使用驱蚊手环②就是添加了避蚊胺等(药物)成分③因此(在此)提醒广大家长(每处2分)
21.因为驱蚊手环内含有属于农药成分的避蚊胺等药物,所以家长们需购买正规产品并合理使用。(4分)
22.材料解读材料由 “器”引出关于“成器”和“不器”的两种观点:“器”本身是有具体用处的,因此“成器”喻指要成为在某方面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又因为“器”的作用往往单一、有局限,所以孔子说“君子不器”,认为不应该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被“器”的壁垒所束缚。导写部分要求谈“成器”和“不器”带来的启示,并结合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联系现实生活,“成器”可以理解为身怀一技之长且在某一方面有所建树,|一层而“不器”则可以理解为涉猎广泛,博学多才。还可以思考,作为当代青年,是否要“成器”,如何才能“成器”,要不要“不器”,等等。注意结合自身发展来谈。
立意指导①以“不器”之心 ,做“成器”之人;②先"成器”,再“不器”;③“不器”方是“大器”;④打破“器”的壁垒;⑤"成器”与“不器”,皆为君子;等等。绝密★启用前
大庆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诸子之学,兴起于先秦,当时一大批富有创见的思想家喷涌而出,蔚为思想史之奇观。在狭义上,诸子之学与先秦时代相联系;在广义上,诸子之学则不限于先秦而绵延于此后中国思想发展的整个过程,这一过程至今仍没有终结。
诸子之学的内在品格是历史的承继性以及思想的创造性和突破性。“新子学”,即新时代的诸子之学,也应有同样的品格。这可以从“照着讲”和“接着讲”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而言,“照着讲”主要是从历史角度对以往经典作具体的实证性研究,诸如训诂、校勘、文献编纂,等等。这方面的研究涉及对以往思想的回顾、反思,既应把握历史上的思想家实际说了些什么,也应总结其中具有创造性和生命力的内容,从而为今天的思考提供重要的思想资源。
与“照着讲”相关的是“接着讲”。从思想的发展与诸子之学的关联看,“接着讲”接近诸子之学所具有的思想突破性的内在品格,它意味着延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以近代以来中西思想的互动为背景,“接着讲”无法回避中西思想之间的关系。在中西之学已相遇的背景下,“接着讲”同时展开为中西之学的交融,从更深的层次看,这种交融具体展开为世界文化的建构与发展过程。中国思想传统与西方思想传统都构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资源,而世界文化的发展,则以二者的互动为其重要前提。这一意义上的“新子学”,同时表现为世界文化发展过程中创造性的思想系统。相对于传统的诸子之学,“新子学”无疑获得了新的内涵与新的形态。
“照着讲”和“接着讲”二者无法分离。从逻辑上说,任何新思想的形成,都不能从“无”开始,它总是基于既有的思想演进过程,并需要对既有思想范围进行反思批判。“照着讲”的意义,在于梳理以往的思想发展过程,打开前人思想的丰富内容,由此为后继的思想提供理论之源。在此意义上,“照着讲”是“接着讲”的出发点。然而,仅仅停留在“照着讲”,思想便容易止于过去,难以继续前行,可能无助于思想的创新。就此而言,在“照着讲”之后,需要继之以“接着讲”。“接着讲”的基本精神,是突破以往思想或推进以往思想,而新的思想系统的形成,则是其逻辑结果。进而言之,从现实的过程看,“照着讲”与“接着讲”总是相互渗入:“照着讲”包含对以往思想的逻辑重构与理论阐释,这种重构与阐释已内含“接着讲”;“接着讲”基于已有的思想发展,也相应地内含“照着讲”。“新子学”应追求“照着讲”与“接着讲”的统一。
(摘编自杨国荣《历史视域中的诸子学》)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广义上的诸子之学始于先秦,贯穿于此后中国思想史,也是当代思想的组成部分。
B. “照着讲”主要指对经典的整理和实证性研究,并发掘历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内涵。
C. “接着讲”主要指接续诸子注重思想创造的传统,在新条件下形成创造性的思想。
D. 不同于以往诸子之学,“新子学”受西方思想影响,脱离了既有思想演进的过程。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以突出“新子学”与历史上诸子之学的差异。
B. 文章指出理解“新子学”的品格可从两方面入手,并就二者的关系进行论证。
C. 文章以中西思想交融互动为前提,论证“新子学”“接着讲”的必要和可能。
D. 文章论证“照着讲”“接着讲”无法分离,是按从逻辑到现实的顺序推进的。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对经典进行文本校勘和文献编纂与进一步阐发之间,在历史上是互相隔膜的。
B. 面对中西思想的交融与互动,“新子学”应该同时致力于中国和世界文化的建构。
