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0 衢州)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始龀,跳往助之
B.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2.(2021 萧山区二模)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意象用来表情达意,如折柳惜别,以月亮寄思乡之情,以杜鹃啼血喻悲苦之情,以菊赞隐士之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等。
B.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阳”指汉水的北岸。
C.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为“五经”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颂,是各地的民歌。
D.古代文体多样,各具特点。如“说”,长于说理;“铭”,多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赠序”,可以表达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
3.(2021 温州模拟)温州的饮食文化,如同温州人精神般独树一帜,且深深扎根在每一个温州人的饮食习惯中,不论走到哪里,温州人始终不会忘记家乡恰到好处的酱油醋的味道。酱油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下列诗文相符合的是( )
A.桃花流水官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
C.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4.(2020 岱山县一模)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集》以作者姓名命名;《聊斋志异》以书斋命名;《柳河东文集》以居住地命名;《王右丞集》以谥号命名。
B.记,这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C.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天启是明熹宗年号,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是1622年,所以1623 年是癸亥年。
D.“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而非“清明”这个节气,因为后半句的“春暮”二字。
5.(2020 滨江区一模)根据律诗等有关知识,选出填入古诗《晚次鄂州》空缺处恰当的一项。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_____________.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A.月斜楼上五更眠 B.心随明月到胡天
C.肠断青天望明月 D.万里归心对月明
6.(2021 慈溪市模拟)小慈在展厅内收集对联,其中有一副有缺漏,请你帮他选出下联( )
上联:几度锻炼,终脱泥胎换瓷骨
下联:
A.一朝打磨,瓷城锦簇享盛名
B.千样釉色,越窑青瓷满乾坤
C.更经雕琢,始见素色染彩辉
D.一手用色,方绘万物演百态
7.(2018 广州)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8.(2022 杭州一模)如图两幅书法作品均出自课文插图,下列和它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品一的内容出自东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作品一的落款“丙子冬日”与“元丰六年”“庆历四年”的纪年方式相同。
C.作品二中“百眼清泉四季诗”是上联,“一湖碧水千秋画”是下联。
D.作品二中的横批“泉甲天下”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升的作用。
9.(2020 舟山三模)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C.“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著名文学家。
D.《巨人三传》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10.(2020 舟山二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管理者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开拓进取,积极担当。
B.在党中央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漠不关心群众疾苦的领导干部,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C.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晚会上,我班京剧社团将《贵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令领导、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D.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11.(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那是一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侵略者的国旗昂首挺胸,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12.(2020 滨江区一模)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木兰诗》 B.不亦乐乎﹣﹣《礼记》
C.舍生取义﹣﹣《孟子》 D.一鼓作气﹣﹣《左传》
13.(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B.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D.感谢你的热情邀请,行,届时我一定光临。
14.(2020 舟山二模)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禅让/禅房 取舍/退避三舍 怒发冲冠/弹冠相庆
B.揶揄/瑜伽 渎职/穷兵黩武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C.纤夫/纤巧 杂沓/纷至沓来 前仆后继/风尘仆仆
D.竹篙/枯槁 估测/沽名钓誉 伶俜无依/举止娉婷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15.(2020 南湖区一模)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愉悦。这种感觉有时像一只春燕(ǒu)______尔落在窗前,自如,写意,一会儿又穿过枝叶飞走了;有时像夏夜月光下的竹林,清风(fú)______面,风涛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有时又像秋日梧桐听雨,一滴一滴,到黄昏,到天明,平生无名______(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还有时像冬日寒山剩雪,霞光(yìng)______照,暖了人间,心上几多喜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美妙的阅读之旅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6.(2020 滨江区一模)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A.guān B.guàn)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面对màn延的疫情,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日子也好像被下了暂停键。愿你将最近这段停摆的日子当作一场内省(A.shěng B.xǐng):在朝夕相对的相处中检视自己是否真的了解父母;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自问最挂念谁最diàn记什么;在单调重复的状态下保持正念和温暖的心。
