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4 光和颜色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4 光和颜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6.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0-03-02 19:16:29

文档简介

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4 光和颜色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慈溪期末)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说明(  )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②太阳是球状体;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2.(2019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
B.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
D.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
3.(2019七下·天台期末)过多使用化肥会引起水污染,这是因为过多化肥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蓝藻看上去呈蓝绿色,是因为蓝藻能(  )
A.发出蓝光和绿光 B.透过蓝光和绿光
C.吸收蓝光和绿光 D.反射蓝光和绿光
4.(2019七下·台州期末)2019 年央视春晚武术表演《少林魂》节目中演员们的列队整齐有序, 同列中,后一人只能看到前一人,说明该列已成直线。下列词语中 “影”的形成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 B.杯弓蛇“影”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5.(2019七下·余杭期末)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6.(2019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7.(2019七下·丽水月考)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 B.闪闪发光的霓红灯
C.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D.点燃的蜡烛
8.(2019七下·温州期中)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
9.(2019七下·衢州月考)在学习“光的传播”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光线发生了弯曲;③搅拌均匀后光线又变直。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10.(2019七下·天台期中)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11.(2019七下·台州期中)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甲不动。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
A.始终菱形 B.从菱形到三角形
C.始终圆形 D.从菱形到三角形最后圆形
12.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水里有盐分
B.蔚蓝色天空映照的结果
C.太阳经漫反射产生的结果
D.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主要反射蓝光
13.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14.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15.一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16.(2017七下·宁海期中)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有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  )
A.L1<L2 B.L1=L2
C.L1>L2 D.以上都有可能
1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I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二、填空题
18.(2019七下·嘉兴期中)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是   色的,字是   色的。
19.(2019七下·余杭期中)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0.(2019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这种现象叫做   。将灵敏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   。
21.二维码(如图)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条形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22.(2017七上·杭州月考)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并把其中的一个涂成黑色,用中间有一截红墨水的玻璃导管相接,如图所示:
(1)把它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无色和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较高的是   ,可能的原 因是   。
(3)应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颜色最好涂成   色。
(4)进一步研究:将上述装置先放在 70℃的环境中恒温,然后再放入 20℃的环境中,先降到 20℃的是黑瓶,原因是   ,所以一般空调、汽车等的散热器都会做成这个颜色。
三、实验探究题
23.(2019七下·慈溪期末)某校在一次学生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关系”的活动中,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器材及生活废弃物(均已消毒),小明所在实验小组领取了如下物品:
A.250mL易拉罐2个 B.50m矿泉水瓶2个 C.铁皮两片 D.火柴 E.蜡烛 F.温度计 G.黑色密封带(用胶带代替
小明仔细查看后,发现每个实验组至少可以选择不同的三组材料进行实验。
(1)如果你是小明,请你选择合适的一组材料进行实验:    (填编号)。
(2)根据你所选的上述材料设计实验,写出简要步骤:    。
(3)假如小明的实验设计及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小明通过本实验得出的结论:     。
24.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所示:
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I.(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6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I。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1- 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   厘米。
(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没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25.(2019七下·永康期末)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 。
A.烛焰形 B.三角形 C.圆形 D.棱形
四、解答题
26.(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物体AB经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所成的像。
27.(2018七下·杭州月考)根据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2018 年 1 月 31 日,发生的“超级月全食”。
(2)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为什么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