C. “照着讲”内含“接着讲”,虽然能发扬以往的思想,但无助于促进新思想生成。
D. “新子学”要参与世界文化的发展,就有必要从“照着讲”逐渐过渡到“接着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近年来,人们看到,不毛之地变成绿洲,黄土高原披上绿装。中国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在全球2000年到2017年新增绿化面积中,约1/4来自中国,贡献比例居全球首位。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调节气候,缓解全球变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0年底,全国森林面积2.2亿公顷,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56.1%,湿地保护率达到50%以上,森林植被碳储备量91.86亿吨,“地球之肺”发挥了重要的碳汇价值。谈到森林与碳汇、碳汇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唐小平解释道,国际社会所谈的碳汇,主要是指森林碳汇,即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并储存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十四五”林业草原保护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4.1%,森林蓄积量达到180亿立方米,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达到25%左右,森林蓄积量达到190亿立方米,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实现稳中有降。中国在交出一份亮眼的生态成绩单的同时,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摘编自《植树造林,为世界增绿降碳》《人民日报海外版》2022年01月06日)
材料二:
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水草丰沛的皇家猎苑,清末实行开围募民、垦荒伐木,加之连年战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为高原荒丘,林草植被稀少。塞罕坝机械林场于1962年建立,因缺乏在高寒、高海拔干旱瘠薄沙地造林的成功经验,1962、1963连续两年造林成活率仅有8%。面对造林的失败,塞罕坝机械林场摸索总结了高寒地区全光育苗技术,为全场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奠定了坚实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攻克造林技术难关,探索出幼苗保墒、防寒越冬等一整套的造林技术,进一步提升造林成效。三年来,累计完成攻坚造林10.1万余亩,平均造林保存率95%以上。塞罕坝机械林场从自然保护、经营利用和观赏游憩三大功能一体化经营出发,在调整资源结构、低密度培育大径材、实现林苗一体化经营的同时,全面发挥人工林的经济和生态双重效能,提升森林质量。自上世纪80年代林场转入营林阶段以来,累计抚育森林258万亩次,塞罕坝森林结构不断优化,森林质量不断提升。
(摘编自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
材料三:
地处毛乌素沙漠风口地带的右玉,荒凉的沙地曾经随处可见。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70多年来,每年春秋两季,各级领导干部主动带头义务植树,促进了全县林业生态建设和防沙治沙的有力、有序开展。随着生态环境不断向好发展,植树复绿的“路线图”也在顺应当下实际不断更新,进入21世纪,全面加快了林业建设由“绿”变“富”步伐……为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种下的沙棘苗,已经逐渐长成繁茂的沙棘林。沙棘产业不仅带动了经济发展,也带动了农户继续参与到绿化中去。如今的右玉已经形成拥有75万只羊、40万亩小杂粮、4.2万亩多样化种植和20多家绿色农业龙头企业的绿色产业体系。而依托优美的生态环境,右玉还建成一批生态观光旅游景区,大力发展起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森林文化旅游产业。
从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沙化严重地区,到宜居宜业宜游的山西唯一的全县域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生态质量的持续改善,增强了右玉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也让右玉人民拥抱了更美好的生活。
