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细解】初中地理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四我国农业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一、专题训练四我国农业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1.()对如图中我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B.棉花是②③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
C.③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A线以东以农耕为主,没有畜牧业
()甘肃、四川、海南三省有我国三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基地。其中,海南省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读“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下列有关海南岛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一年一熟 B.水稻一年三熟
C.杂粮林业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D.水稻甘蔗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3.与我国其他育种基地相比,南繁基地最突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4.()下图为新疆番茄主要种植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5.()番茄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茄红素的含量(毫克/100克)。每100克番茄中,茄红素的含量新疆为62、意大利、希腊分别为40、52。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降水丰富 B.光照强、日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冰雪融水丰富,水质高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河西走廊的张掖曾经稻花飘香,出产稻米。新中国成立初期河西走廊是我国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在仍为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产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7.河西走廊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劳动力丰富
8.河西走廊现今已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原因可能是( )
A.风力过强 B.耕地不足 C.地形崎岖 D.水源缺乏
()粮食的充分供应和区域平衡一直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读我国2014年各省份稻谷供需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城市所在省区中,稻谷供应缺口最大的是( )
A.南京市 B.菏泽市 C.昆明市 D.武汉市
10.黑龙江省出现大量稻谷盈余的主要原因是( )
A.可以一年两熟 B.从事农业人口众多
C.雨热同期,降水丰沛 D.人均耕地多
11.()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如图),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条件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梯田的目的是保持水土、增加耕地面积
B.该地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
C.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是畜牧业
D.修筑梯田有利于大型农机工具的使用
12.(2020·上海)与城市相比,我国农牧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B.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加
C.垃圾数量不断增加 D.喇叭声和机器声造成污染
13.()湖北是西瓜种植大省,近年来,湖北省市场上不仅能买到本地产的西瓜,还能够买到海南、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产的西瓜。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产的西瓜能大量进入湖北人的餐桌,下列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湖北市场需求量大
②湖北西瓜品质好
③海南、宁夏西瓜比湖北本地价格低
④交通运输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下列农业发展规划中,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新疆大力发展种植业
B.在东北平原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
C.在海南省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D.在青藏高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15.关于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B.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
C.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D.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解决温饱和饮水问题
16.(2020·营口)关于长江沿岸地区发展农业的说法中,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上游多发展林业,利于保持水土
B.中游地势平坦,可发展畜牧业
C.中下游河湖众多,可发展海洋养殖业
D.沿岸湖泊可围湖造田,增加耕地
17.()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化肥使用
18.()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局部地区部分作物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一中,序号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① ;② ;③ 。
(2)图一中,区域①和②大致以 一线为分界线。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图一中,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4)山东鲁花集团生产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5)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
A.开垦林地、草地,增加粮食产量
B.大量进口农作物
C.走科技兴农之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D.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①为东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棉花是②华北地区、③长江中下游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③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A线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圈养为主。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答案】2.B
3.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海南
【解析】【点评】(1)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2)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气候湿热。
2.读图分析可知,海南岛位于热带, 水稻一年三熟; 杂粮林业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水稻甘蔗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海南岛图分析可知, 与我国其他育种基地相比,南繁基地地处热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然条件。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新疆番茄分布区沿河流分布,因此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河流大多为内流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5.【答案】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新疆番茄品质非常高。因为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日温差大,便于养分的积累。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答案】6.C
7.A
8.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6.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光热充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现今已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答案】9.B
