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东南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在“新马泰”看不到的景观是( )
A.湄公河水稻田一派丰收景象 B.橡胶树
C.马六甲海峡繁忙的运输船舶 D.热带雨林景观
2.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原因是( )
A.四面临海 B.降水丰富
C.河流湍急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3.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区
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
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4.东亚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 )
A.中国 B.日本 C.朝鲜 D.蒙古
5.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
6.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发展速度快
C.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7.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8.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B.西北草原退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9.下图为某区域人文景观素描图。据图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推测正确的是( )
A.风沙漫天 B.温暖湿润 C.结冰期长 D.多针叶林
10.下列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内蒙古东部—干旱区—温带草原
B.江南丘陵—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C.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
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生长期长
11.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
A.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
B.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中温带
C.台湾、海南两省全部属于热带
D.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1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13.下列对西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②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③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④气温年较差大⑤高原湖泊多,空气稀薄缺氧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14.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15.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的高低 D.植被条件的差异
16.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17.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
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
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二、判断题
18.区域发展到成熟阶段,其原有的优势条件会发生变化。
19.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20.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
三、综合题
21.“圩垸”是沿江河、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水田农业区。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且多作为聚落名称,如“××圩”或“××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圩垸”聚落多分布于( )
A.南方丘陵区 B.南方平原区 C.西北内陆区 D.北方平原区
(2)多“圩垸”聚落的地区可欣赏到( )
A.云海奇石景观 B.千里冰封景观
C.候鸟迁徙景观 D.潮水涨落景观
22.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2)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23.“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日本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多地少 B.山地多平原少
C.农村人口比重大 D.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24.读“甲、乙两个国家轮廓简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
A.自然带都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B.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
C.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图示河流的汛期相同
(2)关于两国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丰富 B.气候适宜
C.交通便利 D.开发历史悠久
25.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西向东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 ,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其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湄公河的水稻田应分布于下游的湄公河平原(或三角洲),而湄公河在越南境内入海,故看不到A错误。都位于东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可以看到热带雨林景观D正确,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产量要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列居世界前三位故B正确,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所以也能看到马六甲海峡繁忙的运输船舶C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河流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导致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3.【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部经济地带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有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东部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度较大,综合实力较强。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亚地区有五个国家,其中蒙古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以畜牧业为主,且人口稀少的国家;其他国家都临海。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5.【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亚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西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气候显著。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部经济地带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区位优势明显;中、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优势明显。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答案】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南沿海雨季开始较早,清明在4月4、5日左右,“清明时节雨纷纷”指东南沿海地区;②中的“黄梅时节”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③指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④指昼夜温差大,大陆性气候显著,为西北地区的真实写照。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8.【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北平原区主要生态问题为过度开垦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和湿地破坏。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图示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且与小桥、流水相映,故判断为江南私家园林,适应于南方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特征。ACD均为我国北方环境特点。