(3)戴上蓝色眼镜,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28.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2)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29.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30.(2019七下·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另一端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是阳光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
①亮斑的形成不能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故①错误;
②因为亮斑是圆形的,所以太阳是球状体,故②正确;
③亮斑的形状只与太阳的形状有关,与树叶间的透光孔的形状无关,故③错误;
④亮斑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④正确。
那么这一现象说明②④是正确的。
故选C。
2.【答案】D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红外线的特点是热作用好,主要应用:汽车烤漆、浴霸、遥控器和红外线夜视仪;
(2)紫外线的特点是化学作用强,主要应用:杀菌消毒、验钞、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等。
【解答】A.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因此用太阳光杀菌,利用了不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蓝藻属于不透明体,因为它只能反射蓝光和绿光,所以呈现蓝绿色,故D正确,而A、C、B错误。
故选D。
4.【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应用有:排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解答】“影”的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 毕业合“影”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如果像距小,那么像就就是缩小的;如果像距大,那么像就是放大的。
(3)像的亮度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像越大,光线越分散,亮度越小。
【解答】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因此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
C.若向右拉动内筒,像距会增大,那么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错误;
D.若向左推动内筒,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那么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因此什么颜色的光照到上面,它就显示什么色;
(3)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因此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上面,它都显示黑色,据此解答。
【解答】在漆黑的房间内,红光照到鹦鹉的嘴和腹部上,它们反射红光,所以嘴和腹部是红色的;红光照到绿色的尾部时,全部被吸收,所以显示黑色,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而反射别人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据此解答。
【解答】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闪闪发光的霓虹灯和点燃的蜡烛都是自己发光,因此它们都是光源;而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是反射的灯光或太阳光,它自己不发光,因此它不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用任何颜色光照射白色物体上都会反射该颜色的光,即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物体是什么颜色,用相同种颜色的光或者白光照射到此物体上,此物体就反射该颜色的光。用其他颜色的光照射到该物体上,物体就不会反射光线,呈黑色。
【解答】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故答案为:D
9.【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
【解答】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光在水、玻璃等均匀的介质中都能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光在密度均匀的海波溶液里能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0.【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其它的物体,要么是它自己发光,要么是它反射光。
【解答】当枯井中无水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因为青蛙“观天”,所以光线从井口外面射向井里的青蛙,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当光线通过较大的孔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孔以外的光线全部被遮挡,所以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比较小时,就会发生小孔成像现象,这时光斑其实就是太阳的实像,其形状就是太阳的形状,据此解答。
【解答】开始一段时间内,纸片上的孔比较大,所以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即先是菱形然后是三角形;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小孔成像现象,这时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而是太阳的实像,即形状是圆形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解答】海水具有良好的吸收阳光的功能,当阳光照射到海水里时,红光、大部分紫光和五分之四的蓝光,在50m的深处都被吸收,只有五分之一的蓝光被反射回来,在人的视觉中,大海就成了蓝色的世界;
故选D。
13.【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和物体相同颜色的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光。
【解答】由于不同的色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经三棱镜折射后,白屏上会从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的玻璃,则只有红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红色,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的玻璃,则只有蓝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蓝色,故B错误;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红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红色,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绿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绿色,故D错误;
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
【解答】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中时,它的传播速度会减小;
故选B。
15.【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当人在远处的时候,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向路灯走近时,人与灯泡的夹角变大,形成的影子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并逐渐远离时,人与灯泡的夹角变小,形成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故选A。
16.【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例如物体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物体呈现白色是因为它什么颜色都不吸收,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而物体呈现黑色是因为它什么颜色的光都不反射,全部吸收了,因此我们说黑色吸光吸热,在根据热胀冷缩判断。
