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益阳市一中 周灵芝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选自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教学结构体系资源的运用内容创新教学设计评价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一、教学结构体系重点: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
难点:性质定理的应用。第二章一、点、直线、平面的位置关系;三、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二、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 媒体资源身边资源
学校资源
学生资源
文本资源
媒体资源身边资源
课题:《高中数学问题探究式课堂模式研究》 学校资源
学生资源
文本资源
※ 教学基本流程 用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实际背景引入课题探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平面与平面平行判定定理的应用 课 堂 小 结 与 作 业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说一说:生活中你感受到的平面与平面平行。创新1、用实物和图片展示引入新课※ 1.思考:
若平面? ∥β,则? 中所有直线都平行β?
反之,若?中所有直线都平行β ,则? ∥β?
※ 2.启示?
两个平面平行的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平面内的直线
与另一个平面平行的问题。
无限问题转化为有限问题。
※ 探究:
问题1 平面?内有一条直线 a 平行平面β,则? ∥β 吗?
问题2 平面?内有两条直线 a , b 平行平面β, 则? ∥ β吗?
创新2、判定定理的教学中,在 “探究”之前,加了“2个思考”创新3、探究方式多样化苏霍姆林斯基※ 探究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自主探究模式问题1 平面?内有一条直线 a 平行平面β,则? ∥β 吗?
问题2 平面?内有两条直线 a , b 平行平面β, 则? ∥ β吗?
人的内心里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想感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寻者。
——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自主探究模式小组合作 共同探究 学生汇报直观感受问题3: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 a , b 平行平面β, 则? ∥β吗?创新3、探究方式多样化※ 采用“直观感受——动手体验——-模型验证——师生共同探究”模式※ 探 究当三角板ABC的两条边BC、AB都平行桌面?时,ABC所在的平面是否平行桌面??动手体验二、新知探究问题3: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 a , b 平行平面β, 则? ∥ β吗?创新3、探究方式多样化※ 采用“直观感受——动手体验——-模型检验——师生共同探究”模式创新3、探究方式多样化※ 采用“直观感受——动手操作——-模型检验——师生共同探究”模式问题3: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 a , b 平行平面β, 则? ∥β吗?模型验证1.线面平行是否可用其它条件代替?a ?? , b??a?b=P a // ? b // ??// ?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ab??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 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
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相交?线面平行线线平行创新4:变式研究可用什么
条件代替?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证面面平行的关键:在一个平面内找两条相交直线与另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平行。b∥ ,a∥ ,创新5:自编例题,变式练习,突破难点例1.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
(1)若m? ?, n? ?, m∥β, n∥β,则? ∥ β.
(2)若?内有无数条直线平行于β, 则? ∥ β.
※ 强调判定定理的2个条件
1、两条直线平行平面
2、这两条直线要相交D1DCBAC1B1A1例 2: 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
求证:平面AB1D1∥平面C1BD.变式:已知正方体ABCD-A1B1C1D1(如图),
P, Q, R分别为A1A, A1B1, A1D1 的中点,
求证:平面PQR∥平面C1BD.RQP课外探究:
贴瓷砖的工人在检验地面是否水平时,只需将水准器交叉放两次,若水准器的气泡都居中,就能判定地面是水平的,为什么?创新6:课外探究,突显数学的应用我对这节内容的教学设计作如下评价:四、教学设计评价4、力争落实新课标理念下的教学三维目标。 1、以探究式体验教学为主,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2、借助信息技术,实物模型,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3、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对教材内容合理创新,注重知识
的形成、发展过程。 数学拥有真理,也拥有至高的美。
——罗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