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二:完成词语鉴赏,深入理解文本》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习任务二:完成词语鉴赏,深入理解文本》名师单元教学课件(3课时)(共2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5:1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学习任务二:完成词语鉴赏,深入理解文本》
学习任务设计说明
词语的积累不能离开具体的语境,否则就会失去积累的意义。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词语的选用对文意的影响很大,一词使用有误,常常会影响全篇意思的表达;反之,一个词语如果使用得当、巧妙,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第二课时
学习活动一:勾连所积累的词语,学习在语境中鉴赏
01
学习活动二:品味原文与该文,体会用语之巧妙
02
目 录
学习活动三:阅读理论文章,增加锤炼词语的意识
03
学习活动一:勾连所积累的词语,学习在语境中鉴赏
01
从自己整理的卡片中选择至少3个词语或者同义词语,鉴赏其在不同语境中的使用及表达效果,并进行交流、展示。
示例一: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赏析:
整句话像一个由“长空”至“浅底”的全景镜头,但又在全景中加入了近景和远景,聚焦到了“鹰”和“鱼”上,可谓远近相间、动静结合,是一幅开阔壮观的图景。
文中选用“鹰”和“鱼”两种生物作为例子,用“击”“翔”二字描写雄鹰在长空中搏击、鱼儿在水中轻快畅游。“击”有“进击”之势,“翔”有“横翔捷出”之感,描绘出一幅自由畅快、无拘无束的壮阔图景,让人不禁感叹这“击”“翔”二字透露出来的勃勃生气和奋发向上的努力。结合全文及作品背景,这“进击”之势、“横翔捷出”之感也充分写出中华人民革命斗争中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豪情壮志。
示例二:
关于“茫然”一词的赏析:
苏子的《赤壁赋》中“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一句中,有一个时常困扰大家的词语,那就是“茫然”。我们现在用这一个词语时,大都是指代无所知的样子,表达的是一种对于概念的界定不清。同样用“茫”来组词,“迷茫”也是差不多的意思。
如果这样去解读“凌万顷之茫然”便显得过于生硬,苏子撑着小舟,任由它随波逐流,越过无垠的江面,这本是辽阔的景象,然而下面苏子却“茫然”了,困顿而无所得,这样一来,不仅破坏了原有的语境,也使得这句话顿时索然无味,显得奇怪。
我们从句式的角度再来审视这句话。不难看出,“凌万顷之茫然”与“纵一苇之所如”同为定语后置句,即“中心语十之十定语”的形式,则“茫然”一词实际上是对于“万顷”的修饰或再解释,如果翻译成前文所述之意,就叫人啼笑皆非了。
我们如若从“茫然”的本义入手,对“茫然”的理解,重在“茫”上面,“然”不过是一个后缀,表示“……的样子”。“茫”是一个形声字,从水,芒声。故而它的本义便与水有关,是用来形容水势浩大,也引申为“阔大”“旷远”的意思。这样一来,“茫然”的本义便是“旷远阔大的样子”,修饰“万顷”,便觉得恰到好处。语序通顺了,句意便不难理解,整句话的意思也变成了“听任小船漂流而去,出没在旷远的江面上”,可以说“茫”之一字,境界全出。
当然,《诗经·卫风·河广》中也早有“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这样的佳句,若从化用的角度来看,“茫”字也以“旷远”为最佳。
点评:以上两位同学都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对词语的意思进行合理分析与鉴赏。在鉴赏的过程中,还能联系其他句子进行比较分析,思路清晰,呈现出了较高的鉴赏水平。
学习活动二:品味原文与该文,体会用语之巧妙
02
阅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的原稿与修改稿,看看鲁迅先生对原作进行了哪些修改,体会修改的意图,并至少说出你对其中10处词语修改的感悟与思考。
下面[ ]中的是修改后的文字,前面是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英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阴里长吟[也不必说呜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里直窜向云霄里去了[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如果用手指按住它的背脊,便会拍的一声,从后身喷出股烟雾[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的根是有像人形的,我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就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好得远[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长妈妈曾经讲给我一个故事听: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先前,有一个读书人住在古庙里用功],晚间,在院子里纳凉的时候,突然听到有人在叫他。答应着,四面一看,看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上[四面看时,却见一个美女的脸露在墙头上],向他一笑,隐去了。他很高兴;但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但竟给那走来夜谈的老和尚识破了机关]。说他脸上有妖气[说他脸上有些妖气],一定遇见“美女蛇”了;这是人首蛇身的怪物,能唤人名,倘答应,夜间便要来吃他的[倘一答应,夜间便要来吃这人的肉的]。他自然很……[他自然吓得要死,]而那老和尚却道无妨,给他一个小盒子,说只要放在枕边,便可高枕而卧。他虽然照样办,却总是睡不着,当然睡不着的。