【解答】物体因为其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而有不同的颜色,而黑色不反射任何光,吸收了所有的光,因此甲瓶吸收了更多的热量,由于热胀冷缩,甲液柱移动距离L1大于乙瓶的L2。
故选C
17.【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针孔照相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烛焰上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下端,烛焰下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上端,所以成像是倒立的;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大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小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放大;因为烛焰的光透过小孔的多少是一定的,所以成像越大越暗,成像越小越亮;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
【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a正确;
b.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b正确;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如图所示,像变大,c正确;
18.【答案】蓝色;黑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其中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所有色光。
【解答】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红字反射的红光被玻璃吸收,透过玻璃看到的字是黑色的;白纸反射白光,白光透过玻璃后其它色光被吸收,只有蓝色光通过,因此看到的白纸是蓝色。
故答案为:蓝色;黑色
19.【答案】A;变大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要将小孔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上,就只能让通过小孔的光线射到光屏上,其它的光线绝对不能找到上面,否则会看不到像,因此圆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线就会越分散,照亮的面积就越大,所成的像自然变大。
【解答】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A;变大
20.【答案】光的色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 , 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 它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
【解答】 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将灵敏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21.【答案】不是;吸收;反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黑色能够吸收任何颜色的光;白色是反射任何颜色的光。
【解答】二维码本身不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因为黑色能够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而白色能够反射任何颜色的光;所以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将光吸收,而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即可获取网络相关的信息;
故答案为:不是;吸收;反射。
22.【答案】(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涉及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颜色的关系。(1) 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散热速度也越快;(2)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3)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水器中水的内能;
【解答】(1)由于黑色瓶子吸热本领大于白色,所以右边的玻璃瓶吸热多,温度高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玻璃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故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右边黑色玻璃瓶颜色比左侧的深,吸热本领更强,吸收的热量更多,温度也就越高;
(3)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吸收的热量越多越好,故应将管子涂成黑色:
(4)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同样散热速度也越快;
故答案为:
(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23.【答案】(1)AFG
(2)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热的吸收能力不同给1分)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为了探究表面颜色对吸热本领的影响,必须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控制材料等其它因素相同,改变物体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的变化判断即可;
(2)根据(1)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颜色和吸热本领之间的关系。
【解答】(1)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因此可选250mL的易拉罐2个,用黑色胶带改变易拉罐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确定吸热本领的大小,因此应选:AFG;
(2)实验步骤为: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
(3)通过实验可知,密封有黑色胶带的易拉罐的温度更高,说明物体的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24.【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目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5cm;(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
25.【答案】(1)烛焰和纸筒(小孔)
(2)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像的亮度与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必须控制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相等;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小孔的大小等会影响成像的亮度,因此探究猜想2时,必须控制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和小孔的面积大小相同;
(3)分析表格数据得到小孔大小与成像明亮程度的关系;
(4)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当方向是倒立的。
【解答】(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烛焰形,故选A。
26.【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27.【答案】(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黑色的吸热性远比其他颜色要来的高,这样就能加快雪地上的雪融化。
(3)不方便,红光不能透过蓝色透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月食现象是由于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太阳照光照到地球上,在地球的背面形成了巨大的阴影,当月球转到地球阴影区时就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月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物体在反射光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反射情况是不同的,白色能反射所有光,黑色吸收所有光,所以黑色物体在光照下温度升的快,雪会熔化得更快;
