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词语(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词语(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7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6:0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词语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1 绍兴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容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B.我看他表面镇静,实际上是如坐针毡,忐忑得不得了。
C.她在T台穿的刺猬装,芒刺在背全是铆钉,造型奇特。
D.我能在拐角处感受到她的望眼欲穿,看到她深深的无奈。
2.(2022 新昌县二模)【辨析成语】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为缓解同学们考前焦虑情绪,学校处心积虑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B.《儒林外史》一书,作者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C.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边的农田,真是沧海桑田,美景如画啊!
D.老师和孩子们为庆祝演出荣获一等奖,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3.(2020 舟山二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管理者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开拓进取,积极担当。
B.在党中央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漠不关心群众疾苦的领导干部,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C.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晚会上,我班京剧社团将《贵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令领导、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D.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4.(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那是一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侵略者的国旗昂首挺胸,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5.(2020 滨江区一模)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木兰诗》 B.不亦乐乎﹣﹣《礼记》
C.舍生取义﹣﹣《孟子》 D.一鼓作气﹣﹣《左传》
6.(2020 舟山二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就摩肩接踵,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架势。
7.(2020 岱山县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起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觉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8.(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B.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D.感谢你的热情邀请,行,届时我一定光临。
9.(2021 吴兴区模拟)“破釜沉舟”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下面选项中与“破釜沉舟”意思最接近的是(  )
A.乌江自刎 B.举棋不定 C.四面楚歌 D.背水一战
10.(2021 杭州模拟)根据文段内容,空缺处依次填入哪一项中的词语最恰当(  )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这世间的态度。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___﹣﹣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___﹣﹣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___﹣﹣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A.别人 自然 自己 B.别人 自己 自然
C.自己 自然 别人 D.自己 别人 自然
11.(2021 拱墅区一模)班上同学玩“成语接龙”,规则是将前成语的尾字作为后成语的首字,下列四组接续的成语,哪一项前后用字完全正确?(  )
A.忍辱负众﹣﹣众志成城 B.怒发冲冠﹣﹣冠冕堂皇
C.集思广益﹣﹣益于言表 D.表里一致﹣﹣致理名言
12.(2021 柯城区一模)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间写下了对青少年的寄语,请在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A.梨园 B.杏林 C.杏坛 D.桃李
13.(2021 江北区二模)对联话书楼。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天一阁书画馆门前有一副对联,其上联是“两浙风光三月柳”,但同学忘记了下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  )
A.良书广播惠九州 B.一心勤读破万卷
C.济世兴邦即学问 D.千秋功业一楼书
14.(2021 越城区模拟)绍兴市6个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分别为鲁迅故里、周恩来纪念馆、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俞秀松纪念馆、宣侠父故居。鲁迅故里德寿堂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品节详明德性坚定,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注重修养务求高洁 B.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C.人到无求品性自高 D.处事不惊临危弗乱
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
15.(2022 鹿城区二模)根据提示,补全表格。
“手”部探究任务卡
偏旁 偏旁本意 汉字 引申应用
