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表格式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1-05 18:08: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11.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一课时
备课组 六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词,正确读写“军阀、避免、僻静”等词语。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通过品读直接描写李大钊被捕前的语言,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品质。
教学重点 通过品读李大钊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品质。
教学难点 通过品读李大钊的言行,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品质。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一、直接揭题,引发思考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十六年前的回忆》,这是一篇“回忆录”(板书)。 2.质疑:课文写的是谁回忆谁? 3.指答,相机板书。(李星华 回忆 父亲李大钊) 二、渲染氛围,触动情感 1.师:文章第一自然段这样写道——师配乐读第1自然段,读后问:听了这一段,你知道什么? (指答) 2.师:父亲遇难的这个日子,李星华永远忘不了。 3.生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 4.师:这篇文章写于1943年,距离父亲遇难已经十六年了,但十六年前有关父亲的一幕幕情景作者却难以忘却。 三、初读感知,了解事件 1.是哪一幕幕?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情? 2.检查读书情况。出示四组词语,指读。读后你有什么发现? 第一组词: 烧掉 书籍 文件 避免 党组织 不离开 第二组词: 军阀 魔鬼 残暴 不慌不忙 态度严峻 第三组词: 法庭 安定 沉着 第四组词: 执行 绞刑 昏倒 相机教学“避免”“僻静”“军阀”等词语。 3.全班交流,结合四组词语,理清脉络,关注时间,梳理时间: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 4.这几个时间段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四、品读语句,感悟形象 1.自主探究:默读作者回忆父亲被捕前的片段(2-7自然段),画出描写父亲言行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 2.指答,初步交流。 指答,出示: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师:谈谈你对父亲的认识。(生答,师相机点评) 师:父亲被捕前知道当时的形势险恶,自己的处境很危险吗? (指答出示: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师:文中哪里可以看出当前的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早出晚归、烧文件和书籍、张作霖要派人来检查、工友阎振三被捕) 师:你们有没有找到课外的资料能说明当时险恶的形势? 生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交流当时的局势,师相机补充。 练读:局势越来越严重,父亲的工作也越来越紧张。 师:父亲的工作到底是什么?(生根据资料谈一谈,师相机补充) 师:在险恶的形势和危险的处境下,朋友和母亲都劝父亲离开,父亲是什么反应?(指读描写父亲言行的句子) 点红:我哪能离开呢?师:这是一个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就是——我不能离开。 作者用反问句突出父亲坚持留在北京工作的坚决态度。 3.师:离开北京意味着什么,不离开又意味着什么?在生与死的抉择中,父亲选择了什么? 4.师: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革命者?(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把革命工作看得比自己的安全和生命更重要。在他的心里,革命事业高于一切!) 5.师:这就是忠于革命事业,将生死置之度外的父亲!母亲几次劝他离开,父亲总是坚决地对母亲说……。 6.升华情感: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位伟大的革命者!他的一言一行都烙印在我的心中!时隔十六年,“我”仿佛又听到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学生齐读)“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 7.师:2-7自然段中还有描写父亲的地方吗?这些地方又写出了怎样的父亲形象? 8.生找内容,指答,交流感受。 出示第4自然段: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 师:父亲平时都是很慈祥的,为什么当女儿问到烧东西的事情时竟这样含糊地回答她?甚至还带有一些责备?指答交流。 师:如此含糊的回答,异常的表现,反映的却是他内心难以言说的无奈:一来可能是由于形势严峻,情况危急,李大钊心里有点焦急,少了点往日的耐心;二来是由于父亲从事的工作对于尚未成年的女儿来说,或许还不能理解,说了也不懂。更重要的是,李大钊深知从事这项事业的危险性。在当时白色恐怖的年代里,家人不懂、不知就是对家人最好的保护。 师生合作读四、五自然段。(师读第四自然段,生读第五自然段) 五、小结方法,学后有思 师:同学们,刚刚我们通过关注父亲的言行体会到父亲对革命无限忠诚、对家人慈爱和善的品质,这是学习文章、感悟人物形象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请大家课后试着用这种方法继续学习后面的内容。思考在“被捕时”及“被审时”,父亲的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他的品质?请在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批注。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