(3)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在透过有色玻璃时,能透过的光与玻璃的颜色是一致的,不一样的会被吸收,当红光从物体上反射来时,在穿过蓝色眼镜时,由于蓝色镜片只允许蓝光通过,所以红光会被挡住,物体反射的光不能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
28.【答案】(1)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红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1)由题干中园艺家的失败可知: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红花反射红光,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分析】白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而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29.【答案】(1)直线
(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考查学生分析实验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本类型题是学生的弱项,需要大量练习,不断提高自己。
(1)先分析介质的均匀程度,然后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行分析;(2)根据温度不同会使空气密度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即燃烧的酒精,其上方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根据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看到的像也不是固定位置。
【解答】(1)因为光在喷出的水雾中传播时,介质仍然是均匀的,故光是沿直线传播;
(2)点燃浅盘,酒精燃烧,其酒精周围的温度则不同,故燃烧的酒精上方的空气不再均匀,因此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
(3)因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像的位置不再固定,故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故答案为:(1)沿直线;(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
30.【答案】(1)实像
(2)D
(3)变大
(4)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
(2)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但是倒立的;
(3)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比,这个比值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解答】(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是实像;
(2)半透明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因此看到的是烛焰倒立的像,故选D;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像距与物距的比值增大,那么烛焰在塑料薄膜上的像会变大;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1 / 1浙教版科学 七年级下册同步练习 2.4 光和颜色
一、单选题
1.(2019七下·慈溪期末)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一现象能说明(  )
①光的传播速度很大;②太阳是球状体;③树叶间的透光孔都是圆形的;④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阳光下树影里有一个个圆形的亮斑,这是阳光通过树叶之间的缝隙形成的小孔成像现象;
①亮斑的形成不能说明光的传播速度很大,故①错误;
②因为亮斑是圆形的,所以太阳是球状体,故②正确;
③亮斑的形状只与太阳的形状有关,与树叶间的透光孔的形状无关,故③错误;
④亮斑是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④正确。
那么这一现象说明②④是正确的。
故选C。
2.(2019七下·慈溪期末)下列关于光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
B.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
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
D.用太阳光来杀菌,利用了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
【答案】D
【知识点】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红外线的特点是热作用好,主要应用:汽车烤漆、浴霸、遥控器和红外线夜视仪;
(2)紫外线的特点是化学作用强,主要应用:杀菌消毒、验钞、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等。
【解答】A.阳光主要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所组成,故A正确不合题意;
B.银行用验钞机识别伪钞,利用了紫外线的荧光效应,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用红外线灯治疗关节炎,利用了红外线的热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紫外线具有杀菌消毒作用,因此用太阳光杀菌,利用了不可见光具有较大的能量,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3.(2019七下·天台期末)过多使用化肥会引起水污染,这是因为过多化肥进入水体后会导致蓝藻大量繁殖。蓝藻看上去呈蓝绿色,是因为蓝藻能(  )
A.发出蓝光和绿光 B.透过蓝光和绿光
C.吸收蓝光和绿光 D.反射蓝光和绿光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透明体的颜色由它能够透过的色光决定,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解答】蓝藻属于不透明体,因为它只能反射蓝光和绿光,所以呈现蓝绿色,故D正确,而A、C、B错误。
故选D。
4.(2019七下·台州期末)2019 年央视春晚武术表演《少林魂》节目中演员们的列队整齐有序, 同列中,后一人只能看到前一人,说明该列已成直线。下列词语中 “影”的形成与此原理相同的是(  )
A.湖光倒“影” B.杯弓蛇“影”
C.立竿见“影” D.毕业合“影”
【答案】C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现象有:影、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应用有:排队、射击瞄准、激光准直等。
【解答】“影”的成像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
A.湖光倒“影”是光的反射现象形成的,故A不合题意;
B.杯弓蛇“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不合题意;
C.立竿见“影”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
D. 毕业合“影” 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凸透镜成像,故D不合题意。
故选C。
5.(2019七下·余杭期末)小欢用针孔照相机(即小孔成像实验装置)观察蜡烛的烛焰,若保持小孔和蜡烛的烛焰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正立的
B.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放大的
C.若向右拉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小
D.若向左推动内筒,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因此小孔成像成的是倒立的实像;
(2)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大小关系;如果像距小,那么像就就是缩小的;如果像距大,那么像就是放大的。
(3)像的亮度与像的大小成反比,即像越大,光线越分散,亮度越小。
【解答】A.若内筒位置不变,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倒立的,故A错误;
B.若内筒位置不变,此时像距小于物距,因此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是缩小的,故B错误;
C.若向右拉动内筒,像距会增大,那么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大,故C错误;