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门外像是风雨声,他正抖作一团时,却听得豁的一声,一道金光从枕边飞出,外面便什么声音也没有了,那金光也就飞回来,敛在盒子里。后来呢?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美女蛇就被它治死了。
结末的教训是: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这故事使我很担心[这故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有时觉得胆怯[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走到百草园的丰草旁边时,也常常这想[走到百草园的草丛旁边时,也常常这样想]。
但直到现在还没有得到[但直到现在,总还没有得到],但也没有遇见过赤练蛇和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是常有的,但都不是美女蛇[叫我名字的陌生声音自然是常有的,然而都不是美女蛇]。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面大竹…… 用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
走到筛下时,将绳一拉[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总是养不过夜的[养不过夜的]。
这是闰土的父亲传授的方法,我不大能用[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一拉,跑去看时,却没有[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匹[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半天便能捕获二三十匹[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问他缘由[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 ,他却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没有等到它走到中间去[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作品示例: 示例一:
改动后加入了“早已”二字,首先让我们感到作者的童年似乎已经过去了很久,是一段尘封的记忆,正如书名《朝花夕拾》;其次就是能感受到作者对于百草园的恋恋不舍和对于百草园被卖掉的惋惜。
感悟
1.早已
“自然”“然而”不仅仅让这句话更有条理,更透露出作者对于“美女蛇”的好奇,确实是想见见它究竟是什么样子,有对于自己见不到“美女蛇”的惋惜;也许是母亲呼唤他的名字,又或许是长妈妈,略显俏皮,着实可爱。
2.自然、然而
感悟
将“却”改为“只”显示出闰土父亲的从容淡定;并且加入了“来不及”,不仅体现出闰土父亲的观察细致,更加表现出“我”年纪小没有耐心性子急,十分真实。
3.只、来不及
作品示例: 示例二:
1.从“泥墙根”变为“泥墙根一带”,将确切的某处泥墙根转变为及其附近区域,仿佛将“我”幼时在这一片小园子里自由穿梭的身影映现在读者眼前,而非拘在“泥墙根”某处特定地点,为语言平添了几分灵活之意。
2.把“就可以摘到覆盆子”改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读起来仿佛是一个活泼小童在眼前用着“还有……还有……”的句式,向我们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个象征着他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不禁让我们随他一起,听他在讲述覆盆子之前还说了泥墙根、何首乌;在讲述覆盆子之后还有赤练蛇……而覆盆子,只是他美好童年的一部分,语气更为亲切自然。
3.“闰土的父亲是半天便能捕获二三十匹”改为“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
①“半天”改为“小半天”,时间概述上给人以更为短暂之感,直言闰土父亲捕鸟雀技艺之高超。
②“二三十”改为“几十”,对于数量的描写从原本的概述改为更加概括的用“几”字计量,给人以自我想象的空间,突出数量之多,再次强调了闰土父亲高超的捕鸟技艺。
③“匹”改为“只”,量词的更改,更为贴近我们现今量词的使用习惯,语言阅读起来更加通顺。
点评:这两份作品都能根据语境,对修改后的用词达到的效果进行深入分析。当然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同学反映找出10处来进行鉴赏是有难度的。
学习活动三:阅读理论文章,增加锤炼词语的意识
03
文章不惮千遍改,有时候千锤百炼方能选出最适合表达文意的词语。
阅读朱光潜的《咬文嚼字》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五)以及徐仲华的《汉语词汇的基础知识》(选自《大师教语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并进一步体会词语选择对文章文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