同“爪”,向下抓取 ①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持麦穗向神表示敬意 拜 敬词:拜读、拜托、②   ……
③    举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④   。”
【观察发现】(1)完成任务卡①—④题。(2)通过偏旁探源,我发现:   
16.(2020 南湖区一模)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愉悦。这种感觉有时像一只春燕(ǒu)______尔落在窗前,自如,写意,一会儿又穿过枝叶飞走了;有时像夏夜月光下的竹林,清风(fú)______面,风涛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有时又像秋日梧桐听雨,一滴一滴,到黄昏,到天明,平生无名______(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还有时像冬日寒山剩雪,霞光(yìng)______照,暖了人间,心上几多喜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美妙的阅读之旅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17.(2020 金东区模拟)同学,你到过白云黄鹤的武汉吗?当你登上巍峨的黄鹤楼,凭栏极目楚天,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全景式的壮丽图景。龟蛇起舞,长江扬波,白帆点点,沙鸥翔集。葱(yù)_______的鹦鹉洲,_______雅的古琴台,美丽的晴川阁,雄伟的长江大桥,高(sǒng)_______入云的电视塔,长江两岸那无数高大建筑和连接三镇的内外环线上如潮的车流。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如果崔颢、李白再世登斯楼,不知又会道出怎样的千古名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葱(yù)   
②高(sǒng)   
(2)加点字“禁”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jìn
B.jīn
(3)填入文中“_______”内正确的一项是   
A.幽
B.优
18.(2020 宁波模拟)【任务】温故知新解经典。
请给对联中的加点字找出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对联一:易主多番   
A.移风易俗
B.愿终守之,弗敢易
②对联二:人纵微   
A.见微知著
B.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对联三:达源溯六祖   
A.追本溯源
B.沿溯阻绝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
19.(2020 北京)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长。
20.(2020 衢州)春节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疫情,这是一次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决,堪比战争。小语在浏览新闻时,发现有的媒体用“狙击战”,有的媒体用“阻击战”,小语不知道哪个正确。请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帮她解惑。
强信心,鼓士气!信心百倍打赢防疫阻击战!腾讯新闻
一条心一个目标,打赢防疫狙击战!澎湃新闻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狙击】jū jī埋伏在隐秘地点伺机偷袭敌人:~手
【阻击】zǔ jī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敌人
三年浙江中考语文模拟题分类汇编之词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4小题)
1.(2021 绍兴模拟)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朗读者”播出后好评如潮,董卿精美的语言和容智的思想,让很多观众受益匪浅。
B.我看他表面镇静,实际上是如坐针毡,忐忑得不得了。
C.她在T台穿的刺猬装,芒刺在背全是铆钉,造型奇特。
D.我能在拐角处感受到她的望眼欲穿,看到她深深的无奈。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BD.使用正确;
C.使用有误,芒刺在背:形容心中惶恐,坐立不安。该成语和句意不符。
故选: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2.(2022 新昌县二模)【辨析成语】选出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为缓解同学们考前焦虑情绪,学校处心积虑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
B.《儒林外史》一书,作者寥寥数语将人物形象和世俗风貌描摹得形神兼备,入木三分。
C.一边是苍茫的大海,一边是无边的农田,真是沧海桑田,美景如画啊!
D.老师和孩子们为庆祝演出荣获一等奖,开心地拥抱,共享天伦之乐。
【考点】成语.
【分析】此题考查学生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句意表述,从词性、词义轻重、感彩、习惯用法等多方面考虑,确定正确选项。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有以下几种: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使用不当,“处心积虑”指经过长时间的考虑。形容蓄谋已久。贬义词。感彩不当;
B.使用恰当;
C.使用不当,“沧海桑田”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望文生义;
D.使用不当,“天伦之乐”泛指家庭的乐趣。不符合语境。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正确理解词语的意思,辨清词语的感彩,还要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3.(2020 舟山二模)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把扬州建设成为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名城,城市管理者们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开拓进取,积极担当。
B.在党中央高度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今天,竟然还有如此漠不关心群众疾苦的领导干部,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
C.学校艺术节汇报演出晚会上,我班京剧社团将《贵妃醉酒》唱得字正腔圆,一招一式都有模有样,令领导、家长、老师和同学们刮目相看。
D.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只有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使我们有质的飞跃。
【考点】成语.
【分析】略
【解答】故选:D。
【点评】略