D.若向左推动内筒,像距会变小,像会变小,那么半透明膜上烛焰的像将变亮,故D正确。
故选D。
6.(2019七下·诸暨期中)如图所示的鹦鹉在太阳光下可以看到,嘴是红色的,腹部是白色的,而尾部是绿色的。在漆黑的房间内,小华在红光下观察该鹦鹉(  )
A.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黄色的
B.嘴和尾部是红色的,腹部是黑色的
C.嘴和尾部是黑色的,腹部是红色的
D.嘴和腹部是红色的,尾部是黑色的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2)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因此什么颜色的光照到上面,它就显示什么色;
(3)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因此无论什么颜色的光照到上面,它都显示黑色,据此解答。
【解答】在漆黑的房间内,红光照到鹦鹉的嘴和腹部上,它们反射红光,所以嘴和腹部是红色的;红光照到绿色的尾部时,全部被吸收,所以显示黑色,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2019七下·丽水月考)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 B.闪闪发光的霓红灯
C.闪闪发光的红宝石 D.点燃的蜡烛
【答案】C
【知识点】光源
【解析】【分析】能够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而反射别人的光的物体不是光源,据此解答。
【解答】正在工作的电脑显示屏、闪闪发光的霓虹灯和点燃的蜡烛都是自己发光,因此它们都是光源;而闪闪发光的红宝石是反射的灯光或太阳光,它自己不发光,因此它不是光源,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2019七下·温州期中)广告公司在拍摄水果广告时,为了追求某种艺术效果,在暗室里用红光照射装在白色瓷盘中的红色苹果。摄影师将看到(  )
A.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白色 B.苹果呈红色,瓷盘呈黑色
C.苹果呈黑色,瓷盘呈红色 D.苹果呈红色,瓷盘呈红色
【答案】D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特点,以及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什么决定的。用任何颜色光照射白色物体上都会反射该颜色的光,即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物体是什么颜色,用相同种颜色的光或者白光照射到此物体上,此物体就反射该颜色的光。用其他颜色的光照射到该物体上,物体就不会反射光线,呈黑色。
【解答】用红光照射白色瓷盘、红色苹果白色瓷盘,白色的物体能反射所有的色光,反射什么色光就是什么颜色,故瓷盘呈现红色.红色的苹果反射红光,故呈现红色;
故答案为:D
9.(2019七下·衢州月考)在学习“光的传播”后,小明做了一个实验,过程如下:①用激光笔射向水中,观察到光线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②在A点处慢慢注入海波溶液后光线发生了弯曲;③搅拌均匀后光线又变直。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结果,正确的是(  )
A.光的传播需要介质
B. 光只有在水中才沿直线传播
C.光在海波溶液里不能沿直线传播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即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
【解答】A.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故A错误;
B.光在水、玻璃等均匀的介质中都能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
C.光在密度均匀的海波溶液里能沿直线传播,故C错误;
D.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沿直线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10.(2019七下·天台期中)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B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我们之所以能够看到其它的物体,要么是它自己发光,要么是它反射光。
【解答】当枯井中无水时,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因为青蛙“观天”,所以光线从井口外面射向井里的青蛙,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11.(2019七下·台州期中)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明设计了开有菱形状孔(边长约为5厘米大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紧贴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向水平移动乙,甲不动。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实验记录正确的是(  )
A.始终菱形 B.从菱形到三角形
C.始终圆形 D.从菱形到三角形最后圆形
【答案】D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当光线通过较大的孔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孔以外的光线全部被遮挡,所以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当孔比较小时,就会发生小孔成像现象,这时光斑其实就是太阳的实像,其形状就是太阳的形状,据此解答。
【解答】开始一段时间内,纸片上的孔比较大,所以光斑的形状与孔的形状相同,即先是菱形然后是三角形;当孔小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小孔成像现象,这时光斑的形状与小孔形状无关,而是太阳的实像,即形状是圆形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我们看到大海平静时,海水呈蓝色,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水里有盐分
B.蔚蓝色天空映照的结果
C.太阳经漫反射产生的结果
D.其他色光多被海水吸收,主要反射蓝光
【答案】D
【知识点】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所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的。
【解答】海水具有良好的吸收阳光的功能,当阳光照射到海水里时,红光、大部分紫光和五分之四的蓝光,在50m的深处都被吸收,只有五分之一的蓝光被反射回来,在人的视觉中,大海就成了蓝色的世界;
故选D。
13.如图,让一束太阳光照射三棱镜,射出的光射到竖直放置的白屏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其他颜色的光消失,只留下红色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玻璃,则白屏上蓝色光消失,留下其他颜色的光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红纸上看到彩色光带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则在绿纸上看到除绿光外的其他颜色的光
【答案】A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色散
【解析】【分析】太阳光经三棱镜折射后会发生色散,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
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的色光决定的,无色透明的物体透过所有的色光,彩色的透明物体只透过和物体相同颜色的光;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的色光,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的色光,彩色物体只反射与物体颜色相同的光。
【解答】由于不同的色光的波长不同,通过三棱镜的折射程度不同,所以经三棱镜折射后,白屏上会从上而下出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说明太阳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
A、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红色的玻璃,则只有红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红色,故A正确;
B、如果在白屏与棱镜之间竖直放一块蓝色的玻璃,则只有蓝光透过,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了,白屏上只留下了蓝色,故B错误;
C、如果把一张红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红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红色,故C错误;
