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4.5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教学设计
基本信息 课题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课型 新授
执教者 课时 1课时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本节是八年级上册第五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第四章《细菌和真菌》第五节的内容。是在学生认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作用的基础上展开,引导学生认识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让学生参与多项实践活动及探究,使学生知道生物科学技术在生活、生产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旨在体现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表明细菌和真菌在生物圈中的重要作用,突出“人与生物圈”和谐发展的重要性。 本节内容主要包括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食品的保存和疾病防治,以及细菌与环境保护四个方面,其中关于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内容较少,而从学生参与生活实践、科学技术与社会关系方面的内容却相当丰富。
学情分析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对于人和动植物也是既有危害又有益处,但是对于正确认识细菌和真菌在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价值、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学生了解的还不是很多,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缺陷。本节重点从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方面进行学习。
教学目标 举例说出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尝试制作米酒。 3.关注细菌和真菌在食品制作、食品保存、疾病 防治,细菌在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食品腐败的原因和食品保鲜的方法。
难点 1.制作米酒。 2.理解细菌和真菌在各领域的作用。
教学策略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具 教材 ,PPT
教学过程 导入 教师:我们知道生活中常患的一些疾病,比如肺炎、咽炎、脚癣等,都是细菌和真菌造成的。可是,你知道吗 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物质。小小的细菌和真菌在防病和治病方面也大有用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学生自主学习三分钟,预习教材。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熟悉本节的相关内容,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问题引导,探究新知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的制作 1.(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生活中的很多食品都离不开细菌和真菌的发酵作用。什么是发酵呢 (2)播放视频“发酵现象”。 (3)提出问题:观看发酵现象,想一想,为什么瓶中的液体 会冒出气泡 气球为什么胀大了 观看视频,思考回答问题: 酵母菌将糖类物质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瓶中看到气泡的产生,挤瘪的气球会胀大。 设计意图:观看视频让学生更直观的看出发酵时所产生的现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多媒体展示不同的发酵产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84 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馒头和面包为什么会暄软多孔 与哪类微生物有关 (2)泡菜为什么有酸味 是哪种微生物的发酵成果 (3)酱和食醋利用了哪种微生物 学生阅读教材组内交流,回答: (1)馒头和面包制作利用了酵母菌,酵母菌发酵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和面包暄软多孔。 (2)制作泡菜利用乳酸菌,乳酸菌含有的酶能把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3)制酱用多种霉菌,制醋用醋酸菌。 教师补充讲解:乳酸菌是厌氧菌,在发酵过程中要创造无氧环境,所以,发酵用的容器要密封。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环境下都能生存,在有氧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的环境中,酵母菌将葡萄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酒精。馒头没有酒味,是因为酒精在蒸烤过程中挥发掉了。 3.制作米酒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材第 85 页制作米酒的过程,思考讨论下面问题: (1)加入酒曲前,为什么要将蒸熟的糯米饭冷却到常温 (2)加入酒曲的目的是什么 (3)天气冷时,为什么要保温 (4)酿酒过程中,为什么要将器皿密封 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 85 页,制作米酒的过程,小组内思考讨论相关问题,小组间在教师引导下交流讨论,明确问题答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作答: (1)为避免酒曲中的酵母菌等微生物在高温下死亡。 (2)通过酵母菌等微生物,先将糯米饭中的淀粉分解成葡 萄糖,然后再将葡萄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3)为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发酵提供适宜的温度。 (4)提供无氧的环境。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展示教材食物腐败现象的图片 讲解并提出问题:在夏天,食品如果保存不当,很快就腐败变质。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通过巴斯德的鹅颈瓶实验知道,肉汤的腐败是由来自空气中的细菌造成的。那么该如何保存食品呢 其原理是什么 2.设疑:根据细菌和真菌的生存条件,想一想,我们该如何保存食物 学生学习教材,回答问题: 1.食品中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会导致食品腐败,防止食品腐败的原理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2.利用冰箱保存食品,干燥保存等。 3.出示教材第 86 页“观察与思考”的图片上展示的食品,思考:这些食品用了几种保存方法 原理是什么 学生观察图片思考讨论它们分别用到的保存方法和原理。 4.师生共同总结: 图中用到五种方法,蘑菇用脱水法,鸭蛋用腌制法,牛奶加热灭菌原理,肉肠采用真空包装,罐头采用罐藏法。 5.教师补充:利用食盐或糖,用渗透的原理,造成食品脱水,比如蜜饯、果脯;还可以添加防腐剂等。防腐剂只要添加量在国家要求范围内,对人体是无害的。但是,很多不法商贩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期,超量添加防腐剂及其他添加剂,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此外,购买罐头时要注意,凹的,生锈的或鼓起的瓶盖都是已经变质的,不可以购买。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1.提出问题:你知道抗生素是如何产生的吗 主要治疗哪 类疾病 2.抗生素虽然能够用来治病,但是不能滥用。阅读教材第 88 页相关内容,了解超级细菌的诞生过程。 学生阅读教材,回答:抗生素是一些真菌产生的,能治疗细菌引起的疾病。阅读教材,小组讨论、交流,了解超级细菌的形成过程。明确抗生素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3.教师补充总结:抗生素的使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严格根据抗生素的适应症用药;要保障坚持按疗程用药;不要频繁更换药物;不要随意把抗生素当作预防感染的药使用。 4.科学家还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一些生物的某种基因转入一些细菌内部,使细菌能够生产药物,如胰岛素。你知道胰岛素的制取利用了哪种细菌吗 学生阅读教材,明确问题答案: 利用了大肠杆菌。把控制合成胰岛素的基因转入到大肠杆菌内,对大肠杆菌进行培养,从而产生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 (四)细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87 页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哪些细菌可以产生清洁能源 (2)需要给这类微生物创造什么环境 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 (1)甲烷菌。 (2)甲烷菌需要无氧环境。 2.教师补充讲解:甲烷是沼气的主要成分,是利用甲烷菌分解农作物秸秆及禽畜类粪尿中的有机物而形成的,既节能又环保。很多细菌可以处理污水,为环保做出巨大贡献。 三、总结收获,形成体系 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互相补充,对本节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四、巩固运用、拓展提升 教师提问:把新鲜的蔬菜放在冰箱内的冷藏室中,能适当延长保鲜时间,其原理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低温抑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消耗,达到保鲜的目的。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学以致用,巩固本节课的重点知识。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归纳本节课知识的主要内容,交流自己通过本节课学习的收获。
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一、细菌、真菌与食品制作 1.做馒头和面包用酵母菌,其原理是酵母菌把葡萄糖转化成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 2.制作泡菜用乳酸菌,乳酸菌含有的酶能把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二、细菌、真菌与食品的保存 1.食品腐败的原因:细菌和真菌生长和繁殖引起的 2.防止食品腐败的依据:杀死或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三、细菌、真菌与疾病防治 某些真菌能产生杀死或抑制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四、细菌、真菌与清洁能源和环境保护 在没有氧气的环境下,甲烷菌分解有机物,产生清洁能源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