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情况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于田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教学情况调研历史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1-05 00:11: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和田地区于田县期中教学情况调研
高 三 历 史 2022.11
注意事项:
1. 本试卷包含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考生答题全部答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本次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值为100分.
2.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号)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将对应的数字标号涂黑.
3. 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书写黑色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答题一律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
A.孔子
B.荀子
C.老子
D.韩非子
2.下列有关商鞅变法的措施中,使秦军保持旺盛的战斗力,秦军士卒普遍比较勇猛顽强,被称为“虎狼之师”的是( )
A.奖励军功 B.奖励耕织 C.推行县制 D.实行什伍连坐
3.宋辽并立期间,杨业率领杨家将保家卫国的事迹被广为传颂,在辽国古北口有纪念杨业的“杨无敌庙”,宋朝民间将杨家将故事演义得更加丰富。据此可知当时
A.民族之间战争异常惨烈 B.理学成为宋辽的官方哲学
C.杨家将逐渐被民间神化 D.忠烈节义受宋辽民间推崇
4.马克思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的发明...都是资产阶级发展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所研制的纤维纸被称为“蔡侯纸”
B.火药由古代军事家发明,近代时期开始用于战争
C.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是印刷业的一大革新
D.指南针的出现为远洋航行提供了有利条件
5.为晋祠圣母殿宋代彩塑中的侍女像,展示的服装造型符合便利原则,在满足服装功能性要求的同时,又能保持着自身儒雅。这反映当时的服饰
A.延续唐代华美奔放的风格 B.追求男女平等和个性解放
C.对于传统礼仪风范的重视 D.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6.下表反映的是两晋南朝入仕类别统计。据此推断合理的是
类别 吏部直接任命 察举和学校考试 州郡县吏积功升迁 其他
比重 50.2% 25.4% 14.2% 10.2%
A.国家开始控制教育 B.察举选官注重才能
C.选官权向中央集中 D.州郡县吏升迁缓慢
7.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记载:“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仇,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据此可知作者
A.主张复古恪守臣道 B.对君主制度的否定
C.提倡君臣共治天下 D.反对传统君臣之道
8.一位外国学者说:“不但一个王朝,而且一个文明看来已经崩溃了,但由于19世纪60年代的一些人物的非凡努力,他们终于死里求生,再延续了60年”。这一“努力”
A.使中国完成了近代化的转型 B.适应了民主革命的时代要求
C.产生了近代特征的民族工业 D.由民族资产阶级发起和推动
9.怡和洋行是最著名的老牌英资洋行,1832年7月1日在中国广州成立,从事与中国的贸易。怡和洋行对香港早年的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有关怡和洋行的说法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1835年在广州从事鸦片、茶叶买卖
B.1839年其创办人在伦敦游说英国政府与清政府开战
C.1842年将总公司从广州迁至香港
D.1857年在汉口开办怡和棉纺厂
10.陈独秀说“孔子者,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也。宪法者,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也。以数千年前之残铹枯骨,人于现代国民之血气精神所结晶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陈腐死人之宪法,非我辈生人之宪法也”。这表明当时的新文化运动
A.主张把古代法律与现代法律相结合 B.崇尚西方社会的现代法治
C.反对孔子为代表的传统儒家道德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
11.1921年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纲领指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1922年中共“二大”决议强调:联合资产阶级民主派,打倒本国的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对这一变化认识正确的是,中国共产党
A.犯了右倾错误
B.维护了国共合作
C.初步分析中国的国情和革命任务
D.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2.下面这份报刊的发行最有可能出自于
A.北洋军阀政府 B.南京临时政府
C.南京国民政府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
13.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转折关头……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抗日战争 B.北伐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1950年1月,毛泽东致电刘少奇:“美国撤退在华的一切官方人员,此事对我们极有利,惟民主人士中害恐美病者可能对我们征用外国兵营等行动有所不满,请注意解释。”这体现了新中国
A.急于巩固国防的意愿 B.坚定鲜明的外交立场
C.意图与美国重建外交 D.对世界形势估计不足
15.1990年中共中央提出国民经济“八五"计划.最初要求保持在6%左右的中速增长,但是1992年后,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达到12%。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深化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C.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两极格局的瓦解
16.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亚里士多德的论文,在下列的关键词中,最符合的是