4.(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
A.那是一张的合影,左边是一位英俊的解放军战士,右边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学子。
B.侵略者的国旗昂首挺胸,在被其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使用我厂生产的涂料装饰您的居室,使您蓬荜生辉。
D.毕业了,回想起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心中不禁涌起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对成语要做好积累,可以从词意、感彩和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另外,我们还要了解成语运用的常见错误: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语境不符等。
【解答】A.有误,“莘莘学子”指众多的学生。该成语用错对象,它指众多的学生,不能指一个学生;
B.有误,“昂首挺胸”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该成语褒贬不当,它为褒义词,不能形容侵略者的国旗;
C.有误,“蓬荜生辉”指某事物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该成语用错对象,它是敬辞,不能用于“使您……”,一般用于“使我……”;
D.正确。
故选:D。
【点评】解答此类问题,我们首先要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辨清成语的感彩,最后结合语境分析其运用是否恰当。
5.(2020 滨江区一模)下列成语出处错误的一项是(  )
A.扑朔迷离﹣﹣《木兰诗》 B.不亦乐乎﹣﹣《礼记》
C.舍生取义﹣﹣《孟子》 D.一鼓作气﹣﹣《左传》
【考点】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成语出处的了解。解答此题,平时要有大量的成语积累,还要结合成语的出处去完成。
【解答】ACD.使用恰当;
B.错误,“不亦乐乎”出自《论语》。
故选:B。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多积累词语,辨清词语的出处。
6.(2020 舟山二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听到的一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是再合适不过了。
B.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缄默。
C.“水光潋滟晴方好”,从游船上纵目四望,西子湖春风送暖,碧波荡漾,长堤缀绿,群山围翠,真是赏心悦目。
D.他们俩为了一点小事就摩肩接踵,摆出一副要打架的架势。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分析】略
【解答】D(词语解析:静谥:安宁平静。缄默:闭口不说话。赏心悦目: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摩肩接:形容人很多)
故选:D。
【点评】略
7.(2020 岱山县一模)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奶奶刚才还有说有笑,突然收敛起笑容,我们一脸茫然,不知哪儿冒犯起了她。
B.人生的价值不在于有多大的建树,只要你善于发掘快乐,再平凡的工作也是有意义的。
C.英语老师非常幽默,把语法讲得惟妙惟肖,让同学们觉得轻松,记得牢固。
D.他聪慧好学,多才多艺,阳光帅气,在我们年级鹤立鸡群,是校草的热门人选。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
【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词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词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彩相一致。
【解答】A.使用正确,收敛:1(笑容、光线等)减弱或消失2.减轻放纵的程度(指言行)3.引起机体组织收缩,减少腺体分泌。
B.使用正确,建树:1.建立;树立2.成就;功绩。
C.使用有误,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句中是指老师的讲课,所以该成语不合语境。
D.使用正确,鹤立鸡群:像鹤站在鸡群中一样。 比喻一个人的仪表或才能在周围一群人里显得很突出。
故选:C。
【点评】做好本题学生要在学习过程中认真阅读,多积累课文中以及课外的成语和意思,学会恰当的使用。
8.(2020 舟山模拟)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先生说得有道理,领教领教!
B.认真阅读完你的文稿,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C.请您来做报告,想必您会感到荣幸!
D.感谢你的热情邀请,行,届时我一定光临。
【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此题考查语言是否得体,解答要结合句意分析,结合文化常识理解辨析。
【解答】A.表达得体;
B.请别人改正错误敬称为“斧正”;
C.荣幸,是谦称,用在此处不妥;
D.光临,指对别人的到来的一种敬称。
故选:A。
【点评】此题作答,可结合文化常识的积累进行辨析。
9.(2021 吴兴区模拟)“破釜沉舟”出自《史记 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下面选项中与“破釜沉舟”意思最接近的是(  )
A.乌江自刎 B.举棋不定 C.四面楚歌 D.背水一战
【考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破釜沉舟: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表示下定决心,为取得胜利准备牺牲一切。
乌江自刎:项羽终因寡不敌众,自刎于乌江之边。
举棋不定:拿着棋子,不知下哪一着才好。比喻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
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到达孤立无援的窘迫境地。
背水一战:表示没有退路。 比喻与敌人决一死战。
“破釜沉舟”“背水一战”意思最接近。
故选:D。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10.(2021 杭州模拟)根据文段内容,空缺处依次填入哪一项中的词语最恰当(  )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这世间的态度。在一个文化厚实深沉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___﹣﹣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___﹣﹣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 人懂得尊重___﹣﹣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慧。
A.别人 自然 自己 B.别人 自己 自然
C.自己 自然 别人 D.自己 别人 自然
【考点】选词造句 造段.