(摘编自姚亚奇 杨珏《山西右玉荒漠化治理推动绿色发展——在大漠荒原遇见绿水青山》《光明日报》2022年04月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据统计,截至2017年,中国新增绿化面积贡献比例位居全球第一,目前中国在森林资源增长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B.与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相关的“碳汇”一词,国际社会上是指树木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固定,并存储在森林植被和土壤中。
C.处于高寒、高海拔地带的塞罕坝退化为植被稀少的高原荒丘,这与近代以来清政府实行的政策以及战争等人为因素密不可分。
D.右玉处于沙漠风口地带,到处是荒凉的沙地,经过多年持续不断地植树造林,现在已经发展起各种森林文化旅游产业。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2030年要实现碳达峰并稳中有降,需要提升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为此我国已经做好发展规划。
B.材料二中,塞罕坝机械林场不断提升技术,造林成活率已由8%提升到95%,造林面积不断增长,塞罕坝已成为中国生态修复的典型。
C.材料三中,右玉将大漠荒原变成绿水青山,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D.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介绍了塞罕坝、右玉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经验和成绩,展现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6.塞罕坝与右玉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有哪些共通之处?请结合材料概括说明。(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信 仰 邓石岭
下午两点半,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我刚打开办公室的门,他也跟进来了。我沏了一杯茶,坐定,自顾喝茶,没理他。他没有像以往毫不客气地在沙发上坐下来,而是局促地站在屋子中间,抖瑟着。我没叫他坐,他也不坐。
他姓蔡,70多岁了,是上访专业户,我们都叫他蔡老头。办公室的人陆陆续续地来上班了,看见他,都乐了,都说,蔡老头,又从北京回来了呀?见到某某了吗?某某指的是中央的一个大人物。他说,回来了。又给每个人都敬上烟。抽的是大中华。老头今天有喜事了?我不问,其他人也不问,都去忙自己的事,把老头一个人撂在屋中间。他有话自然会说。他果然就说了,他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我们都将头抬了起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又都一齐看着蔡老头。
老头高兴了,自个儿搬了个凳子,坐了下来,猛吸了一口烟,说,解决了,我的问题解决了。
我说,这么说,他们认定你是1940年入党的了?
老头说,不,他们说我是1949年入党的。
一屋子的人都笑了起来,几个人差点笑出了眼泪。只有老头不笑,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我们。我们也像看着怪物一样看着他。
蔡老头真是个怪物。就为到底是哪一年入党的问题,十几年来,他一直在上访。本来,不管是1940年还是1949年入党的,他都享受离休待遇。可是他固执得很,死认定自己是1940年入的党,十几年里,他跑广州跑北京,工资都倒贴进去了。这一次,他去北京,是去找一个和自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蔡老头说,是真金,就不怕烈火烧。
我对他说,这么说,蔡老头,这一次你没有找到你那位战友?
不,找到了。老头说,他也说我是1940年入的党,我确实是1940年入的党。就是那一年,日本鬼子的炸弹炸伤了我的左腿。老头说着就卷起他的裤腿,把那碗口大的疤指给我们看。
老头的固执劲又来了。屋子里的几个人又都笑了起来。按惯例,老头接下来会呈上他那一叠厚厚的材料。那一叠材料里有上至中央下至村委会的公章,老头每到一个地方申诉,就一定叫人家盖上公章,明明那公章一点也不管用,可老头信它。那一叠材料里,就有我亲自给他盖上的十九个公章。我拿出公章来,准备给他盖上第二十个公章。
可这次老头没带材料来,见我们都笑,老头张开的嘴又闭上了。我说,蔡老头呀,你这次来,到底想干什么呀?老头搓搓手,说,嘿,我要干什么呀?突然又说,你们都是党员吧?办公室里几个年轻小伙子打趣道,蔡老头,党员又有什么用呀?你还是先弄清自己是哪一年入党的吧。老头激动起来了,满脸通红,牙齿咯咯地响。他大声说,我告诉你,小子,我是1940年入党的,我是老党员了。入党没用,干啥有用?你说说,你说说。泡歌厅、搞腐败,这些就有用了吗?你们这些人,还是共产党员吗?
