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练习卷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这个人明明没见过孔雀,却不懂装懂,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B.马小虎和丁小闹因为谁的球技更高争论得面红耳赤。
C.有几棵果树生病了,很快便层林尽染,整个果园的果树全都叶黄花落。
2.根据诗句,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遥望洞庭山水翠( )
A.洞庭湖中的君山 B.远处的群山
3.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
。这里的花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里不仅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这里的果子也很多。香蕉、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
A.西双版纳是花的海洋 B.西双版纳是果的海洋
C.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4.下列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一句来写的。
B.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
C.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西沙群岛的海水一片蔚蓝,十分美丽。
5.(《海滨小城》)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B.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庭院、公园、街道、田野这四个地方。
C.军舰、海鸥、云朵、沙滩、海星这些都是文中写到的景物。
D.这篇课文是按照先总写后分写的结构来写的。这样写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把小城的美丽体现得淋漓尽致。
6.填空。
(1)《望洞庭》的作者是 代诗人 。
(2)苏轼是 文学家。字 ,号 ,与其父 弟 合称“ ”。
7.课外阅读。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 幼 幻 ) 无( 常 长 ) 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 秘 密 ) 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 漂) 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 戴 带 ) 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 戴 带 )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 幕 暮 ) 。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 飘 漂 ) 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 泻 泄 ) 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飘 漂 ) 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①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忘记返回。
②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将山头的云雾想象成 ,将半山的云雾想象成 。
(4)用“ ”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5)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 、 。
(6)你观察过天上的白云吗?它们有哪些变化呢?请你发挥想象,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写。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 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 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 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关键句来写的?用“ ”画出来。
(3)读了短文中划“ ”的句子,我知道刺猬的硬刺有2个作用,一是 ,二是 。
9.《习作:这儿真美》
你要描写什么风景?“这儿”是在什么地方?你为什么喜欢这道风景?
你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有哪些?
从哪些方面重点突出景物的一个特点?
按照什么顺序?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你的结尾:
10.生活中,你一定有过特别开心的事吧,仔细回忆一下,以“一件开心的事”为题,把它写下来。要求叙事完整,语句通顺,字数300字左右。
(进阶篇)2022-2023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三年级第六单元练习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试题(共10小题)
1.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这个人明明没见过孔雀,却不懂装懂,引得大家哄堂大笑。
B.马小虎和丁小闹因为谁的球技更高争论得面红耳赤。
C.有几棵果树生病了,很快便层林尽染,整个果园的果树全都叶黄花落。
【解答】A、B正确。
C.有误,层林尽染:山上一层层的树林经霜打变红,像染过一样。用于果树生病不恰当。
故选:C。
2.根据诗句,给带点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遥望洞庭山水翠( )
A.洞庭湖中的君山 B.远处的群山
【解答】“遥望洞庭山水翠”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刘禹锡的《望洞庭》,诗句的意思是:远远眺望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山:洞庭湖中的君山。
故选:A。
3.选择合适的句子,将序号填在横线上。( )
。这里的花有红的、紫的、白的、黄的,五彩缤纷,美丽极了!这里不仅有芍药、美人蕉、紫罗兰,还有许多奇花异草。这里的果子也很多。香蕉、荔枝,果实累累,挂满树梢。肥硕的木瓜簇拥在一起。还有一种芒果,长得又肥又大,一个就有一斤重,果肉有五寸厚,而核只有拇指那么大。
A.西双版纳是花的海洋 B.西双版纳是果的海洋
C.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