D、如果把一张绿纸贴在白屏上,只反射绿光,其它颜色的光被吸收,只能看到绿色,故D错误;
故选A。
14.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它的传播速度(  )
A.增大 B.减小
C.保持不变 D.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答案】B
【知识点】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解析】【分析】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3×108m/s,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等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
【解答】光在其它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小,当光线从空气进入某种液体中时,它的传播速度会减小;
故选B。
15.一人经过一盏路灯时,灯光照射人所形成的影子的长度变化是(  )
A.先变短后变长 B.先变长后变短
C.逐渐变长 D.逐渐变短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答】当人在远处的时候,人与灯光的夹角较小,形成的影子长;
当人逐渐向路灯走近时,人与灯泡的夹角变大,形成的影子变短;
当人经过路灯并逐渐远离时,人与灯泡的夹角变小,形成的影子会逐渐变长;
故选A。
16.(2017七下·宁海期中)如图所示,把两只烧瓶的一侧都涂成黑色,另一侧都涂成白色,瓶口都用单孔橡皮塞连接有一段有色液柱,两个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同时将甲涂黑的一侧正对太阳。将乙白色的一侧正对太阳,几分钟后,记录有色液柱移动的距离甲为L1,乙为L2则 (  )
A.L1<L2 B.L1=L2
C.L1>L2 D.以上都有可能
【答案】C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物体颜色由它反射的光的颜色决定。例如物体呈现红色是因为它反射红光,物体呈现白色是因为它什么颜色都不吸收,反射所有颜色的光。而物体呈现黑色是因为它什么颜色的光都不反射,全部吸收了,因此我们说黑色吸光吸热,在根据热胀冷缩判断。
【解答】物体因为其反射不同颜色的光而有不同的颜色,而黑色不反射任何光,吸收了所有的光,因此甲瓶吸收了更多的热量,由于热胀冷缩,甲液柱移动距离L1大于乙瓶的L2。
故选C
17.用自制针孔照相机观察烛焰,有以下四种说法:
a.薄膜上出现的烛焰的像是倒立的;
b.薄膜上烛焰的像可能是缩小的也可能是放大的;
c.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烛焰的像变大I
d.保持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前推动内筒,烛焰的像更明亮。
对于这四句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abcd B.acd C.ab D.cd
【答案】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针孔照相机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原理,烛焰上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下端,烛焰下端发出的光线经小孔后照到光屏上端,所以成像是倒立的;像可能放大可能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大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缩小,当物与孔的距离小于屏与孔的距离时,成像放大;因为烛焰的光透过小孔的多少是一定的,所以成像越大越暗,成像越小越亮;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形状与物的形状相同。
【解答】a.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a正确;
b.孔离物的距离大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缩小,孔离物的距离小于孔离屏的距离时,像放大,b正确;
c.小孔和烛焰的距离不变,向后拉动内筒,增加筒长时,如图所示,像变大,c正确;
二、填空题
18.(2019七下·嘉兴期中)你在一张白纸上用红色的笔写下“科学”两个字,再透过蓝色的玻璃看这张纸是   色的,字是   色的。
【答案】蓝色;黑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
(2)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其中无色透明体能够透过所有色光。
【解答】蓝色的玻璃只能透过蓝色光,其它色光被吸收,因此红字反射的红光被玻璃吸收,透过玻璃看到的字是黑色的;白纸反射白光,白光透过玻璃后其它色光被吸收,只有蓝色光通过,因此看到的白纸是蓝色。
故答案为:蓝色;黑色
19.(2019七下·余杭期中)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    (填“A”或“B”)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A;变大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要将小孔所成的像成在光屏上,就只能让通过小孔的光线射到光屏上,其它的光线绝对不能找到上面,否则会看不到像,因此圆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
(2)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光线就会越分散,照亮的面积就越大,所成的像自然变大。
【解答】在“制作小孔成像观察仪”活动中,需要把制作好的圆筒插人易拉罐中,如图所示,圆筒的A端是用半透明薄纸制成的光屏。用制成的小孔成像观察仪观察静物时,移动圆筒位置,增大光屏与小孔之间距离,则光屏上像将变大。
故答案为:A;变大
20.(2019七下·温州期中)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这种现象叫做   。将灵敏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   。
【答案】光的色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知识点】光的色散;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 , 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 , 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
(2)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 它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
【解答】 一束太阳光射向狭缝经过三棱镜到达白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A、B间出现了彩色光带,A处为红光,B处为紫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将灵敏温度计放在A的外侧时,其示数增大更明显,这是因为红外线具有热效应可以使物体温度升高。
故答案为:光的色散;红外线具有热效应。
21.二维码(如图)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的条形码,用手机摄像头扫描二维码时可快速登录网页,访问网络数据。二维码   (填“是”或“不是”)光源,当手机扫描二维码(实际是手机红外线探头抓取图形)时,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白色部分将光   (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就可以获取网络相关信息。
【答案】不是;吸收;反射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紫外线、红外线
【解析】【分析】(1)光源是指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黑色能够吸收任何颜色的光;白色是反射任何颜色的光。
【解答】二维码本身不发光,所以它不是光源;
因为黑色能够吸收任何颜色的光,而白色能够反射任何颜色的光;所以二维码中黑色部分将光吸收,而白色部分将光反射,再通过专门的解码器解码即可获取网络相关的信息;
故答案为:不是;吸收;反射。
22.(2017七上·杭州月考)取两个相同的玻璃瓶,并把其中的一个涂成黑色,用中间有一截红墨水的玻璃导管相接,如图所示:
(1)把它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2)无色和黑色玻璃瓶里的温度较高的是   ,可能的原 因是   。
(3)应用实例:太阳能热水器的管子颜色最好涂成   色。
(4)进一步研究:将上述装置先放在 70℃的环境中恒温,然后再放入 20℃的环境中,先降到 20℃的是黑瓶,原因是   ,所以一般空调、汽车等的散热器都会做成这个颜色。
【答案】(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此题主要涉及物体的吸热本领与物体颜色的关系。(1) 物体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散热速度也越快;(2)温度升高,气体体积增大;(3)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水器中水的内能;