【分析】考查根据语境选择词语。解答此题,要先理解词语含义,再结合前后文分析作答。
【解答】苟且:指只顾眼前,得过且过;马虎,敷衍。根据“他不苟且”分析,第一个空是“尊重自己”;霸道:指强横,蛮不讲理。根据“他不霸道”分析,第二个空是懂得“尊重别人”;根据“他不掠夺”“有永续的智慧”分析,最后一个空是懂得“尊重自然”。
故选:D。
【点评】解答此题,要在结合语境进行分析。
11.(2021 拱墅区一模)班上同学玩“成语接龙”,规则是将前成语的尾字作为后成语的首字,下列四组接续的成语,哪一项前后用字完全正确?(  )
A.忍辱负众﹣﹣众志成城 B.怒发冲冠﹣﹣冠冕堂皇
C.集思广益﹣﹣益于言表 D.表里一致﹣﹣致理名言
【考点】常见易错字;成语.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辨识能力。所选词语均属于生活中常用的而又极易出错的词语,这些有的是同音错别字,有的是形近错别字。解答此题,要注意平时正确练写,尤其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区别与书写。
【解答】A.有误,“忍辱负众”的“众”应写作“重”;
B.正确;
C.有误,“益于言表”的“益”应写作“溢”;
D.有误,“致理名言”的“致”应写作“至”。
故选:B。
【点评】解答此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12.(2021 柯城区一模)钟南山院士在疫情期间写下了对青少年的寄语,请在空白处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A.梨园 B.杏林 C.杏坛 D.桃李
【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得体和文化常识。本题考查文化常识。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作答即可。
【解答】A.“梨园”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B.钟南山院士是医学专家,他期待更多优秀学子投身医学(中医),为保卫人民健康拼搏奋斗。“杏林”是中医学界的代称。
C.“杏坛”是为纪念孔子讲学而建,现在也多指教书授人的地方。
D.“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代指学生。
故选:B。
【点评】解答这道题,要有比较扎实的语文基本功。这要求我们要养成多读书、多积累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提高解题的准确率。
13.(2021 江北区二模)对联话书楼。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天一阁书画馆门前有一副对联,其上联是“两浙风光三月柳”,但同学忘记了下联。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他选出合适的下联(  )
A.良书广播惠九州 B.一心勤读破万卷
C.济世兴邦即学问 D.千秋功业一楼书
【考点】对联.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常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
【解答】根据对联常识可知,对联的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上联中“两浙风光”为偏正短语,“千秋功业”与之结构一致,“三月柳”为“数词+名词+名词”的形式,“一楼书”与其结构一致。因此,合适的下联应为:千秋功业一楼书。
故选:D。
【点评】对联常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14.(2021 越城区模拟)绍兴市6个红色旅游教育基地分别为鲁迅故里、周恩来纪念馆、浙东新四军后勤基地纪念馆、浙东新四军北撤会议旧址、俞秀松纪念馆、宣侠父故居。鲁迅故里德寿堂有一副对联,上联为:品节详明德性坚定,请从下列选项中找出它的下联。(  )
A.注重修养务求高洁 B.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C.人到无求品性自高 D.处事不惊临危弗乱
【考点】对联.
【分析】本题考查对联常识。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相关知识,并结合题目具体要求作答。
【解答】根据对联常识,对联的上下联句式必须一致,上联由“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两个主谓短语构成,B中“事理通达”“心气和平”都是主谓短语,与其结构一致。ACD与其结构不一致。
故选:B。
【点评】对联常识: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用重复的字;上联的末一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末一字必须是平声;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致(词类相当,结构相应);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上联要用平声字的地方,下联就得用仄声字,反过来也一样(平:平声字;仄,仄声字,包括上、去、入三声的字);上下联意思可以相近或相反,可以只说一事,也不妨分说两事。
二.基础知识(共4小题)
15.(2022 鹿城区二模)根据提示,补全表格。
“手”部探究任务卡
偏旁 偏旁本意 汉字 引申应用
同“爪”,向下抓取 ① 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持麦穗向神表示敬意 拜 敬词:拜读、拜托、② 拜访 ……
③ 举起、抬起  举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④ 不以言废人 。”
【观察发现】(1)完成任务卡①—④题。(2)通过偏旁探源,我发现: 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词义中,形态不一样。 
【考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与运用。解答此题,注意观察偏旁与汉字的图形与结构;探究偏旁与汉字的关系。
【解答】(1)本题主要考查字形、词义。①通过观察,结合偏旁及本意,可以明确这个汉字的现代写法是“采”。
②根据汉字及引申运用的范例,可以填“拜见”、“拜访”、“拜年”等词。
③结合汉字图形及引申义,可以理解这一偏旁的本义是:举起,抬起。