10.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东北地区的地势可以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其中的山是指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水是指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河流,而沃野千里是指中部的东北平原,有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该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9.根据图例,山东省稻谷供需为负值,缺口最大。故答案为:B。
10.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故答案为:D。
11.【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云南
【解析】【分析】A.云南省地形崎岖, 耕地不足,水土流失严重,修筑梯田的目的是保持水土、增加耕地面积,A符合题意;
B. 该地位于南方地区,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不符合题意;
C. 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是林业,C不符合题意;
D. 修筑梯田不利于大型农机工具的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行政中心昆明。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为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64%。云南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12.【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农牧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汽车尾气排放量、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喇叭声和机器声造成污染等。
故答案为:A。
【点评】草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是:过度放牧;解决过度放牧的主要措施是: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牧草等。
13.【答案】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海南省位于热带,湖北省位于亚热带,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温带,三地西瓜成熟时间不同。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产的西瓜能大量进人湖北人的餐桌,主要原因是湖北①市场需求量大和④交通运输的进步。
故答案为:B。
【点评】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等构成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西部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而东部铁路建设比较早,发展速度比较快,铁路网密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各地的沟通交流。
14.【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A、新疆降水少 ,适宜发展畜牧业;
B、东北平原适宜种植甜菜,不适宜种植甘蔗;
C、海南省属于沿海省区,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
D、青藏高原气温低,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15.【答案】A
【知识点】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解析】【分析】解:对于石漠化地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解决温饱和饮水问题,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不宜大力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故答案为:A。
【点评】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16.【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长江上游多发展林业,利于保持水土,故A正确,符合题意。长江中游地势平坦,可发展种植业,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下中游河湖众多,可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长江沿岸湖泊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面积减小,洪水的防控能力减退,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
17.【答案】C
【知识点】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分析】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手,发展生态农业。
故答案为:C。
【点评】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国农业为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8.【答案】(1)水田;旱地;林地
(2)秦岭—淮河
(3)D
(4)B
(5)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位于南方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田;②位于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③位于东北和西南地区,是林地。
(2)读图可知,图一中,区域①是南方地区,②是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
(3)读图分析可知,④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草地,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故D符合题意。
(4)读右图分析可知,山东省华北平原是花生的集中产区,因此山东鲁花集团生产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华北平原。故B符合题意。
(5)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走科技兴农之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开垦林地、草地,增加粮食产量;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进口农作物是不可取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水田;旱地;林地;(2) 秦岭—淮河;(3) D;(4)B;(5)C。
【点评】(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4)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5)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途径,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细解】初中地理鲁教版七年级上册专题训练四我国农业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一、专题训练四我国农业的特征及可持续发展
1.()对如图中我国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
B.棉花是②③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
C.③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D.A线以东以农耕为主,没有畜牧业
【答案】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分析】①为东北地区,农作物一年一熟,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棉花是②华北地区、③长江中下游地区共同种植的经济作物;③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A线东部地区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以圈养为主。
【点评】导致我国南北方生产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引发的热量差异,而导致我国东西部农业生产差异的原因是海陆条件导致的水分差异,其中西部地区主要以畜牧业和灌溉种植业为主,东部地区的种植业分为半湿润区和湿润区,同时还有林业和渔业,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主要作物是小麦,玉米,大豆,甜菜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主要作物是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作物熟制为一年三熟。
()甘肃、四川、海南三省有我国三大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基地。其中,海南省南繁基地被誉为“国家种业硅谷”。读“海南岛农业分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2.下列有关海南岛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稻一年一熟 B.水稻一年三熟
C.杂粮林业区地形以平原为主 D.水稻甘蔗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3.与我国其他育种基地相比,南繁基地最突出的优势自然条件是( )
A.水源充足,灌溉便利 B.季风气候,雨热同期
C.地处热带,热量充足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答案】2.B
3.C
【知识点】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气候类型分布;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和温度带的划分;海南
