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头战象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3-11-28 09:4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最后一头战象》教学设计 赵红良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能快速默读课文,能够找出打动自己的情节和语句。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合理的想象,补充文字外的内容。
4、能够说出大象所具有的这种情。
5、能够说出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内容
掌握水平(认知过程)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拼音:字母
规则
生字:音形
字义
新词:
音形
词义
组词规则
句子:
句式
成分
标点:
符号
使用规则
课文朗读背诵
教学内容
掌握水平(认知过程)
记忆
理解
运用
分析
评价
创造
标题与文体
背景知识
文章结构层次
课文内容
目标2
目标1
目标3
价值标准
目标4
表达技巧
(修辞的运用)
目标5
课前准备:
1.阅读关于动物方面的书籍
2.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与内容
师生互动的方式、方法
评议
一、回顾内容,引入新课:
今天,当我们再一次走进《最后一头战象》的时候,你是否还记得:那些饱含深情的文字,向我们描述了战象嘎羧的哪几个场景呢?
板书:重披象鞍、惜别村寨、凭吊战场、光荣归去。
二、细读课文,感悟情深。
(一)出事自学提示
(二)生自学,交流讨论
(三)集体交流,畅谈体会,教师引导,指导朗读。
三、感受形象
四、课文总结
五、布置作业
下面就请大家默读这四个场景有关的段落,找出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开始。
默读这四个场景有关的段落,找出最打动你的情节,画出最感动你的句子,并想一想为什么?
学习重点情节,走进嘎羧内心。
  1.交代任务:学生默读课文,找到感动的情节,画出感动的语句。
  2.学生自学
  3.交流汇报
第一部分:学习“重披象鞍”
好了,同学们,下面就来说一说“重披象鞍”这部分内容,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
聚焦语句
没想到,嘎羧见了,一下子安静下来,用鼻子呼呼吹去上面的灰尘,鼻尖久久地在上面摩挲着,眼睛里泪光闪闪,像是见到久别重逢的老朋友。
(2)读出画面
自己读读,你的眼前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读出你想象到的画面。
(3)指导读出情感
(4)初步体会写法,再次指导朗读
  嘎羧不会说话,它在用什么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呢?(动作、神态)
(5)小结:学习这段话,我们知道嘎羧是用动作和神态来表达情感的。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出画面,读出情感,体会写法,体现对读法、学法、写法的指导。】
第二部分:学习“惜别村寨”
过渡语:作者通过这动作和它的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丰富的情感,话虽不多,廖廖数语,便可传情。那“惜别村寨”这一部分,哪儿又让你感动呢?请同学来说一说。
聚焦语句
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引导学生想象:此时,它想干什么?想看什么?为什么一圈又一圈地走?
教师引读: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如此不舍(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心潮澎湃,(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是的,这一切让嘎羧百感交集,(它什么也没吃,只喝了一点水,绕着寨子走了三圈。)
第三部分:学习“凭吊战场”
过渡语:它恋恋不舍的离开了村寨,来到了曾经战斗的战场,在“凭吊战场”这一部分,哪儿又让你感动呢?请同学说一说。
(1)聚焦语句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2)引导想象,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___,看到了___。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___,也许是___;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___,也许是在___,也许是在___。
这样的悲壮,这样的深情,这仅仅是一头战象吗?这是一位让人满怀敬仰的英雄,让人饮泪歌颂的英雄。请同学们和老师合作读这一段,你们读课文,老师读补充部分。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它一定又看到了(二十六年前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看到了(威武雄壮的战象们驮着抗日健儿冒着枪林弹雨冲向日军)。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这礁石,也许是(嘎羧曾经奋力杀敌的战场),也许是(曾洒满战友鲜血的一处伤心地);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口欧──口欧──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也许是嘎羧在(深情呼唤战友的灵魂),也许是在(诉说对战友的思念),也许是在(告诉战友,它将来陪伴它们)。
指导读出情感。
  (3)对比朗读,体会情感。(此前的噶羧是怎样的呢?现在的噶羧又是怎样的呢?)