【解答】本段主要描写了两层意思,一是写了这里有五彩缤纷的花;二是写了这里果实累累。故本段是围绕“西双版纳是花果的海洋”这句话写的。
故选:C。
4.下列关于《富饶的西沙群岛》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课文是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一句来写的。
B.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叙述的。
C.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D.西沙群岛的海水一片蔚蓝,十分美丽。
【解答】《富饶的西沙群岛》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西沙群岛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的喜爱之情。课文是按“总﹣分﹣总”的结构,围绕“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一句来写的,表达了作者对西沙群岛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绿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故选项A、B、C说法正确,选项D说法错误。
故选:D。
5.(《海滨小城》)下列表述无误的一项是( )
A.“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B.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写了庭院、公园、街道、田野这四个地方。
C.军舰、海鸥、云朵、沙滩、海星这些都是文中写到的景物。
D.这篇课文是按照先总写后分写的结构来写的。这样写结构清晰,条理分明,详略得当,把小城的美丽体现得淋漓尽致。
【解答】A.正确。“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
B.有误,这篇课文中,作者主要写了海上、沙滩、庭院、公园、街道5个场景。
C.有误,军舰、海鸥、云朵、沙滩都是文中描写的景物。“海星”不是文中描写的景物。
D.有误,这篇课文是按照先分写后总写的结构来写的。
故选:A。
6.填空。
(1)《望洞庭》的作者是 唐 代诗人 刘禹锡 。
(2)苏轼是 北宋 文学家。字 子瞻 ,号 东坡居士 ,与其父 苏洵 弟 苏辙 合称“ 三苏 ”。
【解答】(1)《望洞庭》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创作的一首诗.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2)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故答案为:
(1)《望洞庭》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
(2)苏轼是北宋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7.课外阅读。
庐山的云雾
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那里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尤其是变( 幼 幻 ) 幼 无( 常 长 ) 长 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 秘 密 ) 密 的色彩。在山上游览,似乎随手就能摸到(飘 漂) 漂 来的云雾,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 戴 带 ) 带 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 戴 带 ) 戴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 幕 暮 ) 暮 。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 飘 漂 ) 漂 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 泻 泄 ) 泄 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飘 漂 ) 飘 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1)用“\”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字。
(2)从文中找出与下面句子意思相符合的词语。
①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忘记返回。 流连忘返
②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瞬息万变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将山头的云雾想象成 白色绒帽 ,将半山的云雾想象成 玉带 。
(4)用“ ”画出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
(5)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请用文中的两个词语概括: 千姿百态 、 瞬息万变 。
(6)你观察过天上的白云吗?它们有哪些变化呢?请你发挥想象,仿照第三自然段写一写。
天上的云变化多端。 眼前的云朵,刚刚还是奔跑的战马,转眼间就变成了乖巧的小白兔;明明是我们喜欢吃的棉花糖,还没等看清楚,就又变成了飘浮在空中的白丝带。
【解答】(1)考查了对形近字、同音字的理解。结合语境理解,幼:年纪小,初出生的。幻:奇异地变化。根据语义应划去“幼”。常:不变的;固定的。长:两端的距离。根据语义应划去“长”。秘:不公开的,不让大家知道的。密:秘密。根据语义应划去“密”。飘:随风摇动或飞扬。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根据语义应划去“漂”。戴: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带: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根据语义应划去“带”。戴:加在头、面、颈、手等处。带:用皮、布或线等做成的长条物。根据语义应划去“戴”。幕:覆着在上面的帐。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根据语义应划去“暮”。飘:随风摇动或飞扬。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根据语义应划去“漂”。泻:液体很快地流。泄:液体或气体排出。根据语义应划去“泄”。飘:随风摇动或飞扬。漂:浮在液体上不动或顺着风向、流向而移动。根据语义应划去“飘”。