(1)冠(A.guān B.guàn)
(2)省(A.shěng B.xǐng)
(3)màn 延
(4)diàn 记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17.(2020 衢州)春节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疫情,这是一次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决,堪比战争。小语在浏览新闻时,发现有的媒体用“狙击战”,有的媒体用“阻击战”,小语不知道哪个正确。请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帮她解惑。
强信心,鼓士气!信心百倍打赢防疫阻击战!腾讯新闻
一条心一个目标,打赢防疫狙击战!澎湃新闻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狙击】jū jī埋伏在隐秘地点伺机偷袭敌人:~手
【阻击】zǔ jī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敌人
四.综合读写(共2小题)
18.(2021 桐乡市一模)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在段首补写一句话,以总领下文。要求30字以内,不得抄袭文段中的语句。
________。比如,海宁不养牛羊,却拥有中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嘉善没有森林,却是木业大县;桐乡不是羊毛产区,却建成了世界羊毛纱集散中心;海盐没有钢铁厂,“铁海盐”的紧固件却在全国响当当;平湖的棉花资源并不丰富,却是全国闻名的服装大县。嘉兴人把这种“两头在外”的生意经冠名为“零资源经济”,多么富有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就是那“蔚蓝色天空的黄金”。
19.(2021 杭州二模)下面是诗人成功创作的《致边防战士》小诗。请你根据划线句补全空缺处。
怀揣祖国的重托,怀揣人民的希望
远离亲爱的爹娘,远离温馨的故乡
巡逻在沙海,黄沙漫卷
清脆的驼铃,歌唱你们的青春
,
晶莹的露珠,点缀你们的军鞋
五.汉字书写(共1小题)
20.(2011 湖北)用行楷将“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写在答题卡上。要求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0 衢州)读高三的小文参加了学校举办的“成人礼”仪式,你觉得下面加点词中,与他年龄最接近的一项是( )
A.始龀,跳往助之
B.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D.豆蔻梢头年纪,芙蓉水上精神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
【解答】A.“始龀”指七八岁;
B.“不惑”指四十岁;
C.“加冠”指二十岁,古代男子成年时(二十岁)行加冠的礼节;
D.“豆蒄”指女子十三四岁。
故选:C。
【点评】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广泛积累,对于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历史典故,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应整理成册,时时记诵。
2.(2021 萧山区二模)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代诗歌意象用来表情达意,如折柳惜别,以月亮寄思乡之情,以杜鹃啼血喻悲苦之情,以菊赞隐士之恬然自处、傲然不屈等。
B.古人把山的北面、水的南岸叫作“阴”,山的南面、水的北岸叫作“阳”。如“阴阳割昏晓”的“阴”指泰山的北面。“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阳”指汉水的北岸。
C.与《书》《礼》《易》《春秋》并称为“五经”的《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颂,是各地的民歌。
D.古代文体多样,各具特点。如“说”,长于说理;“铭”,多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赠序”,可以表达对所赠亲友的赞许、推崇或勉励。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知识,文学作品中的地理、历史知识,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等知识。
【解答】ABD.正确。
C.有误,风,是各地的民歌,颂,是祭祀时的乐歌。
故选:C。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3.(2021 温州模拟)温州的饮食文化,如同温州人精神般独树一帜,且深深扎根在每一个温州人的饮食习惯中,不论走到哪里,温州人始终不会忘记家乡恰到好处的酱油醋的味道。酱油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与下列诗文相符合的是( )
A.桃花流水官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
B.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
C.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出自唐代李白的《山中问答》,写花随溪水,窅然远逝的景色,和酱油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无关。
B.出自李清照《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词作表达了作者怜花惜花的心情,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也流露了内心的苦闷,和酱油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无关。
C.出自《论语》,意思是:孔子说:“中庸这种道德,该是最高的了,大家已经是长久地缺乏它了。”和酱油醋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无关。
D.由“温州人始终不会忘记家乡恰到好处的酱油醋的味道”是一种情怀,是家的味道,是思乡情结,和“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主旨相符。
故选:D。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4.(2020 岱山县一模)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李清照集》以作者姓名命名;《聊斋志异》以书斋命名;《柳河东文集》以居住地命名;《王右丞集》以谥号命名。
B.记,这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和见解。
C.太元是东晋孝武帝的第二个年号,天启是明熹宗年号,壬戌是天干地支纪年,是1622年,所以1623 年是癸亥年。
D.“才过清明,渐觉伤春暮。”中的“清明”指的是清明节,而非“清明”这个节气,因为后半句的“春暮”二字。
【考点】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认真阅读题干,回顾所学完成选择。
【解答】A.有误,《王右丞集》以官职命名;
BCD.正确。
故选: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对课文的文学常识进行积累。
5.(2020 滨江区一模)根据律诗等有关知识,选出填入古诗《晚次鄂州》空缺处恰当的一项。
晚次鄂州
[唐]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_____________.