④这句话完整地表述是: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2)通过表格可以发现,同一个偏旁,在不同的词义中,形态不一样。
答案:
①采
②拜访
③举起、抬起
④不以言废人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16.(2020 南湖区一模)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阅读能够带给我们丰富的愉悦。这种感觉有时像一只春燕(ǒu)______尔落在窗前,自如,写意,一会儿又穿过枝叶飞走了;有时像夏夜月光下的竹林,清风(fú)______面,风涛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有时又像秋日梧桐听雨,一滴一滴,到黄昏,到天明,平生无名______(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还有时像冬日寒山剩雪,霞光(yìng)______照,暖了人间,心上几多喜悦……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美妙的阅读之旅吧!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2)根据词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与字词含义的掌握。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注意读准字音写准字形,并了解词语的意思。
【解答】(1)根据平时的积累,“ǒu尔”写作“偶尔”,“清风fú面”写作“清风拂面”,“霞光yìng照”写作“霞光映照”。
(2)根据平时对字词意思的积累,“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可想到“惆怅”一词。
答案:
(1)偶 拂 映
(2)惆怅
【点评】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17.(2020 金东区模拟)同学,你到过白云黄鹤的武汉吗?当你登上巍峨的黄鹤楼,凭栏极目楚天,展现在你眼前的是一幅全景式的壮丽图景。龟蛇起舞,长江扬波,白帆点点,沙鸥翔集。葱(yù)_______的鹦鹉洲,_______雅的古琴台,美丽的晴川阁,雄伟的长江大桥,高(sǒng)_______入云的电视塔,长江两岸那无数高大建筑和连接三镇的内外环线上如潮的车流。你会情不自禁地感叹:如果崔颢、李白再世登斯楼,不知又会道出怎样的千古名句!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葱(yù) 郁 
②高(sǒng) 耸 
(2)加点字“禁”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B 
A.jìn
B.jīn
(3)填入文中“_______”内正确的一项是 A 
A.幽
B.优
【考点】根据拼音写字词;正确使用词语;多音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理解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体会读音及书写。
【解答】(1)郁 耸
(2)B
(3)A
【点评】做好本题需要平时积累重点词语的音形义。
18.(2020 宁波模拟)【任务】温故知新解经典。
请给对联中的加点字找出意义相同的一项。
①对联一:易主多番 B 
A.移风易俗
B.愿终守之,弗敢易
②对联二:人纵微 A 
A.见微知著
B.微斯人,吾谁与归?
③对联三:达源溯六祖 A 
A.追本溯源
B.沿溯阻绝
【考点】一词多义.
【分析】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一词多义的问题。
【解答】①“易主多番”的”易”意思是“换”。
A.“移风易俗”的“易”意思是“改变”;
B.“愿终守之,弗敢易”的“易”意思是“交换”。
故选:B。
②“人纵微”的“微”意思是“细小,轻微”。
A.“见微知著”的“微”意思是“细小,轻微”;
B.“微斯人,吾谁与归”的“微”意思是“如果没有”。
故选:A。
(3)“达源溯六祖”的“溯”意思是”往上推求或回想”;
A.“追本溯源”的”溯”意思是“往上推求或回想”。
B.“沿溯阻绝”的“溯”意思是“逆流而上”。
故选:A。
答案:
①B
②A
③A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行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三.语言运用(共2小题)
19.(2020 北京)下面这段文字是为展览拟写的结语。根据语境,画线的句子表达欠妥,请你帮助修改。
①“坚持节水优先,建设幸福河湖”,是2020年“中国水周”的主题,也是北京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②坚持节水优先,并非简单地限制用水,而是合理用水,高效用水。③治理河湖,也并非单纯地治污补水,还包括用生态的方法解决生态问题,让河湖成为人们的幸福源泉。④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⑤请和我们一起节约用水,共绘幸福河湖画卷,让首都北京水韵绵长。
【考点】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分析】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注意题干询问“结合语境”,根据材料第1句先坚持节水后建设河湖可看出,此处是语序不当,前后半句调换位置;此外为保持前后对仗,句首需要加上“坚持”二字。
【解答】答案:
坚持节约用水,助力首都水资源保障;建设幸福河湖,满足百姓美好生活愿景。
【点评】语言表达应注意:
①文明得体。应根据特定的情景采用文明得体的用语。
②有内容。要摒除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或含糊不清的语言,力求清楚、明白。
③说话有合理的顺序。要注意事物内在的联系及因果关系,力求意明句畅。
④语言简明。要满足试题的要求,简明作答,字数适中,标点恰当。
20.(2020 衢州)春节以来,我们举全国之力应对疫情,这是一次人类与新冠病毒的对决,堪比战争。小语在浏览新闻时,发现有的媒体用“狙击战”,有的媒体用“阻击战”,小语不知道哪个正确。请你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释义,帮她解惑。
强信心,鼓士气!信心百倍打赢防疫阻击战!腾讯新闻
一条心一个目标,打赢防疫狙击战!澎湃新闻
《现代汉语词典》释义
【狙击】jū jī埋伏在隐秘地点伺机偷袭敌人:~手