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答案】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内蒙古高原东部离海近,降水更多,是半干旱区;江南丘陵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土壤是红壤;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明显;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生长期短,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根据我国温度带的划分,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冬季气温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故AB错误D正确;海南是全部属于热带,台湾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故C错误。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注意辨别图中地形剖面线与降水量线,找出山脉最高海拔高度和最大降水量所在位置。由图可知,图中山脉海拔高,达到4000米以上,而且年降水量较少,最大降水量位于北坡海拔1000—2000米之间;根据中国主要高山分布可知南岭、秦岭位于季风区,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山山脉海拔较低;天山山脉海拔高,而且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进入,形成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故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3.【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①对。北部降水少,强风雪天气少,②错。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③对。气温年较差小,④错。高原湖泊多,空气稀薄缺氧,⑤对。所以A对。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4.【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欠缺。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区域差异的分析则要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长江三角洲纬度低,松嫩平原纬度高,两地区纬度位置差异大,因此太阳高度差距大,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差距大,因此导致年平均气温的差异,所以本题A正确。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6.【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按照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其中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具有经济优势,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资源优势,所以本题A正确。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7.【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区域的含义的相关知识。东部经济地带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区域的含义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8.【答案】(1)正
【知识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区域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区域发展的成熟阶段就是指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后期转型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熟阶段即转型阶段,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原有的优势条件发生了变化,区域发展速度变慢,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9.【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其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越小;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与对外开放程度关系不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0.【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比较干旱,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主要多在400毫米以下,所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1.【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根据材料中的定义,圩垸聚落多分布在江河或滨湖低地四周,所以应是南方平原区,A错,B对。北方河流少,水田少,圩垸聚落少,C、D错。(2)圩垸多分布在江河、滨湖低地,所以可欣赏到候鸟迁徙景观,C对。云海奇石是山地景观,A错。圩垸位于南方,没有冰封景观,B错。位于陆地,没有潮水涨落景观,D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2.【答案】(1)D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据省区轮廓特征和山脉走向特征可判断为秦岭。贺兰山为南北走向A排除;阴山的南侧没有山脉B错误;大巴山和秦岭之间有汉水流过,图中南面的山脉为大巴山,北面的山脉为秦岭。D正确。(2)①②位于秦岭南北两侧,故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3.【答案】(1)C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日本是著名的发达国家,以二三产业为主,农业比重较低,人多地少,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故C项错误(2)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面有红海山脉,西部有穆尔山区,南部为努巴山区。平原面积小,宜牧区大。故D错误。分为2个气候区:南部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部则是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多风沙,所以AB都太绝对。而苏丹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所以光热充足,粮食品质好C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4.【答案】(1)C
(2)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据国家轮廓可判断甲为巴西乙为澳大利亚,自然带甲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乙热带荒漠为主A错误。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为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气候特征不同B错误;亚马孙河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明显的汛期,而墨累达令河处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为其汛期,故D错误。(2)影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区位应从气候、地形、交通、农业基础、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A错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5.【答案】(1)草地;林地;耕地;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退化)
(2)海拔较低,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积温较高,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较多;灌溉水源较多
(3)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雨热同期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A对应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以草地为主),B对应东北平原(以耕地为主);A—B线中间位大兴安岭(以林业为主);在A地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而造成土地荒漠化;B地位于东北平原,近些年来,因过度使用化肥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而造成黑土肥力下降。(2)呼伦贝尔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齐齐哈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由沿海向内陆水分递减),这种差异所体现的地带性规律是经度地带性(或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种植水稻纬度最高地区,其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气候和水源上: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该省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湘教版地理高一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东南亚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新马泰”已成为国际旅游热线之一,在“新马泰”看不到的景观是( )
A.湄公河水稻田一派丰收景象 B.橡胶树
C.马六甲海峡繁忙的运输船舶 D.热带雨林景观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新马泰是指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湄公河的水稻田应分布于下游的湄公河平原(或三角洲),而湄公河在越南境内入海,故看不到A错误。都位于东南亚地区,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所以可以看到热带雨林景观D正确,东南亚的天然橡胶产量要占到世界总产量的3/4左右,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的橡胶产量列居世界前三位故B正确,新加坡毗邻马六甲海峡南口,所以也能看到马六甲海峡繁忙的运输船舶C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亚洲河流呈放射状分布的原因是( )