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
A.月斜楼上五更眠 B.心随明月到胡天
C.肠断青天望明月 D.万里归心对月明
【考点】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学常识。解答时需要掌握诗歌的分类、押韵的一些知识。
【解答】本首诗属于律诗,“程”“生”“声”都压“eng”韵,所以空缺处的诗句最后一字应该压“eng”韵,四个选项只有“明”压“eng”韵,所以此处应为“万里归心对月明”。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多读古诗词,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6.(2021 慈溪市模拟)小慈在展厅内收集对联,其中有一副有缺漏,请你帮他选出下联( )
上联:几度锻炼,终脱泥胎换瓷骨
下联:
A.一朝打磨,瓷城锦簇享盛名
B.千样釉色,越窑青瓷满乾坤
C.更经雕琢,始见素色染彩辉
D.一手用色,方绘万物演百态
【考点】对联.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的常识。先认真分析上联,然后从结构、内容、等方面找到下联。
【解答】“几度锻炼”偏正短语可以对“更经雕琢”,“终脱泥胎”对“始见素色”,“换瓷骨”动宾短语可以对“染彩辉”。
故选:C。
【点评】对联不仅不要形式上字数相同、结构一致,同时也需要内容相关。
7.(2018 广州)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 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
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 下联:精印人间好书
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 下联:夏鼎周钟,金石足光辉
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 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
【考点】对联.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根据题干要求,认真审读每个选项,所选对联内容要符合“二手图书书店”的特点。
【解答】A.最为恰当,“锦绣成文,原非我有”暗合“二手书”,“琳琅满架,惟待人求”符合“出售”特点;
B.适合印刷店;
C.适合古玩字画店;
D.适合药店。
故选:A。
【点评】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对应的词语词性一致,还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
8.(2022 杭州一模)如图两幅书法作品均出自课文插图,下列和它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作品一的内容出自东汉诸葛亮《诫子书》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B.作品一的落款“丙子冬日”与“元丰六年”“庆历四年”的纪年方式相同。
C.作品二中“百眼清泉四季诗”是上联,“一湖碧水千秋画”是下联。
D.作品二中的横批“泉甲天下”对整副对联的主题内容起补充、概括、提升的作用。
【考点】文学常识.
【分析】本题文化常识的积累。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平时学习中准确掌握文学知识,根据所给的书法作品分析判断。
【解答】A.有误,诸葛亮为三国时期人;
B.有误,后两者是按照皇帝的朝代纪年,丙子是天干地支纪年法;
C.有误,上下联有误,应是仄起平落,上下联互换;
D.正确。
故选:D。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9.(2020 舟山三模)下列关于名著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祥子在历经被抢劫、被敲诈、虎妞难产而死、小福子另嫁他人等一次次打击之后,彻底丧失了生活的梦想,由原来那个老实、坚韧、健壮的祥子变成了狡猾、麻木、吃喝嫖赌、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B.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塑造了一系列的知识分子形象,比如《藤野先生》中的藤野先生、《故乡》中的“我”以及《孔乙己》中的孔乙己等,这些人物都来自他的小说。
C.“唐宋八大家”是指包括韩愈、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柳宗元、欧阳修、曾巩在内的八位著名文学家。
D.《巨人三传》记叙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法国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高尚的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
【考点】名著综合;文学常识.
【分析】本道题考查学生对课本推荐名著的掌握程度。结合积累作答。
【解答】A.有误,小福子最终自杀,并非另嫁他人。
B.有误,《藤野先生》是散文,不是小说。
C.正确。
D.有误,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人。
故选:C。
【点评】阅读名著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名著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还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
10.(2020 舟山二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管理者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开拓进取,积极担当。
B.在党中央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漠不关心群众疾苦的领导干部,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C.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晚会上,我班京剧社团将《贵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令领导、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D.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考点】成语.
