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第6单元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人教版 九年级 语文(下)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王若想成就一番霸业,身边都有几位敢进谏的大臣;战国时齐威王也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
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作品简介
《战国策》是战国时国别史汇编,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又称《国策》《国事》,由西汉刘向编订,共33篇,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它记载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记录了各国谋臣的策略和言论。它语言流畅,写人记事真切、生动。它是先秦历史散文中的一朵奇葩,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
写作背景
春秋战国之际,诸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进行游说,施展着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各国统治者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发生的。
生难字词
(1)字音
朝于齐( )
期年( )
窥镜( )
衣冠( )
朝服( )
昳丽( )
yì
zhāo
guān
jī
cháo
kuī
间进 ( )
jiàn
(2)词义
修:
窥镜:
照镜子。
长,这里指身高。
偶然进谏。间,间或、偶然。
间进:
旦日:
第二天。
整体感知
朗读指导。
1
点击播放
读第1段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
读第2段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
第3段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皆朝于齐”等词语。
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2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进谏的依据。邹忌与徐公比美,发觉受蒙蔽,从中体味出国君不易听到直言的道理,并决定“入朝见威王”。
进谏的内容。邹忌以自己受蒙蔽之事讽谏齐威王,用自己的切身体会,以事设喻,启发齐威王省悟到纳谏的必要性。
纳谏的举措及结果。齐威王接受邹忌的劝告,立即颁布政令,悬赏求谏。齐威王纳谏除蔽,政治清明,使齐国国势强盛,威震诸侯。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长,这里指身高
早晨穿戴好衣帽
照镜子
光艳美丽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丽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第二天
译文: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与(客)坐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
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 私我也;妾之美我者,
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次日,第二天
同“熟”,仔细
远远不如
认为我美
偏爱
译文: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都认为(我)比徐公美
宫里侍妾一类女子
君主左右的近侍之臣
没有谁
全国范围内
蒙蔽,这里指所受的蒙蔽
译文: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
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
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
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当面指责
在公众场所议论
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译文: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命令:“大小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并能使我听到的,受到下等奖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
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
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满一年
常常,不时
偶然进谏
到齐国来朝见
在朝廷上取得胜利。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译文: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还不时有人偶然进谏;满一年后,即使有人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精读课文
邹忌是如何“讽谏”齐威王的?
1
邹忌入朝后,并未单刀直入向齐威王进谏,而是以“闺房小事”谈自己的体会,然后以类比的方式委婉进谏。
邹忌是从什么地方看出齐威王受了蒙蔽的?
2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意味着齐威王有改正缺点的勇气,振兴国家的决心。
齐威王设上、中、下三等奖赏的区别在哪里?嘉奖进谏者意味着什么?
3
区别在于批评者勇气的大小
邹忌讽谏的结果如何?
4
齐威王接受了谏言,发布政令,广开言路,悬赏求谏。始而“门庭若市”,继而“时时而间进”,最后“无可进者”,终于“战胜于朝廷”。
文中依次叙述“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进谏者的人数,这是为什么?
5
体现齐国的政治日益清明,说明纳谏效果显著。
深层探究
分析本文在说理以及记叙上的特点。
1
三问
问其妻
问其妾
问其客
三答
君美甚……君也
徐公何……君也
徐公不……美也
三思
私臣
畏臣
有求于臣
三比
莫不私王
莫不畏王
莫不求王
三赏
面刺,上赏
上书,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令初下,门庭若市
数月后,时时间进
期年后,无可进者
三态
邹忌现身说法
齐威王广开言路
各国“皆朝于齐”
分析人物形象。
2
本文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刻画了邹忌和齐威王两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请结合文意简要分析。
邹忌:
课文首先通过“三问”“三答”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实事求是,善于思考,能够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然后写邹忌进谏时的“三比”,表明他又是一个忠君爱国、勇于进谏、善于进谏的人。
齐威王:
从一个“善”字,可以看出齐威王是一位善于纳谏的开明君主;从“三赏”可以看出齐威王的明智果断和兴利除弊的决心。而“三进”“四国朝齐”则从侧面表现出齐威王措施得力、改革成效十分显著,侧面反映了他的贤明。
课堂小结
这篇文章的对话含蓄隽永,耐人寻味。通过语言描写塑造了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
拓展延伸
借助网络,了解《战国策》里其他有关讽谏的故事。积累一些出自《战国策》的成语。
门庭若市
狐假虎威
画蛇添足
鹬蚌相争
板书设计
皆以美于徐公
妻私臣——宫妇左右私王
(一)邹忌讽谏
妾畏臣——朝廷之臣畏王
客求臣——四境之内求王
(生活小事)
(以小见大)
(国家大事)
(二)齐王纳谏
三赏
面刺——上赏
书谏——中赏
谤讥——下赏
三变
初——门庭若市
数月——间进
期年——无可进
战胜于朝廷
王之蔽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