A.四面临海 B.降水丰富
C.河流湍急 D.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河流的流向受地形地势的影响,河流从地势高处向地势低处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导致河流多发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顺地势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入海。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3.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区
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
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部经济地带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科技发达,有我国最具实力的四大工业区;能源和矿产资源短缺;东部经济地带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能力强,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分布密度较大,综合实力较强。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4.东亚深居内陆,人口稀少,经济以畜牧业为主的国家( )
A.中国 B.日本 C.朝鲜 D.蒙古
【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亚地区有五个国家,其中蒙古深居内陆,距海较远,水汽难以到达,以畜牧业为主,且人口稀少的国家;其他国家都临海。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5.东亚气候的最大特征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多种多样
C.海洋性特征明显 D.大陆性气候普遍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亚位于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西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季风气候显著。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6.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发展速度快
C.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地带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经济地带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部经济地带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区位优势明显;中、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优势明显。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7.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清明时节雨纷纷”、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④“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①②③④依次反映的是我国哪几个地区的地理特征( )
A.青藏高原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西北地区
B.云贵高原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青藏高原
C.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
D.江淮地区华北平原西北地区四川盆地
【答案】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南沿海雨季开始较早,清明在4月4、5日左右,“清明时节雨纷纷”指东南沿海地区;②中的“黄梅时节”指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天气;③指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④指昼夜温差大,大陆性气候显著,为西北地区的真实写照。故答案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8.对下列各地区环境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东北平原土壤酸化 B.西北草原退化
C.华北平原土壤盐渍化 D.南方丘陵水土流失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东北平原区主要生态问题为过度开垦引起的土壤肥力下降和湿地破坏。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9.下图为某区域人文景观素描图。据图推测当地的自然环境,推测正确的是( )
A.风沙漫天 B.温暖湿润 C.结冰期长 D.多针叶林
【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图示园林淡雅朴素,几乎所有建筑色彩都以白粉墙、青灰瓦,且与小桥、流水相映,故判断为江南私家园林,适应于南方温暖湿润的自然环境特征。ACD均为我国北方环境特点。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0.下列区域地理环境要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内蒙古东部—干旱区—温带草原
B.江南丘陵—温带季风气候—黄土
C.云贵高原—地形崎岖—喀斯特地貌
D.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弱—生长期长
【答案】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内蒙古高原东部离海近,降水更多,是半干旱区;江南丘陵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其土壤是红壤;云贵高原地形崎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明显;青藏高原因地势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气温低、生长期短,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1.关于我国温度带的正确叙述是( )
A.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河流都不结冰
B.塔里木盆地主要位于中温带
C.台湾、海南两省全部属于热带
D.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上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
【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根据我国温度带的划分,秦岭—淮河线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冬季气温0℃以下,河流有结冰期,故AB错误D正确;海南是全部属于热带,台湾大部分地区属于亚热带,故C错误。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2.下图为我国某山地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该山地所属山脉可能是( )
A.南岭 B.秦岭 C.阴山山脉 D.天山山脉
【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注意辨别图中地形剖面线与降水量线,找出山脉最高海拔高度和最大降水量所在位置。由图可知,图中山脉海拔高,达到4000米以上,而且年降水量较少,最大降水量位于北坡海拔1000—2000米之间;根据中国主要高山分布可知南岭、秦岭位于季风区,南坡为迎风坡,降水多;阴山山脉海拔较低;天山山脉海拔高,而且北坡有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进入,形成迎风坡,降水相对较多,故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3.下列对西藏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②北部降水丰富,强风雪天气多
③水力资源、地热资源丰富④气温年较差大⑤高原湖泊多,空气稀薄缺氧
A.①③⑤ B.③④⑤ C.①②⑤ D.①②④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西藏位于青藏高原,太阳紫外线辐射强,日温差大,①对。北部降水少,强风雪天气少,②错。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③对。气温年较差小,④错。高原湖泊多,空气稀薄缺氧,⑤对。所以A对。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4.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答案】D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我国东部经济地带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矿产资源、水力资源欠缺。故答案选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5.导致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年平均气温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的差异 B.海陆位置的差异
C.地势的高低 D.植被条件的差异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区域差异的分析则要从区域组成要素特征的差异入手,注意分析要素间的相互联系。长江三角洲纬度低,松嫩平原纬度高,两地区纬度位置差异大,因此太阳高度差距大,所获得的太阳辐射差距大,因此导致年平均气温的差异,所以本题A正确。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6.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比较( )
A.东部经济地带较中、西部经济发展水平高
B.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
C.东部较中、西部具有资源优势
D.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区位优势