老头几乎要跳起来了。他说,我这次去北京,我那位战友死了,他死了,我突然想开了,他干了一辈子革命,死了还将遗体捐献给国家,我还在哪一年入党的问题上争什么,我还算个共产党员吗?老头突然“啪”地一巴掌打在自己脸上。
清脆的一巴掌,像打在办公室每个人的脸上。大家都不说话,老头脸色发紫,我脱下一件衣服,披在他身上。
我的心里,流着长长的泪。
7.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小说善于运用环境描写,作品开篇的“下着细雨,天阴得有点发冷”就营造了一种沉重、 压抑的氛围,为后面蔡老头最终也没能证明自已1940年入党的悲剧奠定了伤感的基调。
B.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简单有趣,就是把一个场景生动地描绘出来,语言平实且生活化,通过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心理变化,富有感染力,叙述也条理清断,特色鲜明。
C.小说采用了多种手法来塑造主人公形象。通过对蔡老头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以及其他形象的侧面烘托,准确传神地体现了蔡老头的心理活动和感情变化,从而使该形象更具感染力。
D.“我”是蔡老头故事的见证者,也是蔡老头的同情者和支持者,所以“我”曾亲自在他的申诉材料上盖上十九个公章,并准备给他盖第二十个公章。
8.小说中的蔡老头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分析。(6分)
9.小说以“信仰”为题,用意何在?(6分)
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晋文公亡时,陶叔狐从,文公反国,行三赏而不及陶叔狐,陶叔狐见咎犯曰“吾从君而亡十有三年,颜色黧黑,手足胼胝”①,今君反国行三赏而不及我也,意者君忘我与!我有大故与!子试为我言之君。”咎犯言之文公,文公曰∶“嘻,我岂忘是子哉!死人者,不如存人之身;亡人者,不如存人之国;三行赏之后,而劳苦之士次之,夫劳苦之士,是子固为首矣,岂敢忘子哉!”
晋文公入国,至于河,令弃笾豆②茵席③,颜色黧黑,手足胼胝者在后,咎犯闻之,中夜而哭,文公曰∶“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 其不欲吾反国乎?”对曰“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颜色黧黑,手足胼胝,所以执劳苦,而皆后之;臣闻国君蔽士,无所取忠臣;大夫蔽游,无所取忠友;今至于国,臣在所蔽之中矣,不胜其哀,故哭也。”文公曰“祸福利害不与咎氏同之者,有如白水!”祝之,乃沈璧而盟。
介子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耳,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文公即位,赏不及推,推母曰:“盍亦求之?”推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推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安用文 ”其母曰∶“能如是,与若俱隐。”至死不复见推,从者怜之,乃悬书宫门曰:“有龙矫矫④,顷失其所,五蛇从之,周遍天下,龙饥无食,一蛇割股,龙反其渊,安其壤土,四蛇入穴,皆有处所, 一蛇无穴, 号于中野。”文公出见书曰:“嗟!此介子推也。吾方忧王室,未图其功。”使人召之则亡,遂求其所在,闻其入绵上山中。于是文公表绵上山中而封之,以为介推田,号曰介山。
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夫施德者贵不德,受恩者尚必报;是故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故《易》曰∶“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
【注】①胼胝∶手脚上的老茧。②笾豆∶ 古代祭祀及宴会时常用的两种礼器。竹制为笼,木制为豆。③茵席:褥垫。④矫矫:超凡脱俗,不同凡响。
10.下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B.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C.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D.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何/唯二三子者以为己力/不亦诬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笾豆茵席,所以资者也,而弃之”和“生生所资”(《归去来兮辞》小序)两句中的“资”含义相同。
B. “而皆后之”和“三子者出,曾皙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后”含义相同。
C.“盍亦求之”和“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盍”含义相同。
D. “厚之至也”与“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两句中的“厚”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咎犯听到晋文公的相关做法后,半夜里哭泣,晋文公对此疑惑不已并做出解释。
B. 介子推认为晋献公九子中,只有文公健在;主持晋国祭祀的国君,非文公莫属。
