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2 熔化与凝固(第1课时)?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2 熔化与凝固(第1课时)?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1.2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3-04 18:31:37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2 熔化与凝固(第1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  )
A.物质是变化运动的 B.物质有质量
C.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 D.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
【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A、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C、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解答】解:A、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A符合题意;
B、物体由物质组成,物体有质量,B不符合题意;
C、D、 同一物体的物质不变,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比较
【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说明两杯水的温度都处于冰的熔点,即两杯水的温度相同,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铝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不变
D.把“铅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不会熔化,说明“铅丝”的主要成分不是铅
【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A、根据酒精的沸点判断酒精的状态;B、C根据水银的凝固点分析判断;D、根据铅的凝固点和酒精灯的外焰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的沸点为78℃, 80℃的酒精是气态 ,A不符合题意;
B、水银的凝固点为-39℃,南极的气温较低,在南极的水银为固体, 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B不符合题意;
C、 -39℃的水银若是液态,若吸热,温度可能升高,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的外焰远高于铅的熔点, 把纯的铅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会熔化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如图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其中   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   ℃,在12分钟时,该物质处在   状态。
【答案】B;45;固液共存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解答】解:A在45℃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升高,A是晶体,B是非晶体;A的熔点是45℃,在 12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二、提升题
5.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中,小强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
A. B.
C. D.
【答案】D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图象是物体的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或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解答】解: 开水倒入杯中后, 夹层间的“神奇物质” 先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当水温低于55℃后开始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晶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是固态;C、处于熔点的液态晶体放出热量时会逐渐凝固;D、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
【解答】解:A、 该物质 在48℃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A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固态 ,B不符合题意;
C、 50℃的该物质的温度高于教室的温度,它会放出热量,当温度降到48℃后继续放热会逐渐凝固 ,C符合题意;
D、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 ,其温度逐渐升高,当到达48℃后不会继续吸热,该物质不会熔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C、D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图像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知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的熔点为0℃,B符合题意;
C、由图像知 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关于物质熔化与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B.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C.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且温度一直下降
【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A、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B、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D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A不符合题意;
B、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不符合题意;
C、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符合题意;
D、 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答案】凝固;由高到低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体凝固时的温度越高,其凝固点越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解答】解: 岩浆在流淌过程中 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的过程;越靠近火山口温度越高,对应的岩浆的温度越高,其熔点越高。
故答案为:凝固;由高到低。
1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要包饺子吃,当她拿来花生油瓶向盆中倒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油被冻成“糊状”无法倒出,请你帮助小明想出两种不同方法将油从瓶中倒出来:   、   .
【答案】挤压瓶子;加热瓶子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当瓶中的压强增大时,瓶中的液体越容易倒出来;当瓶中的液体越稀薄时,瓶中的液体越容易倒出来。
【解答】解:当用力挤压瓶子时,瓶中的压强增大,把油从瓶中挤出来;当 “糊状”的油温度升高时油就变得稀薄,很容易从瓶中倒出来。
故答案为: 挤压瓶子 ; 加热瓶子 。
1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先降低后又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分析判断;(2)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和盐水的浓度分析得出结论;(3)凝固点低的盐水冷藏效果较好;(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
【解答】解:(1)由表格中知盐水的凝固点的最低值为-18℃,所以所选的温度计的量程为 -20℃~102℃ ;
(2)由表格中的数据知: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有0℃降到-18℃后随着浓度的最大由升高;
(3) 冷藏盒中的药品 时,选择凝固点较低的好;
(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
故答案为:(1) -20℃~102℃ ;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 先降低后又升高 ;(3)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 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华师大版科学七年级下学期 1.2 熔化与凝固(第1课时) 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水能结冰,并能融化成水,水能在太阳照射下变成水蒸气,这说明(  )
A.物质是变化运动的 B.物质有质量
C.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减少 D.同一物体的物质可以增加
2.在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一杯放在阳光下,一杯放在阴凉处,此时,对两杯水的温度进行比较,判断正确的是(  )
A.在阳光下的水温度高 B.在阴凉处的水温度高
C.两杯水温度一样高 D.无法比较
3.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铝 328 1740
A.80℃的酒精是液态
B.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一定不变
D.把“铅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不会熔化,说明“铅丝”的主要成分不是铅
4.如图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时间图象,其中   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大约是   ℃,在12分钟时,该物质处在   状态。
二、提升题
5.研究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实验中,小强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四幅图象,其中能反映晶体凝固特点的图象是(  )