A.哲学家、三段论、中庸之道 B.思想家、教育家、克己复礼
C.哲学家、辩证法、唯心主义 D.政治家、护国主、新模范军
17.约公元541-542年,查士丁尼瘟疫导致近四分之一的东罗马人死亡;14世纪中期,黑死病夺走了约2500万欧洲人的生命。欧洲百姓生活在一种暗无天日,毫无希望的环境里,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中古时期的欧洲
A.残暴统治祸国殃民 B.宗教限制科学研究
C.瘟疫肆虐危及稳定 D.蒙昧黑暗无序前行
18.有史学家认为,列强对世界的控制有时是通过旧的手段一例 如武力完成的。但是,更为经常的是通过贸易、投资和商业活动,使列强从殖民地获利,在不直接进行政治控制的前提下,影响殖民地的事务。可见
A.殖民者不会直接控制殖民地 B.武力在殖民扩张中无足轻重
C.殖民扩张的常用方式是经济手段 D.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19.19世纪中期,英法两国签约规定: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关税,法国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的关税,征收关税的商品减少到总数的30%,关税平均约为15%,这一做法
A.体现了经济自由主义思想 B.导致两国关税收入的大幅下降
C.体现国家对经济大力干预 D.消除了两国争夺殖民地的矛盾
20.《德国简史》中说:“这是一个融分治与统一、传统与现代、专制与民主为一体的政治混合体,体现了俾斯麦既保守又面向现实的政治手腕。”这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
A.充分照顾了各方面利益
B.是俾斯麦掌控国家政权的T具
C.充满矛盾难以真正实行
D.体现了德国的国情与时代特色
21.“棉花对于塑造近代史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历史学家称它为‘革命性的纤维’以及‘工业革命的燃料’……棉花原料向东流动,布料成品向南流动,而黑奴向西流动,正如马克思所说‘没有棉花就没有现代工业’”。下列选项中与“棉花”相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棉花经新航路由美洲传入欧洲 B.棉花种植成为黑奴贸易的主要动力
C.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 D.棉纺织业揭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序幕
2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有14万名劳工被派往欧洲,其中有3000人长眠他乡。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中国劳工道:“ (中国劳工)是第一流的工人,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中国为协约国获取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B.中国派遣军队直接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中国的参战是协约国获胜的最重要的原因 D.中国的参战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23.下表呈现的状况反映了与1929年相比相关国家工业总产值百分比(1929年=100)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美国 66.4 75.6 88.1 92.2 72.0
英国 98.8 105.8 115.9 123.7 112.0
法国 71.0 67.4 79.3 82.8 70.0
德国 79.8 94.0 106.3 117.2 125.0
苏联 238.3 293.4 382.3 424.0 477.0
A.大萧条与经济制度密切相关
B.世界各国已走出大危机泥潭
C.经济领域形成两极对峙局面
D.苏联工业日益脱离世界市场
24.以下是美苏两国在空间技术方面取得的成就。这说明
苏联 1950年完成1600公里射程火箭研究 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1年苏联宇航员航天成功
美国 1953年发射一颗射程800公里火箭 1958年,美国第—颗人造卫星上天 1969年美国成功登上月球
A.冷战推动科技进步 B.苏联科技长期领先
C.军备竞赛日趋激烈 D.信息技术取得突破
25.王安石变法时,将青苗法在地方上推行的效果作为考核和奖惩官员的依据,甚至向下级官员下达贷款指标,全然忘了自己制定的百姓"愿取则与之,不愿不强也"的原则。该做法
A.表明青苗法违背历史发展规律 B.导致变法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
C.促进政府的财政收入持续增长 D.说明王安石等人缺少从政经验
二、材料分析题:共计50分.
26.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实行了三年又八个半月。到明年,我国将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并且篇制一九五八年到一九六二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中心任务,就是争取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和积极准备第二个五年计划。
——1956年9月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 1979-1984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年均增长率
收入 农村(家庭收入) 17.6%
城镇(职工货币工资) 8.0%
消费水平 农村 8.9%
城镇 4.5%
材料三 历史发展阶段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概述、标识或划分。1978年以来的中国历史,有的学者以1992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有的学者以2001年为界将其划分为两个阶段。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特点。此次会议对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作何论断?指出这一论断的主要背景。
(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政策性因素。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三中两种历史分期的史实依据。这两咱分期方法的角度有何不同?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天然良港众多,海岛星罗棋布,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
材料二 城邦的狭小,使公民能更直接地参与城邦政治,更积极地追求民主权利。在海外贸易和工商业比较发达的城邦,新兴工商业者阶层追求民主权利的渴望更加强烈。
材料三 梭伦改革为政体进一步向民主制方向演化准备了条件;克里斯提尼改革最终在雅典确立了民主制。
材料四 希腊自然哲学的产生和发展,铸就了希腊人的自主意识。
材料五 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
根据材料归纳古希腊民主政治产生的条件有哪些?