【解答】(1)由于黑色瓶子吸热本领大于白色,所以右边的玻璃瓶吸热多,温度高瓶内的气体受热膨胀,使得玻璃导管中的红墨水向左移动,故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右边黑色玻璃瓶颜色比左侧的深,吸热本领更强,吸收的热量更多,温度也就越高;
(3)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吸收的热量越多越好,故应将管子涂成黑色:
(4)物体的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同样散热速度也越快;
故答案为:
(1)红墨水的液面左高右低;
(2)黑;黑色物体吸收太阳的热量较多,升温较快,气体受热膨胀就更明显;
(3)黑;
(4)黑色物体散热快
三、实验探究题
23.(2019七下·慈溪期末)某校在一次学生探究“物体吸热本领与表面颜色关系”的活动中,向同学们提供了一些实验器材及生活废弃物(均已消毒),小明所在实验小组领取了如下物品:
A.250mL易拉罐2个 B.50m矿泉水瓶2个 C.铁皮两片 D.火柴 E.蜡烛 F.温度计 G.黑色密封带(用胶带代替
小明仔细查看后,发现每个实验组至少可以选择不同的三组材料进行实验。
(1)如果你是小明,请你选择合适的一组材料进行实验:    (填编号)。
(2)根据你所选的上述材料设计实验,写出简要步骤:    。
(3)假如小明的实验设计及操作都没有问题,请你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推断小明通过本实验得出的结论:     。
【答案】(1)AFG
(2)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其它合理答案均可)
(3)物体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不同颜色的物体对热的吸收能力不同给1分)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分析】(1)为了探究表面颜色对吸热本领的影响,必须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控制材料等其它因素相同,改变物体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的变化判断即可;
(2)根据(1)中的实验原理设计实验步骤;
(3)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体颜色和吸热本领之间的关系。
【解答】(1)使用两个实验进行对照,因此可选250mL的易拉罐2个,用黑色胶带改变易拉罐表面的颜色,通过温度计测量温度确定吸热本领的大小,因此应选:AFG;
(2)实验步骤为:将其中一个易拉罐用黑色胶带密封,把这两个易拉罐放在阳光下照射一段时间,然后分别用温度计测量它们的温度并记录;
(3)通过实验可知,密封有黑色胶带的易拉罐的温度更高,说明物体的表面颜色越深,吸热本领越强。
24.小东和几位同学做手影游戏时发现,手影的大小经常在改变,那么手影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他猜想:影子的大小可能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有关,他们借助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探究影子高度与光源到物体距离的关系。
实验中,把手电筒正对黑板擦由近及远先后放在距离黑板擦不同的位置,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分别测出影子在墙面上的高度,记录数据如下表
所示:
手电筒和黑板擦的距离I.(厘米) 20 30 40 50 60 70
黑板擦影子的高度H(厘米) 20 17 14.5 13.6 13 12.6
(1)分析数据他们发现:若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当手电筒由近及远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   
(2)为了进一步发现其中的规律,他们根据数据绘制了影子的高度H随手电筒到黑板擦距离I。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当手电筒到黑板擦的距离1- 35厘米时,影子的高度H大约是   厘米。
(3)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较远时,观察图象的变化趋势发现,影子变小得   (填“快”或“慢”);没想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的大小将   。
【答案】(1)减小
(2)15.5
(3)慢;基本不变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为实验探究题,通过分析题目信息,可以得出答案。
【解答】(1)由记录的数据表可以看出,当手电筒由近处逐渐远离黑板擦时,影子的高度随之减小;(2)由坐标图象可知,当L=35cm时对应的H大致高度为15.5cm;(3)从图象中曲线的变化趋势可发现,当手电筒距黑板擦较远时影子变化较慢,当手电筒距离黑板擦足够远时,影子大小基本不变。
故答案为:(1)减小;(2)15.5;(3)慢;基本不变
25.(2019七下·永康期末)学习小组用图甲所示的圆柱形纸筒做“探究小孔成像规律”的实验,发现像的大小不同,亮度也不一样。
关于像的亮度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提出以下猜想:
猜想1: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
猜想2:与小孔的形状有关。
猜想3:与小孔的大小有关。
(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   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
(3)为验证猜想3,固定烛焰、小孔和光屏位置,只改变圆孔直径,观察现象如下表。
圆孔的直径/mm 小于1.0 1.0 1.5 2.0 2.5 4.0
像的清晰度 清晰 清晰 清晰 清晰 较模糊 模糊
像的明亮程度 ——逐渐变亮→
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   。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 。
A.烛焰形 B.三角形 C.圆形 D.棱形
【答案】(1)烛焰和纸筒(小孔)
(2)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A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像的亮度与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和小孔到光屏的距离有关,探究像的亮度与小孔到光屏的距离的关系,必须控制
烛焰和纸筒(小孔) 的距离相等;
(2)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 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小孔的大小等会影响成像的亮度,因此探究猜想2时,必须控制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 和小孔的面积大小相同;
(3)分析表格数据得到小孔大小与成像明亮程度的关系;
(4)在小孔成像的实验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当方向是倒立的。
【解答】(1)验证猜想1时,应固定烛焰和纸筒(小孔)的位置,让光屏从图示位置沿纸筒慢慢远离小孔,在这过程中观察光屏上像的亮度。
(2)验证猜想2时,固定烛焰、纸筒和光屏的位置,更换使用如图乙所示的三个小孔进行实验,分别观察比较所成像的亮度。他们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没有控制孔的大小(面积)相同;
(3)实验现象表明:在小孔成像清晰时,小孔越大,成像越明亮;
(4)通过该探究实验,当成像清晰时,可观察到的像的形状有烛焰形,故选A。
四、解答题
26.(2017七下·宁海期中)请画出物体AB经小孔在右边光屏上所成的像。
【答案】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即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可缩小、可放大或等大的实像。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物体上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下部,物体下部的光线通过小孔后,射到了光屏的上部,倒立的实像是小孔成像的特点。
【解答】发光物体的每一个点都可看作为点光源,每个点光源发出的光都会通过小孔照到屏幕的某个区域.A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下边缘,到达光屏下部,B点发出的光线经小孔上边缘,到达光屏的上部,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如图:
27.(2018七下·杭州月考)根据光学知识,解释下列现象。
(1)2018 年 1 月 31 日,发生的“超级月全食”。
(2)当阳光照在雪地上时,为什么黑色物体下面的雪会熔化得更快?
(3)戴上蓝色眼镜,在红色的灯光下行走方便吗?为什么?