【答案】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按照我国经济的发展程度,把我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其中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具有经济优势,中、西部较东部经济地带具有资源优势,所以本题A正确。故答案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7.有关东部经济地带具有的优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了我国四大最具实力的工业区
B.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C.出口额和直接利用外资额均占全国4/5以上
D.分布了全国约45%的城市和51%的城市人口
【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区域的含义的相关知识。东部经济地带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B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区域的含义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判断题
18.区域发展到成熟阶段,其原有的优势条件会发生变化。
【答案】(1)正
【知识点】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本题考查区域发展阶段。区域的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段和再生阶段。区域发展的成熟阶段就是指区域发展成长阶段的后期转型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熟阶段即转型阶段,区域内的资源不断消耗,环境也受到了明显的破坏,原有的优势条件发生了变化,区域发展速度变慢,产生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所以本题叙述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19.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越大。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区域的开放程度越高,其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越小;区域内部的自然条件差异与对外开放程度关系不大。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0.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800毫米年降水量等值线。
【答案】(1)错误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距海洋较远,水汽难以到达,气候比较干旱,主要是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量主要多在400毫米以下,所以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域东部季风区的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三、综合题
21.“圩垸”是沿江河、滨湖低地四周有圩堤围护,内有灌排系统的水田农业区。若干个圩垸连成一片,叫做圩区或圩垸地区,且多作为聚落名称,如“××圩”或“××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圩垸”聚落多分布于( )
A.南方丘陵区 B.南方平原区 C.西北内陆区 D.北方平原区
(2)多“圩垸”聚落的地区可欣赏到( )
A.云海奇石景观 B.千里冰封景观
C.候鸟迁徙景观 D.潮水涨落景观
【答案】(1)B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根据材料中的定义,圩垸聚落多分布在江河或滨湖低地四周,所以应是南方平原区,A错,B对。北方河流少,水田少,圩垸聚落少,C、D错。(2)圩垸多分布在江河、滨湖低地,所以可欣赏到候鸟迁徙景观,C对。云海奇石是山地景观,A错。圩垸位于南方,没有冰封景观,B错。位于陆地,没有潮水涨落景观,D错。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2.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问题。
(1)图中①、②两地之间的山脉是( )
A.贺兰山 B.阴山 C.大巴山 D.秦岭
(2)关于①、②两地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地是草原,②地是森林
B.①地是半干旱地区,②地是半湿润地区
C.①地是落叶阔叶林,②地是常绿阔叶林
D.①地是中温带,②地是暖温带
【答案】(1)D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据省区轮廓特征和山脉走向特征可判断为秦岭。贺兰山为南北走向A排除;阴山的南侧没有山脉B错误;大巴山和秦岭之间有汉水流过,图中南面的山脉为大巴山,北面的山脉为秦岭。D正确。(2)①②位于秦岭南北两侧,故①为温带季风气候,发育温带落叶阔叶林;②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发育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3.“全球米贵”令粮食安全危机已经成为世界性难题。为缓解粮食安全危机,不少国家走上了海外屯田之路。日本早就积极开发海外粮库,现在海外屯田的面积已是国内耕地面积的3倍。苏丹由于拥有粮食生产的区位优势,成为海外屯田的热点目的地。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日本开展海外屯田的原因不包括( )
A.人多地少 B.山地多平原少
C.农村人口比重大 D.经济发达
(2)下列有关苏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
B.气温年较差大,有利于农作物养分积累
C.光照充足,粮食品质好
D.东南部多平原,耕地面积广阔
【答案】(1)C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日本是著名的发达国家,以二三产业为主,农业比重较低,人多地少,地形以山地为主,平原面积狭小,故C项错误(2)苏丹位于非洲东北部,红海西岸,是非洲面积最大的国家,境内四周高,中间低,东北面有红海山脉,西部有穆尔山区,南部为努巴山区。平原面积小,宜牧区大。故D错误。分为2个气候区:南部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干燥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北部则是高温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区,气候干燥,多风沙,所以AB都太绝对。而苏丹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所以光热充足,粮食品质好C正确。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4.读“甲、乙两个国家轮廓简图”,回答下面问题。
(1)下列选项中属于两国共有的地理特征是( )
A.自然带都以热带雨林带为主 B.首都的气候特征相同
C.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 D.图示河流的汛期相同
(2)关于两国人口集中于东南部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旅游资源丰富 B.气候适宜
C.交通便利 D.开发历史悠久
【答案】(1)C
(2)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据国家轮廓可判断甲为巴西乙为澳大利亚,自然带甲以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为主,乙热带荒漠为主A错误。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为热带草原气候,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所以气候特征不同B错误;亚马孙河处于热带雨林气候区,没有明显的汛期,而墨累达令河处在热带草原气候区,雨季为其汛期,故D错误。(2)影响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区位应从气候、地形、交通、农业基础、开发历史等方面分析A错误。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25.图甲为“我国东北部分地区简图”,图乙为图甲中“部分自然要素统计值沿A—B剖面分布状况”。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沿A—B线自西向东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依次是 、 、 ,在其农业发展过程中易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分别是 、 、 。
(2)据图分析,与A地相比,B地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主要有哪些?
(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纬度最高的地区,其分布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答案】(1)草地;林地;耕地;土地荒漠化(草场退化);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黑土肥力下降(退化)
(2)海拔较低,平原广阔;土壤肥沃;积温较高,作物生长期较长;降水较多;灌溉水源较多
(3)季风气候,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其他地区;雨热同期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相关知识。(1)A对应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以草地为主),B对应东北平原(以耕地为主);A—B线中间位大兴安岭(以林业为主);在A地因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和水资源利用不当而造成土地荒漠化;B地位于东北平原,近些年来,因过度使用化肥和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而造成黑土肥力下降。(2)呼伦贝尔高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对应的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齐齐哈尔为温带季风气候,对应温带针阔混交林带,形成这种地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由沿海向内陆水分递减),这种差异所体现的地带性规律是经度地带性(或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3)目前,黑龙江北部是世界种植水稻纬度最高地区,其自然原因主要表现在气候和水源上:黑龙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降水较多;该省河流较多,灌溉水源充足。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的知识,在做此题时要注意紧紧结合所学知识,认真进行分析。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