C. 文公即位后,多次行赏有功之臣都没有轮到陶叔狐,于是他托咎犯向文公陈情。
D.孔子认为君主治国要讲究德行,施恩不求回报,受恩则要必报,居功而不自傲。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亡也十有九年矣,今将反国,夫子不喜而哭,何也 其不欲吾反国乎 (5分)
臣劳勤以为君而不求其赏,君持施以牧下而无所德。(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注:此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
庄子《逍遥游》中有名句“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开篇描绘了海天一色的幽静画面,既有生活的真实感,又有梦境的虚幻感。
B.梦境中天帝的殷勤询问营造了一种和谐氛围,隐寓了词人对现实的失望。
C.“路长嗟日暮”写出词人日暮途远的求索之路,“谩有惊人句”又诉怀才不遇之感。
D.上阕写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下阕交代海中仙山为归宿,前后呼应,结构缜密。
15.本词浪漫主义色彩浓厚,请结合下阕最后三句简要分析这个特点。(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青泥岭是唐代入蜀的要道,悬崖万仞,山多云雨,李白在《蜀道难》中用“ , ”两句写出了人行其上的艰难情状和畏惧心理。
(2)荀子在《劝学》中以螃蟹作反例,写它虽有六跪和二螯,然“ ”,只因“ ”,阐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3)屈原的《离骚》中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是“ , ”。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市,分布面积12平方千来,距今已有5000至3000年历史,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它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城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
三星堆遗址作为古蜀文化遗址,文化内涵丰富,考古发现的古蜀秘宝①。其中高2.62米的青铜大立人、宽1.38米的青铜面具、高达3.95米的青铜神树等,均堪称独一无二的旷世神品。而以金杖为代表的金器,以饰满图案的边璋为代表的玉石器,亦多属前所未见的稀世之珍。2020年以来,三星堆遗址考古又有新发现:6个“祭祀坑”先后出土编号文物近一万三千件,包括完整的金面具、神树纹玉琮、重达100多斤的完整象牙等。
三星堆自1934年开始发掘至今,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历尽艰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考古成就,但目前的发现只是“冰山一角”,许多②的谜题还没有寻得完整答案,更多的未知话题又渐次被提出,这些都需要无数考古人③的努力。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答:
请结合文段主要内容给“三星堆遗址”下定义,要求表达简洁流畅,字数不超过70字。(5分)
答: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更易被蚊虫叮咬,涂抹驱蚊花露水效果往往不明显,①______。这类产品五花八门,有进口的也有国产的,不少用过的家长反映,驱蚊手环确实比驱蚊花露水好用。事实上,这类产品的作用原理与驱蚊花露水基本相似,②______,只不过添加的剂量更大,并且释放的过程更为缓慢。细心的家长会发现,避蚊胺等药物属于农药成分。那么这种成分安全吗?尤其是用在婴儿娇嫩的皮肤上会不会造成中毒或者过敏。
根据我国《农药管理条例》,只要是用来防蚊、驱蚊、杀灭蚊子的产品,都当作农药来管理。如果商家按照相关规定添加避蚊胺等农药成分,那么这类产品还是相对安全的。但问题就在于,少数不良厂商为了提高驱蚊效果,会在添加的剂量和农药种类上动心思。③______,驱蚊手环效果虽好,但也应注意两点:一是购买有农药生产批号的正规产品;二是不要让孩子长时间佩戴驱蚊手环,更不要让孩子啃咬手环。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答:
简述上面文字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内容包括产品名称、说话对象,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3分)
答:
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器,就是器物。器物,往往都是有具体用处的。《易经》中说:“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莫大乎圣人。”意思是说,圣人的伟大之处就在于生产各种财物,用于各个方面,制成各种器具,使天下都能受益。我们经常说某人“不成器”,意思就是说这人没有成为有用的人。所以“成器”就是成为一个给他人和社会带来利益的人。而《论语·为政篇》中孔子说“君子不器”,意思是对于家国天下来说,君子不应该像器皿一样,只有特定专用的功能,从而被“器”的壁垒所束缚。
“成器”和“不器”,给你带来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