教师读:”嘎羧躺在地上拒绝进食,要揪住他的鼻子摇晃好一阵,他才会艰难地睁开眼睛,朝你看一眼。”
此时的嘎羧是:
学生读:“它身体膨胀起来,四条腿皮肤紧绷绷地发亮,一双眼睛炯炯有神,吼声激越悲壮,惊得江里的鱼儿扑喇喇跳出水面。”
同学们,26个春秋过去了,九千多个日日夜夜,嘎羧再次回到战场,依旧心潮澎湃,读着这样的文字,我们也心潮激荡。我们再来看这段话跟刚才那段话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大屏幕出示课件)
是的,作者通过对嘎羧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嘎羧内心的情感,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情感的变化,正是这变化,使得我们的情感起伏跌宕,使得我们的心灵受到了冲击和震撼。
【设计意图:想象画面,营造情境,品味细节,感悟战象形象。】
第四部分:诵读“庄严归去”: 过渡:嘎羧依然没有停下前进的步伐,它走啊走,终于找到了战友们安息的地方。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嘎羧挖掘坟墓的场景。
请同学们深情地朗读20~21段。
 出示:
嘎羧来到石碑前,选了一块平坦的草地,一对象牙就像两支铁镐,在地上挖掘起来。它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又经过长途跋涉,体力不济,挖一阵就喘息一阵。嘎羧从早晨一直挖到下午,终于挖出了一个椭圆形的浅坑。它滑下坑去,在坑里继续挖,用鼻子卷着土块抛出坑;我们躲在远处,看着它的身体一寸一寸地往下沉。
  太阳落山了,月亮升起来了,它仍在埋头挖着。半夜,嘎羧的脊背从坑沿沉下去不见了,象牙掘土的冬冬声越来越稀,长鼻抛土的节奏也越来越慢。鸡叫头遍时,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也没有了。
 师:文中提到了几次怎样的“挖”?普通人会是什么反应?从这挖中你又体会出嘎羧怎样的情感呢?带着这种情感读一读。
激发情感,配乐朗读  师小结:我们想说的太多太多。文中反复出现了一个关键词“挖”,从嘎羧的“一直挖”、“继续挖”、到“埋头挖”,通过一个“挖”字写出了嘎羧没有到祖宗留下的象冢,而是自掘坟墓,庄严地把自己掩埋。这些描写更加体现了这位垂暮的战象对战友的忠诚和重情重义。
 师:终于,一切都平静下来,什么声音都没有了。而你看,(出示:)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师:有谁能如此坦然地面对死亡?有谁能如此完美地走完一生?嘎羧做到了。请同学们齐读这一句。
  过渡:最后一头战象怀着深深的爱,从容地走向了死亡,走向了自己生命的归宿。可以说,它是一个英雄,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将是。
  在它的生命轨迹中,它忘不了与人们依依惜别的深情──引读1。
嘎羧要走的消息长了翅膀似的传遍全寨,男女老少都来为嘎羧送行。许多人泣不成声。
而战场上一幕幕更让它难以忘怀──引读2。
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然后,它踩着哗哗流淌的江水,走到一块龟形礁石上亲了又亲,许久,又昂起头来,向着天边那轮火红的朝阳,──发出震耳欲聋的吼叫
 终于,它如愿以偿地和战友们长眠在一起──引读3。
嘎羧卧在坑底,侧着脸,鼻子盘在腿弯,一只眼睛睁得老大,凝望着天空。
师:课文学到这里,嘎羧在你心中是怎样的印象? 生答,出示板书:
 
 
动作、神态、声音、善良、忠诚、重情重义。
 
  师:作者正是通过动作、神态、声音的描写把这头善良、忠诚、重情重义的最后一头战象展现在我们面前 ,面对这样一头善良、忠诚、坚强、怀旧的战象,你想对它说些什么?让我们永远铭记着嘎羧,永远铭记这最后一头战象。(齐读课题)  
板书设计
         重披象鞍    
动作   最后一头战象 惜别村寨 善良、忠诚、
神态          凭吊战场    重情 重义
声音          庄严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