【解析】【点评】(1)根据各地获得积温的多少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寒温带一年一熟;中温带一年一熟;暖温带一年一熟至两年三熟;亚热带一年二至三熟;热带一年三熟;青藏高原区部分地区一年一熟。
(2)海南省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气候湿热。
2.读图分析可知,海南岛位于热带, 水稻一年三熟; 杂粮林业区地形以山地为主; 水稻甘蔗区地形以平原为主。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3.读海南岛图分析可知, 与我国其他育种基地相比,南繁基地地处热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具有独特的优势自然条件。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4.()下图为新疆番茄主要种植基地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气温 B.地形 C.水源 D.交通
【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读图分析可知, 新疆番茄分布区沿河流分布,因此推测影响新疆番茄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水源。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新疆位于西北内陆地区,河流大多为内流河,最长的内流河是塔里木河,河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5.()番茄品质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茄红素的含量(毫克/100克)。每100克番茄中,茄红素的含量新疆为62、意大利、希腊分别为40、52。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夏季降水丰富 B.光照强、日温差大
C.土壤肥沃 D.冰雪融水丰富,水质高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地理概况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可知, 新疆番茄品质非常高。因为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强、日温差大,便于养分的积累。故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新疆番茄品质高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不望祁连山顶雪,错把甘州当江南。”河西走廊的张掖曾经稻花飘香,出产稻米。新中国成立初期河西走廊是我国的十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现在仍为甘肃省重要的粮食产区。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6.河西走廊的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 )
A.大气降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湖泊水,
7.河西走廊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水源充足 C.地势平坦 D.劳动力丰富
8.河西走廊现今已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原因可能是( )
A.风力过强 B.耕地不足 C.地形崎岖 D.水源缺乏
【答案】6.C
7.A
8.D
【知识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概况;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西北地区的牧区和灌溉农业区
【解析】【点评】河西走廊,因位于黄河以西,为两山夹峙,故名河西走廊。是甘肃西北部祁连山以北,合黎山以南,乌鞘岭以西,甘肃新疆边界以东,长约1000公里,宽数公里至近200公里不等,西北东南走向的长条堆积平原。
6.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山麓,灌溉水源主要来源于祁连山的冰雪融水。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7.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发展种植业最具特色的优势条件是光热充足。故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8.河西走廊位于西北内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水源不足,对发展农业不利,现今已淡出国家级商品粮基地的名录。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粮食的充分供应和区域平衡一直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读我国2014年各省份稻谷供需关系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9.下列城市所在省区中,稻谷供应缺口最大的是( )
A.南京市 B.菏泽市 C.昆明市 D.武汉市
10.黑龙江省出现大量稻谷盈余的主要原因是( )
A.可以一年两熟 B.从事农业人口众多
C.雨热同期,降水丰沛 D.人均耕地多
【答案】9.B
10.D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
【解析】【点评】东北地区的地势可以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其中的山是指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脉,水是指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河流,而沃野千里是指中部的东北平原,有着肥沃的黑土和黑钙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同时该地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
9.根据图例,山东省稻谷供需为负值,缺口最大。故答案为:B。
10.东北地区有我国最大的东北平原,地广人稀,人均耕地多。故答案为:D。
11.()云南省红河哈尼梯田(如图),是以哈尼族为主的各族人民利用特殊地理条件同垦共创的梯田农耕文明奇观,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梯田随山势地形变化,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堪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典范,2013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修筑梯田的目的是保持水土、增加耕地面积
B.该地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
C.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是畜牧业
D.修筑梯田有利于大型农机工具的使用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云南
【解析】【分析】A.云南省地形崎岖, 耕地不足,水土流失严重,修筑梯田的目的是保持水土、增加耕地面积,A符合题意;
B. 该地位于南方地区,梯田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B不符合题意;
C. 当地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是林业,C不符合题意;
D. 修筑梯田不利于大型农机工具的使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云南省简称云或滇,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行政中心昆明。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属低纬度内陆地区,地势呈西北高、东南低,自北向南呈阶梯状逐级下降,为山地高原地形,山地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8.64%。云南基本属于亚热带和热带气候,西北属高原山地气候。云南动植物种类数为全国之冠,素有“动植物王国”之称,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绚丽,是人类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
12.(2020·上海)与城市相比,我国农牧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B.汽车尾气排放量不断增加
C.垃圾数量不断增加 D.喇叭声和机器声造成污染
【答案】A
【知识点】我国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分析】我国农牧区气候干旱,降水稀少,由于过度放牧,导致草地沙化和水土流失。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是汽车尾气排放量、垃圾数量不断增加,喇叭声和机器声造成污染等。
故答案为:A。
【点评】草地利用过程中的问题是:过度放牧;解决过度放牧的主要措施是:合理放牧,规定合理的载畜量,退耕还林,建设人工草场,培育优良牧草等。
13.()湖北是西瓜种植大省,近年来,湖北省市场上不仅能买到本地产的西瓜,还能够买到海南、宁夏回族自治区等地产的西瓜。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产的西瓜能大量进入湖北人的餐桌,下列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湖北市场需求量大
②湖北西瓜品质好
③海南、宁夏西瓜比湖北本地价格低
④交通运输的进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农业的发展(科技强农)
【解析】【分析】海南省位于热带,湖北省位于亚热带,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温带,三地西瓜成熟时间不同。海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产的西瓜能大量进人湖北人的餐桌,主要原因是湖北①市场需求量大和④交通运输的进步。
故答案为:B。
【点评】铁路、公路、水路、空运等构成我国现代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在各种运输方式中,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受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西部铁路建设比较晚,发展速度比较慢,铁路网稀疏,而东部铁路建设比较早,发展速度比较快,铁路网密集。交通的发展有利于各地的沟通交流。