28.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之一,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家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是重义轻利,其实质就是家国利益本位的价值观。儒家并没有否定私利、私欲、认为私利、私欲同公利一样是人所共有的,但是公利在价值上要大于私利,公利具有优先的地位。人们能够以公利为要,就能克服因私利导致的纷争,使国泰民安。
——摘编自杨秀香《中国文化传统中的家国情怀》
材料二宋代的立国形势,可以说是“生于优患,长于此惠”。这一时期,西对严酷的挑战与压力,一代代“特立不回”“危言动气”的忠士仁人、无数默默承载着家国与社会重负的普通民庶,作为时代的脊梁迸发出坚忍顽强的生命力,给后人留下超越前代的物质遗产与深邃丰厚的精神遗产。
——摘编自邓小南《宋代: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材料三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传统文化的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传统文化的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
——摘编自陈雪琴《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探析》
(1)"义利观"体现了家国情怀。根据材料一儒家“家国利益本位的价值观”的涵义是什么?分析儒家义利观形成的政治背景,并指出先秦儒家的义利观要达到的政治目标。
(2)家国情怀也体现在“忧患意识"上。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宋朝建立后面临哪些忧患?试举出北宋一位试图以改革解决国家忧患的人物与事迹。
(3)传承民族精神,并不断创新也是家国情怀。阅读材料三,有两点可供选择说明:①根据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口号、参加者与结果,对“五四运动传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观点予以说明。②结合所学知识,就“五四运动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传统文化的转化提供领导力量”作出说明。
29.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几百年的时间,据此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奴隶贸易的废止正如它的发生一样,是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作劳动力留在非洲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杨人楩《非洲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指出欧洲国家停止黑奴贸易的原因。为什么说奴隶贸易的废止和发生都是由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
材料二 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纪录之先。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比例(%)
(2)根据材料,说明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大发展的时期。首先,在这个时期,汹涌澎湃的民族统一运动、改革运动和革命运动的浪潮席卷欧洲和北美洲,资产阶级从此掌握了政权。这大大加速了这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其次,在这个时期,西欧资本主义势力入侵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诸国,把这些国家纳入资本主义轨道,把它们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这时期已经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亚、非、拉美诸国在不同程度上均成为英国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下卷》
(3)根据材料,指出19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在哪里?并分析促成这一世界中心形成
的条件。
历史参考答案
A 2.A 3.D 4.B 5.C 6.C 7.D 8.C 9.D 10.C 11.C 12.D 13.A 14.B 15.A 16.A 17.B 18.C 19.A 20.D 21.C 22.A 23.A 24.A 25.B
26.(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成就主要集中于东北;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论断: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背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2)历史信息: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水平均有所提高;农村居民增长较快。
因素: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依据: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角度:经济体制转型;对外开放扩大。
27.条件:环海、多海岛、多良港,航海和海外贸易的条件得天独厚;城邦体制便于公民参与政治,公民积极追求民主权利;改革家的推动;希腊自然哲学铸就了希腊人的自主意识;公民意识的存在。
28.(1)涵义:承认私利的合理性;但是认为公利即国家利益应当大于私利。背景: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各诸侯国为争夺私利战争不断。目标:国泰民安(或天下太平)。
(2)优忠:冗官、冗兵冗费导致积贫积弱的局面;内部阶级矛盾尖锐;外部面临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军事威胁。人物事迹: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或王安石推行变法(任举1例即可)
(3)观点一: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口号“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参加者是以学生为先锋,工人阶级为主力,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从以上要素来看,五四运动是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情况下发动的爱国运动,传承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观点二: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干部的准备;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结合,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诞生后肩负起了领导中国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任。
29.(1)原因:工业革命后,欧洲资本主义国家需要把非洲作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理由:资本主义发展初期,奴隶贸易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工业革命以后,工业资本主义需要廉价的原料和广阔市场,非洲发展了殖民地经济,奴隶贸易随即废止。
(2)影响: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城市化进程加快;出现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3)中心:欧洲。条件:欧洲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亚非拉各国变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附庸。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