【分析】略
【解答】故选:D。
【点评】略
11.(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那是一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侵略者的国旗昂首挺胸,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该成语用错对象,它指众多的学生,不能指一个学生;
B.有误,“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该成语褒贬不当,它为褒义词,不能形容侵略者的国旗;
C.有误,“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该成语用错对象,它是敬辞,不能用于“使您……”,一般用于“使我……”;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12.(2020 滨江区一模)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木兰诗》 B.不亦乐乎﹣﹣《礼记》
C.舍生取义﹣﹣《孟子》 D.一鼓作气﹣﹣《左传》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出处的了解。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成语的出处去完成。
【解答】ACD.使用恰当;
B.错误,“不亦乐乎”出自《论语》。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多积累词语,辨清词语的出处。
13.(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B.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D.感谢你的热情邀请,行,届时我一定光临。
【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是否得体,解答要结合句意分析,结合文化常识理解辨析。
【解答】A.表达得体;
B.请别人改正错误敬称为“斧正”;
C.荣幸,是谦称,用在此处不妥;
D.光临,指对别人的到来的一种敬称。
故选:A。
【点评】此题作答,可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进行辨析。
14.(2020 舟山二模)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禅让/禅房 取舍/退避三舍 怒发冲冠/弹冠相庆
B.揶揄/瑜伽 渎职/穷兵黩武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
C.纤夫/纤巧 杂沓/纷至沓来 前仆后继/风尘仆仆
D.竹篙/枯槁 估测/沽名钓誉 伶俜无依/举止娉婷
【考点】易误读常见字;多音字.
【分析】本题考查汉字的读音。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解答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
【解答】A,禅让/禅房不同shàn和chán;取舍/退避三舍不同shě和shè;怒发冲冠/弹冠相庆相同都读guān。
B,揶揄/瑜伽相同都读yú;渎职/穷兵黩武相同都读dú; 箪食壶浆/殚精竭虑相同都读dān,都相同。
C,纤夫/纤巧不同qiàn和xiān; 杂沓/纷至沓来 相同都读tà;前仆后继/风尘仆仆不同pū和pú。
D,竹篙/枯槁不同gāo和gǎo; 估测/沽名钓誉相同都读gū; 伶俜无依/举止娉婷相同读pīng。
故选:B。
【点评】解有关汉字的考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
15.(2020 南湖区一模)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愉悦。这种感觉有时像一只春燕(ǒu)______尔落在窗前,自如,写意,一会儿又穿过枝叶飞走了;有时像夏夜月光下的竹林,清风(fú)______面,风涛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有时又像秋日梧桐听雨,一滴一滴,到黄昏,到天明,平生无名______(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还有时像冬日寒山剩雪,霞光(yìng)______照,暖了人间,心上几多喜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美妙的阅读之旅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与字词含义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并了解词语的意思。
【解答】(1)根据平时的积累,“ǒu尔”写作“偶尔”,“清风fú面”写作“清风拂面”,“霞光yìng照”写作“霞光映照”。
(2)根据平时对字词意思的积累,“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可想到“惆怅”一词。
答案:
(1)偶 拂 映
(2)惆怅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16.(2020 滨江区一模)阅读下面文字,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A.guān B.guàn)肺炎”疫情,改变了所有中国人的日常生活。面对màn延的疫情,隔离是阻断病毒传播最原始、最有效的方法。因此,我们的日子也好像被下了暂停键。愿你将最近这段停摆的日子当作一场内省(A.shěng B.xǐng):在朝夕相对的相处中检视自己是否真的了解父母;在离群索居的生活中自问最挂念谁最diàn记什么;在单调重复的状态下保持正念和温暖的心。
(1)冠(A.guān B.guàn)
(2)省(A.shěng B.xǐng)
(3)màn 蔓 延
(4)diàn 惦 记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多音字.