14.()下列农业发展规划中,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新疆大力发展种植业
B.在东北平原大力发展甘蔗种植业
C.在海南省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
D.在青藏高原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答案】C
【知识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A、新疆降水少 ,适宜发展畜牧业;
B、东北平原适宜种植甜菜,不适宜种植甘蔗;
C、海南省属于沿海省区,适宜发展海水养殖业;
D、青藏高原气温低,不适宜发展水稻种植。
故答案为:C。
【点评】我国各地的自然环境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地区都有自己发展农业的优势和不足,因此充分利用当地的优势,把农业部门布置在合适的位置上就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重要核心,例如在地形陡峭,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发展林业,在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的地区发展种植业,在城市郊区发展乳制品等行业。
15.关于石漠化地区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大力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B.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
C.植树造林,提高植被覆盖率
D.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解决温饱和饮水问题
【答案】A
【知识点】贵州省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
【解析】【分析】解:对于石漠化地区的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要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植被的覆盖率,合理利用水土资源,解决温饱和饮水问题,发展适合石漠化地区的特色产业,不宜大力开垦荒地,提高粮食产量
故答案为:A。
【点评】 石漠化是指因水土流失而导致地表土壤损失,基岩裸露,土地丧失农业利用价值和生态退化的现象,多发生在石灰岩地区。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由于长期以来自然植被不断遭到破坏,大面积陡坡开荒,造成地表裸露,加上喀斯特石质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力强,大量的水土流失后岩石逐渐凸现裸露,从而呈现出石漠化现象。
16.(2020·营口)关于长江沿岸地区发展农业的说法中,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上游多发展林业,利于保持水土
B.中游地势平坦,可发展畜牧业
C.中下游河湖众多,可发展海洋养殖业
D.沿岸湖泊可围湖造田,增加耕地
【答案】A
【知识点】长江的概况、开发与治理
【解析】【分析】长江上游多发展林业,利于保持水土,故A正确,符合题意。长江中游地势平坦,可发展种植业,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下中游河湖众多,可发展水稻种植业和淡水养殖业,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长江沿岸湖泊围湖造田,导致湖泊的面积减小,洪水的防控能力减退,易发生洪涝灾害,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点评】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注入东海,主要支流集中在中上游河段,最大支流是汉江,分界点为宜昌和湖口,上游水能资源丰富,中游河道弯曲,下游水流平稳适合航运,有最大的三峡水电站,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应重点治理川江和荆江,加固大堤,中上游地区植树种草,下游地区退耕还林还湖。
17.()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 )
A.扩大耕地面积 B.提高粮食产量
C.发展生态农业 D.增加化肥使用
【答案】C
【知识点】农牧区的环境问题及其治理(生态农业)
【解析】【分析】为了使我国农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我们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着手,发展生态农业。
故答案为:C。
【点评】可持续发展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我国农业为了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应该大力发展生态农业。
18.()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我国局部地区部分作物分布图”,完成以下问题。
(1)图一中,序号所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为:
① ;② ;③ 。
(2)图一中,区域①和②大致以 一线为分界线。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图一中,④地最适宜发展的农业是 。
A.种植业 B.林业 C.水产养殖业 D.畜牧业
(4)山东鲁花集团生产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 。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
C.东北平原 D.南部沿海地区
(5)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
A.开垦林地、草地,增加粮食产量
B.大量进口农作物
C.走科技兴农之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D.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
【答案】(1)水田;旱地;林地
(2)秦岭—淮河
(3)D
(4)B
(5)C
【知识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①位于南方地区, 土地利用类型是水田;②位于北方地区,土地利用类型是旱地,③位于东北和西南地区,是林地。
(2)读图可知,图一中,区域①是南方地区,②是北方地区,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
(3)读图分析可知,④位于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是草地, 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④地最适宜发展畜牧业。故D符合题意。
(4)读右图分析可知,山东省华北平原是花生的集中产区,因此山东鲁花集团生产花生油的原料主要来自华北平原。故B符合题意。
(5)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走科技兴农之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开垦林地、草地,增加粮食产量;加大农药、化肥使用量,增加粮食产量都会破坏生态环境。大量进口农作物是不可取的。故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水田;旱地;林地;(2) 秦岭—淮河;(3) D;(4)B;(5)C。
【点评】(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平原、盆地及低山丘陵,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的深山区和边远地区及东南山地;草地主要分布在内陆干旱、半干旱高原、山地及青藏高原。
(2)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地理界线,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有明显的差异。秦岭—淮河主要是:四大地理区域中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一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线通过的地方;温度带中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干湿地区中湿润区与半湿润区分界线;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界线;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温带落叶阔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3)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可以在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温和湿润的地方,发展种植业;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在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牧草广布,发展畜牧业;在水资源丰富,地势低洼的地方挖鱼塘养鱼,发展渔业等。
(4)小麦是我国北方的主要粮食作物,主要分布于秦岭—淮河的以北区域;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大豆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油菜主要为我国南方的油料作物,主要种植区为长江中下游平原;花生分布比较普遍,山东、河南两省为主要产区;甜菜是一种性喜温凉的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内蒙古到北疆地区;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
(5) 我国农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实行科学种田,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是建设现代化农业的根本途径,改造传统农业,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保证农产品的社会有效供给,增加农民的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