A. B.
C. D.
6.一种“55℃保温杯”,外层为隔热材料,内层为导热材料,夹层间有“神奇物质”.开水倒入杯中后,水温很快降为55℃且能较长时间保持不变.“神奇物质”在该过程中(  )
A.一直吸热且状态不变
B.一直吸热且由固态变为液态
C.先吸热,后放热;先熔化后凝固
D.先放热,后吸热;先凝固后熔化
7.在探究某种物质的熔化规律时,小刚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物质属于非晶体
B.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液态
C.将50℃的该物质放在教室里,它会逐渐凝固
D.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该物质会逐渐熔化
8.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  )
A.冰是非晶体
B.冰的熔点为0℃
C.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
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持续升高
9.关于物质熔化与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B.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C.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且温度一直下降
10.火山爆发时,炽热的熔岩喷出地表,像炼钢炉流出的钢水一样流淌(如图).岩浆是多种成分组成的液体,在流淌过程中,在火山口周围向外依次形成一系列的矿物:橄榄石→浑石→角闪石→黑云母→正长石→白云母→石英.上述矿石的形成过程所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山周围形成的这些矿石的熔点依次为   (选填“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或“相同的”).
11.星期天小明的妈妈要包饺子吃,当她拿来花生油瓶向盆中倒的时候,由于天气寒冷,油被冻成“糊状”无法倒出,请你帮助小明想出两种不同方法将油从瓶中倒出来:   、   .
12.小明和小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想制作一个医用冷藏盒,不知道给药品降温用冰好,还是用盐水结成的冰好?他们动手测量了盐水的凝固点.
(1)在选择温度计时,有量程分别为“-2℃~102℃”和“-20℃~102℃”的温度计,应选择量程为   的温度计,这样选择的原因是   .
(2)在测量过程中,他们同时发现所测得盐水的凝固点并不相同,于是对比了双方实验过程,发现烧杯中装水都是200mL,小明加了1汤匙的盐,而小华加了3汤匙的盐,由此作出猜想:盐水的凝固点可能与盐水的浓度有关,接着他们进行了多次实验得出了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下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0.4 0
分析表格中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
(3)你认为给冷藏盒中的药品降温最好选用   选填“冰”或“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实验后,他们联想到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
【解析】【分析】A、组成物质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C、D、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解答】解:A、组成物体的物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A符合题意;
B、物体由物质组成,物体有质量,B不符合题意;
C、D、 同一物体的物质不变,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2.【答案】C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
【解析】【分析】冰是晶体,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两杯水中都有没熔化的冰块,说明两杯水的温度都处于冰的熔点,即两杯水的温度相同,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3.【答案】D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A、根据酒精的沸点判断酒精的状态;B、C根据水银的凝固点分析判断;D、根据铅的凝固点和酒精灯的外焰分析判断。
【解答】解:A、酒精的沸点为78℃, 80℃的酒精是气态 ,A不符合题意;
B、水银的凝固点为-39℃,南极的气温较低,在南极的水银为固体, 不能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B不符合题意;
C、 -39℃的水银若是液态,若吸热,温度可能升高,C不符合题意;
D、酒精灯的外焰远高于铅的熔点, 把纯的铅丝放在酒精灯外焰中加热会熔化 ,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B;45;固液共存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解答】解:A在45℃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吸收热量温度升高,A是晶体,B是非晶体;A的熔点是45℃,在 12分钟时处于熔化过程中,是固液共存的状态。
5.【答案】D
【知识点】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根据原图的曲线走向,可以首先判断出图象是物体的凝固还是熔化过程,而只有晶体才有熔点或凝固点,可根据上述分析判断出正确的选项.
