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1.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1.水电解的实验(如图所示)。(提示:氢气能够燃烧)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 ,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 。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填“正”或“负”),下同)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 和 ,其文字表达式为 。
(6)实验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的。
二、水分子的构成
2.
(1)水是由 和 组成的,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2)电解水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3.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 原子和 原子,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 。
4.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王玲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
A. B.
C. D.
5.(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6.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的简易装置图。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探究水的组成
7.如图是小珂做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实验前,她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她实验时所得数据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小珂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8.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9.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10.如图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极。
(2)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 性。
(3)图Ⅰ中现象表明实验 (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 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mL。
(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请写出其文字表达式: 。
三、自我提升
12.图中甲是经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两管上标有刻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 。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
13.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乙试管内产生的是 ;导线A接电源 极,导线B接电源 极。
(2)电解水时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3)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与电源负、正两极相连的阴、阳两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大量气泡;下降
(2)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木条复燃;氧气
(3)负;正
(4)2∶1
(5)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气
(6)氢;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电解时的实验现象解答;
(2)根据氢气的检验方法解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5)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6)根据反应产物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大量气泡,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复燃,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6)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2.【答案】(1)氢;氧;氢原子;氧原子
(2)2∶1
(3)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和水分子的组成知识解答;
(2)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3)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原子,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解答】(1)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电解水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答案】氢;氧;氢;氢;氢气;氧;氧;氧气;分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氧气。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
(3)(4)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解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D正确;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故选D。
6.【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科学探究中,如果出现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误差较大时,我们应该反复进行多次实验,从中查找原因,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科学推测,绝对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实验已经成功,故A、C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外漏,那么会造成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导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误;
B.从变化上分类:由于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
【解答】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相互靠近,氧原子相互靠近,最终结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顺序为①②③④。
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H O 2H ↑+O ↑;
A.根据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分解过程中,反应前只有一种水分子,而反应后生成两种分子,即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答案】(1)氧气;正
(2)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助燃
(3)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4)16
(5)水 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图I中是否已经生成气体分析;
(4)根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解答】(1)根据图I可知,甲试管中生成的气体体积小于乙,则气体B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因此b应该接电源的正极。
(2)气体B为氧气,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助燃性。
(3)根据图I可知,两个试管中已经收集到气体,因此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4)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
12.【答案】(1)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3)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混合被点燃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从而出现爆鸣声。
(2)可从实验器材是否容易获取,是否节能环保等角度解答;
(3)从对否能够准确得到生成气体的体积的角度解答。
【解答】(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
13.【答案】(1)氢气;正;负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观察现象
(4)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产物解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水本身为绝缘体不能导电,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的浓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好。
(3)根据检验氢气的方法解答;
(4)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这样会造成收集要的氧气的体积偏小,那么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就大于2:1,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乙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则导线A接电源的正极,而B接电源的负极。
(2)电解水时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乙试管内为氢气,则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观察现象。
(4)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1 / 1浙教版科学八上第一章:1.2 水的组成
一、水的电解
1.水电解的实验(如图所示)。(提示:氢气能够燃烧)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 ,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 。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 ,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 。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填“正”或“负”),下同)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 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 。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 和 ,其文字表达式为 。
(6)实验结论:水是由 和 组成的。
【答案】(1)大量气泡;下降
(2)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木条复燃;氧气
(3)负;正
(4)2∶1
(5)氢气;氧气;水 氢气+氧气
(6)氢;氧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电解时的实验现象解答;
(2)根据氢气的检验方法解答。根据氧气的检验方法解答。
(3)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据此分析解答。
(4)根据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5)确定反应物、反应条件和生成物,据此写出反应的方程式;
(6)根据反应产物分析水的组成。
【解答】(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两个电极上出现大量气泡,左右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2)用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木条复燃,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氧气。
(3)产生氢气的玻璃管与电源负极相连,产生氧气的玻璃管与电源正极相连。
(4)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
(5)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直流电条件下会生成氢气和氧气,其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
(6)实验结论: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分子的构成
2.
(1)水是由 和 组成的,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的。
(2)电解水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 。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答案】(1)氢;氧;氢原子;氧原子
(2)2∶1
(3)水分子;氢原子和氧原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水和水分子的组成知识解答;
(2)根据水的电解实验中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3)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为原子,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为分子。
【解答】(1)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2)电解水后,产生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3)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微粒是水分子,反应前后保持不变的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3.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 原子和 原子,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两个 原子结合成一个 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 。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 ,原子 。
【答案】氢;氧;氢;氢;氢气;氧;氧;氧气;分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就是分子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氢气;两个氧原子结合成一个氧分子,大量的该分子聚集成氧气。所以,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为了探究水电解的微观过程,王玲同学做了一些分子、原子的模型,其中能表示构成水的微粒的是( )
