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5 金色的鱼钩课件(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2:55: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15*金色的鱼钩
查阅与长征相关的资料。
初试身手
我查找到了长征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我了解了长征的大致历程并绘制了长征历程图:红军从瑞金出发后,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接着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我查找到了长征的历史背景:1934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我了解了长征的大致历程并绘制了长征历程图:红军从瑞金出发后,突破敌人四道防线,强渡乌江,占领遵义,四渡赤水,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接着翻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在陕北吴起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我阅读了一系列与长征有关的故事:比如《丰碑》《七根火柴》《草地夜行》《倔强的小红军》等,从这些故事中,我强烈地感受到红军战士们坚定的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及他们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为了革命不惜付出一切的精神。
金色的鱼钩
活动一:梳理填表 ,整体感知
请你回顾《灯光》《桥》这两篇课文,把表格填写完整。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请你自学《金色的鱼钩》,并尝试把表格填写完整。
活动一:梳理填表,整体感知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我和两个小同志病得实在赶不上队伍了,指导员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让我们走在后面。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老班长转身朝两个小同志睡觉的地方看了一眼,一把把我搂到身边,轻声说:“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党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再告诉别人。”
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他临走的时候说:‘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啊,无论多么艰苦,都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许多同志得了肠胃病。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桥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过草地
1935年8月21日起,红军开始涉足经过的草地,主要为现在的川西北若尔盖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的过渡地带,纵长500余里地,横宽300余里地,面积约15200平方公里,海拔在3500米以上。这是高原湿地,也就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沼泽地,下为泥质沼泽,又有经年水草,盘根错节,结络成片,覆盖潴水,终成错觉。红军过草地是红军史上最艰难的时刻,行路难、吃饭难、御寒难,宿营难以及伤病是导致大量战士牺牲的主要原因。
活动二:聚焦情节,感悟形象
梳理全文的故事情节,并抓住不符合常态的特别情节或某些情节中的不符合常态的细节描写,用心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可以聚焦人物的外貌、语言 、动作、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来感悟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时间 情节
抓住文中“一天”“有一次”“第二天”“这天上午”这几个时间点,借助以下这张表格来梳理和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1935年秋天
照顾病号
时间 情节
1935年秋天
照顾病号
一天
有一次
第二天
这天上午
抓住文中“一天”“有一次”“第二天”“这天上午”这几个时间点,借助以下这张表格来梳理和概括故事的主要情节。
时间 情节
1935年秋天
照顾病号
一天
有一次
第二天
这天上午
请你再次默读这四个时间点发生的故事,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的内容。
做钩钓鱼
硬嚼鱼骨
命令喝汤
英勇牺牲
在这些故事情节中,哪个情节最特别呢?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过草地
硬嚼鱼骨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我读了第6自然段到第19自然段,非常感动。这一部分以人物的对话为主。“我”发现老班长嚼野菜根和鱼骨头,于是劝说他吃鱼,但老班长让“我”保守秘密,并说服了“我”。我发现,老班长说话的内容和语气是发生变化的。他首先掩饰自己,然后试图说服“我”,最后严厉地批评了“我”。为了让我们这几个病号能安心吃鱼汤,尽快康复,走出草地,他真是想尽了办法。我觉得老班长真是一个关心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人。
“我,我早就吃过了。看到碗里还没吃干净,扔了怪可惜的……”老班长支支吾吾说的这番话,是对自己忍饥挨饿,把食物让给病号的无私行为的掩饰,从中我感受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光辉形象。
老班长尝试说服“我”时,提到了指导员对他的嘱托,他说自己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都要把战士们带出草地。老班长扮演的角色是多变的,但他誓死也要把我们带出草地的坚定革命信念和舍己为人的精神是始终不变的。我从这段语言细节中感受到了一位忠于革命、牢记使命的老班长。
老班长皱紧眉头的神态和“嚼”“咽”两个动作细节,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草根和鱼骨头难以下咽以及老班长饥饿的程度,充分体现了老班长无私无畏的牺牲精神。
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我从作者对自己心理的描写,感受到了老班长的受人爱戴。当“我”看到老班长“皱紧眉头”硬咽鱼骨时,感到“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这一幕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心疼以及对老班长的敬重。当老班长严厉地教育“我”之后,“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哭了,这泪水中包含着“我”对老班长的崇敬之情。
忠于革命
尽职尽责
舍己为人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皱纹。全连数他岁数大,对大家又特别亲,大伙都叫他“老班长”。
外貌描写
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心理描写
课题 主要人物 特定环境 特别情节
特殊事物
《灯光》
《桥》
郝副营长
黑暗中找不到突破口
雨,洪水,

点燃书本
英勇牺牲
老支书
灯光
沉着指挥
以身殉职

《金色的鱼钩》
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
硬嚼鱼骨
过草地
活动三:聚焦写法,深化理解
比一比、想一想你认为哪个题目更好?为什么?
《老班长》
《舍己为人的老班长》
《金色的鱼钩》
我认为“金色的鱼钩”是全文的线索,它能把文章的所有材料串联在一起,所以用原文题目更好。
我认为“金色的鱼钩”虽然普通、简单,可它是老班长舍己为人品质的集中体现。人们一看到鱼钩,就会想起老班长照顾三个病号过草地的动人故事,就能给人鼓舞和力量,因此,原文的题目更为合适。
这个鱼钩只不过是普通的缝衣针做的,而且已经长满了红锈,为什么会闪烁着金色的光芒呢?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
活动三:聚焦写法,深化理解
联系整篇小说来看,鱼钩虽然生了锈,但是它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
“金色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这种革命精神代代相传,永放光芒。
革命胜利以后,很多人都来革命烈士纪念馆参观。如果你是纪念馆的解说员,当你看到大家都在这一枚鱼钩前驻足瞻仰,你会如何来讲述这一个“金色的鱼钩”的故事?
拓展运用
阅读《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马背上的小红军》这两个长征故事,重点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推荐阅读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