【阻击】zǔ jī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敌人
【考点】字词的含义.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积累及意思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解答】答案:
“阻击战”正确,因为“阻击”是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在这次疫情中,我们用防御的手段阻止病毒进攻,是公开的对抗和较量。而“狙击”是埋伏在隐秘地点偷袭敌人,这与我们这次的防疫大战情况不符。
【点评】理解词义有几种方法:结合词句理解字义;看图理解字义;运用形声字的特点理解字义;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字义;看实物理解字义;本题为直接对词语理解字义,这需要平时的积累,可通过用记住典型句子的方式记忆词语的意思。
考点卡片
1.多音字
【考点讲解】
多音字,就是一个字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读音,不同的读音表达的意思不同,用法不同,词性也大多不同。
如:“数”有三种读音。
①shǔ 动词,数落;
②shù 作数词用,数字;
③shuò 副词,数次。
【方法技巧】
辨别多音字的读音,最关键的是根据这个字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来判断。
1、根据词义来判断读音
如:“差”,表示“不好,不够标准”时,读作chà,如“差等”、“成绩差”;表示“被派遣去做的事”时,读作“chāi”,如“出差”“公差”。
2、根据词性来判断读音
如“处”,作名词时读chù,表示某个地方,如“处所”、“办事处”;作动词时读chǔ,表示与人的交往,或是置身在什么地方,如“相处”、“处境”等。
3、根据使用情况来判断读音
如“似”:只有在表示跟某种情况或事物相似,与“的”连用时,读作“shì”;其余情况下读作“sì”,如“似乎”“相似”。
4、根据语体来判断读音
如“血”:在口语中读xiě,在书面语中则读作xuè。
2.常见易错字
【考点讲解】
字形题多考查错别字,大多为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的混淆和误用。
主要题型有:①根据拼音写汉字;②找出文段(句子)中的错别字;③多音字、形近字、同音字辨认;④改正错别字;⑤规范书写等。
【方法技巧】
根据字形题考查的内容,我们可有以下方法来纠正错别字:
1、形旁分析法
“据形明义,据义取字”,如“讴歌”指用优美的语言来歌颂,“讴”就应是以“言”为形旁,而“呕吐”、“呕心沥血”与“口”有关;汉字中的一些双音节词,可根据两个字的形旁特点,来分析比较正误。如:“憔悴”指的是人的心情,所以不可将“悴”写作“瘁”。
2、辨别字音法
根据形近字的读音差异也可以确定正确的字形。如:“气概”的“概”读作gài,不是“慨kǎi”,“直截了当”的“截”读作jié,而不是“接jiē”。
3、来源探索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成语中错别字的辨析。大部分成语都有一定的来源,如果了解它们最初的来源和典故,则很容易辨别出其中误用的字。如:“程门立雪”、“班门弄斧”、“墨守成规”这几个成语中,“程(颐)”“(鲁)班”“墨(翟)”都是成语故事中的人物,懂得了这些就不会错写为“城”“搬”“默”等字了。
4、语境分析法
有些词语在单用和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字形会有所不同,如:“老于世故”(非“事故”),“共商国是”(非“国事”)等,要重点记忆。
5、特殊记忆法
汉语词汇中,有极少部分的词语有固定的搭配,不可以随意书写如:“缥缈”与“飘渺”不可交错搭配。好在此类词很少,平时注意分类积累成册,加强记忆便可牢固掌握。
3.根据拼音写字词
【考点讲解】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
【方法技巧】
1、通过意义辨别字形
明白字意是明辨字形的关键。如“脉搏”的“搏”是“搏动、跳动”的意思,常与“博”字相混淆;掌握了“搏”的意思,就能准确地辨别出字形了。
2、通过形旁推断字意
从形声字的形旁入手,可以推断出字的大致意思,就能判断该字在该词或语境中运用得是否正确,从而辨别字的正误。如“沤”的形旁提醒我们这个词与“水”有关,那么用在“沤歌英雄”中很显然是错误的,应改为“讴”。
3、通过索源辨别字形
有些词中的字是由当初该词形成时的特定意义所决定的,因此,探索这个词的本义,就能准确地记住该词,如:“墨守成规”讲述的是墨子的故事,那么“墨”就不会错写为“默”。
4、通过记忆强化字形
对于书本中出现的一些生僻字,特别是古文中出现的这类字词,则要通过多读、多写来加深印象,强化记忆,以求在考试中能正确书写。
4.字词的含义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品析字词的含义有两种情况,一是单独字词的意思,一是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
【规律总结】
理解单独字词的意思时,可借助工具书作答,也可根据词语中每个字的意思探究整个词语的意思。理解句子中某个字词的含义时,可借助句子的语境具体分析。此类题目一般不要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5.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讲解】
一、知识点讲解
考查特点主要有:
①题型以近义词的辨析为主;
②所选词语多是生活中常见但又易忽视的词语;
③考查重点为同音词、近义词的意义、用法及色彩方面的辨析。
【考点要求】
正确使用实词,其考点要求为:了解词义的变化发展和多义词的基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能根据语言环境恰当地使用同义词、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根据语言环境准确理解词语的特定意义和临时意义。
正确使用虚词,通常以常见常用的虚词的运用为主,包括关联词、介词、副词和助词等,主要考查对句子的内部结构以及句子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熟语虽然包括成语、习惯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但中考通常偏重于考查成语。
6.成语