(2)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①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开,忘记返回。②瞬息万变:形容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3)考查对对句子的理解。从“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的一条条玉带”可知,把“山头的云雾”想象成“白色绒帽”,把“半山的云雾”想象成“玉带”。
(4)考查了对中心句的理解。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通过阅读可知,第2、3自然段的中心句分别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5)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从“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可知答案。
(6)考查了仿写句子。第三自然段运用了一些表示时间的词语,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据此仿写即可。
故答案为:
(1)幼 长 密 漂 带 戴 暮 漂 泄 飘;
(2)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3)白色绒帽 玉带;
(4)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5)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6)眼前的云朵,刚刚还是奔跑的战马,转眼间就变成了乖巧的小白兔;明明是我们喜欢吃的棉花糖,还没等看清楚,就又变成了飘浮在空中的白丝带。
8.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有趣的小刺猬
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它的身体活像一只老鼠,只是比老鼠大多了。它的头尖尖的,眼睛和耳朵很小,牙齿非常锋利,门牙特别长。刺猬的四(肢 枝) 肢 很短,跑起来很快。它的爪子像老鹰的爪子那么锐利,那么有力。除了腹部,刺猬浑身长满了像钢针一样的硬刺,又短又密。遇到强敌时,它就把身体蜷成一团,成为一个可怕的刺球,连凶猛的野猪也拿它没有办法。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 保卫) 保护 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夏天,正当人们进入梦乡的时候,它悄悄地从洞中爬出来,趁着月光,窜到瓜地里,用它那锋利的牙齿把瓜柄咬断,然后在地上打个滚,把硬刺扎进瓜皮,一翻身就背(bēi bèi) bēi 着瓜溜走了。
(1)选择文中括号里正确的读音或字词,用“√”画出来。
(2)文章是围绕哪句关键句来写的?用“ ”画出来。
(3)读了短文中划“ ”的句子,我知道刺猬的硬刺有2个作用,一是 保护自己 ,二是 搬东西 。
【解答】(1)考查选出文中括号里的正确字词和读音。肢:指人体手、脚、胳膊、腿的统称。也指某些动物的腿。枝:指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结合语境,应选择字“肢”。保护:指尽力照顾,使不受损害。保卫:保护使不受侵犯。结合语境,应选择词语“保护”。背:读“bēi”时,指用脊背驮。读“bèi”时,指躯干的一部分,部位跟胸和腹相对。结合语境,应选择读音“bēi”。
(2)考查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即中心句)。通过阅读短文内容可知,文中的“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是短文的关键句,短文围绕这句话分别从刺猬的长相、遇到强敌时的样子和夜里到瓜地偷瓜时的样子写出了刺猬的有趣。
(3)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文中的划曲线句子“刺猬不仅用硬刺保护自己,还用它来搬东西呢”说了刺猬身上的刺有两个作用:一是保护自己,二是搬东西。
故答案为:
(1)肢 保护 bēi;
(2)刺猬是一种有趣的小动物;
(3)保护自己 搬东西。
9.《习作:这儿真美》
你要描写什么风景?“这儿”是在什么地方?你为什么喜欢这道风景?
我要描写这儿真美。“这儿”指池塘里的荷花。看到亭亭玉立的荷花我喜欢。
你所描写的景物的特征有哪些?
池塘里的荷花的特征是清秀、迷人。
从哪些方面重点突出景物的一个特点?
通过视觉,味觉来突出荷花的美丽和清香。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当微风吹过来时,她便扭动着她那纤细的腰,跳起优美的舞姿。荷塘周围弥漫着醉人的清香。
按照什么顺序?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由远及近地描写荷花的姿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它的特点。
你的结尾: 这一切真是太美了!
【解答】故答案为:
我要描写这儿真美。“这儿”指池塘里的荷花。看到亭亭玉立的荷花我喜欢。
池塘里的荷花的特征是清秀、迷人。
通过视觉,味觉来突出荷花的美丽和清香。有的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当微风吹过来时,她便扭动着她那纤细的腰,跳起优美的舞姿。荷塘周围弥漫着醉人的清香。
由远及近地描写荷花的姿态。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突出了它的特点。
这一切真是太美了!
10.生活中,你一定有过特别开心的事吧,仔细回忆一下,以“一件开心的事”为题,把它写下来。要求叙事完整,语句通顺,字数300字左右。
【解答】范文:
一件开心的事
盼望着盼望着,九九重阳节终于来到了。这一天,我们三一班全体同学要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唱歌跳舞,献上一台精彩的文艺汇演,用我们的欢声笑语为老人送去节日的祝福。
到了敬老院,我们的第一项活动就是为老人佩戴红领巾。同学们身穿校服,手拿红领巾依次来到爷爷奶奶们的面前,娴熟而快速地打结,刹时,整个会场成了红色的海洋。当我们真诚地向老人表达敬礼、祝福时,他们的眼睛已噙满泪水,嘴唇颤动,扶摸着我们,不住地点头。亲爱的爷爷奶奶们,我知道你们年纪大了,耳朵背了,话说不成句了,可我能感受到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有激动,有回忆,有感谢,有幸福,有羡慕,还有对我们的希望。岁月无情,而今佝偻的身躯、沟壑般的皱纹、稀疏而银白的头发,更显出你们的积淀与厚重,在我们心中你们依然伟大、英俊、潇洒,依然是昨日的英雄。
我们的文艺表演开始了,节目精彩纷呈,有缓慢悠扬的独奏、有给力欢快的舞曲、还有声情并茂的诗朗诵,同学们尽情地展现自己最美的瞬间。老人们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一幅天伦之乐,和谐大家庭的画面展现在我们面前。
欢乐过后,老人该休息了,我们几人一组搀扶老人回房,赠送我们亲手制做的贺卡。该说再见了,走廊里,我回头一看,老爷爷还在门口望着我呢,那一刻,我的眼眶不由地湿润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让我们共同传承这一中华美德。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