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溜索 课件(共18张PPT)+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7 溜索 课件(共18张PPT)+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6 11:34:57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第2单元
7 溜 索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下)
怒江大峡谷
导入新课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
溜索
检查预习
作者简介
阿城,原名钟阿城,生于北京,原籍重庆江津,中国内地作家、编剧。处女作《棋王》。
生难字词
跺( )
千钧之力( )
顷刻( )
滇西( )
锱铢( )( )

diān
qǐng
duò
(1)字音
呕( )
ǒu
战战兢兢( )( )( )( )
zhàn
绞( )
盘桓( )
huán
jiǎo
zhū
jūn
zhàn
jīng
jīng
(2)词义
锱铢:
锱和铢是古代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锱,四锱等于一两。比喻极其微小的数量。
拿不定主意;犹豫。
迟疑:
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
俯身:
极短的时间。
顷刻:
三十斤为一钧,千钧即三万斤。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千钧之力:
形容因害怕而微微发抖的样子。也形容小心谨慎的样子。
战战兢兢:
看望;察看。
探视:
梳理情节
1.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首领带领马帮一起溜索过怒江。
点击播放
2.小说的情节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马帮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马帮的汉子们决定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在首领的指导下胆战心惊地溜索。
结局: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深层探究
1.首领是一个怎样的人?默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描写首领的语句,分析首领的性格特征。
①“首领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稳稳”“笑一笑”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首领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
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
体现了首领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首领对他人的关爱。
总结:
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2.本文用不少笔墨写牛,这对环境描写和人物刻画各有什么作用?
牛不肯挪动半步的恐惧和溜索时流泪发抖:
①侧面表现怒江峡谷的高峻险恶;
②与“我”战战兢兢互相映衬,又与领队及汉子们的勇敢无畏形成反衬。
3.文中描写了峡谷的险峻气势,请分析其表现特色。
以壁顶为观察点,变换视角,从视觉、听觉、内心感受多方面描写,使人如临其境。
4.分析下列语句的表达作用。
万丈绝壁飞快垂下去,马帮原来就在这壁顶上。……怒江自西北天际亮亮而来,深远似涓涓细流,隐隐喧声腾上来,着一派森气。俯望那江,蓦地心中一颤,惨叫一声。
视觉描写和听觉描写相结合,写出了怒江峡谷壁顶孤悬、高峻、险恶的特点,“一派森气”“蓦地心中一颤”等心理方面的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我”初次直面峡谷时的震颤、惊恐之情,让读者如临其境。
课堂小结
这篇小说通过写一处奇险的环境,一群过河的马帮汉子,一次溜索的经历,表达了作者对马帮汉子们在自然面前接受挑战、战胜艰险精神的赞美,也传达对团结协作、相互信任、相互关爱等美好品德的颂扬。
板书设计
环境:险恶
牛:哀叫、发抖
“我”:畏惧、恐惧
首领、汉子们:沉着、果断
溜索
完成学生用书对应课时练习
作业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