【解答】解:晶体凝固前放热温度降低,凝固时放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A、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熔化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吸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熔点,因此为晶体的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B、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该物质没有一定的凝固点,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合题意;
C、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是非晶体熔化图象,不合题意;
D、在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是凝固图象,又因为有一段时间内物质放热,温度不变,说明有一定的凝固点,因此为晶体的凝固图象,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6.【答案】C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凝固与凝固现象
【解析】【分析】物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在凝固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解答】解: 开水倒入杯中后, 夹层间的“神奇物质” 先吸收热量,由固态变为液态;当水温低于55℃后开始放热,由液态变为固态,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答案】C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晶体与非晶体
【解析】【分析】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晶体的温度低于熔点时是固态;C、处于熔点的液态晶体放出热量时会逐渐凝固;D、晶体熔化的条件:达到熔点且继续吸热。
【解答】解:A、 该物质 在48℃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A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 该物质的温度达到46℃时,其状态是固态 ,B不符合题意;
C、 50℃的该物质的温度高于教室的温度,它会放出热量,当温度降到48℃后继续放热会逐渐凝固 ,C符合题意;
D、 将装有该物质的试管放在48℃的温水中 ,其温度逐渐升高,当到达48℃后不会继续吸热,该物质不会熔化,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8.【答案】B
【知识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
【解析】【分析】A、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逐渐升高;B、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C、D根据图像提供的信息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由图像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冰是晶体,A不符合题意;
B、由图像知冰在0℃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冰的熔点为0℃,B符合题意;
C、由图像知 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2min ,C不符合题意;
D、由图像知冰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A、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和凝固温度;B、 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C、D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解答】解:A、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A不符合题意;
B、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不符合题意;
C、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符合题意;
D、 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0.【答案】凝固;由高到低
【知识点】凝固与凝固现象;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凝固: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液体凝固时的温度越高,其凝固点越高,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解答】解: 岩浆在流淌过程中 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的过程;越靠近火山口温度越高,对应的岩浆的温度越高,其熔点越高。
故答案为:凝固;由高到低。
11.【答案】挤压瓶子;加热瓶子
【知识点】熔化与熔化现象;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
【解析】【分析】当瓶中的压强增大时,瓶中的液体越容易倒出来;当瓶中的液体越稀薄时,瓶中的液体越容易倒出来。
【解答】解:当用力挤压瓶子时,瓶中的压强增大,把油从瓶中挤出来;当 “糊状”的油温度升高时油就变得稀薄,很容易从瓶中倒出来。
故答案为: 挤压瓶子 ; 加热瓶子 。
12.【答案】(1)-20℃~102℃;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先降低后又升高
(3)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熔点和凝固点
【解析】【分析】(1)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分析判断;(2)根据表格中盐水的凝固点和盐水的浓度分析得出结论;(3)凝固点低的盐水冷藏效果较好;(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
【解答】解:(1)由表格中知盐水的凝固点的最低值为-18℃,所以所选的温度计的量程为 -20℃~102℃ ;
(2)由表格中的数据知: 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 先有0℃降到-18℃后随着浓度的最大由升高;
(3) 冷藏盒中的药品 时,选择凝固点较低的好;
(4)在 积雪上洒盐水可以使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
故答案为:(1) -20℃~102℃ ; 盐水的凝固点低于-2℃ ;(2) 先降低后又升高 ;(3) 适当浓度的盐水结成的冰 ;(4) 积雪上洒盐水是掺有杂质,积雪的熔点降低,使积雪熔化.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