【知识点讲解】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担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它代表了一个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语本就是一个微型的句子。成语又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成语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规律总结】
中考中对成语的考查一般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多为要求学生根据语境判断指定成语的使用是否恰当。作答时,需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即可。一般会有两种情况,一为色彩不当,二为语义不当。
7.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
【考题类型】
1、简明:
(1)删改所提供的材料中有重复的文字和无关的信息。
(2)变换原语言材料的语体。
2、连贯:
(1)句序排列型。其考查的形式是,给定一组句子,要求将它们排列成语意连贯,语气顺畅的语段。
(2)句子衔接型。其考查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文字,在它的开头或者中间,或者结尾空缺一句,然后提供四个选项,从中选择一项填入空白处。
3、得体:
(1)选择题、判断题的形式来判断选择谦辞、敬辞、词语的感彩运用是否正确。
(2)表述型。根据前后语境中说话的内容,推出要说话的意思并准确地加以表达,特别要注意得体。
(3)修改型。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分清场合、时间、身份、对象等要素,选择正确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知识点讲解】
1、“简明”是以尽可能少的语言符号,传递尽可能多的信息,并取得最佳效果。简单地说,“简明”指能够删掉多余的语句,消除歧义。
2、“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这类考题主要是用以考查学生的思维条理性、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思维判断力。
3、“得体”就是语言的运用要注意并适用各种情境条件,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言的运用受“语境”的制约。“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中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即主要符合“外部语境”的各种要求,注意掌握语言使用的分寸。
【方法总结】
1、简明:
(1)少说废话,做到避免重复,会省略,去赘余,要善于运用代词来指代上下文中已经出现的语句;
(2)要正确使用词语,忌用那些令人费解的词语,防止误解,避免歧义;
(3)要合理安排句子,挑选合适的句式等。
2、连贯:
(1)抓中心,找关键。一个句群的中心,大多用一个关键句来表达,这一关键句往往被放到句首或句尾。
(2)抓思路,明特点。其中记叙性的语段常以时间、空间为顺序;议论性的语段常把观点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中间,把总结句放在后面;说明性语段和议论性文段一样,往往把事理放在前面,把材料句放在后面。
(3)抓标志。关联词语的呼应。
A、或并列,或转折,或条件,或假设,或递进,或因果。
B、暗示性词语的使用,如“换句话说”,表示等同关系,位在后;“同时”表示并列,位在后,等等。
3、得体:
(1)正确使用谦敬语。
(2)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
(3)要正确使用口语、书面语。
(4)根据场合、对象准确性地遣词造句。
(5)要学会面陈和转述。
8.选词造句 造段
【考点讲解】
选词造句、造段在中考中有着自己鲜明的考查意向和特点:提供了具体的词语;规定话题,在内容上作出限制;规定了要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写作方法;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句子简要流畅,不凝滞;句段的主题必须统一,不能多中心,而且必须突出。
【命题方向】
题目要求明确:要从规定的词语中选词造句、造段,并且规定了句段要运用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的写作方法,有的还对所造句段的字数做出了限定。
【答题方法技巧】
1、要正确理解所给词语的意思,选择自己能够驾驭的词语进行造句、造段。
2、要根据题目要求,采用符合要求的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写作手法。
3、要确定语段的中心。围绕一个中心选词造句、造段。
4、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丰富句段内容。
9.对联
【考点讲解】
一、考试题型
1、拟写、补写对联。
2、赏析对联。
二、知识讲解
1、对联是古代文学的精粹,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词性相同、字数相等,要求能补写、拟写、赏析对联。
2、对联种类:
(1)以功用划分,可分为:春联,节日联,门联,职业联,婚联,寿联,挽联,交际联,名胜联,堂联,书画联,文艺联,寺庙联,庆贺联,宣传联,题赠联,杂感联,学术联,趣巧联等。
(2)以艺术形式划分,可分为:回文联,叠字联,顶针联,嵌字联,集句联,联边联,拆字联,玻璃对,无情对等。
(3)根据对联的字数多少,可将其分成长联和短联。
(4)根据对联的句子多少及句子间的相互关系,可将其分成单句联、复句联和句群联三种。
(5)根据对联在对仗方面的格律要求和严谨程度,可将其分为宽对、工对、巧对、绝对等。
(6)根据上下联之间的内容对应关系,分为正对、反对、流水对。
(7)根据对联的写作技巧或修辞手法,也可划分出嵌字联、回文联、谜语联、集句联、隐字联、押韵联。
【答题方法技巧】
1、字数相等。即上下句的字数必须相等。
2、词性相对。上下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必须相同。
3、结构相应。上下联的语法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4、节奏相合。上下联在哪停顿,有几处停顿都应当吻合。
5、平仄相协。古人把上、去、入三声归为仄声一类,与平声相对。