【答案】(1)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2)黑色的吸热性远比其他颜色要来的高,这样就能加快雪地上的雪融化。
(3)不方便,红光不能透过蓝色透镜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月食现象是由于日地月三者在一直线上,地球在中间,太阳照光照到地球上,在地球的背面形成了巨大的阴影,当月球转到地球阴影区时就出现了月食现象,所以月食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
(2)物体在反射光时,不同颜色的物体的反射情况是不同的,白色能反射所有光,黑色吸收所有光,所以黑色物体在光照下温度升的快,雪会熔化得更快;
(3)眼睛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反射的光进入人的眼睛,光在透过有色玻璃时,能透过的光与玻璃的颜色是一致的,不一样的会被吸收,当红光从物体上反射来时,在穿过蓝色眼镜时,由于蓝色镜片只允许蓝光通过,所以红光会被挡住,物体反射的光不能进入人的眼睛。
【解答】
28.园艺家为何失败
一个爱园艺的人,发现植物叶子多数呈绿色,可能是植物喜爱绿色光的缘故,于是他将温室的房顶和四周都安装绿色玻璃,只让阳光中的绿色光照射植物.他认为这样必将使植物生长更快,产量更高,可是园艺家失败了.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植物反射的是绿光,也就说明绿光正是植物不喜欢的,只给植物照绿光,植物就会缺少所需的其他色光而生长慢,甚至枯萎。
(1)不透明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
(2)红花会反射什么颜色的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为什么看到叶子是绿色的?
【答案】(1)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2)红光
(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知识点】物体的颜色
【解析】【解答】(1)由题干中园艺家的失败可知: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2)红花反射红光,因为不透明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3)太阳光照在树叶上,我们看到树叶是绿色的,是因为阳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分析】白光是复色光,包括各种颜色的光,而物体的颜色由所反射的色光决定;各种颜色的物体被白光照射,看到的是它的本色。
29.小雨在吃烤肉串时,偶然发现了一个现象:通过烤炉上方看对面的人,感觉对面的人好像在晃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小雨根据学过的知识进行分析:火炉上方的空气被加热后,其疏密程度在不断发生变化,光进入这种不均匀的热空气会发生折射,传播方向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看起来感觉对面的人在晃动。为了验证这种分析是否正确,回到家后,小雨利用一支激光笔、一个装有酒精的浅盘及火柴,进行了如下的探究。
(1)如图所示,将激光笔固定在小桌上沿水平方向照射,用喷壶向激光笔的前方喷水,看到激光笔发出的一束红光射向墙面,墙面上有一个红色光点保持不动,这说明光在均匀的空气中是   传播的。
(2)如果要让这束红光穿过不均匀的空气,接下来小雨的做法应该是:   。
(3)如果小雨的分析是正确的,他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是:   。
【答案】(1)直线
(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
(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本题通过光沿直线传播现象和光的折射现象,考查学生分析实验以及设计实验的能力,本类型题是学生的弱项,需要大量练习,不断提高自己。
(1)先分析介质的均匀程度,然后根据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进行分析;(2)根据温度不同会使空气密度不同的思路进行分析,即燃烧的酒精,其上方空气的密度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3)根据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看到的像也不是固定位置。
【解答】(1)因为光在喷出的水雾中传播时,介质仍然是均匀的,故光是沿直线传播;
(2)点燃浅盘,酒精燃烧,其酒精周围的温度则不同,故燃烧的酒精上方的空气不再均匀,因此点燃浅盘中的酒精,让激光笔发出的红光在燃烧的酒精上方照射;
(3)因为光在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光的传播路径不再是直线,因此像的位置不再固定,故墙面上的光点在晃动。
故答案为:(1)沿直线;(2)将装有酒精的浅盘放在激光笔前方的下侧,用火柴点燃酒精;(3)墙上红色的光点在晃动。
30.(2019七下·嵊州期末)如图所示,用钉子在易拉罐底部的中央钻一个小孔,将易拉罐的另一端顶部剪去后,蒙上一层半透明塑料薄膜,这样就制成了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蜡烛置于小孔前的适当位置,观察并研究小孔成像的特点。
(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是   (选填“实像”或“虚像”)。
(2)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塑料薄膜上看到的是 。
A.三角形光斑 B.圆形光斑
C.烛焰的正立像 D.烛焰的倒立像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会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   。
【答案】(1)实像
(2)D
(3)变大
(4)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及应用
【解析】【分析】(1)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是实像,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的是虚像;
(2)在小孔成像中,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但是倒立的;
(3)小孔成像中,像的大小取决于物距和像距的比,这个比值越大,所成的像越大。
【解答】(1)烛焰在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由实际光线会聚而成,因此是实像;
(2)半透明塑料薄膜上所成的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因此看到的是烛焰倒立的像,故选D;
(3)当蜡烛靠近小孔时,像距与物距的比值增大,那么烛焰在塑料薄膜上的像会变大;
(4)晴天太阳透过树叶缝隙在地面上形成圆形光斑与上述原理相同。地面上的圆形光斑大小不一的原因是:树叶缝隙到地面的距离不同。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