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界的地形(第二课时)(同步训练)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
1.图中点A的海拔高度可能是( )
A.大于260米 B.小于260米
C.240~260米之间 D.260~280米之间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2.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200米 C.600米 D.500米
3.图中河流处的地形部位是( )
A.山脊 B.陡崖 C.山谷 D.山峰
4.关于图中地理事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戊处适合攀岩 B.丙坡较陡,丁坡较缓
C.甲山峰的海拔高度在500米-600米之间 D.该图为地形剖面图
读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该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A点爬到山顶C处比较费力气 B.从B点爬到山顶C处比较省距离
C.虚线AC段等高线稀疏,是陡坡 D.虚线BC段等高线密集,是缓坡
6.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 )
A.200米 B.150米 C.100米 D.50米
7.下列四幅图中,地形部位表示为鞍部的数字是( )
A.B.C.D.
8.下图是一幅未绘制完成的等高线地形图。请你判断下列填绘(注)正确的是( )
A.在甲处填绘鞍部 B.在乙处填绘陡崖
C.在丙处填绘小河 D.在丁处填注350
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下列有关地形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上 B.丘陵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C.高原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D.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下
10.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表示平原的颜色一般用( )
A.白色 B.黄色 C.绿色 D.蓝色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
11.读某区域等高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以下两地所在位置的地形或部位的名称:杏花村——____,荷花湖——____。
(2)钱家村位于虎头峰的____方向。判断的依据是上____下____,左____右____。
(3)R1、R2处有可能发育河流的是____。原因____。
(4)某登山者在虎头峰上欲从南坡或北坡下山,那么他沿____(选填“南”或“北”)坡下山难度较大。依据____。
(5)如果钱家村和杏花村的图上距离约为3.5厘米,则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为____千米。
(6)图中采用的是____比例尺。此外还有一种常用的比例尺为____比例尺。
12.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到江西庐山研学旅行。此次研学任务如下表,图1为指导教师为此次活动提供的等高线地形图。根据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任务1 地形部位研究:沿山脊线、山谷线行走,观察其两侧地势的高低
任务2 实地测量陡崖的相对高度
任务3 通视问题研究:登顶汉阳峰,看能否直接观察到甲村
任务4 坡度研究
(1)任务1:在A、B两条小路中,选择______小路,沿着山谷线行走,发现沿途两侧的地势较高;选择______小路,沿着山脊线行走,发现沿途两侧的地势较低。
(2)任务2:到______处(填图1中字母代号)测得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为______(填下列序号:①60米;②120米;③180米)。
(3)在图2中绘出从汉阳峰到甲村的地形剖面图______。根据绘图情况,初步判断在晴天登顶汉阳峰后______(能或不能)直接看到甲村。
(4)从陡坡下山对膝关节损伤较大,应选则通往______(甲村或乙村)方向的步道较适宜。
参考答案与解析
【答案】1.D
【解析】由图可知,每两条等高线的差值为20米,所以等高距为20米,A点超过了260米的等高线,但是还没有达到280米的等高线,所以A点的海拔高度,应该处于260~280米之间。结合所给答案A、B、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2.D
【解析】读图可知,①地海拔为100米,②地海拔为600米,故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600-100=500米,故D正确,故选D。
【答案】 3.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流经的等高线向海拔高的凸起,故为山谷,山谷为集水线,常形成河流,故C正确,故选C。
【答案】4.A
【解析】读图可知,戊处的等高线重叠,故为陡崖,适合攀岩,故A对;丙处等高线较稀疏,故坡度较缓,丁处等高线较密,坡度较陡,故B错;甲处山峰在600米等高线内,故海拔应为600-700米之间,故C错;该图为地形等高线图,非剖面图,故D错;故选A。
【答案】5.B
【解析】读图分析,等高线密集表示坡陡,等高线稀疏表示坡缓,从缓坡爬山省力,从A点爬到山顶C处比较省力气 ,A错误;从B点爬到山顶C处,距离较近,比较省距离,B正确;虚线AC段等高线稀疏,是缓坡,C错误;虚线BC段等高线密集,是陡坡,D错误。故选B。
【答案】6.B
【解析】读图分析,地形图上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该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是150米,故选B,ACD错误。
【答案】7.B
【解析】①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A错误;②处位于等高线地形图中两个相邻山岭之间的相对较低处,为鞍部,B正确;③处等高线凸向高处,为山谷,C错误;等高线四周高,中间低,为盆地,D错误。故选B。
【答案】8.B
【解析】由图可知,甲处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顶地形,故A错误。乙处有多条等高线重合在一起,是陡崖地形,故B正确。丙处等高线向低处凸出,是山脊地形,不太可能形成河流,故C错误。图中区域的等高距是100米,所以丁处的海拔是400米,故D错误。故选B。
【答案】9.B
【解析】9.地表的地形分五种基本地形,分别是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丘陵的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上、500米以下, 高原海拔一般在1000米以上,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0.C
【解析】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棕褐色表示高山和高原,白色表示雪山。在不同的等深线之间,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浓,表示地势越低;棕褐色越深,表示地势越高。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答案】11.(1) 鞍部 盆地
(2) 东北 北 南 西 东
(3) R2处 R1处为山脊,R2处为山谷
(4) 北 北坡等高线比南坡密集
(5)3.5
(6) 数字 线段
【解析】(1)据图可知,杏花村位于两山之间,比较平缓,属于鞍部;荷花湖海拔四周高,中间低,属于盆地。
(2)图中没有经纬网,也没有指向标,应该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判读方向,据此可知,钱家村位于虎头峰的东北方向。
(3)据图可知,R1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低处凸出,表明R1处为山脊;R2处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表明R2处为山谷,河流发育于山谷中,所以R2处可能发育河流,R1处不可能有河流发育。
(4)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据图可知,虎头峰的南坡和北坡相比,北坡等高线较为密集,坡度较陡,所以沿北坡下山难度较大。
(5)根据图中比例尺可知,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000厘米,即1千米,已知钱家村与杏花村之间的图上距离是3.5厘米,则两地之间图上距离是3.5×1千米=3.5千米。
(6)比例尺有三种表示方法: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图中采用的是数字式比例尺,此外线段比例尺也较为常用。
【答案】12.(1) B A
(2) D ②③
(3) 如下图所示:
能
(4)甲村
【解析】(1)由图可知,在A、B两条小路中,小路B等高线最弯处指向高处为山谷,发现沿途两侧的地势较高;小路A等高线最弯处指向低处为山脊,沿着山脊线行走,发现沿途两侧的地势较低。
(2)由图可知,该图的等高距为80米,D处等高线重合为陡崖;陡崖处有两条等高线重合,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在(21)80米=80米到(21)80米=240米之间,即②③正确。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连接甲村与汉阳峰,1.作一条与MN线段等长的水平线;2.用分规在MN线段上量取每两条等高线之间的距离,移到水平线上,3.根据需要,定出合适的垂直比例尺,以决定剖面的高度,4.在各点垂直线的顶点用曲线加以连接,就成为甲村与汉阳峰的地形剖面,答案如下图。从剖面图可以看出,汉阳峰海拔高于甲村,能直接看到甲村。
(4)由图可知,从陡坡下山对膝关节损伤较大,应选则通往甲村方向的步道较适宜,该处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