6、意义相关。对联的两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体现一定逻辑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7、最好不要出现重复的字眼。
10.一词多义
【课标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考点讲解】
1.什么是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就是指一个词既有本义,又有引申义,甚至有几个引申义。
文言文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少则几个义项,多则几十个义项。如
故:
①旧知识(温故而知新)
②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③原来(两狼之并驱如故)
④所以(故余虽愚)
2.常见题型
①在实词的考查中综合考查,如:解释句中的加点字。
②单独命题考查某个词的多种意义辨析,常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如找出选项中与例句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个;找出四个选项中加点字意义相同(或不同)的一组。
③在文言文句子翻译中综合考查。
【方法技巧】
1.课文迁移法
此种方法最为常用,考卷中出现的很多文言实词,在学过的课内文言文中几乎都出现过,可以联系课文相关语句进行意义迁移。例如:“临富贵而失其本心”,这样的类似短语在《鱼我所欲也》中就有“此之谓失其本心”一句。由此句可明确出“失其本心”是指“丧失了他的本性”,放在原句中,再联系上下文就容易正确翻译了。
2.语法分析法
有些多义词较难区分,可以对实词所在句子作语法成分分析,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是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是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同样可以帮助我们解释词义。例如:“蜀之鄙有二僧”和“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中的“鄙”一词,从语法判断,第一个充当主语,解释为边远的地方,第二个充当谓语,解释为目光短浅。
3.对句判断法
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处于对应位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以据此进行判断。如“腰白玉之环”中的“腰”字,与前一句“戴朱缨宝饰之帽”中“戴”字对应,作动词用,解释为挂在腰间。
4.字型推断法
实词考查中,有一些冷字确实少见,考生有时无法作答。其实,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形声字占80% 以上,而形旁给我们推断词义带来了有利的依据。如“皆已惮籍矣”中的“惮”字,左边的竖心旁表意,跟心里、心情有关,再结合成语“肆无忌惮”,可推断出“害怕、恐惧”之意。
附:初中常见一词多义举例:
1.安:怎么(如: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2.卑:身份低微(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3.备:
①周全、详尽。(如: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②具备。(如: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③准备。(如: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被:同“披“,穿(如: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5.鄙:
①鄙陋、目光短浅(如: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②出身鄙野(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毕:全部(如:群响毕绝《口技》)
7.薄:
①迫近,接近。(如: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②轻视。(如: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8.策:
①马鞭。(如:执策而临之《马说》)
②鞭打、驱使。(如: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③记录。(如: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9.长:
cháng
①长度。(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②与“短“相对。(如: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③长久,健康。(如: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④永远。(如: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⑤排行最大(如: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zhǎng
头领。(如: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
①相当、配合(如:不能称前时之闻《伤仲永》)
②称赞(如:先帝称之曰能《出师表》)
11.文化常识
【课标要求】
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考点详解】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谥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方法技巧】
在日常的学习中要注意广泛的积累,对于课文涉及到的作家作品,历史典故,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常识应整理成册,时时记诵。
第1页(共1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