【分析】本题考查多音字字音的判断与字形的掌握。解答此题注意结合语段内容推断词语意思,然后确定多音字的字音。
【解答】答案:
(1)A
(2)B
(3)蔓
(4)惦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三.语言运用(共1小题)
17.(2020 衢州)春节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疫情,这是一次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决,堪比战争。小语在浏览新闻时,发现有的媒体用“狙击战”,有的媒体用“阻击战”,小语不知道哪个正确。请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帮她解惑。
强信心,鼓士气!信心百倍打赢防疫阻击战!腾讯新闻
一条心一个目标,打赢防疫狙击战!澎湃新闻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狙击】jū jī埋伏在隐秘地点伺机偷袭敌人:~手
【阻击】zǔ jī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敌人
【考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答案:
“阻击战”正确,因为“阻击”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用防御的手段阻止病毒进攻,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而“狙击”是埋伏在隐秘地点偷袭敌人,这与我们这次的防疫大战情况不符。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四.综合读写(共2小题)
18.(2021 桐乡市一模)阅读下面这段文字,然后在段首补写一句话,以总领下文。要求30字以内,不得抄袭文段中的语句。
________。比如,海宁不养牛羊,却拥有中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嘉善没有森林,却是木业大县;桐乡不是羊毛产区,却建成了世界羊毛纱集散中心;海盐没有钢铁厂,“铁海盐”的紧固件却在全国响当当;平湖的棉花资源并不丰富,却是全国闻名的服装大县。嘉兴人把这种“两头在外”的生意经冠名为“零资源经济”,多么富有想象力!这种想象力,就是那“蔚蓝色天空的黄金”。
【考点】补写 改写句子.
【分析】本题考查语句的补写。解答此题,要看具体语境,注意和前后文内容上的联系。要注意字数要求。
【解答】仔细阅读语段可知,材料的主体对象是“嘉兴人”;由“海宁不养牛羊,却拥有中国最大的皮革市场;嘉善没有森林,却是木业大县;桐乡不是羊毛产区,却建成了世界羊毛纱集散中心;海盐没有钢铁厂,‘铁海盐’的紧固件却在全国响当当;平湖的棉花资源并不丰富,却是全国闻名的服装大县”可知,“不养牛羊”“没有森林”“不是羊毛产区”“没有钢铁厂”“棉花资源并不丰富”是资源上的“无”,“拥有中国最大的皮革市场”“是木业大县”“建成了世界羊毛纱集散中心”“‘铁海盐’的紧固件却在全国响当当”“是全国闻名的服装大县”是经济发展中的“有”。因此,可用“嘉兴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善于‘无中生有’”作为段首总领句。
答案:
示例:嘉兴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善于“无中生有”
【点评】语句补写题中,空出的句子位置大致可分为开头、中间、结尾三类。句子位置不同,它们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如果是填写开头的句子,补充内容要领起下文;如果填写中间的句子,一般要填写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句子;如果填写结尾的的句子,补充内容要总结上文。
19.(2021 杭州二模)下面是诗人成功创作的《致边防战士》小诗。请你根据划线句补全空缺处。
怀揣祖国的重托,怀揣人民的希望
远离亲爱的爹娘,远离温馨的故乡
巡逻在沙海,黄沙漫卷
清脆的驼铃,歌唱你们的青春
满天的星星 , 擦亮你们的军帽
晶莹的露珠,点缀你们的军鞋
【考点】补写 改写句子.
【分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补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考点,一般涉及到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连贯、修辞运用等多个方面,并兼及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等语文素养的广义范畴,是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具体的体现。
【解答】根据前后文“清脆的驼铃,歌唱你们的青春”“晶莹的露珠,点缀你们的军鞋”,围绕主题“致边防战士”来写,句式相同,内容相关即可。
答案:
示例:满天的星星 擦亮你们的军帽
【点评】补写的方法和步骤:
1.根据句子位置推断
抓住句子位置确定其一般性质:在段首的为总领句(观点句),总领全文;在句首的为领起句,领起下文;在中间的为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用“也”、关联词承接上文,或用“可是、但”等体现语义转折;在句末的为结果句,是前面句子的自然推导;在段末的为总结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
2.根据合理顺序推断
一组句子,总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且前后有某种对应关系,根据这种顺序和关系可推断出所填内容。
3.根据提示语(标志语)推断
有些语言(词语)对补写的语句进行暗示。
4.根据特殊句子推断
比较有特点的句式,比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的句子,正反对比的句子,有关联词语的句子,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根据这些“特殊句式”,常常能准确地推断。
5.根据科学常识推断
自然科学内容的补写题,运用科学常识,通常能推断出补写内容。
五.汉字书写(共1小题)
20.(2011 湖北)用行楷将“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书写在答题卡上。要求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
【考点】汉字临摹.