A. B.
C. D.
【答案】C
【知识点】构成物质的粒子模型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分子结构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化学式H2O可知,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故C正确,而A、B、D错误。
故选C。
5.(2020八上·杭州月考)如图是水电解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电解属于物理变化
B.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的
C.水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判别;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2)物质由分子构成,分子只能由原子构成;
(3)(4)根据水的组成分析;
【解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故B错误,D正确;
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C错误。
故选D。
6.如图是水电解实验的简易装置图。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 ( )
A.观察水分解的现象 B.研究水分解产物的性质
C.探究水分解的条件 D.探究水的组成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水的电解实验的认识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这说明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则这个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探究水的组成,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7.如图是小珂做电解水实验的装置。实验前,她查阅资料得知,电解水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她实验时所得数据是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针对这一发现,你认为小珂下列做法中不可取的是 ( )
A.反复多次实验,查找原因
B.实验所得数据与理论值相差不多,可认为实验已经成功
C.大胆提出假设:氧气比氢气易溶于水
D.检查实验装置是否漏气
【答案】B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对科学探究的认识判断。
【解答】在科学探究中,如果出现实际测量值和理论值误差较大时,我们应该反复进行多次实验,从中查找原因,并对其中的原因进行科学推测,绝对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实验已经成功,故A、C正确不合题意,B错误符合题意;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如果生成的氧气外漏,那么会造成收集到的氧气体积偏小,导致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氢气
B.从变化上分类: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答案】D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过程、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
【解答】A.从现象上判断:正极产生的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故A错误;
B.从变化上分类:由于有氢气和氧气生成,所以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从宏观上分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故C错误;
D.从微观上分析: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D。
9.水电解的过程可用图表示,微粒运动变化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答案】A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本质分析。
【解答】水电解的过程,其实就是水分子先分解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相互靠近,氧原子相互靠近,最终结合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过程,则正确顺序为①②③④。
故选A。
10.如图是水电解的微观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C.水分解过程中,分子的种类不变
D.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
【答案】C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解析】【分析】根据图片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然后再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则反应的方程式为:2H O 2H ↑+O ↑;
A.根据化学式H2O可知,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故A正确不合题意;
B.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为2∶1,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水分解过程中,反应前只有一种水分子,而反应后生成两种分子,即氢分子和氧分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水分解过程中,原子的数目不变,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11.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和电解水生成气体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试管中生成气体B,则B是 ,b应接电源的 极。
(2)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 ;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 性。
(3)图Ⅰ中现象表明实验 (填“未开始”“刚开始”或“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4)如果该实验中产生氧气的体积是8 mL,则生成氢气的体积是 mL。
(5)该实验可以说明,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生成两种不同的气体,请写出其文字表达式: 。
【答案】(1)氧气;正
(2)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助燃
(3)已进行了一段时间
(4)16
(5)水 氢气+氧气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在电解水的实验中,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根据氧气的性质和检验方法解答;
(3)根据图I中是否已经生成气体分析;
(4)根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解答。
【解答】(1)根据图I可知,甲试管中生成的气体体积小于乙,则气体B为氧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因此b应该接电源的正极。
(2)气体B为氧气,检验气体B的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检验,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这是根据该气体具有助燃性。
(3)根据图I可知,两个试管中已经收集到气体,因此实验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
(4)生成氢气的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则生成氢气的体积为:8mL×2=16mL。
三、自我提升
12.图中甲是经改进的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图乙是教材中电解水的实验装置示意图(两管上标有刻度)。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 。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 。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
【答案】(1)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合理即可)
(3)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二者混合被点燃时,会发生剧烈的反应,从而出现爆鸣声。
(2)可从实验器材是否容易获取,是否节能环保等角度解答;
(3)从对否能够准确得到生成气体的体积的角度解答。
【解答】(1)用玻璃三通管将图甲装置电解水时产生的气体混合在一起,点燃用该混合气体吹出的肥皂泡时,实验现象是发出尖锐的爆鸣声。
(2)图甲实验装置的优点是:仪器和装置都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成,环保、节约资源;
(3)与图乙装置相比,用图甲装置进行该实验的主要不足之处是:硬质透明塑料管没有刻度,无法测量两种气体的体积。
13.如图是实验室电解水的简易装置示意图。
(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乙试管内产生的是 ;导线A接电源 极,导线B接电源 极。
(2)电解水时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3)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 。
(4)在某次电解水的实验中,测得与电源负、正两极相连的阴、阳两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如下:
时间/min 1 2 3 4 5 6 7 8 9 10
阴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6 12 20 29 39 49 55 65 75 85
阳极生成气体体积/cm3 2 4 7 11 16 21 26 31 36 41
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 。
【答案】(1)氢气;正;负
(2)增强水的导电性
(3)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观察现象
(4)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合理即可)
【知识点】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
【解析】【分析】(1)根据电解水实验的产物解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氢气;
(2)水本身为绝缘体不能导电,普通的水能够导电是因为其中自由移动的离子,且离子的浓度越高,导电能力越好。
(3)根据检验氢气的方法解答;
(4)氧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氢气,这样会造成收集要的氧气的体积偏小,那么氢气和氧气的体积之比就大于2:1,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接通直流电后,甲试管内产生的是氧气,乙试管内产生的是氢气。与正极相连的试管生成氧气,则导线A接电源的正极,而B接电源的负极。
(2)电解水时加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原因是:增强水的导电性;
(3)乙试管内为氢气,则检验乙试管内气体的方法是: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观察现象。
(4)仔细分析以上实验数据,开始时阴、阳两极生成气体的体积比大于2∶1,可能的原因是:氧气比氢气更易溶于水。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