【分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汉字的书写,看似简单,实则还是需要用心,准确、规范、美观地用行楷书写。
【解答】答案:写漂漂亮亮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3分,运笔流畅、结构合理、匀称美观三个要求各1分)
【点评】汉字书写是语文学习的基础之基础,在平时就要注意了解汉字的构成以及书写规律,掌握规范书写汉字的基本要领,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考点卡片
1.多音字
【考点讲解】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意思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大多不同。
如:“数”有三种读音。
①shǔ 动词,数落;
②shù 作数词用,数字;
③shuò 副词,数次。
【方法技巧】
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最关键的是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来判断。
1、根据词义来判断读音
如:“差”,表示“不好,不够标准”时,读作chà,如“差等”、“成绩差”;表示“被派遣去做的事”时,读作“chāi”,如“出差”“公差”。
2、根据词性来判断读音
如“处”,作名词时读chù,表示某个地方,如“处所”、“办事处”;作动词时读chǔ,表示与人的交往,或是置身在什么地方,如“相处”、“处境”等。
3、根据使用情况来判断读音
如“似”:只有在表示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与“的”连用时,读作“shì”;其余情况下读作“sì”,如“似乎”“相似”。
4、根据语体来判断读音
如“血”:在口语中读xiě,在书面语中则读作xuè。
2.易误读常见字
【考点讲解】
易误读的常见字主要包括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平时学习时要注意读准字音,了解字义,并做到准确书写。
【方法技巧】
1、多音字﹣﹣根据字意定音
详见考点“多音字”考点卡片
2、形近字﹣﹣仔细辨认字形
形近字指几个字形结构相近,但含义不同的字。误读形近字,大多是因为没有看清它们之间的细微差别。如:“亨”与“享”、“概”与“慨”、“刺”与“剌”等。
3、形声字﹣﹣谨防声旁误导
形声字由声旁与形旁两部分组成,声旁是表声的,但由于古今字音的差异,现代汉语中,有很多形声字都不能按声旁来确定读音了。如:“忏”读chàn,不能按照其声旁“千”读qiān。
3.汉字临摹
【知识讲解】
一、《课标》要求: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考点讲解
临摹,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是临,一是摹。摹是在范字上直接摹写,或用透明纸压在范字上描,可在范字的红模上描(这叫做“描红”),写成的字跟范字一样大小。临是指看着帖上的字,在另外的纸上临写,写的字可以放大,也可以缩小。
1、常见题型:
①书法作品的鉴赏;②字体的辨别与评价;③用正楷或行楷抄写词句;④米字格规范书写。
2、书法知识
(1)汉字七体(汉字的演变过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
(2)各种字体的特点:
①甲骨文:图画性强,大小不一,随意性强。
②金文:字形圆转,大小均匀。
③小篆:形体特点与金文大致相同,笔画繁多。
④隶书:方折平直、粗细有致。
⑤草书:笔画相连,潦草难认。
⑥楷书:形体方正,横平竖直,笔画清楚。
⑦行书:笔画连绵呼应,字字独立,写得快,也认得清。
(3)代表人物及书法特点
①颜真卿,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颜体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颜体书法点画丰厚饱满,结构阔大端正,整体上显得大气磅礴,雄壮刚强,庄严肃穆。颜真卿祭奠从侄季明的文稿《祭侄文稿》,被后人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
②王羲之,东晋人,因官至右军将军,又称王右军。他是中国古代的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书法从总体上说,刚健而娟秀,朴素而精巧,真率而蕴藉,飘逸而端庄,多种似乎矛盾的艺术特色都在这汇合、交融。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4)书法评价名句
“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这是宋代大书法家米芾盛赞唐代书法家孙过庭书法名作《书谱》中的话。“二王”指的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
“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唐代韩愈盛赞同代书法家张旭的话,意思是说张旭的书法富于变化,神出鬼没,搞不清来龙去脉。
《古诗四帖》是书法史上最负盛名的狂草书帖。
【方法技巧】
汉字的临摹,注意做到正确,流利美观。平时练字过程中,要注意汉字的间架结构,力争写一首漂亮的钢笔字。熟悉汉字演变过程各字体的特点,了解古代书法名家的书法特点,并具备初步鉴赏的能力。
4.根据拼音写字词
【考点讲解】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方法技巧】
1、通过意义辨别字形
明白字意是明辨字形的关键。如“脉搏”的“搏”是“搏动、跳动”的意思,常与“博”字相混淆;掌握了“搏”的意思,就能准确地辨别出字形了。
2、通过形旁推断字意
从形声字的形旁入手,可以推断出字的大致意思,就能判断该字在该词或语境中运用得是否正确,从而辨别字的正误。如“沤”的形旁提醒我们这个词与“水”有关,那么用在“沤歌英雄”中很显然是错误的,应改为“讴”。
3、通过索源辨别字形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的特定意义所决定的,因此,探索这个词的本义,就能准确地记住该词,如:“墨守成规”讲述的是墨子的故事,那么“墨”就不会错写为“默”。
4、通过记忆强化字形
对于书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特别是古文中出现的这类字词,则要通过多读、多写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以求在考试中能正确书写。
5.字词的含义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品析字词的含义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字词的意思,一是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
【规律总结】
理解单独字词的意思时,可借助工具书作答,也可根据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探究整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时,可借助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6.成语
【知识点讲解】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规律总结】
中考中对成语的考查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指定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即可。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为色彩不当,二为语义不当。
7.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考题类型】
1、简明:
(1)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
2、连贯:
(1)句序排列型。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2)句子衔接型。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在它的开头或者中间,或者结尾空缺一句,然后提供四个选项,从中选择一项填入空白处。
3、得体:
(1)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来判断选择谦辞、敬辞、词语的感彩运用是否正确。
(2)表述型。根据前后语境中说话的内容,推出要说话的意思并准确地加以表达,特别要注意得体。
(3)修改型。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场合、时间、身份、对象等要素,选择正确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知识点讲解】
1、“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
2、“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3、“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中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方法总结】
1、简明:
(1)少说废话,做到避免重复,会省略,去赘余,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
(2)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3)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2、连贯:
(1)抓中心,找关键。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被放到句首或句尾。
(2)抓思路,明特点。其中记叙性的语段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性的语段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说明性语段和议论性文段一样,往往把事理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
(3)抓标志。关联词语的呼应。
A、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B、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等等。
3、得体:
(1)正确使用谦敬语。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3)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4)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
(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8.补写 改写句子
【考点讲解】:
一、《课标》要求
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二、考试题型
1、嵌入式。所写句位于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或前或后要相同。
2、补写式。根据例句的内容和句式,补写一个或多个句子。
3、仿写式。仿照所给句子的内容、结构、修辞、表达方式等进行续写。
4、开放式。根据题干要求,进行补充,改写。
三、知识讲解
补写、改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考点,一般涉及到语法、结构、表达方式、语言连贯、修辞运用等多个方面,并兼及知识积累、生活体验等语文素养的广义范畴,是语言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一种具体的体现。
1、补写:
语句补写题(也叫语段填句题)是新课标卷最具特色、出现频率很高的一种语言表达题型。其命题过程是:命题人在预先选好的一个文段中挖去几个句子,要求补写后的句子与语段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其答题的实质是:让考生在一些隐性提示的引导下,将这个文段再“完形”,甚至可以说是“恢复原貌”。
补写要根据材料内容补写句子,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数限制;补写的句子内容来源于文本,要从上下文的有关材料中去提炼和概括;补写句子或引领下文,或总结上文,或与上下文衔接连贯(过渡);既要内容上符合语言环境,也要句式上符合语言特征。
2、改写:
(1)把字句和被字句
(2)反问句与陈述句
(3)直述句与转述句(及直接引语与间接引语)
(4)扩句、缩句
(5)双重否定句与肯定句
(6)将句子改成感叹句、拟人句、夸张句、比喻句
(7)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并成一个句子
(8)将原句用上文明用语
【解题步骤】
1、补写/续写的方法和步骤:
一般补写:
(1)根据句子位置推断
抓住句子位置确定其一般性质:在段首的为总领句(观点句),总领全文;在句首的为领起句,领起下文;在中间的为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或用“也”、关联词承接上文,或用“可是、但”等体现语义转折;在句末的为结果句,是前面句子的自然推导;在段末的为总结句,是对前文的总结、概括。
(2)根据合理顺序推断
一组句子,总是按照一定顺序排列的,且前后有某种对应关系,根据这种顺序和关系可推断出所填内容。
(3)根据提示语(标志语)推断
有些语言(词语)对补写的语句进行暗示。
(4)根据特殊句子推断
比较有特点的句式,比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的句子,正反对比的句子,有关联词语的句子,有修辞手法的句子。根据这些“特殊句式”,常常能准确地推断。
(5)根据科学常识推断
自然科学内容的补写题,运用科学常识,通常能推断出补写内容。
(6)根据标点符号推断
根据标点符号的暗示,确定句子的性质、内容,还有选词、句式。分号,表前后并列,可能句式一致,类似仿写。问号,说明该句是问句;冒号、破折号表解说。
续写:
(1)要认真阅读提供的情节。续写主要是靠自己的想象写成的,但是我们的想象必须在原情节的基础上想象,要顺着原作的思路想下去。
(2)根据提供的句子,仿照其结构、修辞、语意进行续写。
(3)要抓住要点。续写不仅要想象事情发展的主要过程,而且要想象具体、周到,符合情理,没有漏洞。
(4)要反复推敲修改。续写写好之后一定要反复推敲,仔细修改,与续写句子的周围的语境相一致。
(5)要注意叙述角度的统一。比如原文是第三人称,续写部分也要是第三人称,不能换成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
2、改写的方法和步骤:
(1)缩句方法:
方法一:
A.找出“的”和“地”;
B.删掉前面的修饰词;
C.去掉时间、地点和数量。
方法二:
A.什么是什么;
B.什么怎么样;
C.什么做什么。
(2)扩句方法:
A.拆开句子,加入“的”或“地”;
B.在“的”或“地”字前加上修饰词;
C.可以适当地加入时间、地点或者数量。
(3)陈述句改为反问句方法:
A.将肯定词(是、能、会、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或者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B.在前面加上“怎么”或“难道”反问语气词;
C.句尾加上“呢”或“吗”,并把句号改为问号。
(4)反问句改为陈述句的方法:
A.将肯定词改为否定词,或者将否定词改为肯定词;
B.把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去掉;
C.将句尾“呢”或“吗”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5)转述句方法:
A.明确谁对谁说话;
B.找出引号中的人称,并换成人名;
C.把“这”改为“那”,必要时加入“叫”“让”或“问”;
D.改掉符号。
(6)运用修辞法:
根据改写的句子内容和特点,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进行改写。
9.对联
【考点讲解】
一、考试题型
1、拟写、补写对联。
2、赏析对联。
二、知识讲解
1、对联是古代文学的精粹,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性相同、字数相等,要求能补写、拟写、赏析对联。
2、对联种类: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5)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6)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7)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答题方法技巧】
1、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必须相同。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语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上下联在哪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最好不要出现重复的字眼。
10.文学常识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文学常识包括:
1、作家作品。如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备考建议】
文学常识浩如烟海,考生不应茫然无措,而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备考:
1、粗读原著,加深记忆。由于时间紧,内容多,在备考时考生往往只凭一些简单的复习资料来识记,其结果往往是基础薄弱,识记模糊,答题时会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珍惜时间的原则下,粗略读读原著,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
2、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文学常识一般会以课本内容为主。因此,考生要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对课本后的附录绝不能等闲视之。在熟悉课本上的文学常识的基础上,适当向课外拓展。
3、构建文学常识知识网络。要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入手,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自己的文学常识网络。
11.文化常识
【课标要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点详解】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方法技巧】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广泛的积累,对于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历史典故,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应整理成册,时时记诵。
12.名著综合
【课标要求】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考点详解】
主要考查对中外名著的理解。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名著有总体的把握能力。
【方法技巧】
对于考试范围中提到的中外名著,一定要读,要熟读。对于书中重点塑造的人物形象,某个人物的经典故事,语言风格,思想意义等一定要了然于心。可以用表格或画图的形式把书的故事脉络理顺,帮助理解。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